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光报
2016年第1期(总第92期)
准印证号:(鄂)0724304 内部资料 免费赠阅
2016年2月28日
岚光文学社,引领学生步入文学殿堂
LanGuang Literature Club,Leading the youth to the literature hall of glory
主 办: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
校 长:张金兵 党委书记:马春华
报名题字:田代祥
首席导师、总编:邓济舟 QQ:527616828
导师、副总编:叶飞QQ328236152
网 址:www.lgschool.net(岚光文学社)
邮政编码:448000
现任社长(第15届):王倩怡
本报顾问: 张金兵 马春华 马德明 田代祥 夏清松 葛昌华 曹 平 龙 锋 邹贤举 陈家银
本期编审:田怡然(学生) 李雨涵(学生)
本期编辑:王倩怡 孔丹妮 杨蕊萍 李若雪 许毓恒 赵周威子
特约审读:上官晟翌 周雅旋 丁嘉欣 邓子豪 徐奕涵 郝 帆 赵星宇 赵心月 杨可依 陈科亦 刘雨婷 姚雅婧 钟良婕 乔淑君 杨欣茹
本报常年征稿:
纸质投稿地址:岚光文学社办公室(钟楼三楼)、活动室(钟楼四楼)、陈列室(书院洗心堂)
电子投稿地址:QQ527616828 QQ328236152
岚光文学社QQ群:51386569
第一版
【社员靓相】
姓 名:赵星宇
出生日期:2000年1月25日
最喜欢的书:《浮生六记》《红楼梦》
最喜欢的文人: 史铁生 钱钟书
写作感悟:一词一句一江湖,人生二字可成书。
写作成绩:“枫叶国际杯”湖北省优秀作文奖一等奖。第二十六届“神笔杯”全国中小学作文竞赛奖。
【走近作家】
2016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增加了对阅读经典的要求。在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中,提出“对中外文学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经典”的“理解、感悟和评价”。增加的经典阅读作品有《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12部中外名著。本报本期走近——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雪芹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对后世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而且在绘画、影视、动漫、网游等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衍生作品,学术界、社会上围绕《红楼梦》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写作指导】
作文文体创新招术之五·杂感随笔法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杂感随笔都是反映社会事件或社会倾向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论文。从广义上来说,杂文属于随笔的一种。现代随笔受英国随笔的影响较多。它是一种更随意地表现自我,具有即兴笔墨、闲适情调和幽默意味的“小品文”,写法上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常见的随笔有三类:
一、记叙性随笔。这类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段见闻或作者本人的偶尔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由于作者对所见所闻所历是确实动了情的,所以,又带有一定程度的抒情色彩。作者的情,有时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有时是隐在文字背后——即便如此,读者也不难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那激动的情怀。所写又大多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似乎人人都有类似经历,但仔细品味一番,就会发现它们是生活中值得鉴赏的“景点”,有的可以使你察觉世俗风情,有的可以使你感悟人生的道理……
