2014年第1期(总第80期)
鄂荆内资准字[2014]第113/JM号
2014年3月9日
岚光文学社,引领学生步入文学殿堂
LanGuang Literature Club ,Leading the youth to the literature hall of glory
主 办: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
校 长:马德明 党委书记:张金兵
报名题字:田代祥
首席导师、主编:邓济舟 QQ:527616828 E-mail:527616828 @qq.com
网 址:www.lgschool.net(岚光文学社)
邮政编码:448000
现任社长(第14届):姚胜蓝
本 报 顾问:马德明 张金兵田代祥 葛昌华 李小平 曹 平 邹贤举夏清松
本报副主编:易 琪(教师) 叶 飞(教师)
本 期 编审:郑文樨(学生) 叶瑞阳(学生)
本 期 编辑:张成源 周澳文 罗文晶 郑宇娟 王玥纯
特 约 审读:鲁 婷 林玉笛 邓雨帆 黄浩东
本报常年征稿
纸质投稿地址:岚光文学社办公室(天文台三楼)
电子投稿地址:527616828@qq.com
岚光文学社QQ群:51386569
【社员靓相】
姓 名:王玥纯
出生日期:1997年10月23日
最喜欢的书:《红楼梦》《雀斑》
最喜欢的文人: 张岱,Stephenie Meyer
写作感悟: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用我的笔,写我的事,我庆幸我是我。
写作成绩:作品《深爱,无论曾经还是未来》获湖北省一等奖,并收录于2012“中华魂”作品合集中。
【走近作家】
易中天
易中天,知名学者,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2005年4月首播即获热评,而《易中天品三国》更是引发收视热潮。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引发各界关注。
【武汉大学前校长,著名教育家刘道玉如此说】
今天校内外的学生都找我询问易中天成材和成功的主要的经验是什么?我说了三点,第一,易中天教授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很高的悟性,他没有上过大学,是从中学生考研究生的。这是做学问的基础。第二,他具有追求民主自由,具有做学问,求真理所需要的精神,这点非常重要。第三,易中天做学问,他不局限于一科专业,而汇通各科,这是他出这么多成就很重要的学术风格,我记得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过一句话,“大师者乃是通惠自学,超然于各部专业之上而汇同及各科知识也。”易中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他不仅仅是涉猎本科,在文学、美学、国学、史学、哲学、智慧学,甚至人口学等等方面,广泛涉猎,这也是他取得成就很重要的经验。
【走进岚光】
荆门市人民政府市长肖菊华视察岚光文学社
本报讯(记者 易琪)2月18日,荆门市人民政府市长肖菊华(中)在副市长柯昌军(左一)、教育局局长李本全(右一)、副局长张志鹏(右二)的陪同下亲临岚光文学社视察。在学校校长马德明、校党委书记张金兵的介绍下,肖菊华仔细查看了岚光社员取得的丰硕成果,听取了岚光首席导师邓济舟(左二)的汇报,肖菊华对龙泉中学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岚光文学社经过多年的打拼,如今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校园文学社团给予了高度赞扬。临走时,肖菊华兴致勃勃地在岚光留言簿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摄影 鲁顺清)
【名家赐稿】
沁园春
中国梦
郭笙杰
日拂溪山,树绾闲云,草碧气清。望田梯架垅,秧肥豆壮;鱼湖戏浪,水澹烟轻。沃野流光,长河带月,映照乾坤大道平。齐天处、有高楼幻影,远接蓬瀛。
堪怜雨后新晴。放宝马名车出万城。到乡村唤酒,醉邀歌舞;边关巡哨,笑验豪情。路有遗风,夜无闭户,四海交停战伐声。原非梦、看云帆似箭,大纛风迎。
【作者简介】郭笙杰,龙泉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知名诗人。
【一期一题】
请以“一只萤火虫把夜给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字数800字以上;②文体不限;③立意自定;④请勿抄袭;⑤来稿注明“一期一题文”。电子文稿发到527616828@qq.com(拟题人:姚胜蓝)
【岚光推荐】
我们生活的世界壮阔无边,世界中的我们微茫却闪烁着。开端和结局已定的故事,请以泪与汗代墨,让它大放异彩。
世界与我们
王玥纯(2012级)
我们生活的世界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伧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路遥《平凡的世界》
如果说你还有以前那种很厚很厚的老式日历的话,那么每天都会撕掉旧的一页,把前一天的灰尘、伤心、绝望、挫折,还有所有的秘密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里,无论何时都能重新开始。如果人生真可以做到如此简单的话。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若你改变不了它,也拒绝被它改变,你们便只能这样静默地对峙。
你总在抱怨这个世界不够爱你,可是我们在世上活着,无尽的欲望让一切变得不纯粹。永远可想不可依,永远可疏不可密,永远可寄不可系。我们的一生,无论爱情友情,需要的不是诱人的气氛,精心的场景,永远难忘的话语。而是一种感觉,来自你内心那一瞬最真实的感觉。然后带着这个感觉,跨过这一步,生命将会有所不同,虽然你总会被束缚,被规定。为了通过,我愿意被折叠被打磨,因为如果我决定出发,那么旅行中最困难的部分就已结束。所以带着感觉,朝这个世界出发。
我怕死。我恋世。我曾经不止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死亡,看到曾经熟悉的面庞消失不见。我并不热爱这个世界,我甚至不热爱自己,但我舍不得,我一向就不是洒脱的人,大千世界,我还有太多牵挂,即使每天过得局促、忐忑,至少还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还能给自己留个念想。我会轻易地喜欢和讨厌某些人,但我从不轻易地羡慕某些人,值得我羡慕的,一是绝对乐观的人,他们无忧无虑,他们坚守美好。二是绝对悲观的人,他们肆无忌惮,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伤春悲秋。可我都不在其列,我把自己卡在一个尴尬的境地,能做的,只是无奈。我们是平凡的我们,这世界却也是平凡的世界,经历千帆,恋过红尘,也该学会平和与安然。
