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6期(总第79期)
鄂荆内资准字[2013]第113/JM号
2013年12月25日
岚光文学社,引领学生步入文学殿堂
LanGuang Literature Club ,Leading the youth to the literature hall of glory
主 办: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
校 长:马德明 党委书记:张金兵
报名题字:田代祥
首席导师、主编:邓济舟 QQ:527616828 E-mail:527616828 @qq.com
网 址:www.lgschool.net(岚光文学社)
邮政编码:448000
现任社长(第14届):姚胜蓝
本 报 顾问:马德明 张金兵 田代祥 葛昌华 李小平 曹 平 邹贤举 夏清松
本报副主编:易 琪(教师)
本 期 编审:张 梅(教师) 郑文樨(学生) 叶瑞阳(学生)
本 期 编辑:张成源 周澳文 罗文晶 郑宇娟 王玥纯
特 约 审读:鲁 婷 林玉笛 张自强 黄浩东
本报常年征稿
纸质投稿地址:岚光文学社办公室(天文台三楼)
电子投稿地址:527616828@qq.com
岚光文学社QQ群:51386569
【社员靓相】
姓 名:唐健铭
出生日期:1997年12月11日
最喜欢的书:《天龙八部》
最喜欢的文人:金庸
写作感悟:文以载道
写作成绩:《爱的划痕》发表在《文学荆门·2013》(武汉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走近作家】
他的头衔很多,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他被国务院聘为参事。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智、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其中英译本五种。他就是——
冯骥才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参演电影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智、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做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书法欣赏】
写作如书法。书法是寻找文字的趣味,写作是寻找语言的魅力。书法要体现文字的韵味,写作要体现语言的意境。本报特别刊发著名书法家彭金淋先生的两幅字,其韵味、其意境,读者自有领悟。
【名家赐稿】
七律
松鹤园
胡孝华
春老荼糜叶老霜,晚来风语诉天凉。
当年已许双舟渡,耆景何堪独木长。
安稳棉衾人有梦,和融宴乐岁无伤。
抬头且向东山坳,簌簌金黄为我飏。
【作者简介】胡孝华,湖北名师,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荆门市本土教育家。
秋天的落桂
唐健铭(2012级)
【岚光推荐】
适时脱节,像躺于厚实大地上的落桂一样仰望。于是倏然察觉,视野开阔,风景明朗却有点点心酸。
已是九月的深秋了,屋外的暑气却是迟迟不肯散去,它们包围着屋子的四角,竭力把房间变成一个封闭的蒸笼。我从一片温热和燥闷中醒来,只觉这个屋子如同山雨欲袭前般的沉闷,由是推开紧闭的窗扉,一阵凉风像手帕似的拭去额头的汗珠,但却不想也带来了一阵冷颤。神志在冰与火间逐渐清醒,甚至有些刺痛。这或许便是属于秋的韵味:处于夏与冬“青黄不接”之间,由是它时而热情,时而冷默。
吸引我注意的还有一束桂花,长在窗外的树桠上,黄色的微光藏匿在绿丛间,只偷偷撒一把香气带给窗内的闲客。我有些为这清新淡雅的香味迷住了,手不由自主地向前伸去,想撷取一把微黄献给初醒的嗅觉,轻轻的抚去,只觉绿叶绸缎般滑过手指,掌心便多了一簇米粒大小的珍珠,当我正要收回这些自然赐予的礼物时,它却在我掌边吹了一口气,接着这些花瓣像梦一样地消失在我眼前,无声无息。我有些懊恼,但随即又释然了。这些桂花在脱离树梢的那一刻就已经选择死去,那空灵的花魂早为死神收去,我所获取的不过是一具具香艳的皮囊,所以我看着金色的旋风在林间旋起,又在一片安详中坠入红尘,随着时光的推移,它们也会化作春泥,由是死去和新生,衰老和发芽,尘泥和花蕊。它们本都是桂花的轮回宿命,只是我无法理解,更无从参与了。
我披上一件夹克出了门,踱步在小径上,忽然觉得这里有些寂静,像是死去了一般,桂花已经随北风沉沦,枫叶将小路染成通红,这还是清冷的早上,太阳尚未伸出它温暖的双臂来拥抱世人,这宁静的异常的小道,本该有身着短袖的老人晨练,本该有崇尚浪漫的情人幽会,本该有热爱美丽的孩子拾取地上的枫叶,可这些奢望显得可笑,我只看到仆倒在地的冰霜无力地呻吟着。我知晓它的来历,知道它们本来也可以成为农民钟爱的雨或是诗人钟爱的雪,可偏生在那个晴朗的夜晚,为凡世所羁绊的它堕入风尘。只道是为前缘所误,来自于天空的精灵或者天帝皇冠上的珍珠就和它失之交臂。
终于迈过了寂寥的幽径,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又出现在了视野的边际,我知道在这伴随着丝丝凉意的早晨,有人酣睡,有人奔跑,有人弹唱,有人相爱,不时有公共汽车如老爷般喘气并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从身旁掠过,在自行车和小轿车组成的纽带上人来人往,迎面匆匆走来的人眯着睡眼,还有不及梳理的乱发和爱人温存的香印,偶尔一辆出租车路过,司机还会张开嗓子大声吆喝着是不是顺路。顺路?路在哪儿?我要去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这都市有条不紊地充满着快节奏的图画中,我像一根脱节的线条,完全不着边际。热闹是属于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由是我明白孤独的人就像一个流浪的野孩子,在冰天雪地的高速公路上彳亍着,柏油路上残存的白线将他与车辆分开。他抱着一把破旧的吉他,自顾自地弹唱着,冻红的脚趾在雪地上留下生命的印记,过往的车辆像发了疯的猎豹吞噬着路程表上的数字,他的温暖也随着这些魅影与冻僵的躯壳渐行渐远。或许有人欣赏他诗人一般的行迹,像参不透桂花生命的奥秘一样驻足观望,或许有人把他归结为社会底层的弱者,如同那遭人奚落的寒霜,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但无论诗人还是乞丐,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有一辆车停在他的身边,有一个可以被称为母亲的女人向他张开温暖的怀抱,随后把他抱上车,载着他一路向前。