二、二、议论性随笔。这类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杂”,言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个人身边琐事,书籍的品评,相识者的消息,无不可写。又因为不摆做文章的架势,总要保持一种随意谈谈的风格,常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或由事入议,或因议而言事,旨在简而明,能因小见大,谈言微中,有情致和理趣。语言自然亲切,流转自如。不必面面俱到,也很少引经据典。
三、说明性随笔。常见的这类作品有模山范水的,有谈花说鸟的,有记楼台之胜的,有写器物之状的,不一而足。但又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因为它所看重的是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的性质,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写随笔,内容必须真实,不可虚构。随笔既是写给别人看的,同时也是写给自己看的,因而最忌子虚乌有,矫揉造作。写的时候要保持轻灵的心态,不刻意求工,但求如实地再观生活,展露个性,抒写真情。
【岚光推荐】
以陆游《咏梅》词为线构文,突出了“外婆”的形象,显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人如那梅,独立枝大,隐而泛香,作者心中的外婆余韵犹存。
零落成泥碾作尘
赵星宇(2014级)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每当外婆用追怀的语调把她幼时的事情絮絮道来时,我脑海中都会浮现这样的句子。
抗战最艰难时出生,虽有一个当县长的叔叔却被当粗使丫头使唤,更因叔叔投靠日本人而饱受责难……外婆小小年纪便在风刀霜剑中艰难生活,一腹苦水无处可诉,真真像极了那桥边寒梅,迎着风雪静静生长,积累下苦难的力量等待着灿然绽放的一天。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国共内战,烽烟不止。县城很小,小得连外婆立足之地都没有;县城又很大,大得外婆恓惶却不知何以为家。此时外婆已是小有名气的戏子,年纪小,但灵气却从眉梢眼角逸出,让戏迷们喝彩不断。班头儿仗着外婆伶仃孤苦,克扣她的薪水,逼她加演……风霜雨雪一齐向这株才冒花苞的梅花袭来,压得她背佝身偻。
但外婆却在那段时间把自己的馨香悄悄散开:帮邻家阿婆缝补,为师兄师姐洗衣,给道上乞儿喂食……风雨中,断桥边,一株梅含苞欲放。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那段艰难的日子在外婆婉转的戏腔中轰轰烈烈地过去了;又在外婆平淡的叙述中轻轻悄悄地走来。她与一干部情投意合,在新中国的曙光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那段日子,让很多人都称羡不止。可接下来,文革这场风雪又铺天盖地肆虐而来。那株高傲的梅花,与自己的伴侣每日都在他人挑剔的目光、仇恨的语气中度过。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外婆的身世从凄惨的丫头成了人们口中资产阶级的小姐。沉默,再沉默。外婆把她的头扬起,不屑与他人分辩。她没有供出一个“同犯”,也没有对红卫兵说过一句谄言。这株梅抬头看天,一晃十年。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现在的外婆很普通。出挑的模样、醉人的歌喉都留在了风雪交加的日子里。但她依旧柔柔地笑着,帮东家做一顿饭,为西家补一件衣。那么多的恶意在她这里都被酿成了流芳百世的梅香,带着温软的善意渗入他人心房。这么多年,她守着心底那份纯,那份真,那份正义,踏过岁月几十番,如心有主,不改初心。
她有机会借欺侮旁人来缓解痛苦,更有机会对伤害自己的人打击报复,可她却挺直了背——诱惑无用,刑罚亦无用,硬生生把苦涩化成了弥散不尽的香气,真正成为了一株人们口耳相传的梅。
我浸着这梅香长大,也看着这株梅垂垂老矣却依旧夺尽万物光华。不知自己以后可否也能成为这样的梅,纯粹,傲然,又谦逊。
惟余长叹:只有香如故。好一个香如故。回首,仿佛能看到外婆含着淡然如水的笑意,深深凝望着我。
【名家赐稿】
夏夜
薄菲
一缕盛夏的凉风
吹散满树的蝉鸣
疏影斑驳了月色
荷塘沉默了蛙声
水莲摇曳着娇羞
挑逗凉风的轻拂
蓦地
跌入文字酿的醇酒