人的一头是生,一头是死,中间本是空的。强加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到头来终是谁也带不走谁,谁也留不下谁。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最平凡的,世界。
世界中的我们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最最微茫的存在,抱着自己的期望,活着自己的人生。我知道在从前的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挺了不起的。但却越来越发现,比我牛的人太多了,比我努力的人太多了,既比我牛又比我努力的人也太多了。我庆幸着我能明白,因为现在为时不晚。
我从不对这个世界抱有太大的奢望,但我一直对自己有着十分的期待,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掂得清自己到底几斤几两。我希望能对得起自己,不妄自菲薄,不盲目骄傲。为自己而活,让自己在多年以后有一段名为“奋斗史”的谈资。人做了某件事后之所以会后悔,是因为怕。害怕会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会给自己带来不良的影响。人之所以会后悔没有做某些事情,还是因为怕,怕事情的后果,怕将来的处境。可是真正勇敢的人,不是不怕,而是就算怕得浑身发抖,也要咬牙前行。一辈子这么短,别让它充满遗憾。
我相信,老天之所以伤你甚深,罚你太重,就是因为太爱你,要借你创作不朽的经典,成就一个关于坚守的不朽传奇。每个人的终点都不一定是他最初期望的目的地,但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其实都在为了你的终点做准备。无论你是经由哪条路到达山顶,你都能看到同样美丽的日出,别再为没走成你想走的路而耿耿于怀,因为就连这个,也是上帝给你的恩惠。珍惜你所拥有的,不论好坏。
可人的执着与情念有时真是可怕的东西,每每最该放掉的东西却是最放不掉的东西。我们在大千世界苦苦追寻,执着于摆脱现在的自己,过而又执着于寻找从前的自己。孤独地生活在热闹里,我们都是自讨没趣。站得越高,就越害怕跌落,当终于孤身站进云层里,就开始想念坚实的大地。我们挣扎着没有让自己好过,也没有让别人好过。但请坚持你最初的本心,不要改变自己的姿态,因为当你要执意于寻找某些东西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我一直不相信宿命,但我始终坚信,你一定会在对的时间碰到对的人,然后做你应该做的事,你要等。
从真正意义上说,我们的青春还没有正式开始便开始沉湎于对青春的怀念。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你的必经之路,幼而稚嫩,中年稳健,老来辛辣,你无法逃避,也无需逃避。我站在昏黄的路灯下,觉得人生已是穷途末路。我抬起头,知道我正值青春年少。我们活在世上,应有大大的期待。因为世界中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
【写作指导】
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五·凤头豹尾法
本报特约撰稿人
我国元朝时的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凤头豹尾”法就是说,起要美丽,有如凤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结尾要有力,有如豹尾,“大家之文,于文之去路,不唯能发异光,而且长留余味”。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好的开篇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开篇要点题,即简明扼要把你所想表达的主题揭示出来。其次,开篇要新颖,使用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读者多大的阅读兴趣。最后,开篇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长篇大论,半天说不到正题上。
在方法上,可以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拨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避矫情、堆砌、言之无物。
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一般可以借鉴以下四种:一是启迪人心的结尾。二是诗情画意的结尾。三是促膝谈心式的结尾。四是照应开头的结尾。
第二版
随感
汪宇昕(2013级)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白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当耳中喧闹的噪音太拥挤的时候,我停下来,仰望天空。
当心中纷繁的掠影太冲动的时候,我爬上高处,声嘶力竭。
可是当所有的记忆变作空白的时候,当所有的歌声成为消失在空气中的喑哑的时候,我是该驻足还是狂奔,是大笑到流泪还是流泪到大笑?没有人可以告诉我明确的答案。
背着封面诸如“题网恢恢,疏而不漏”、“某某练考王”、“某某帮你不用愁”等让人很无语的参考资料到寝室。小台灯弱弱的光时而因破解一道大题而略微明亮,时而又因困倦和难以下笔而黯淡。这就是未来三年的所谓拼搏吗?
这像洗脑,擦去记忆中残存的颜色。旋转,下陷,被拉入无声的空白。有时我尝试追忆那片水杉树的浓绿,追忆那晚绽放的烟火,追忆在过山车上超分贝的尖叫。而我总是做不到。这些故事已经成为极浅极淡的幻影,无法激起内心的波澜,甚至不如“题网”对我的吸引力。
可是又几次玩笑似的说要去流浪,要去操控时光。但每每闭口,又想起那个笑话:“爸,我要旅行,我要远方。”“……你没残疾没失恋没落榜故事都没有,你就这样去远方?”“……”
呵,很多时候想挣扎出平凡的命运,想扭转时间,想激起历史河流上一朵浪花,或是想做自己的主人。却又明白时光就是上帝,谁也逃脱不了被安排好的局。少年的梦想被压在心底,枯萎、糜烂,渐渐化作尘土,消散在最后一丝轻风中,也无关谁痛痒。心脏变得空虚而迷茫,道路渺远,没有参考答案和详解。
也许我最好和晗爬上附近一座山顶上,再像过去那样大声高呼,让蛰伏在心脏以外皮肤下的血液在不羁桀骜中慢慢渗出,为空白增色,滋润萎靡的梦想。让它告诉我无尽的空白失重是对信念的考验,告诉我,会有那么一天奇迹出现,时光逆转,或命运重来,蔷薇花藤恣意伸展带刺的梦幻和浪漫,穿梭成一整幅流光溢彩的青春。