男孩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着,但所有人只关注他唱的好坏与否,却从不关心他为何要弹唱。
【写作指导】
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四·冰糖葫芦法
本报特约撰稿人
葫芦本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这种果实两头粗,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把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是可吃的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借用这个名称用于快速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
线索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一是以时空为线索。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二是以问题为线索。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三是以因果为线索。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四是以情感认识为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叙事写人。
如何选择这条线索呢?一要能联系文章各部分,即线索能完满地表达主旨,忠实地传达作者意图,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二要选用使用起来顺手,不牵强的线索,能把不易联结的材料勾联起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三要选择能贯一拯乱的线索,贯一为拯乱之药,线索贯一是指有始有终。
【一期一题】
请以“追忆似水年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字数1000—1500;②文体不限;③立意自定;④请勿抄袭;⑤来稿注明“一期一题文”。
电子文稿发到527616828@qq.com(拟题人:姚胜蓝)
第二版
初心
云廷(2012级)
喜欢独行,独行并非是孤僻,而是享受自由的过程,比起五光十色的大街,我更倾心于漫步在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小径。大概是因为在田野的怀抱中长大的我对大自然有着难言的感情。
大自然美得独特,这种美是坚持自我。无论渺小或是惊艳,万物始终保持着它们的秉性顽强地生存。小草无言,它曾经历过战乱,沐浴过鲜血,见证过王室兴衰,朝代更迭,感受过烈火的炽热,死亡的压迫。它曾倒下,却又在春风的催促下立起它娇小的身躯。就是这种小草般的坚持才使得自然在经历了数亿年的演替后依旧美如新生。任外界沧海桑田,人事变迁,它始终如一。
一路追逐这种坚持,这种自由,我常常选择在一个暖午,奔跑在田野间,踏着小草的清香,金黄的油菜花掠过我的发梢,习惯了都市的喧嚣,再去追逐这种原始、宁静的美。心像出笼的鸟儿,脱离了束缚,转瞬间扑向自由。
不似自然万物,人易被外界改变。被现实的繁华洗涤后,人往往会丢掉本性。时间如沙漏般不断下落,将生活最初的美好掩埋,一切不复原样。在未涉足人世时,人性都是有棱有角的,或是温柔,或是爽朗,或是急躁,或是沉稳。现实如一把磨石刀,将人性的棱角打磨得一点都不剩,最后一排排整齐划一,圆圆滚滚的石头各自落入预定的轨道,滚出相似的未来。
余光中曾说过:“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而一个人的品质应是永恒的。”的确如此,可现实中能有这种坚持的人却是极少的。人易被世俗所扰,醉心于繁华,从而变得世故圆滑而抛弃了原有的品质。在社会交际圈中不断忙碌着,磨合着,最后终于使得自己周围遍地开花。当人们徜徉于自己精心打造的花海中时,殊不知自己已如一根被磨损的连树皮都不剩的枯枝。
人是极善变的动物,人格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在不断丢弃。其实何须这样费尽心机,似自然万物一般,人性最初便是最美。
【编者赏读】上帝创造的原始形态具备了一切美的因素。
是我的海
陈雅敏(2012级)
忘了儿时的自己用细线把海螺挂在脖子上,是谁承诺过要带我去看海,我内心一直没断过那种对海的莫名期待。你可以嘲笑我奇怪,因为喜欢海便对生活在有海的城市的孩子有种特别的好感,爱屋及乌是我做着不靠谱事情的理由。
在这个城市连绵的阴雨季节收到了你的明信片,制作精美,字迹漂亮,邮戳上墨色的“福建厦门”让我不淡定地高兴了一个晚上。你说你喜欢这座城,估计会长待一段时间,你说安好勿念。厦门、鼓浪屿,是我未来旅途的一个站台,却无法与此刻漂泊不羁的你相遇。小施在来信中写道,她会在一个天晴的早晨,奔赴海边,与我视频。让我看海,听海浪的声音并要求我一定不要睡懒觉,我很感动。你们,这座城,我,海,一瞬间有了一种无法言表的联系。
一直埋怨自已生活在夏天似火炉的城市,冬日也不温暖,但绝不是讨厌这座城。尽管春天易得流感,夏天焦躁不安,秋天干燥困乏,冬天手脚冰冷,但对这座城市算不上热血的喜爱就如骨子里的偏执一般,说不出理由。既然生活在这里,应该寻找它不可预知的美好。
内心深知自己一直有种恐惧。就算是站在广阔平坦的安全地带,面对着偌大的湖泊总会出现一种自己在慢慢下沉的奇妙幻觉,这种回忆很淡。因为在我的十几年里算得上大的湖泊也没见过几次,而那不时出现在梦境里的画面给我的真实感受不可名状——欣喜地想去抓住却渐渐远去的无奈。我害怕若有一天我真的站在海边会不会逃避。人最大的希冀便是得不到的越珍贵越想要,越办不到的越想尝试,哪怕在现实世界撞得头破血流,我亦然。
有些感情算不上笃定,只是自己硬加的条条框框,然后就潜意识地的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并把它当作一种习惯去做,就如镶嵌在生命里无法剔除的部分。就如我最开始所信仰的光芒万丈的明星到后来都不愿提及。就如最开始说着爱谁拼了命也要保护谁到后来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在想究竟是时间巨大的力量磨尽了人本初的耐性,使一切变淡,还是一开始就没有那么坚定,只是以为这样便按照构想的一切去做。我也在想,我爱海的根本原因是对那个许下承诺的人的念念不忘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喜爱,我说不上来。