风过处散落满地书香
……
【名家简介】薄菲,女,《语文报》高中版编辑。
【一期一题】
请以“不忘初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字数800字以上;②文体自定;③题目自拟;④请勿抄袭;⑤来稿注明“一期一题文”。
电子文稿发到527616828@qq.com(拟题人:王倩怡)
第二版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刘治洋(2013级)
无论在飞机上还是在机场,我们都会发现,普通区里的人多以玩游戏聊天消遣,而贵宾区的客人大都在读书。
难道读书是贵族专享的一种活动吗?显然不是。相反,阅读几乎是成本最低廉的一种放松行为。而消遣方式的区别,反映的恰是精神需求的差异。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智慧里缺少了书,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而事实是,在物质逐渐丰裕的年代,随着阅读门槛的降低,读书的人反而少了。因为在闲暇时间,相比于捧一本经典,人们更愿意选择电子游戏、电影这些更为刺激、不太费脑力的活动。
其实,读书并非无乐趣可言。余华说:“我对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他们带走。那是温暖和百感交加的旅程。”阅读带给我们的,是一次独特的心灵之旅。它并非味同嚼蜡。只是需要静下心来品味方可得其芳华。
有一位美国诗人曾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没有帆,没有桨,却把我们载向远方。”培根在《谈读书》中对书的好处也作了全面的论述。读书不仅愉悦身心,更能增长才干、开拓眼界。人们的生命在书里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延伸。
的确,伟人中也不乏读书的反对者。叔本华曾说:“读书只是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这话不无道理。但如果我们翻阅这位天才哲学家的著作,我们会发现,其中的旁征博引让人叹服。想拥有独立的思想其前提必定是大量的阅读积淀。博览古今方可推陈出新。
书海茫茫,珍品俯拾皆是,凡尔纳小说的跌宕起伏,巴尔扎克作品的深刻讽刺,莎士比亚戏剧的丰富精美,尼采散文的深沉玄妙,都是光彩夺目的宝石,等着我们发掘。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是科举制度下的功利说法,但书中的奥妙确实多。司马迁警枕苦读,方成《史记》;孙敬“悬梁”,乃成当世大儒;苏秦“刺股”,纵横诸侯;欧阳修“三上”发省,垂青文史。书成就了人,亦赋予了人非凡的气度。
人类文明的进步,其实也是认知水平的提高,书正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推动力,使人可以在有限的一生中体验不同的视角,形成完善的人格,从而在历史中稳健前行。
【编者赏读】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翻出新意,激发人们的读书欲望。
尘埃
万馨元(2015级)
我是一粒尘埃
渺小得连自己的去向也不能主宰
沉默着
空气中浮沉
烟雨中打转
疾风忽然将我卷起
过了江南竹篱
过了中原河山
直到一片我不曾见过的
梦中的家园——
这无边的大地与渺远的天际
人们说,这里是草原
温暖的风扑面而来
半空中,我看见一匹马在奔跑
我看见它的双眼闪着黑曜石的光芒
我看见它提起又疾速放下踏起一阵烟尘的马蹄
我看见它在草原上卷起的一阵黑影
我看见它那黑亮的皮毛下奔腾的灵魂
是我从未见过的美丽与自由
我随着风渐渐靠近
在沉默的表象下是激动的心灵
我望着渺远的地平线上那渐大的圆盘
在无声中我缓缓下沉
那道黑影急速掠去
渐远直到消失在边际
我终于放开
落下,直到草原的怀抱
在无边的大地上领略到了
天的高淡,云的博爱,和这
草原的胸怀
何必徘徊
就这样飘下,飘下,飘下
沉入这深深的土地
成为土地的一部分吧
我是一粒尘埃
渺小,但最终决定了去留
我愿
沉入到这土地之深
每天观日出日落
听马蹄声碎
我愿
沉入到这土地之深
变成年轮中小小的一块
编者赏读:从南到北,从沉默到沉醉,从游移不定到不再徘徊,也许不只是一粒尘埃。
稻草人
龚明亮(2015级)
扎一捆稻草
戴一顶草帽
或许还要披一件大衣
做一个稻草人吧
再拿一根木棒
连接它与山坳
鸟儿来了
稻草人不急不躁
手中仿佛攥着石头
似扔,似抛
又仿佛挥舞着铁镐
高高举起
却又从未落下
雨点来了
稻草人压低草帽
为什么你不逃跑?