【编者赏读】青春洋溢着激情,充满着对生活的一切期待。年轻的人们喜欢做大的动作,会仰天,会疯叫,但也会有无声的空白,却永远不会真的暗淡。
词两首
秋 思
苏洪昕(2013级)
人惊寒,鸟惊寒,独立江风晚照残。寥花雁过滩。
见亦难,别亦难,别梦园中枫似燃。仰头白玉盘。
长相思·秋至
和昭君(2013级)
枫添寒,竹添寒,寒透紫萧清露怜。风来人菊单。
云珊珊,月姗姗,又是疏桐漏影残。横琴无绪弹。
【编者赏读】“树林传来揉叶子的声音,那是秋天的手指。阳光把墙壁刷暖和了,夜将它吹凉。”秋天把旧叶子揉掉了,让孤单思念也随它们化为尘土吧。
我们走在这样一条路上
王鹿鸣(2013级)
很多年以后,也许我会独自走在这样一条寂静的路上。道路两旁树木的微光,筛洒在我的肩膀。很多都已不再是记忆里最初的样子,时间将每个走过的人轻轻改写,看不见来时的痕迹。可能那是某种强烈的时过境迁之感,竟让人有些不敢相认。
那些翅膀下被温柔掩盖的轻轻叹息。
那确实是一条孤单的路啊。我想起了我们呼朋引伴的草绿时代,我们促膝长谈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无忧无虑的折纸青春。那些无数细小的灰白在我们眼中被一个个放大成斑斓的世界,充斥着,拥挤着,目不暇接。直到它们渐渐淡出,被定格在一张张轻薄纸片里,被一一检阅。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都已经泛黄褪色,当初的感觉早已不能连贯,可作者却沾沾自喜以为留下了什么。而那些弥足珍贵的情愫却早已无法书写。
我们走在这样一条路上,不愿回想,也不能回望。
我在很多电影里都能看到这样一幕:在放学的路上,夕阳西下。一个大男孩在用力蹬着一辆单车,车后坐着一个女孩。此时夕光的角度倾斜得刚好,缓缓地打在男孩的脸上,嘴角荡起一丝美好的笑容。我看着,这样单纯美好的情景竟不免有一丝伤感。只因为这样的黄昏太短暂、太易碎了。它短暂的就如同誓言一般不可言说。单车缓缓而驶,驶过了这条路,才最终懂得再美好的过往也抵不过现实的残忍,看似能顺利抵达的路上注定是遍体鳞伤。可是,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像个傻子一样去追寻那份纯真,那份心跳,那份孤独的际遇与偶然的悸动。哪怕会刺痛自己,也不肯罢休,以致于不在这样一条路上走会寂寞。
也许,我们走过的路上,根本缺少甚至不曾有过红叶题诗的浪漫,薄荷年少,也无人给予你一纸情书。有的只是令人精神错乱的迷雾,只是一道道难以跨越的的坎石,我有我哽咽的呓语,不再笑我痴狂。就这样,我在这样一条路上走的愈发沉稳,一片碎瓦,一角残砖,一封信笺,一支钢笔,一些在时空中消逝的人和物,我的记忆发酵着深入骨髓的感情。原来,路上不只是单调与重复,每一小步,都是一个难以忘怀的世界。
我们走在这样一条路上,选择了,就无法回头,先是狠狠地铭记,但却不会自然地遗忘。就像是一点渴望燃烧的星火,窜遍你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深深浅浅刻骨,陪你走过一段不长不短的人生,暖暖恨恨到白头。
【编者赏读】这是我们的路,不可逃避或投机取巧。前方有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只能依稀瞧见路边的一些美好或险恶。也许就是这样,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闲来自勉
陈隽卓(2013级)
生活每天都大同小异,有事只记得昨天曾趴在桌子上笑得肚子疼,却忘记是为什么。有时只记得昨天因为什么趴在桌上不想说话,但却记不起什么缘由了。总觉得没有激情,开心只是表面上的开心。想叫醒身体中日夜昏睡的某个部分——灵魂的感官,但它仅是粗粗感受了未来的危机,便又睡去。灵魂迟到了,被和善的保安训了一通,被裹挟着湿气和胆怯的阴风刮进教室。不自主的灵魂将那遍铃声作为上课铃,捂着双耳背起书来。
买来最刺耳的闹钟,“让一切悟性随着清晨苏醒”,为了这个,我能保证为了必须多记一段文字的目标而做出扔掉睡眠的承诺吗?老话了,“一日之计在于晨”。醒来时应当比睡去时的灵魂更清醒才对,如果不是的话,那别把清晨当作新的一天的开端了吧,它甚至配不上你未苏醒的智慧。你在床上挣扎时,多少人,大概几十个,就在这一刻卯足了劲从被窝里起身比赛穿衣服,该有点力量了吧,向阳的力量,知道这从何而来吗?那只能让你在有节律的噪声中沉睡的钟表,只是起吊机。而对迟到的恐惧揪你的头发,耳朵,让被里温度带了嘲讽。真正的力量应该是灵魂的力量吧。是否注意到你睡过的棉被仍然是微拱,里头仍有温度,灵魂怕冷,懒散地睡在里面,总这样可不行呵。
你当被梦想与激情,甚至你对数学的盲目自信唤醒才好啊——向阳的力量从这里来的。迟到了得向班主任道歉呀。问:“能准时到否?”忸怩着不敢承诺便“啊”了一句。肉体对班主任的谅解表示很感谢亦很开心,自倒退着出办公室以显示教养之类的,愚拙的肉体想说“谢谢你”便僵硬地鞠了一躬,但这时已经没有面对老师了,傻里傻气地对着办公室墙壁鞠了一躬,小脑的问题怪不得灵魂。好容易站定了,调整好方向补了一躬才离开。没有了灵魂的智慧真的是什么都做不好。
愚拙的肉体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这种话,虽然这观点有些过分随波逐流了,但至少“愚拙”没有犯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愚拙的肉体想起了智慧的灵魂,若有所失,像失去了挚友,感觉很孤单。
肉体用它微薄的“力量”朝教室奔跑,撞上了它的好伙伴。肉与灵结合了,万般劫难之后终于变成了完整的人。
或许是妈妈帮我折被子才让灵魂不得已起来找寻宿主得吧。还好,它没有抱怨这阴天,而是努力工作了一天,让我没有倦意。
早晨应当怀着愤恨抽打几下被子,或者干脆折起被子。不过,肉体也是有尊严的,如果它实在没有休息好,那灵魂寻得个垃圾堆也能睡了。
【编者赏读】肉体的勤勉与老实最终能叫醒睡不醒的灵魂,这才能结合成完整的人,这才能感知这个世界而有所触动。字里行间充满谐趣,耐读。
忽然花落
陈雨欣(2013级)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行走红尘间,一日不知遇见多少情缘。而我遇见的,不过是这万万千千中的一件。
我本为树,生逢盛唐,长于南庄。此地山林环绕,野鸟啁啾,远有清溪击石之喧响,近有女子抚琴之妙音。至三月,桃花初开。女子为主景,我为陪衬,一阵清风,卷数瓣桃花,飘于庭院,不论近观远赏,皆为满目芳华。
女子生得美,虽无人赞其曰“人似月”,却有皓婉凝霜雪之实。许多人来说媒,均无功而返,也不知她在多少人梦里荡桨横塘,采摘红莲。
冬日已尽,我在等待今年的花开。
如果不是那名男子的偶然造访,我相信我的容华足以占全女子的心。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更何况旁有青砖绿瓦,背倚蓝天白云,即使永朝永夕徜徉于此,又何生倦意?
男子大名崔护,初入仕途,心愉,来此寻春。未想醉于山林,行路甚远,至于口干舌燥,叩南庄门求饮。
看上去是天公作美。若花残败一点,男子便不会流连于此;若女子晚归一点,即使叩门,何人回应?