一遍一遍的听苏打绿的《是我的海》,青峰妖娆的声线冷静地叫嚣着无奈,不愿离开。可其中的深意我太肤浅读不透。
是我的海。
是我内心偏执的独白向往的依赖,无法企及的梦想,虚无缥渺的未来。
【编者赏读】看到的海是天空的蔚蓝,听到的海是浪与风挟卷而来,闻到的海是飘洋过海的空气,而我想去尝尝海的味道——是不是咸中带着甜。
滴水
杨彩怡(2011级)
记得那是个像春天的冬天。
我是说,之于我,春天远比冬天要可怕。我能够感觉得到春天里那令人温暖却又隐忍着骚动的气息。有些时候那点骚动能让我瞬间窒息,尔后愈发敏感。
往前总显得令人怀念,我是说,我就从靠近最初来谱曲,也许会更接近水滴的生命,或者说会更像我自己的样子。水滴的生命全都以最简单的程序开始——分秒钟节奏的参差呼吸打开了无数滴水的生命之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场追逐的开始。
我努力地睁眼,拼命地蒸腾,想要看周遭是什么,我有些好奇还带有一点点害怕。周围都是我的影子,我觉着他们像是平素庭院里梧桐叶尖的露珠,又仿佛雨天令人生厌的“豆粒”,但我又催眠着我自己——他们是冬天里令人陶醉的纷纷雪晶莹。我明了,他们是我的兄弟,是我的亲人。
我这般平凡地与我们兄弟开始了我们的追逐赛,平凡却不乏味,甚至偏带有那么些让人惊喜的东西,这新奇的世界足够幻想。
我想要伸手来触摸这新奇空间,我摆着头,扭着脚踝,挤弄着别扭的形态。从影子的角度来看,我是这般别着脑袋手足无措地碰撞着那些未知的泡沫,感觉着我快要支离破碎,却也只是形态完整地带上了点灰色阴影。我有些模糊,那些影子感觉着远去了,仅是像来过一样。
从分手开始,我默然等待下一个阴差阳错的遇见——如最初的生命大门打开时那样的简单。但“事与愿违”这个词它明晃晃地排在字典里头,我有些许懊恼,有些厌恶——冬夜感觉着长久得像春天一般。
夜深得水滴开始反光,这般异样刺激的色彩竟然来自于我本身,我不仅是感觉好奇,更多一点是惊恐。我低下头为惊恐所迷醉反倒觉出一点点舒坦的光色。浓密的东西在光的照射下越发地深沉,包括周遭仿佛已经远离的兄弟,让我只能够扭着自己的身形。
偏偏还有一点点放心不下的是自己都不清楚的标准,又偏偏我是滴水,像泡沫缺色彩一样灰暗。
我是说,没有滴水来穿石的最初一滴水的勇气,且没有滴水穿石的最后一滴水的坚韧,偏偏这般似春天的冬天里的一滴水就是我。
【编者赏读】水自身的柔软即是勇气与坚韧。
流利自白
叶瑞阳(2013级)
她总是想去看更开阔的风景。
她说她被时间束缚了手脚,不能舒展身体与命运抗衡。同时她又说她还没有做好准备被抽丝剥茧,因为不知道斗争后的结果是喜是悲,她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把自己这一辈子押上作为赌注。她害怕自己这一辈子要在这样一仄小城过着不喜欢的生活,她向往着有更平静更安稳的节奏的城市。既现代又闲适的地方很难找,她便一边捱着难熬的日月,一边觅着理想的居所。
她的性格另类乖僻,在涉及自我的方面显得异常激动,在其余行径上却鲜有涉足,凡事不过问。能和她亲近的人不多,相信的人更少,若是给予信任必定是深度信任。她对那些放在心里的人实行透明制,所以她没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即使这样还是会被人抱怨太神秘太诡谲。对此她总是一笑而过,继续侃侃而谈。
她的自我介绍一直自认为很简单。“我希望被人喜欢,但我不奢求会被人理解。我的禁忌也只有一条,绝对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人生漫长,不能用随性搪塞罅隙,也不能被规矩钉死框架,这便是我喜欢的状态。我也不会因为感情而退缩或改变本性,这样懦弱的行为只会加速那种感情的逝去,我不想为难自己。”这般在别人眼里看来锋芒的语句,她却认为这已经足够柔软,我不明白她是怎么想的。其实我一直不明白她是怎么想的,她是否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所为感到后悔过,是否一直大喜大悲就再无波澜。我知道的只有一点,她想永远保持清醒看清所有的事物——就算有那么些东西不美好,她也想冷静平常地看透解决。
她最终找到了心中的世外桃源,瑞士苏黎世。在我狭隘浅显的印象里,那个地方被科技和经济充斥,即使被无数尖顶教堂和清澈的河流铺在表面作为掩盖。世间的确很少见到这样兼衡的城市,这般表里不一的虚伪她却不介意。
“这便是你所谓的风景开阔吗?”
“是,”她很坚定,“这是我想要去的地方。我不认为它虚伪,只是美得不真实。我想在那里完成对自我的认识。”这让我想起她总想逃离世界,只是顾忌太多,迟迟没有得逞。
这些年来她似乎用着我不曾想象过的速度变化着,我也不清楚这是怎样的趋势发展,只可惜我都认不出来了。果断决绝地处理事务也证明她感情的匮乏,公事公办都显得太过圆滑,以至于在记叙文中抒情成为她目前最头疼的事,换作四年前她还是靠抒情见长的。如今议论文她倒越来越得心应手,用笔尖迅速勾勒字形便算是流畅地完成了创作。
她并不热爱文学,却想通过文学汲取知识了解万事,通过文学释放所有的压力和惆怅,回复到最本初的状态。她读书极少,却总想写些什么以此告慰。也许在有些人眼里看来这是对文学的利用欺侮,可在她眼中,没有利用价值的事物没有理由存在于世,至少不会为己所用,文学也是如此。这种不看重的冷血有时会让我有些害怕。
也许只有我最清楚,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厌弃了她,就算她的敏感冷淡自私偏激暴露无遗,我也不可能离她而去。因为我和她终究是一体。我不能放弃我现在的所得去支持恣意荒谬的所想所思,一旦放任了自我便抓不往未来的光亮。我宁愿被捆绑着推入深海,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浮上来,哪怕那日没有了真实的我。曾经,我相信万事都可以被补救,于是,因探险未来而犯下的错误就能被遗忘,现在看来,倒不如在这种方面无所作为,只专注于奋斗此行。忠于本性在这个时期显得空泛乏味,不如索性附着蹊径带着思考,勇往直前,相信光影深处有美丽尽头。
【编者赏读】自己是最好的武装,思索着前行,不回头。
第三版
被时间宠爱的人
周文婷(2011级)
亲爱的Y小姐,十六岁生日快乐。
记得前些日子你在“人人”上发了几张你坐在双杠上的照片,眼神清亮,笑容无拘无束,下面有人评论道:“怎么会有你这么灿烂的女孩子呢?”是啊,怎么会有你这么灿烂耀眼的女孩子呢?所以,当你发状态说“祝我16岁生日快乐~”的时候,冲着你那张脸上画着小猫胡子无辜卖萌的照片,无数人心甘情愿给你评论:“女神,第五个16岁生日快乐!”