因为你是守卫
只要,只要
这片土地不老
啊,稻草人
为什么遮住你的容貌
除非是在梦里
留下一抹隐约的微笑
又为什么你的草帽
我永远都够不着
因为你的身高
是我爷爷的身高
【编者赏读】不管风吹雨打,稻草人永远坚守着那片土地,正如那素未谋面的爷爷——一个庄稼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土地,将自己的汗水抛洒在了土地上,不畏困难,无急无悔,永远忠于土地。
四季
杨依睿(2015级)
凉风四季复四季
涟漪一圈再一圈
你从桃花十里走到傲梅凛冬
我委实是在这漫天星辰中
爱了你一岁又一岁
桃花满园
最灼灼是你
夏池旖旎
最潺潺是你
雏菊向阳
最冉冉是你
傲寒连云
最浅浅是你
我把四季
抛至海里
在芸芸浪涛间
韶华沉淀成爱
【编者赏读】品此诗,可感母爱之真。
《离骚》之韵于心,于屈原
唐祖彪(2015级)
《离骚》于我,是浪漫的邂逅。没有一丝古老的沉闷气息,这便是《离骚》与其它多数古文言的不同之处。“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这更是我们现代人应有的追求。其中的雅韵与哀情如同美食,让我欲罢不能。
屈原的佩带随风飘扬,他伫立在路旁,一声长叹——叹灵修不察,叹时俗工巧,叹民生多艰,叹“好修姱以鞿羁”却“替以蕙纕”。但其中有的是浪漫——“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其心向善,九死无悔,屈原便是如此固执,如此的不合俗,那些小人们恐怕此刻都快笑掉大牙了吧。对此屈原冷然一笑,长袖一挥,复修初服,仰天而歌:“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如此豪迈,如此潇洒,这便是属于屈原的浪漫。
《离骚》的浪漫在于它的压抑与压抑后的爆发。“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这无可奈何中,浓缩着屈原的压抑,此时他只希望独善其身罢了,这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随后,楚国被灭,屈原笑了,惨然、凄苦——心中唯一的信念轰然倒塌。屈原选择了最后一次爆发,他的心被命运无情地打得支离破碎,因而他选择了自身的毁灭。
屈原虽投江自尽,但《离骚》并没有消失,它承载了屈原的意志,《离骚》不散,屈原不消,这是一种永恒的韵——《离骚》之韵、心之韵。更进一步说,屈原自己便是一种永恒的韵味,虽历千载,但存余情。
读《离骚》,感受的是骚体的韵律。
品屈原,悟出的是人生的追求。
【编者赏读】“目极千里兮,伤心悲。”这是屈原在《招魂》中写下的诗句。心怀一腔报国志的他最后在世事无常下郁郁投江自尽,悲也,悲也,但他开创的浪漫主义诗风以及所具有的爱国风骨,永世长存。
庄周梦蝶,我梦渔翁
桂浩男(2015级)
我是一名渔翁。在长江之源,垂钓了五千年的渔翁。我看到了许多事,遇到了许多人,其中,庄周与我既是相像,又是相异。
他出世,喜欢独自去享受那大美的自然;而我,更愿入世,沟通自然与人世,让滚滚红尘中添几许生意。
仲夏夜,我细细体味一蝉一木一花一楚楚,一澜风雨一朝一夕暮。大雨淋湿我的眼睛,恍然间,我变成了伫立于雨夜,望洋兴叹的文天祥。现实的残酷,理想的幻灭,悲壮的气息,在大雨里交织成一部壮丽的史诗。——谁会为我写那颂词,让我名留史册?谁又能真心去传承中华民族的气概呢?这虽有些“民族正统论”的意味,但请莫忘了西汉女将陈汤掷地有声的那句话:“明犯强汉,虽远必诛!”这是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一条底线——神圣而不可触犯的尊严。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看惯了世事无常,缘起缘灭,兴盛与衰亡。却惟独看不惯这二者的衰落,一是爱国主义,二是传统文化。
寒冬腊月,我撑一支长篙,沐浴在一水一土一草一素素,一澜冬雪一蓑一竹笠之中。雪花消融在我的斗笠上,恰有些“独钓寒江雪”之味,但我望见那前方高峻的岸壁,心生寒意,忘却了柳公的孤高,视野里画面一转,猛然见面前云雾缭绕,发现自己正站在山巅,俯瞰着脚下的苍山石林,那横亘于山壁之上的,定是那“天梯石栈相钩连”的胜景吧!而我脚下的,便应是峨嵋之巅了。且去那栈道试试“百步九折萦岩峦”,再去看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之韵,便只得“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承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可惜,李白斗酒诗千,流传后世的有几何?人们记住的又有几何?单从这一点来看,中华文化,脉络越发模糊了,越发被人遗失了,看不见的衰亡,正在静默无声处悄悄发生……
呜呼哀哉!