他是天空中偶然飘过的一朵云,投影在了她的波心。
这不是没有依据,一朵花,每年都可以绽放。而一个人,最美的绽放只有一次。她斜倚着我的枝干,笑看崔护饮下泉水,眼有秋水之明亮,齿有月光之皓白,害我夭桃灼灼,暗了几度。
感情是一杯酒,愈酿愈苦,更何况人不得见!读了《诗经·静女》的人,都不禁替那个徘徊于城墙下的男子感到“爱而不见”的焦灼,但在我看来,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知道,她会来。
有人说,发呆是心中有人的标志,现在看来真是如此。女子的古琴上早已覆了灰,宣纸上早已落了尘,她有时想着想着会抿嘴而笑,有时念着念着会落泪如珠。
但无论是笑还是哭,她总会对着门的方向,待水汽氤氲的茶渐失温度。
树与人真的不同。作为一棵树,我不会因为一只鸟的忽视放弃花开,而一个人,在经历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落,就无法在钟情之人面前从容转身。她是如此,不知他是否亦如此。只知流年光景刹间滑过,不留情面。
八月,梧桐叶叶覆,木樨层层开。
十月,枯槁上疏草,憔悴入落花。
腊月,一台小轿来,迎我玉女去。
二月,冰雪始消融,带女残影离。
三月,我又等到了花开,而她,未等他来,便已无踪。
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他终是来了,却带着失望与残红的夕阳而归。他赞我“依旧笑春风”,但花依旧终不如人依旧,未料此生无缘。
传说月老有本姻缘册,不知他她之缘是否于上。但花,终是陨了。
【编者赏读】山林不向四季起誓,荣枯随缘;海洋不向沙岸承诺,遇合尽兴。莫过如此的联系,千丝万缕是冥冥之中早早注定的。
第三版
渡生
付禹萌(2013级)
向玻璃大门,直直望去。大厅里已灯光黯然,微型聚光灯笔直投下,四周的景象使人感到不真切。
大厅正中央,唯一一束由下至上的白炽灯光打在一簇圈呈团状的景观花内侧,花瓣被映衬出朦胧的色彩,能隐约看见后方的雕像立碑上的“白求恩”几个大字。
夜晚的医院,一切显得压抑沉寂。
我极少在夜晚去医院,这次去还与母亲同往。进入大厅绕过一个拐角,母亲轻轻牵住我的手,带我径直走上楼梯。楼梯口漆有白绿的墙漆的墙壁上挂着楼层的铭牌。二楼是妇产科。即使是夜晚,楼内依然有人群窸窣的交谈声,急促的脚步声与婴孩啼哭的声音。
我有些心不在焉,亦步亦趋地跟着母亲的脚步。与之前不同的是,猛然踏入四楼的寂静竟让我感到无言的压迫。我能听到墙上正滴答作响的挂钟发出的旋转声,有人轻轻将门掩上的声音,以及我突然转急的噗通噗通的心跳声。我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四楼的铭牌上赫然写着重症病房几个大字。
幽暗的长廊似乎看不到头,只有头顶吱吱作响的白炽灯的微弱光芒忽明忽暗。母亲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间病房前,里面似乎并没有人在。母亲轻敲两声门板缓缓将门推开,过于明亮的光线照得我有些晃神。床上躺着一个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姓林。她是我母亲少时同窗好友的母亲,按照辈分,我应该叫奶奶。她的床头挂着吊瓶,流食袋;身上遍布着各种管道,氧气瓶和心率探测器。
我记得在幼时会过林奶奶几面,林奶奶一家人都尊为师长教书育人,若说是书香世家大抵是就如此了。印象中林奶奶虽已面容已显老态,岁月的褶皱无法再抵抗时光的流逝爬上面庞,可眼神依然精神明亮,头发总是打理得一丝不苟,衣着端庄大方,整个人俨然透出一股书香之气。而今之见,老人本就瘦削的身体显得干枯僵硬,眉间有长年所积的蹙痕,那曾经饱满的“川”如今却俯在眉心毫无生机,绿色的氧气罩遮盖了近半的干枯的面庞,粗重的喘息声嚯嚯作响。让我无法释怀的却依然是那双眼睛,虽已蒙上一层薄雾,却安宁与慈祥异常。
我无法理解为何林奶奶深知自身生命将尽却依然可以做到安宁坦然至此,看不出一丝惊慌与忐忑。母亲从病房走出紧紧的攥着我的手,眼泪悄无声息地落下。母亲是个感性至极的女人,内心依旧像个十六周岁花季少女,生死在她心中或许还无法完全的承担,她更迫切地需要情感的依偎和呵护。可我却似如鲠在喉,无法多吐出一个字来。我只怕自身无力面对终有一日导管插遍全身,只能靠呼吸机与流食袋生活时会感到恐惧与惊慌,无法度日,求得安宁。
我害怕年老的时候变得无能为力,不能选择的时候被迫做一些丧失尊严的事情。比如失去了明确的意识还要生存;需要安静的死去时还要切我的气管,我也没有能力阻止别人做这些。我害怕自己年老时会变得软弱。所以,我害怕自己不够豁达,年老时就会变得困难。
母亲几日之后再与我提起,说在次日,老人还是未能熬过。我红了眼眶,撇开脸去,生怕透露出一丝情绪,心却无法克制得猛然跳动,鼻头微酸。脑中只回荡着那句:
何以渡生?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编者赏读】泅渡一生,守着真实的自我不屈服,不软弱,却会在垂垂老矣的末尾丧失反抗的力气,抵挡不住恐惧。
无别
张方博(2012级)
我想我们都一样,渴望梦想的光芒,这一路喜悦彷徨,不要轻易说失望。
——题记
他是胖子,高而胖;他是矮子,矮而瘦。他俩是发小,感情甚深。
只有胖子自己知道自己只不过是看起来胖罢了。他总是以各种理由逃避着各种体育活动,比如课间操和学校组织的长跑。可运动会来临时他却不逃了,几项第一拿回班,一时风光无限。所有人都认为这是胖子与生俱来的天赋,人人称赞羡慕。胖子的朋友很多,又是年级干部,堪称学校的风云人物,过节时收到的贺卡在家已堆了两盒。知道胖子喜欢摄影,甚至有朋友在过生日时送他一部相机。歌手大赛、辩论会、演讲比赛……似乎无论什么活动,同学们都能看到胖子在其中闪烁着他的光芒。一切的光环围绕着胖子。
所有人都“知道”“矮子”确实“矮”。矮子太安静,除胖子外没什么朋友,过节时收到的唯一一张贺卡还是胖子给他的。整天坐在桌子前,人送外号“书呆子”。人们不知道的是矮子坐在桌前并非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很多时候他在画画。矮子喜欢画画,他画画赚了不少钱也拿了不少奖。因为学校很少举办画展,他只能在校外一展身手,当然,他也不会主动告诉朋友,低调一直是他的标签。不过他也因此“荣获”“书呆子”这一“美誉”。
大概这对发小的唯一共同点就是成绩优异。胖子周围朋友太多,而且都是以胖子为核心。在一些朋友的吹捧之下,高傲自大的种子逐渐在胖子心中萌发。在所谓的光环下,他自视高人一等,对于自己的发小——“书呆子”矮子,他甚至有点不屑于与他来往了。