是的,我的女孩,如果没有人点破,旁人一定会以为你真的如你所言是个16岁的女孩子,你看起来总是这样稚嫩这样年轻,就像清晨草叶尖上新鲜的露珠,这真是让人羡慕。有时候翻看你的照片,我总是会感慨你不曾变化,一如初见时的样子。这么多年过去了,却仿佛时间走到了你身边时就选择了静止,或是说,你是被时间宠爱的人,时间不忍伤害你。
二○一二年的暑假,你发了一张照片:你站在华侨大厦的天台上,在深蓝色的夜晚望向灯火繁华的远方,长发飘扬。你说:“一切终于结束了。我的心也落地了。”夜色太浓,看不清你的表情,可是我想你一定是在微笑。是的,一切终于结束了,过去那一年的责难也好,压力也好,都会随着你的离开烟消云散,我问你是否有过后悔,最优秀的女孩子在高三做了那么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你回答我说,比别人多用一年时间来沉淀自己,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是多么奢侈多么愉悦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会后悔呢。那一瞬,我觉得你真像在暗夜里悄然盛开的那一朵洁白的栀子花,兀自美丽兀自馥郁。
我最喜欢你穿旗袍的样子。米白色的罗面上花纹繁复精致,盘纽是华丽的蝴蝶扣,还有小小的立领,我从未想到张扬靓丽的你将这优雅的老时光穿得如此相得益彰。你将其中一张回眸一笑的照片调成了黑白色,我说透过你的眼神与笑容我仿佛回到了民国时代,你回复我说:“美丽是不会老的,它从过去走到现在还会延伸到很久很久以后,所以复古也可以成为新生。我只是一个逆着时间旅行的人,边走边唱歌。”不知怎的,我想起了你高中时写过的文字,那些开得一望无际的望日莲,那个想要走过雷克雅未克长长的积雪的街道的小小梦想。你曾经做过的梦我也曾经一一做过,曾经让你泪流满面的故事也曾经让我在深夜躲在被子里哭,你说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这世间的某处相遇,我们都是梦想家,而这些梦想有朝一日定会一一实现。我真想给你一个大大的抱抱,趁着我还没有掉眼泪。
你常常会胡乱地给自己起一些外号或下几个定义,在别人凌乱不已的时候自己哈哈大笑。我该怎么评价这样的你呢,究竟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子,还是一个有点疯癫的文艺青年呢,我也不知道。不过你在众多“鼎鼎大名”中,我最喜欢你拟的“Y清新”“Y斑斓”等等。“Y清新”穿着长长的黑色的风衣,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定格在绿叶黛瓦粉墙中,着实惊艳了我一把。我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要给“Y清新”加一个黑色的框框,你无比淡定地回答道:“因为我想拍一张真正的照片。”显然这个答案已经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于是我紧追不舍继续发问,然后你给了我一个颇具风情的答案:“如果一张照片没有一个框框,你就可以借着上面的景物不断联想不断延伸,它就变成了一幅图画。这个当然挺不错,但我比较想要一张照片。”Y小姐,有那么一刻,我想你不仅是被时间宠爱的人,更是被时间宠坏的人。你美得旁若无人,也任性固执得可爱。
或许时间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太多的人在这沧桑无序的社会里变得冷漠自私,而时间回报他们的,是不可逆转的衰老。Y小姐,你对时间巧笑倩兮,于是时间报你以满腔柔情。
亲爱的Y小姐,愿你十年后依然是十六岁,愿你永远十六岁。
【编者赏读】风声,雨声,火车的汽笛声,遥远的海浪声,这是离别的声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值得期待,祝幸福。
窗前
落月犹圆(2012级)
窗外那束藤萝,倚在枝桠上。以飒飒美感,挣脱了束缚。
好久好久,蜷在更迭的时空中,不忍拨离那令人窒息的黑暗。
清晨时分,熙光略带任性地瞅着我的小床,缓缓地染亮了窗扉。渐渐地,温存的光线倾在我的眼睑边上,心尖陡现久蓄的凝愁。我落寞地不敢睁眼直视,冥冥之中戏嗅暖阳。许久之后,睁大瞳孔,凝视窗外。
我心神无法集中,只是一怔。我惊愕地恍然惊起,趿拉着拖鞋,走向那褶皱的窗台。
呆滞在窗台边,忽然感到阵阵躁动。
窗台的宁静被晨曦微微点化,漾出聒噪的气息。倒不是因为鸟鸣,也不是因为狗吠,而是属于那含羞草徐徐颤动的声息。它安然地垂落,绵延过微醺的柔香。掩饰中析出两个羞涩的小球,探出沁人心脾的温柔。良久地谛听着,不再忍心去轻触。我满心欢喜,又诧异于生命中最质朴的绝美。倏忽间,缓吟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释然。
隐隐约约间,心里变得毛毛乱乱的。淡赭色的窗棂上,漆油散漫的掉了些许。顺着往下看,应该是永恒的底色。逼仄的色彩,释怀地的陪衬着,无悔无怨地做着配角。睹一席的苍凉,我心头袭过流逝的怅然。此后,流泻过“一杯愁绪,几年离索”的惆怅。我深谙,那其实不过是窗台渐老的积淀。
灵光摇晃在我的脸颊上,腻出独有的闲淡。我不由得垂头掩面,只用凝眸,凝神那隐没的浮灰。此时,乏善可陈的浮灰抑郁在窗台上,映射着苦厄的沉默。湮没在光影下,碍着我的双眼。灰尘悲戚地交织,延续着律动的泪珠,于梦魇中渐变地风干。泛白的阳光渲染而过,隐遁之后余下黯淡的背影,道尽“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斫墨”的怆然。我孑然孤立,心头又是一番哀愁。
停伫在这里,慵懒地不知所措。寻觅遗忘的时光,我顿悟,我们如同尘埃一样微茫,却不得不要承认窗的孤独和人生的隐忍。
记得乔叶在《破碎的美丽》中写道:“我不得不喜欢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来破碎的美丽,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虽然我无法辨识,但我恍然觉悟:往昔时觊觎过的,不过尔尔。窗台前已怯除的那些破碎的美丽,不过是彷徨到最后的企盼。