我仰天一叹,停止梦境,今晨,独坐,垂钓。
庄周梦蝶,我梦渔翁。梦兮幻兮,亦假亦真。
【编者赏读】我是庄周,我是渔翁。何谓文化?且喻人文。人文难守,唯有祭拜。如酒酹地,如泪留痕,即为人文。
第三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郝帆(2015级)
岁月安好近似恰逢暖阳,余生静稳宛如舟停海港。
年劲快要褪去。闲暇之余,呆坐在已是红漆褪去表面斑驳的书桌前,看着那些已经堆满灰尘的杂志,《哲思》《青春美文》《才智》《读者》《意林》……还有数本我也不知道是何名的杂志,它们的外衣已被粗心的我撕裂或染上墨汁,但当我掀开它们那已不再吸引眼球的书页时,我却感觉如此亲切。
千篇一律的炭黑字体旁有我熟悉的痕迹,突然想起来……以前的我总会看完一篇文章就在旁边做下批注或写下我不成熟但诚恳的感受。久了,便成了一种习惯。
是的,习惯,然后……自顾自地轻笑。
看着这些炭黑字体旁的批注,我在开始思考着,不再写千篇一律的鸡汤,不再写无病呻吟的千字文章。我要试着去写故事写成长篇写我想要写的一切。
我知道,我既无故事又无酒,但仍有朋友跟我走。我有家人,有朋友,有那少得可怜的经历有为之疯狂的青春。
现在,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各种“观”了。我知道,有时候我在看待某些东西或某些情感时与别人有很大的不同。我那些本就不高尚不伟大也不科学的各种“观”很狭隘很偏激。
人之本性,生来就如此。我也并没打算为谁去改变些什么。我觉得我没必要去做也没有人值得我去做。
有时候,“不忘初心”是种提醒,是种鼓励。但有时候,它却束缚着我的灵魂我的思想。我知道,有些东西是我前行的桎梏,但我却死命拽着不肯放手。
就像当初,在杂志上看到这完整的句子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文艺无心事也不刻意去隐藏,我把它分享给一个少年。
“嗯,挺不错的。”他说。
“我也这样觉得,所以分享给你。”我笑。
“可……做起来很不容易。”他面露难色,满是担忧。
“嗯?哦……”我低头,看似沉思却不懂怎样去思。
一段对话也算是接近尾声,我却从此开始担忧。是的,担忧。
就这样,一路担忧着,我最害怕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担忧地发生着,运行着也结束着,也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现在,我的留言里除自己的独白或者是控诉外,最多的便是那句“不忘初心”。我承认最开始时我有些感动,我感动那些和我一起走过蹉跎的岁月的人还在。
可,我的担忧从未停止,从那一刻开始,直到现在又或者是延续到未来。
也许,多年以后,在这里。青山绿水,小舟轻荡,阳光依旧。托付“初心”的人一身锦罗绿绮。风尘仆仆归来,从我身旁经过。
“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像是告别了所有的葱茏岁月,祭奠了头脑里仅存的记忆碎片。原谅我在如此美好的岁月里将残酷的现实用文字码在了纸上,虽然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自负的人。但……我还是把多年后再次重逢可能出现的场面踊跃纸上,即使不是最残酷的又或者是最悲凉的重逢方式,但那始终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正值青春的我们想要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它不只是当年在杂志上看到就甚入我心的震撼,而是多年未见但当彼此再次重逢还能够寒暄又或者是除了寒暄彼此的默契仍不减当年的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恰如当年,认真地用青涩笔触留下的炭黑字迹,像一枚枚篆章,拓印在心。
【编者赏读】文章恬静淡雅,看似漫不经心,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力透纸背。
霾
钟俊飞(2015级)
不久前,一位在北方的朋友向我炫耀他们的“雾霾假”,听他说着自己在家有多么悠闲,很是眼红,不料他将城市的照片一发给我,心中的羡慕之情一下子消失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庆幸,庆幸照片中那个看不见高楼大厦的城市不在这儿,庆幸自己不住在出门连公交站台都看不清的地方。
至少在这儿,我们能呼吸未被严重污染的空气,眺望没有被PM2.5遮掩的远方,我们还能在户外游戏,在公园小道上凝视爱人的脸庞。总感觉雾霾让一切浪漫与欢乐都成了梦与幻想。
朋友听我说完这边的天气情况后,告诉我他对于晴朗天气的向往。可南方的环境就一定好吗?