这些变化,矮子心知肚明,可是他选择缄口沉默,只是默默作画,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转眼间,高三了,矮子一如既往给杂志画插画,同时维持着他的好成绩。可胖子却急了,好成绩并没有维持的他似乎一瞬间跌到了低谷。他不明白为什么。又一次大型考试过后,胖子在他的发小面前失声痛哭。“为什么,为什么我会不如‘书呆子’”。胖子在心里自己问自己。矮子似乎能读出他的想法,他并没有多说什么。那天,两个好学生翘了一天的课,聊了很久,从小时候到现在。临别时矮子对胖子说:“这是一个无别世界,所以,一起努力吧。”
在矮子的开导下,胖子逐渐振作起来。往日的光环又一个个地朝他飞来。可是同学们都感觉胖子变了,但又都说不出哪里变了,只觉得与他更亲近了。
“大概他的朋友更多了。”矮子想。
6月8号,最后一道铃响起,考生们如释重负地走出教室。
胖子又一次成为了焦点。这一次没有了虚荣这东西作怪,更多的是一种成功后发自内心的喜悦。他很感谢矮子告诉他无别世界。
十年后,一个背着画板的矮子和一个挂着相机的胖子坐在一家小餐馆里,相谈甚欢。“哈哈哈哈,为‘无别世界’干杯。”胖子一阵大笑。
对啊,胖子领悟了。无论是奥巴马还是卖菜小贩;无论是科比还是贫困山区的孩子;无论是牛顿还是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的农民工……每个人都一样,在这个大大的世界里小小地努力着,为了梦想。
为了梦想,努力的往前飞,再累也无所谓,黑夜过后的光芒会很美。前行的路上,分享你我的力量,就能把对方的路照亮。
无别世界,花开不谢,我们都一样。
【编者赏读】在只活一次无从告别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一种顿悟和警醒,在梦想成真之前。
年夜
叶瑞阳(2013级)
我常缺席家族的隆重场面,过年却从未躲闪过。新年在老年人的眼中,占着十足十的份量。年夜饭作为迎新贺岁的重头戏,是一年一度的团圆盛宴,严谨的礼仪中透露着节日特有的欢乐,考究的排场中渗透着兴奋带来的喜悦,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推却不露面。
它作为一项传统在今年的餐桌上才停止延续。新春伊始变得有些不同,那些熟稔的餐具还在,那些被宠爱的岁月还在,可那细微的差异却牵动着大家的神经,把吉祥如意的高潮热点推向万劫不复的低谷。
年夜饭前的准备工作一向是祖父一人独立完成的,今年也不例外。他清癯的身躯微驼,拿着一捧筷子缓慢地清点着双数,祖父顺着木制圆桌沿顺时针方向游移着,耐心地把一双双筷子摆在青花白瓷圆碗的右侧,压住轻薄的白色塑料膜,低垂的目光显得异常的专注。摆到那双尺寸偏小的木筷时,祖父的眼光突然呆滞了。他的动作却好像录像带的慢镜头,一帧帧格外清晰。他松开手中剩下的筷子坐在木凳上,用指尖轻轻感受着棱角已经不明显的筷子,翻来覆去地检阅,好像有什么异常。白炽日光灯洒下的光晖打在祖父起褶的脸庞上,打在圆滑的筷子上。祖父的身体佝偻成一团,像只黑色外壳的虾,木筷被紧紧攥在手上揣在胸前,似乎与肌体融为一体,生怕被人抽走了。
昨天那个握这双筷子的人走了。那个历来初一为我整理衣衫的老妇彻底地离开了这里。她的音容相貌还在脑海里放映,只是那些片段彻底被回忆封存,与未来的生命完全脱节。她的手极小,这双特制的筷子在她手上还是太长,手上的茧把筷身磨得光滑,朱漆也有些褪色,但她就这样握着它走过了抚养三个子女的一生。
这次的残缺,我们没有理由去斥责她的隐身。昨天白礼结束的时候,我回头望她的黑白遗照,眼神明亮,笑容恬静,好像还鲜活地有在于人间还会对我说“快上桌,吃饭呐。”
年年岁岁花还在,岁岁年年人长久。团聚成为了奢望,我望着窗外的烟花——不羁,勇敢,短暂,绚丽。可此时的烟火却显得冷清凄凉,悲情油然而生。我看向祖父,他依旧不言语,用被血管藤蔓缠绕的手支撑吃力地站起身,勉强压了口气,把筷子放在瓷碗旁,进入厨房继续忙活着接下来的事宜。
家人隔着蒸腾的热汽水雾谈笑风生,把香烟和手机撂在一旁,纵情享受亲人团聚的愉悦,这是我对新年一贯的印象。今年比去年安静了许多,哥哥姐姐右臂的袖章显得脆弱无力,慵懒地搭在上面。那副不被惊动的碗筷没有被撤下台面,大家端起碗平静地夹菜,咀嚼。只有那双朱红色的筷子没有移动。带着对逝者的怀念和敬畏,对死亡的害怕和犹豫,大家就这样度过了今年的仪式。
怀念和感伤是死者赐予生者的脚镣。那双筷子成为她一生的缩影,成为我们被束缚的爱意的最佳寄托,她赋予了它真切的含义,让我难以忘怀。刺耳鞭炮声还在响。她用不曾想象的张力抽离了我的生活。逝着已逝,这个年夜却还是那样安稳,夜的颜色依旧,年的氛围依旧。月的光彩,焰火的夺目依旧,还有那双筷子,沉寂依旧。
【编者赏读】年夜是新生。在那一晚我们抹去旧一年的酸涩,保留旧一年的欢乐,以此迎接新生。年夜又是一种觉察。在整理过去的同时,心尖上的缺口隐隐作痛。传统习俗依旧,绚目烟火依旧,明朗笑容与融乐的气氛依旧,但我们终是因为觉察到某种失去而有所不同。
是非
落月犹圆(2012级)
她不知道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可她偏偏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这些年来,她形单影只地在外打拼,经历着自认为称心如意的生活。她是个中规中矩的行者,单位休假时常常只身一人走南闯北。她随身带的东西一向很少,只有个旅行背包,她在旅途中总是不苟言笑,正因如此,令旁人觉得她仿佛深邃至极。她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自高粱乡到纳木错,踏着光阴的罅隙,消弥孑身的孤独感。旅行的意义向来脆弱,对她来说则不尽然。她是典型的怀旧之旅,走过的经纬,她过后记得很清楚。每到一处,她默默拍下每张照片,轻轻收拾好每张门票。每当无聊时,她会去品味那真实的梦幻。