当然,注定是回归年后的一场梦,抵达中明晓昨日的嗟叹,是为了整装行李前进。
我们是芸芸众生中再寻常不过的棋子,始终迷失在蹉跎岁月中。我关上虚掩的窗,于混沌中祈求,于滚滚红尘中静默地守候。
我希望,“守着窗儿”,摹出属于青春的倩影。我期盼,漂泊的你,会叶落归根;而我,会倦鸟归巢。
窗明几净,物是人非。窗外,幼蝶编织着孤寂的残梦。渐渐地,思绪“才上眉头,却上心头”。也许,我们不再作茧自缚,而是蜕变成蝶。
时过境迁,或许,就是喜欢一个人,独自坐在窗前。偶一抬头,也明白了林徽因的话:窗子以外的事,你看了多少也是枉然,大半你是不明白,也不会明白的。
【编者赏读】一窗之隔,分离出两个世界。窗内窗外,亦如《围城》里钱钟书的叹喟: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
习惯
李郑武(2012级)
人的血液七年会全部更新一次,人会不会改变?还是人所有的习惯都深深扎根于每一个细胞,在某个特定的时候,悄然绽放,无言欢喜,是玫瑰,是罂粟,还是其它,便不得而知了。我和许多十六七岁的“花骨朵”一样,每天脚踏朝阳或拥抱昏晨,迈向年轻的校园,迎接年轻的同学,年轻的太阳,年轻的教学楼。坐在光线永远充沛的教室做题,草稿纸上布满潦草的公式以及无聊的涂鸦。在夜色已深,霓虹四起的时候回家,在白茫茫的节能灯下完成作业。生活似就如此简单且千篇一律。而这样的日子通常过得飞快而迅急,楼下的银杏树是怕又要一脸枯黄,再连最后的枯黄也落下,成为永恒时间的养料。飞扬的试卷,动笔写题的刷刷声,怦怦跳动的心脏,窗边不时掠过的麻雀像极了年少的心情——拘束却向往自由。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已经习惯,夜晚中,晚自习的最后一道铃声响起,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出教室,他们的声音汇成一股洪流,慢慢淌过寂静的校园,淌过行人稀少的人行道,带着一天的疲惫和对明天淡薄的希望回到温暖的家,无论天气炎热与否。
我已经习惯刚刚赶上最后一班公交车,十点十分。司机似乎永远都是一个胡子拉碴,眼睛通红的男人,他像大多数司机一样沉默不语,不看夜景,只有前方。夜晚的公交车是静默的巨兽,一个冷冰的躯体载着温暖或不温暖,欢愉或不欢愉,沉默或不沉默。它缓慢地穿过钢铁森林,最后静卧一隅。我习惯坐在最后几排靠窗的位置上,有时我会发现在另一个靠窗位置上与我相似或完全不同的寂寞的生命。他(她)的脸转向一边,不知是以怎样的神情去眺望窗外一闪而逝的繁华夜景,带着青春的茫然忧伤。橙色的路灯洒进车厢里,不停变幻的阴影像一帧缓慢插放的老式影片,直到现在公交车基本都换了新车,夜班车里灯光充盈,致使这些也化作“曾经是”的句形,坐在最后一排的少年也再无寂寞神色,更多的是白光照耀面部的苍白的乏困。
我也习惯在晚自习特定的时候抬头看窗外绮丽的晚霞。这时,我会意识到我是热爱荆门的,爱它似少女脸上绯红的晚霞,爱它不明来历却无比温柔的晚风,爱它雨天将来时的大片烟云,爱它下午暧昧的日光。我在我习惯的城里生活,虽然有一天终将离开,但现在像是浸在习惯的温泉里,舒适且安心。
我们想爱,我们试爱,我们深爱,尽管我们年轻不懂什么是爱,我们爱人,爱生活,爱生命,只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活着,习惯于爱。就像习惯于自己的生活,会觉得世界也就那样,很普通很普通,却让人爱不释手。
【编者赏读】习惯成自然——世界在变与不变中惯性存在,我们在人来人往中自然相爱。
文字游戏
黎帆(2012级)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这样形容文字:“绝对自治,独立并且不可理解,和事实本身一样,因为这事实和任何人都对不上号,它只需简单地存在就可以了。”一个人想必是会因为他所懂得的事情,他对世界的认知而感到自豪与愉悦的。他想要表达出许许多多微小的,有着转瞬即逝的闪光,使人心突然撼动或收紧的感觉,不偏激不矫揉造作,如同伍尔芙所说,在这样无关紧要却又启发的、真实的念想之中开始无意识地认识到自身形象,它变得被认可、有价值,甚至于一个人的人生观的建立、完善,都来自于这样时而琐碎、时而激越、时而痛苦的思想过程对自己的不断认知与更正。
念头从某个很高的天国一泻而下,一边来一边又遗失在它们激起的闪光之中,留在纸上的或许干瘪无味,因而写的过程即思想的过程才真正令人愉悦地辽远与广阔,有些化作影子,被遗忘的念想在往后的阅读与经历中被不断活化,填上鲜活的色彩,才能真正被自己拥有、掌控。
莎士比亚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写道:“To give away yourself keeps yourself still”翻译过来便是:“献出你自己依然保有你自己。”读到这里时,便情不自禁地向文字源头摸索,从他“绝对自治”的诗歌里觅得一线有血有肉的感情,从他献出的那个流于文字表面的自己发掘出那个被“保有”的自己,那里才是一个人所有冗杂纷乱的、无法言说的情感之源,它们热烈,它们冷静,它们自私,它们成熟,它们无罪地邪恶,它们复杂地单纯。没有人能说出,它们究竟是从哪里,以怎样的方式,纠结成了这般壮大模样。
比起感性与诗意,还有许多的客观理性的思想以严肃的文字存在着,如同《时间简史》中写到的时间、空间、三维、四维以及无关时空。我想也许它们本该与我们息息相关,却因为片面地生拉硬扯地解释而变得不被理解。就现在所有的定理法则已足够让我所企及的世界有理有据地运转,然而我所企及的世界却也因这些定理法则而狭窄局限。
文字是一场游戏,没有输赢,只有人们周而复始地懂得、满足、慌张、挣扎与日臻沉甸的心智。
【编者赏读】意识无上,文字万象,你是你自己,你在想什么。
第四版
浅谈幸福
姚胜蓝(2012级)
幸福这种令人愉悦却易于让人得意忘形,把一切抛之脑后的情感到底由何而生呢?