在寒冷的冬天,多次清晨出门撞见的不是单元楼前那株一年四季都没有叶子的枯樟树,而是满世界黏稠的附着水的粗制滥造的白纱布,在黑色天幕下,整个世界都像是被泼上了细腻的灰色颜料,仿佛能随时覆在衣上,粘在头发上,罩在皮肤上,让人避之不及,想躲却发现无处可躲。有时天已亮,那让人极不舒服的白纱依旧没有消失,继续侵蚀人们的视线和嗅觉,甚至让我感到呼吸不顺。
这种情况出现多次之后,学校里戴口罩的人便多了起来,母亲也给我买了几个口罩,让我很是无奈。
一天早上母亲送我出门,她抬头望了望:“现在都看不清天了!”我亦抬头,低头,最后摇摇头,不想说话。现在城里的冬天,仿佛一张口就有一大堆疯狂的PM2.5颗粒涌入口中,这些小东西有时虚伪地抓起身边的一两滴水珠,用自以为高超的技巧伪装成雾,然后大张旗鼓地进入张开着的口中,象征性地为口腔抹上几丝凉爽,但挥之不去是它们的“体臭”在我心灵上和身体上造成的污染。
早已不记得雾霾一词是在何时开始传向大江南北,数年来此物早已成了大明星,并且正朝着红得发紫,紫得发黑的方向发展,其发展和扩张侵入的速度似乎无物能敌。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雾霾何时才能成为历史,何时才能不再出现?望从某一日起我们能永远共享蓝天。
【编者赏读】对比手法的运用极为自然,语言朴实,却字字击人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安阳
陈宇豪(2015级)
裂隙间停滞聚散的流沙
再也走不出乌鸦栖息的文峰塔
重复怀疑着重复之外的怀疑
熄灭的火焰放肆灼烧着烟雾
所有的人都在沉默的时候沉没
反正在所有杀死罪恶感的早晨都无人难过
恐慌的城市赐予他最庞大的身躯
安静的平面蕴藏密不透风的恐惧
沿着某条路一直向西走
走也走不出曾困住死亡的哀愁
火车站外潦倒的流浪者一言不发
他们情愿随土地葬身在这土地
如果覆灭的王朝可以在那找到他的影子
那他在苟延残喘的时候
也至少可以在黄土下保留一丝安慰
可当太阳看见青铜的时候
他也不会明白在所有遗失的伟大里
居然藏着必须埋藏的肮脏
【编者赏读】历史有多重?在钢铁和煤炭成为一个时代的永动机的时候,没落就必须显露出它的渺小与伟大吗?当我们愈发认不清自己的时候,我们的身形就会变得臃肿,如果自我安慰能成为一种趋势,那么,只能如歌词一样,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不完满才是人生
丁佳璇(2014级)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过:“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确实,对于人生来说,是没有完满的,如同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总是在挫折、打击甚至迫害中生存,人总会有缺陷、不幸与苦难,可是正因为如此,才激发着人们追求更加完满的人生。
唐朝时东渡前往日本传授佛经的和尚鉴真,为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也为了向日本宣传佛法的博大精深,曾经六次出海到与我们隔海相望却路途十分艰险的国家。甚至在那最后一次的出海途中,鉴真已双目失明了,有人劝过他放弃,也有人感叹他人生的不幸与不完满,可是他坚持自己的意志,最终抵达日本,并且成为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重要见证,还为日本留下了不朽的建筑名作——唐招提寺。