她对人和气,但有狎昵的倾向。朋友经常提起,说她类似于中国花草四雅中的水仙。其中难免有戏谑意,可是,她多数情况下选择沉默。她明白克制是一种心境,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她绝不是姑息养奸的人。她固执地认为,任流言蜚语自生自灭,也不失为妙计。尽管她有时也会气恼,但她表现得相当坦然。在外的这些年,她始终如一扎根于自己事业之中,或许已进化为真正的成熟,可尚未被庞杂的红尘所同化。无奈时,她有反戈一击的勇气,不过很少斗胆施行。她或早或晚地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无奈之举只是疲于应付这段生涯。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能言是银。自从工作开始,她习惯被公认为求真务实的好员工。话语不多,也算勤勤恳恳,表象的确如此,不过谁也说不清。显然,置身于这个大时代中,她自始至终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得其乐,安然自若。更多时候,她张扬给大家所谓的弱势,内心却是非同寻常的强势。于是,创先评优一系列活动中,她俨然成为所有自吹自擂的员工中的另类,与那些事迹格格不入。她尽心去看淡一切,没想到她自己比谁都在意。无人知晓,沉默的背后,是人逐步建立价值感和成就感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里,她有着属于自己的思想。
她家中的布局温馨而且优雅,似乎渲染着某种原始意味。阳台上的花草总是被照料得很好,无时无刻不在享受自然的恩惠。窗帘拥有一种不寻常的暖色调、明亮又温暖。她爱狗,尤其偏爱那种机灵凶猛的狗。她不知是非为何物,但喜欢在报刊上抒发自己对世象的杂谈。虽说这些篇什为一面之辞,但尚且不是信口胡言,其中不乏颇为诚恳的现实解剖。她的艺术才情并非仅如此,她能用竖笛吹上几首小曲,也能唱上几句京腔。闲暇之余,乘兴写出几首雅词来聊以自慰也不是玩笑。关于某些平仄、格律,她好像并不在乎,哪怕是被曲解成“为赋新词强说愁”。可能是思想太过于突兀,正是这个人扬手拨开浓雾,在不自觉中觉醒。这个人的呐喊足以获得自由乃至新生,如这个人所祈盼的那样,可往往已到世界尽头……
一段情,两个人。风花雪月之后便是相濡以沫的生活,人们追逐的幸福大抵如此。命运眷顾的几段感情,最终都不了了之。其实上天让他和她有缘无份,就算说她挑剔也不为过,只因她不理解,她想不通情理之中的事情,难道仅仅因为她和他不相般配。换言之,他们彼此之间缺乏勇气。朋友的意见就大相径庭了,总得来说,她意识中缺乏理性的观念,所以处于僻静时难以呼唤真爱。由此可见,她笃信爱情的存在,只是单纯的从未想过的坚守自我。
现在的她独具慧眼,幻想做许多不平凡的事。她试图把握住自己,然后继续做自己奢望或信仰的。不知怎地,她的意念逐渐模糊,失却了锐气,从而变得浮滑乖戾。或许,这种态度符合宿命论。依旧是须臾之间,她自知玩世不恭是退却的借口,顿悟渐变是由衷的退路。当理想脆弱继而不分明起来,她仅忍心用无言来屈服如烟世事。这一切,易于掩饰所有的光芒,但做她的嫁妆够了。
现在的她一如既往追求着灵魂的共鸣,路上其他人并不知情。如今的笔记本上记着:宁拙毋巧,方能厚积薄发。相信终是最赤诚的心,徒剩不经意的觊觎,慰藉属于她的似水年华。
林语堂先生说:“他现在才是真正的向前行进,无忧无惧,心中一片安谧宁静。”是她,非她。就这样,足矣。
【编者赏读】是是非非,千千万万的人有千千万万种判断。
第四版
父亲是世上最不堪的一个斗士
汪欢颜(2013级)
有的电影看完了,总是口不能言,总觉得一块大石压在心口,沉闷的,那石头却在胸腔里浅吟低唱。而看完《美丽人生》却没有这样的反应。我简单回顾了影片,还是讲二战,讲纳粹、集中营、大屠杀。我从前看过电影的简介,我在想:讲大屠杀的电影怎么跟“美丽人生”扯上关系?看完以后,便被魔力驱使一般信服了这个精巧的标题。原来它是在讲一位父亲,他叫基度。
基度在成为父亲之前是个聪明鬼,油嘴滑舌,或者说游手好闲。李医生彻夜不眠苦苦求索的谜底,他只需一踱步,略加思索,就把这个似在暗处实蹲在明地的答案揪出。为了追求“公主”,他承着一贯的逗乐形象跳上讲桌。他也把这逗乐的绝技与演技带到凝重的集中营里。
为了不使儿子祖舒华在懵懂阶段就过早知道人寰悲惨,他把集中营的一切编成游戏。“第一,不许哭着要妈妈;第二,不许要棒棒糖;第三,不许乱要点心吃。积满一千分,就可以看到妈妈,奖品是一辆真坦克。”他不停地挤眉弄眼,做出轻松好玩的样子。“至于那些凶巴巴的人都是来监督我们遵守规则的。”我不知道这个父亲独自吞下了多少难言之隐和悲痛无望才能在儿子面前显得如此若无其事和从容不迫,聪明的儿子也看不出一点端倪。我记忆颇深的是,他们一群人被指派搬运100多公斤的铁砧,并且要艰难地走过很长一段路,爬楼梯,这都在温度高如熔炉的车间完成。不运?对不起,不,纳粹不会道歉,你没了使用价值,一颗子弹的事,简单得很。如此乐天的基度,在车间不停地嗫嚅:“这么重,得有一百公斤了……我受不了了……这温度太高了,简直有一百度了……”当他发现祖舒华在车间,他又于汗泪交流中艰难又轻松地笑了:“我们在造坦克!记得吗?赢家的奖品!造履带的铁不够,得搬铁啊!”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堪才是父亲最大的不堪。
整个社会用无数电影、小说、绘画、雕塑和传说,为我们塑造了“父亲想象共同体”。他们或者是大家庭里不威自怒的老爷,或者是罗中立油画里辛勤坚忍的父亲。他们大多有深沉冷峻的眼神。然而现实中的父亲不是的,他们是许多由男孩渐渐蜕变为父亲的角色,他带着他的习性、烙印,越来越接近“父亲”。而父亲不是神话,他拥有一个有缺陷的肉身。我们的父亲,往往单薄瘦弱,但是父亲们似乎由衷地希望自己在孩子眼中是不甘人后、浪漫潇洒的。他们甚至违心地表现出快活与洒脱,而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摸爬滚打,如勤劳的工蚁,有时却像尊严尽失、不堪入眼的败兵,默默背负着许多。是的,他们是不愿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堪。这一点他们心知肚明。他们已然成为父亲。
这便是我观完影片有所感的缘由了。这是一个父亲做出的牺牲,这是世上最不堪的斗士之一。他同时也很成功圆了谎。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中。这个斗士,连同世上所有的斗士,最终都不堪地胜利了。
【编者赏读】现在的你,也许是一个昂扬的斗士,是一个对万物有了一知半解的男子汉;十几年以后,你仍然是一个斗士,只不过你的难言与不堪是因为身后站着一个稚嫩的小可爱。
诉与恕
姚胜蓝(2012级)
我喜欢尖顶建筑。在西方,张扬哥特风格的尖顶不足为奇;在东方,在这里,我心中的尖顶代表,竟是基督教堂。
因为信仰真切存在的科学,对于有关宗教的一切我不置可否。然而,正是这种完全不同的信仰深深吸引牵动着我。