我赞同约瑟夫·纽顿的见解,对巴克莱的阐释部分否定,而毕淑敏的一番话让我不敢苟同。
“幸福源自内心,而不是外界。”——约瑟夫·纽顿。
没有衣食住行的困扰,我们常常在自己的旋涡里挣扎反抗。而我们要挑起的扁担,仅仅是掌握自己。这其间囊括学习与各项发展的均衡,以及我们对自身的认知等等。与这世界周旋,我们的观念不断革新。简单至此,当被问及是否幸福时,也许少有人会满面笑容地肯定。然而三十年前,父辈踏着山路上学,吃咸菜嚼地瓜,公鸡打鸣时起床,夜半三更时入梦。人们学会忍受并习惯,我们却因为受限的假期破口大骂。环境与条件改善了,人们何以觉得不幸福?改变的原来不只是环境,还有一颗颗逐渐脆弱的心。人们在优越中奢求更多,在物质中越发饥渴。你若保持一颗向阳生长的心,幸福便手到擒来——晨曦的明媚是一天幸福的苏醒,柔软的睡榻是幸福的入眠。我们的心仅仅需要一块向日葵灿烂的田地。
“幸福生活的三要素: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巴克莱。
心怀希望犹如在心里埋下一颗太阳,在任何情境下都能由自身的力量温暖自己或冷冰或温热的心。这无可置疑。然而有事做却并不一定意味着满足,肩上不是有担子就幸福。唯有世界认可我们,我们肯定自己,唯有责任过后的胜利与成功能给予我们成就感、幸福感。人与人挨着挤着翻滚在尘世,个人只是蚁窝之一蚁,恒河之一沙,如此而已。我们所接到的认可与肯定,无非是自我存在感在某个角度上的膨胀罢了。然而无论其本质如何,在被嘉奖被捧着的时候,心里的喜悦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簇拥成淡淡的幸福。第三因素——爱与被爱的能力。爱不是简单的单方面,爱与被爱应当等同,一如付出的同时我们渴望收获。曾怀疑过自己爱的能力。也许,我根本就不具备爱这种情感因子。我所有的,与人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的情愫,不过是关心与关注,在乎与在意,依赖与离不开。这些也许并不与爱挂钩。能爱的一颗心是热乎乎的,也许有过损伤,但还没有麻木,被爱的一颗心是窃喜的,温暖无限。
“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毕淑敏。
人们常说痛并快乐着。也许幸福与痛苦并不互斥。在“痛苦”中的“幸福”,想必是尤为动人的,似雪中炭,若饥之食,虽不纯粹,得来不易才尤为珍贵。雪后的暖阳,能在寒冷彻骨时劈开世界,幸福同样可以冲破密集的痛苦抵入心中。
黑夜赐予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去寻找光明;世界赠予你爱笑的眼睛,你应当用它去寻觅幸福。
【编者赏读】庄子言:“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自有逍遥游的境界。芸芸之中的我们只好揣着欲望,擦亮双眼去寻觅幸福。
【一期一题·佳作选】
逃离
何志翔(2012级)
黑夜蕴含着偃息和孕育着一种诞生,一种开跃和伊始——王开玲
漫步在柳堤上,碎碎的柳絮激起心中的波澜。仰望苍穹,顿悟芸芸众生是如此的不解人意。泛黄的书签微微微卷起,不知不觉地,想到了逃离。
闭眼苦想,抉择这自己所必须面临的人生路。低头瞥见日晷的缩影,不由得追忆起海子“那个幸福的人”,第二天,“劈柴,喂马,周游世界”。悲索的记忆,涩涩地,而我决定面朝大海,暗夜逃离。
妄想游历世界的心,在真真切切的现实面前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为了清静无为的生活,新近也学会了坚韧。逃离到哪?一直在冥冥之中思索着这个问题。
无所谓对错,仅为了自己。我鼻尖酸酸,不再浑浑噩噩。此刻夕岚的碎影,在结局处掩映着祥和恬静的精神家园。
千篇一律的格式,日复一日的寡淡,逐渐向往那些异乡的风土人情。于我而言,逃离宛如童话故事里的美梦,可望不可及。我只有向往的权利,所触摸到的永远只是背影。
逃离之前,心中有过不甘。在无期的黑夜,愕然觉醒这不只是简单的回归。
在星空下,一次又一次的,想成为星星的孩子。我沉浸在诸多的文学巨作中,在寝室废寝忘食地阅览,总是怀着这样的希冀。如痴地陶醉在书海中,仿佛游历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观黄山奇松,品周庄堤桥。或许有过很多次,在典籍中,或品味那份宁静,或欣赏那份恬淡,或叹惋那份舒适。心中的梦想一步步被蚕食,只记得搜索过熟悉的往昔青春无悔的身影。正如心中有残梦,所以不曾自惭形秽。但又始终窥觎惊艳的蓝莲花,在苦苦地做着自我的挣扎。
一度坐上落漆的火车,奔向憧憬过的小城。小径旁的法国梧桐,寂寞歇了一地。道路尽管有些泥泞,心情还无比地亢奋。风尘迷住了脸,感觉很是粗糙。眼角沁出的泪,略微有些伤痕。曾经是那么地奢望,如今身临其境,愁满了一席。霓虹灯的温暖,有点不习惯。肃杀的寒夜,让人感到窒息。
逃离之余,缅怀起记忆深处的小乡村。那里,有过一脸的茫然,有过一时的畏怯,有过一丝的隐忧。多么怀恋,可现实总与乌托邦相去甚远。耳畔,是水牛的声音,不绝如缕,让人很是温馨。菜地与现在的花园却是迥异,唯有插秧老农的侧影还是那么熟悉。
尽管行走在别离之中,心中的伤痛得以熨平,欢笑得以绵延。我掩面絮语着,隐着灰暗的长影逃遁开来。
逃离了梦魇,我脸上晕开了笑颜。我不想欺骗自己,于是逃离回皈依感的精神处所,可发现总嫌它不够好,自己却没有好好把握。我知道,身体逃离同时,内心又在回归!