另一与其相隔八百多年的使者张骞也曾为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其名声已享誉古今中外,但其经历的困难和坎坷已实非常人所能想象。他本来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首先与月氏建立友好关系,可是当他匆匆穿过其必经之路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于是他被押解到匈奴王庭面见当时的军臣单于,匈奴单于为了软化、拉拢张骞,打消他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可是均未达到目的,张骞始终坚持“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后来被扣留在匈奴十年之久,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磨难后,最终光荣地完成使命,被封为太中大夫。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霍金正因为全身瘫痪,无法发声,无法同常人一样健康生活,所以他才会尽力开发自己的大脑潜能,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成为“宇宙之王”;海伦·凯勒正因为盲、聋、哑,所以才会尽力开发其他的感官,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甚至被喻为19世纪除拿破仑之外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这样一来,原来的缺陷、不幸、苦难最终变成使我们更加完满的积极因素,逐渐完满的人生不是更值得拥有吗?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朋友们,让我们积极面对不完满的人生,用你的乐观、长处去战胜缺陷、不幸,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圆缺式的美感,一种别样绮丽的人生。
【编者赏读】本文用丰富、恰当的事例论证了一个观点:世上没有完满的人生,只有积极面对不完满的人生,用乐观、长处战胜缺陷、不幸,才能创造出别样绮丽的人生。
别惹蚂蚁
谭歆玥(2015级)
早就想写一写这些小家伙们,却困于各种事情,拖到了现在。
上了高中,为了方便,搬进了学校附近的一间一楼小出租屋。因为是在一楼,不免会有些潮湿。偶有下雨连绵之时,地板上甚至冒出细小的水珠,虫蚁什么的自然是这儿的常客。
天刚拂晓,四周却仍笼罩着夜的黑暗。我艰难地从被窝中钻出来,披上外套,迷迷糊糊地去洗漱。刚将毛巾浸湿,就瞥见了墙角那一小抹黑影。缓身蹲下,透过朦胧的睡眼,两个黑乎乎的小东西翘着尖而鼓的屁股,头挨着头,像是在亲密交诉的朋友。突然,两只小虫直立起身子,尖尖的尾部直冲墙顶,然后就这样一动不动了,像是在做倒立时睡着了。
对于这些虫子,只能说是见多不怪,但还是打心眼里厌恶它们。看着那两个“做倒立”的黑影。我毫不犹豫,一脚踏上去,轻转移开拖鞋,那坚强的小家伙竟妄想挣扎着站起来!顿时,心里被浇上了一股烦躁,紧接着又是一脚重重的踏上去,还不忘将脚转一转。移开脚,原先的睡意早已没有,仔细观察,那只小虫竟还没有死,艰难地拖着自己沉重的身子,迈开受伤的腿,缓缓地挪动。我的心不禁为之动容,脸上的表情松了松,心中不由升起一丝忏悔。算了,放了它们吧!转身抽出一张纸将已经奄奄一息却不忘挣扎的小虫包了起来。突然,指尖传来一阵刺痛,我惊叫一声,松开了那张纸。黑黑的小虫将那白纸衬得更加凄淡惨然。它一动不动躺在上面,已经一命呜呼了。指尖的疼痛感渐渐漫延。我将它的尸体轻轻放在水池边,揉揉眼睛,细细凝视,原来是一只黑头蚂蚁,惊讶之余陷入了沉思……