姥姥有两件心爱之物——《圣经》与字典。识字有障碍的她借助着字典孜孜不倦地诵读《圣经》,像古时私塾里的孩子,摇头晃脑地读读背背,反反复复,兴许有一天就领悟了这其中的精义。
一日晚去姥姥家吃饭。吃饱喝足后,一家子围着上了年代的小木桌有一句没一句的侃天侃地。姥姥愣愣地听着,时不时发出一声“感谢主”的叹息。大伙的话题兜了个圈,从屋里出发,跑到千里之外,又绕回这个小桌。最沉重的话题总是与生死沾边的“健康”。卧床不起三个月,又不愿去医院的姥姥,现已能行动自如了。她的病痛,不是在药物的作用下被驱散的。她在日夜的祷告中,在一声声诚恳的“阿门”中康复了。教堂的姊妹们,据她说,在她卧床不起的那段时日里,负责了对她的全部照顾——连洗漱、穿衣都是她们的功劳。姥姥低头含羞笑着说这些,皱纹都挤到了一起。
她的话中有股异常的力量,让我想起她病中我曾目睹的情景。十几个虔诚的基督教的姊妹环绕着她的睡榻,她们双膝跪在垫子上,身子伏向大地,额头叩地,嘴里叨叨祈祷,絮絮声像是某种古老的咒语,躺在床上的姥姥正是那个要被解救的人。我作为一个异类,一个无声息的打扰者,怔怔地呆在门口,这貌似声势浩大的碎语的气势膨胀着,让屋子显得越发狭小而逼人。一切让我仿佛穿越至古埃及,那种异域的神秘让我喘不过气来。我仓皇地逃走了。
回忆就此中断。姥姥仍在说着她有关基督教的理解。她说,你要认罪,向着耶和华诚恳地请罪,倾吐你的罪行,交付他你的罪恶,神灵会进化你真挚、悔改的心。心里的嫉仇与邪念,赌博,撒谎,毁约,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罪行。告诉耶稣你的一切罪过,不可隐瞒,毫不保留,以诚相待。告诉他你将如何改过自新,如何心怀感恩,如何心悦诚服。认罪,然后改过,耶和华会接纳你,会实现你的祈祷。
我再也无法说那个“神”是虚无的。我无法说,这仅仅是一种荒诞的迷信。我们深知自己的过失,然而我们熟视无睹地抵赖。我们深知天地间的公平公正,然而我们闭上眼埋怨上帝的不公。我们忌恨,唾骂,我们编造谎言,我们自由地邪恶。我们清楚自己的恶行陋习,我们隐瞒。这大概也是一种不诚实。
用恳切的诉说去换取慈爱的宽恕,我的耶稣,阿门。
【编者赏读】我们在不经意间作恶甚深,在不知情时被原谅,被宽恕。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我们在不知悔改的同时怨上帝的鞭子抽得太狠。
一壶歌
杜佩(2013级)
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题记
长安的高道上,走过无数的贵族与平民,他们醒着。
软轿抬过,马蹄踏过,玉靴踩过,青石板未曾软下来;板车拖过,牛脚印过,赤脚跑过,青石板路也不会更坚硬。他们在计算或者算计着明天,该怎样活得更好。他们早已沿直线向前走得习惯,忘记怎样回头。
长安醉了,他一个人提着干涸的酒瓶。风一吹,竟将他们的双颊吹得更加绯红。眼前的世界正在微不可察地转动,只有他一人落寞地看着这个世界,竟看出了几分透彻。
街旁的小贩正津津乐道昨日张三拾到一百两黄金,从此以后就再也不用“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出来做馒头了;也有人说到今晨李四家的一场大火,将他的富贵燃烬。听者唏嘘不已,眼中闪过不明其意的眼色。他们清醒地活在世界上,在别人的隐讳上尽情渲染,来为自己的伤口“陪伤”。
生命是灵光一闪的一刹那,我们从混沌中醒来,百年之后又将沉入黑暗。有人希望在那短暂的光明中照到自己的富丽高贵,有人希望自己欢欣的笑颜,他们在为那一瞬蓄集力量,势将美态淋漓露出。生活如钟表匠的家,到处陈列着残酷流逝的时间。他们开始害怕,害怕尚未进入画面,就已定格。他们“清醒了”,百年老酿都不能使他们迷醉,雨打残荷都不能使他们沉思,风入松林都不能他们享溺。他们只求能走得“体面”些。为此,他们抛却宏愿,花了大半辈子,为生命掘一个深邃的坑。
有人宁愿看小贩与顾客的斤斤计较;有人宁愿看打马而过的贵族和前呼后拥的官吏,然后吟弄几句。折下长安路边最娇妍的花朵,随意插在帽子上。将前半生所学的纵横捭阖之术教与商贾;对嘲笑自己贫穷的人说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看着夜幕高台上声色犬马的纨绔子弟,摇摇头,叹不曾富贵不曾穷。
就在这时,长安又看到了,那旧时帝王堂前的飞燕,掠过紫色的城墙,飞入了麦田深处的人家。
路荒遗叹,饱览足迹没人懂。不如一壶酒,长歌而行。
【编者赏读】那不朽景物的存在,不仅是因为历经了时间的打磨,之所以不朽,是因为看过芸芸众生的太多太多。
有你
何志翔(2012级)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恋着另一条。
较我而言,我执拗地选择了有你的那一条路。独自倚栏,觊觎那氤氲的春意,是一种必然和必须。
寂寞的兰花谢了一季,奋斗的汗水不知疲倦地附在我的额头。
蓦地,我告诫自己去忘却。但是,离散的记忆又让我闪失到了某年某月某日。
你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我匡正自己的心机,逼迫自己不去在乎,做到如那冷漠似水,凄寒若月的淡然。索性走过了好久,是那偶然的邂逅,让我俯首,所以不曾回头探望。
清凉的气息,偏爱于那最宽容的缄默。我幻想过,在那交集的冥冥中。我渴望上去搭讪,就算是简单的一句问候。我做不到,也不肯去做,更不能去做。
也许更久了,宛若尘封的落雪的冬天。你是谁,我失了神,因为我不能去等待。
你说,一面之缘,这是朋友;一见钟情,这是爱人。我固执地说,我不信。
果真如此的话,可为什么我翻来覆去的轨迹之下,悄然弥漫的就是这个惶惑的问题。我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总有莫名其妙的心悸。
可惜,我哭得更加频繁,在那悲怆的夏夜。我殷切期盼的,却是我最忧恐的。尽管如此,要知道,在暗夜微笑的不是我的心,应是我心中的你。
擦肩而过的,始末都是默许的惯常。久约的青春,是你。一脸的冷淡,叫我去隐忍。一身的清纯,叫我去安然。可是,现在我只能人云亦云,亦是自欺欺人。
你说,你偏爱周国平,犹钟情那句话: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我心慌意乱,却知道那平凡的生活,什么都不曾飘散。遥远的凝视,其实一切都会改变,注定的无功无果。转过脸,继而抿着嘴唇悲哀地苦笑。
所谓的寒暄,我更做不到。我千呼万唤,只能借此回应你的美丽,附带着我的落寞。
是的,毫无芥蒂地关心你,只是一种违心的掩饰。可我又能为你做些什么?