【编者赏读】肉体的逃离,却也是内心的安定。选择了自己的路,那就不在意伤痛地一直走下去,一如日出时那束刺破黑暗的光,由暗孕育,却有着坚定的美丽。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孙兆禾(2012级)
自从我迈入少年的行列中之后,世界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了,有许多从前没有注意到的事情如今都那样清晰地展现在自己眼前。
也许,是妈妈黑发中日益增长着的藏不住的点点花白;也许,是爸爸慢慢弯曲,不再坚实的脊背;也许,是外婆那一天天衰老的躯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去面对的赤裸裸的现实。
外婆今年整整六十五岁了,年轻时是个要强的人,再艰难的劳作都不在话下。有几年因外公在外工作的缘故,外婆只得独自一人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整天奔波忙碌在家与农田之间,独自抚养着三个子女。听妈妈说过,外婆一人种了二十多亩水田。在农忙时节,辛辛苦苦忙完田里的活儿之后,还要马不停蹄地回家做饭给孩子们吃。后来孩子们长到灶台高了,外婆就不必再如此辛苦了。妈妈是老大,所以最先开始学做饭,受外婆的耳濡目染,妈妈自小就做得一手好菜。直到一弯细细的弦月静静嵌在深蓝的夜幕中时,外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扛着锄头回家。在这寂静的田间小路上,是否有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雅致呢?哦,不!外婆可没有上过学,自然不知道陶渊明老先生这些潇洒的诗句,她的心里,满满地装着自己那个小小的家,那个亮着一星灯火的家,那个有着三个小人儿焦急等待着她的家。家在她的心里,不停地,热切地呼唤着,提醒她加快步伐。
下山的路总是漫长的,在外婆赶着回家的同时,妈妈就领着弟弟妹妹站在屋前的高地上,伸长了脖子眺望——尽管是一片漆黑。
好不容易回到家,外婆放下手中的锄头,亲亲孩子们的小脸,就开始吃孩子们做的饭。许多年后,妈妈曾经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炫耀她厨艺多么高超。是的,她可以把外婆准备的三个菜的原料,做成五个菜,而小姨则刚刚和她相反。每讲一次,妈妈总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满脸洋溢着得意的神色,嘴角轻轻地上扬,完全变回了当年那个渴望得到夸奖的小女孩。也许,人就算再大年纪,在父母眼里,也只是个孩子吧。
外婆爱酌两杯小酒,就着还有点热意的花生米。等喝得差不多时,脸上会渲上两朵红晕,站起来的时候摇摇晃晃的。和大多喝醉酒的人一样,外婆也会发点疯——在巷子里追得孩子们撒开腿儿跑,孩子们的笑声划破了小巷的寂静,给这太过平静甚至有些冰冷的小巷添了几分热闹。
再后来,外婆到了镇子上的一个单位去当厨师,整日与油烟为伴,外婆的容颜不再年轻。时光是个调皮的小人,嗤的一下就从滑滑梯的一头溜到了另一头,所有人都在看似缓慢的时光中迅速变化着。妈妈也不是当年的小女孩了,外公也调回来工作了。再后来,我出生了,正是冬天,小雪花轻轻地飘啊飘。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一岁半就被送进了外婆家附近的幼儿园。那时外公外婆还在上班,爷爷奶奶也顾不上我,于是从小我就适应了独自在幼儿园的生活。那匹褐色的小木马是我的好朋友,自从来到幼儿园后,我天天都和它在一起。大部分时间还比较好过,可是,当冬天来临时,就不好受了。与我同龄的孩子,在这么冷的天气,一定都依偎在家人身边,听妈妈念故事呢!而我,却只能待在冰冷的幼儿园里,看着大孩子们念着小黑板上那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字符。当然,那时的我对这些事情是一无所知的,我只知道紧紧地抱着我的褐色木马,呆呆地望着窗外。
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眶——外婆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她总会用那双粗糙却温暖的大手紧紧握住我冰凉的小手,在那一个个寒冷的冬天,尽可能地抽出一切时间来陪伴我。她用她的整颗心去保护这个好动的总是摔跤的、喜欢在睡醒之后冲她微笑的小人儿。现在我依然会想起那门前浓绿的梧桐树旁,她反复对我吟唱的歌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坐在外婆的小船上,荡起一圈绿波。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我慢慢长大了,外婆却一天天老去了,走路行动大不如以前,我有时候会心酸地想,外婆,还能摇动我们的船吗?还是,外婆会慢慢变成孩子,该轮到我摇船了呢?
马上我要到外地去上高中了,也许很长时间不能回家,也见不到外婆了。看着外婆一天天老去的背影,一种无名的恐惧涌上我心头,我好怕,真的好怕。为什么人的衰老是一个那么迅速的过程,没有给人一点思想准备,就活生生地剥夺了在一起生活的权利?也许是我不够成熟,也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在我眼中,家就应该始终是完整的。在逐渐老去的父母和不再硬朗的外婆面前,我却无能为力。
也许,是时候,该轮到我来为外婆摇船了吧,外婆,你要坐稳了,你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对吧,你早已在我心里扎根落户,生活了十几年了啊!