我收到你的来信。你说,不是每个故事都会有结果,但每个结局昭示着一个故事。可突然发觉,那幸福就在身边。
期年,启窗,心悸。颤抖的笔尖停不下来,随同我的悲索来勒画独特的你。
岁末,俯身,心泣。可知道,我万念俱灰过,在那万劫不复的年华里。我一蹶不振过,在那无迹可寻的铅华里。街角,霓虹灯下,紫薇的熏香缓缓散落,滴在我的心坎。原来,只是因为有你。
我骗你,说我不知进取,说我玩世不恭。是的,那亦或是将来的我,亦或是过时的我。
谢谢模糊的流年,感谢一路有你。好吧,我也骗你说一厢情愿。我的面庞,却说,或许至始至终,什么都不曾褪色。
现在,我没头没脑地记下这一切,借以怀恋呆头呆脑的我们。
诚然,正如余秋雨所说,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我独自呆想过,才懂得,人生的轨迹,就好像一路有你的甜蜜。
我知道,静默的小径上,有你。
我知道,喧哗的窗扉外,有你。
我知道,神圣的教堂里,有你。
有你,暮色徘徊,灯火阑珊。
有你,天色正晴,曙光初现。
有你,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然而,还是要走着自己的生活,在没有你的日子里。
有你。
【编者赏读】有你,在变天的春,雷鸣的夏,叶落的秋,寂静的冬。
中缝
成 果 存盘
岚光文学社社员作品发表一览
(接本报2013年第6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孔怡默(2007级)的作品《失落的神话》发表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报,吉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语文学习报社主办的《语文学习报》(山东高考版)2009年第43期。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7年第5期(总第42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易彬星(2007级)的作品《原乡》发表在1930年由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创刊、毛泽东题写刊名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中国少儿报刊金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中学生》杂志(高中作文版)2009年第7、8期(总第870、873期)。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9年第1期(总第50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周浩宇(2007级)的作品《处世》发表在1930年由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创刊、毛泽东题写刊名的国家期刊奖、第三届中国少儿报刊金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中学生》杂志(高中作文版)2009年第7、8期(总第870、873期)。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9年第1期(总第50期)。
★2009年8月,文学社社员李若愚(2006级)的作品《孤独影子赋格曲》发表在《考试指南报》(中学生优秀作品专刊)2009年第32期(总第1765期)。该刊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该文首发《岚光报》2008年第2期(总第45期)。
★2009年9月,文学社社员袁月华(2007级)的散文作品《手心的太阳》发表在21世纪中国中学生主流阅读先锋杂志、《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的《新作文》(高中版)2009年第9期。该文与作者《湮没的尘埃》两文作为该刊“新人物”专栏推出,文前刊有作者的“自述”及照片,文后有作者题为“热爱”的写作感悟。另有编辑萧泊零羽的点评“袁月华印象”。
★2009年9月,文学社社员袁月华(2007级)的散文作品《湮没的尘埃》发表在21世纪中国中学生主流阅读先锋杂志、《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的《新作文》(高中版)2009年第9期。该文与作者《手心的太阳》两文作为该刊“新人物”专栏推出,文前刊有作者的“自述”及照片,文后有作者题为“热爱”的写作感悟。另有编辑萧泊零羽的点评“袁月华印象”。
★2009年9月,文学社社员冀宇婕(2007级)的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发表在全国优秀语文报纸、中央电视台《榜上有名》品牌、吉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作文与评点报》(高中版)2009年第35期(总第515期)。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7年第6期(总第43期)。
★2009年9月,文学社社员任思奇(2008级)的诗歌作品《唐安古寺》发表在天津市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作文升级》2009年8月号(总第2期)。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9年第2期(总第51期)。
岚光信息
2014年第1号
岚光社员作品进入国家级阵营
三篇作品入选《我的中国梦——青春的梦想·全国高中生读书征文活动优秀作品》
入选数量全国领先
本报讯(记者 易琪)一本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语文报社联合推出的《我的中国梦——青春的梦想·全国高中生读书征文活动优秀作品》近日由全国百佳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亲自作序,收录了从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0多个地市的近50万份 “我的中国梦”征文中的398篇优秀作品。岚光首席导师邓济舟指导的岚光社员周文婷(2011级)的作品《让我轻轻默念你的名字》、蒋欣玥(2012级)的作品《我的中国梦》及杨泓玥(2011级)的作品《有梦存在》入选,入选数量全国领先。
据悉,该书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地展示了当代青少年心中的“中国梦”,展现出新一代青少年胸怀理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文章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充满哲理思辨,是中学生呼应同龄人心声,学习写作、深刻理解写作的优秀范本,将帮助青少年厘清概念,了解历史,树立目标,为“中国梦”的实现积攒正能量。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第79期答案
一、衣裳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我国有“衣裳王国”之称。你能说出"衣裳"这一词语的构词依据吗?
答:在现代生活中,衣裳是服装的统称;但在古时候,衣裳是有上下之别的。《释名·释衣服》上说:“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通“庇”)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这就是说:上身的衣服叫“衣”,是用来避寒暑的;下身的衣服则称为“裳”,是用来遮羞的。
二、“衫”可作衣的通称,所以常和衣对举,如“破衣烂衫”;又可构成“衣衫”一词,旧社会有“只认衣衫不认人”的说法。请说出“衫”的本义。
答:衫本指无袖单衣。为什么称作“衫”呢?《释名·释衣服》的解释是:“衫,芟也。芟末无袖端也。”毕沅注:“盖短袖无袪之衣,故曰芟末无袖端。《初学记》引作衣无袖端也。”芟,音shān,除去;袪,音qū,指袖口.后来衫已泛指,成了便服的通称。现代社会冬衣也可称衫,如绒线衫、羽绒衫。
三、古代裙子男女皆可穿着,后来则成为妇女喜爱的服饰之一。唐诗中常有反映妇女穿裙的诗句,如:“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这是描写穿宽裙子插秧时的情景。这种服装为何称为“裙”?
答:裙子是由“裳”演变而来的。《释名·释衣服》上说:“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裙的本意是“群”,就是把不同幅度的布连接成一个整体。最初的时候,裙子是用六幅布直缝而成,做成腰部带褶的样子。“多幅”有“多福”的寓意。称之为“裙”,反映了这一服装在制作上的特点。
四、汗衫是内衣的一种。《中华古今注》:“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礼》曰中单。”中单改称汗衫,相传和汉高祖有关。你知道这一掌故吗?
答:古人说的“中单”,是指穿在朝服、祭服里面的内衣,通常用纱布或生绢制成。中单为什么改称汗衫呢?在《事物纪原》《中华古今 注》中都有记载。说是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交战,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汉高祖回到中军帐中,发觉自己的内衣己被汗水浸透。从此,中单便改名汗衫。
五、古人外出漫游时,常带着竹杖芒鞋。这颇有点像现代人自助游的随身器具。你知道芒鞋是什么鞋吗?
答:芒为多年生草名,生在山地和田野间,秆直立,粗壮。因其茎皮耐水耐磨,自唐代以来,人们多采来编织鞋履,并称之为“芒鞋”。
六、僧侣穿的袈裟,又称为"百衲衣"。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答:衲,义为补缀。旧时僧人以善主施物为生,袈裟同样是由多家施舍的布块缝制而成的,故称“百衲衣”",象征广结善缘、普渡众生之意。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第79期获奖者
牛亚男(2011级)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第80期题目
一、旧时,殷实人家的老爷、少爷以及店铺老板、账房先生等都喜欢戴瓜皮帽。每顶帽子有六块“瓜皮”。为什么要按这种规格来缝制呢?
二、披风是挡风保暖用的外套。穿上披风能给人一种身材修长的感觉。它为何叫“披风”呢?
三、在清代,马褂是八旗子弟常穿的一种服装。当时,立有功绩的高级将领或统兵文官,还常常会被皇帝 “赏穿黄马褂”。你知道马褂、黄马褂的名称来历吗?
四、中国女性服装中,旗袍别具一格。尤其是经过改良的旗袍,自上一世纪20年代至今,一直深受青睐。你知道为何称为“旗袍”吗?
五、在我国现代服装中,中山装曾风行一时,一度被尊为“国服”。它和孙中山先生有关系吗?
六、牛仔裤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休闲便服。它和“牛仔”有什么关系?
请将答案送交岚光文学社(天文台四楼),答对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