对了,让我们一起唱那首歌好吗?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编者赏读】永远不忘的是亲情。时间飞梭带走了一切,却带不走我心中的你。一念过去,不忘最初的回忆。
撑春
婷儿飞扬(2011级)
晓雾,流岚,剪雨
我以为那就是你
却错过了那个暗香盈袖的错过
人生,无常,如戏
我以为那不是你
却路过了那个海市蜃楼的路过
当流年吹散成过往
当往事沉重到虚妄
我还是站在落日的尽头
等待柳絮流浪的街头
时光在身后
撑开了一整个草香浮动的春天
相遇在转角前
和你是遥遥不及的相识
转身在离开后
与你在遥遥不及里告别
【编者赏读】“晓雾、流岚、剪雨”三个词开门见山,营造了一种雨雾朦胧,充满诗意的画面,让读者立即身临诗中,其后“人生、无常、如戏”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绪,相识与告别只是一个时光的距离,是行将醒来的意识,由景触情,不仅仅是读者眼中的字里行间,是真正心理上的触碰。且作者诗中“错过了错过”“路过了路过”其中的意味与隐喻用得颇妙,不失为一篇佳作。
中缝
成果存盘
(岚光文学社社员作品发表一览)
(接本报2013年第5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山彬(2007级)的作品《如果可以的话》(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二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7年第6期(总第43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袁月华(2007级)的作品《对她说》(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二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8年第3期(总第46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周浩宇(2007级)的作品《拜佛》(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二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8年第1期(总第44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李寒盈(2007级)的作品《一条河的神话》(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8年第2期(总第45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况旭馨(2006级)的作品《故事的结局》(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7年第5期(总第42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杨欣(2007级)的作品《西风夕阳》(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8年第1期(总第44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云一宁(2006级)的作品《乱红翻飞》(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8年第1期(总第44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黎雅(2007级)的作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7年第5期(总第42期)。
岚光信息
2013年第6号
岚光导师邓济舟赴湖南岳阳市一中讲课
本报讯(通讯员 胡孝华)11月26日至30日,上海圆创教育第二次“课例教研周”课例教研活动在巴陵名校湖南岳阳市一中举行。我校语文教师邓济舟作为专家团成员应邀上示范课并作教学解码。来自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500多名高三教学一线教师参加了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教师专业发展“4463”规划——以高三课例教研为龙头,以提高高三复习课效益为主题。通过专家领航上课、指导上课、理论解码讲座、点评课堂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使考试大纲、学生能力训练落实到位,学生复习落到实处。
【参见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2428d90101fl8l.html 上海圆创教育网:http://www.shycjy.com/html/Newsshow_3.html】
《学校文化》杂志专栏刊发社员作品
本报讯(记者 兰光轩)岚光文学社社员的校园文学习作深受刊物的青睐,《学校文化》杂志分别于2013年第9期和第10期辟出专栏“学生自由谈”,集中刊发社员周行止(2011级)的作品《南方,南方》,李郑武(2012级)的作品《平行世界》,黎帆(2012级)的作品《意义空白》,刘易玮(2011级)的作品《记忆里那点点光》及李昊楠(2011级)的作品《清梦》。
《学校文化》是一本面向全球华文学校发行的刊物,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湖北新民人文教育研究所、湖北省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中国教育报湖北记者站主办,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协办。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
第78期答案
一、映山红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一到农历三四月,此花便开得如火如荼,万山红遍,称之为“映山红”,可谓名副其实。可我们现在想问的是,它为什么又叫杜鹃花呢?
答:杜鹃花和杜鹃鸟有关。当人们听到从南方归来的杜鹃鸟的叫声时,杜鹃花正如霞似锦,烂漫开放。它们之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古代蜀国杜宇称王,是为望帝,后因客死他乡,灵魂化为杜鹃鸟(又名子规鸟),一声一声啼着“不如归去”。杜鹃泣血,染红了山上的花,人们便称这种花为杜鹃花。千百年来,它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二、“含笑”是常见的园林花木,花香扑鼻,有一种特有的香蕉味,故又名香蕉花。“含笑”这一名称更是诗意盎然。请问为什么称它为“含笑”呢?
答:“含笑”的知名度也许不能算高,但它在古人的笔记中不乏记载。为什么称它为“含笑”呢?《草花谱》说:“含笑花开不满,若含笑然。”这就是说,其花不是盛开,而是半开,若妙龄女子嫣然含笑,你说可爱不可爱?《遯斋闲览》也有类似的说法:“南方花木,北地所无者,大含笑,小含笑。其花常若菡萏之未敷者,故有含笑之名。”“菡萏”指花苞,“未敷”即未开足,显示的是含蓄美。
三、一阵小雨过后,“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声,从小巷中幽幽传出,这是一种可以让人醉倒的意境。请你解释一下栀子花的名称含义。
答:栀子花在春夏开白花,极香,有“花中栀子,酒中茅台”一说。此花的花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作过解说:“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今俗加木作栀。”这就是说,“栀”本写作“卮”。“卮”是古代的一种酒杯,栀子花开花结实后,其形状似“卮”,故称“卮子花”,后写作“栀子花”。
四、提到“虞美人”,你也许会想到“霸王别姬”。这是一种形态非常潇洒的花,花瓣薄,花梗长,娇态可掬。你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虞美人”吗?
答:据古人笔记记载,此花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特点。《益州草木记》是这样说的:“花叶两相对,人或近之,即向人而俯;如为唱虞美人曲,则此草相应而舞,他曲则否。”《贾氏谈录》也有类似记载:“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歌唱虞美人曲,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原来,此花颇有艺术细胞,听到虞美人曲,则会随之起舞,故得到了“虞美人”的美称。
五、罂粟花型大,花色美,原产南欧,我国宋代以前已有种植。因为是提炼鸦片的原料,成了名副其实的“恶之花”。这里想问的是,“罂粟”这一名称是什么意思?
答:罂粟的得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的说明:“罂粟秋种冬生,……花凡四瓣,大如仰盏,罂在花中,须蕊裹之。花开三日即谢,而罂在茎头,长一二寸,大如马兜铃,上有盖,下有蒂,宛然如酒罂。中有白米极细,可煮粥或饭食。”“罂”是什么?罂是壶形盛器;“粟”是什么?粟是小米。所谓“罂粟”,即其果实如罂,其种子如粟,故有罂粟之称。
六、“花不知名分外娇”。“勿忘我”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蓝色小花,也许原本没有名字。那么,这个情意绵绵的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
答:相传一位德国骑士和恋人在多瑙河畔散步,看见河畔绽放着许多蓝色小花。骑士探身摘花想送给恋人,不料失足掉入急流中。骑士说了一句“别忘记我!”把那朵蓝色的花扔向恋人,随即消失在水中。此后,骑士的恋人便日夜将蓝色小花佩戴在发际,以显示对爱人的思念与忠贞。而那种蓝色小花,也因此被称作“勿忘我”。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第78期获奖者
傅禹萌(2013级)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第79期题目
一、衣裳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我国有"衣裳王国"之称。你能说出"衣裳"这一词语的构词依据吗?
二、“衫”可作衣的通称,所以常和衣对举,如“破衣烂衫”;又可构成“衣衫”一词,旧社会有“只认衣衫不认人”的说法。请说出“衫”的本义。
三、古代裙子男女皆可穿着,后来则成为妇女喜爱的服饰之一。唐诗中常有反映妇女穿裙的诗句,如:“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这是描写穿宽裙子插秧时的情景。这种服装为何称为“裙”?
四、汗衫是内衣的一种。《中华古今注》:“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礼》曰中单。”中单改称汗衫,相传和汉高祖有关。你知道这一掌故吗?
五、古人外出漫游时,常带着竹杖芒鞋。这颇有点像现代人自助游的随身器具。你知道芒鞋是什么鞋吗?
六、僧侣穿的袈裟,又称为"百衲衣"。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请将答案送交岚光文学社(天文台四楼),答对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