以前经常在书上看到关于蚂蚁的文章,看的时候恨不得感动得落泪,而在生活中仍是瞧不起那些黑黑的、小小的蚂蚁。如今,对于它们,我的心中只剩下无限的敬畏。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它给了我一击,虽说不致命,但让我尝到了痛,让我重新地认识了它们,看到了它们的坚韧,感受到了那平凡渺小身躯下的无限力量。
有幸,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几个朋友,他们平凡,普通,放在一群人中绝对找不出来,是那么不起眼,没有存在感。但也是他们,在我哭天喊地嫌学习累时,他们选择了坚持;在我遇到挫折,哭着说放弃时,他们一如既往地坚强,他们就如那些蚂蚁一样,有一天会突然爆发。那一刻,你无法再轻视他,更无法忽视他的光芒。
如果有一天,你也遇上了这样的一只“蚂蚁”。请不要轻视它,因为你根本无法想象它们弱小身躯里究竟蕴藏着多大的力量。
时至今日,碰到指尖时仍会有隐隐的痛感……
【编者赏读】看似弱小的生命,当你轻视它凌辱它的时候,却有可能自取其辱,不要蔑视任何对手,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
第四版
雾
陈弘宇(2015级)
走过乡间的小路
浮起仍未破晓时的迷雾
依稀听到飞窜的田鼠
也许野猫在匍匐
停下本就缓慢的脚步
在田梗上驻足
望着从地平线跃来的光弧
夜景终拉起帷幕
伴着消散的雾
前方隐约看见了湖
伴着渐渐清晰的天幕
看见了本看不见的
凄苦
车流在飞驰,人群在忙碌
灯火在闪烁,灰烟在飘舞
人们在眉上颦蹙
觉得过去的时间无法填补
他们中了迷雾的蛊
做了时间的俘虏
变得愈加麻木
雾挡住了我的路
【编者赏读】朦胧的雾笼罩了天地,掩去了一切悲伤的东西,当雾渐散时,人的心绪却也沉郁了,何去何从?
别了,落花
黄文潞(2015级)
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夜的笼罩里悄悄降临,轻盈无声的,却留下了一地残影。
有谁会注意落花呢?直到发觉风里没了桂花的香气,我才想起昨夜下了雨。雨水洗刷了它的芳香,也打落了一树黄花。在充满了金属气息的城市里,花,是一道并不引人注目的风景。也许它能讨得孩子们的欢心,也许它能引起少女的情思,也许它能吸引摄影师的注意……那得有一个前提——它还亭亭地立在枝头。
一旦花落了,它就只能被当做垃圾,被无情地扫去。
在厚厚的水泥和石砖的阻碍下,它们不能完成“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命,它们的魂魄找不到归宿。
不要说花是没有魂灵的。你可曾在夜里细细聆听过它们的抽泣?落花的魂灵,被匆匆归家的人们遗忘在黑夜里。冷月葬花魂,惟有那一轮清冷的月,为它们投下微不足道的光影。
细细地想一想,若是你我卸下了肩上的担子,在那个不经意的时间里不经意地瞥见一朵落花,那蝶翅般的轻颤,那悠扬的弧线,会令你有一种回归心灵的纯净。佛语曰:一花一世界。一朵花能包罗万象,一片落红也能牵动无数情思。
也许,落花是秋天的一种旋律,无声的,寂静的,但只需一眼,就足以触动你的心灵。黛玉葬花,葬的不仅仅是落红,还有那无依的魂魄。“红消香断有谁怜”,好在,她怜。她把自己的魂灵也融入了满地残红,她们已融为一体,她如同落花一般,悄悄地去了,留下《葬花吟》诉说落花的悲情。
落花最易伤情,它们装点着我们消逝的华年,默默的。也许你会惊诧,它们的生命这样短暂,在你不留神的时刻,便静静地去了。聆听落花,谁会不叹息呢?我掏出纸巾,小心翼翼地捡拾落花,我能听到,它们的魂魄在与我共鸣。我回过神,转头一看,身旁已陆续来了不少女孩子,拾着这些落花。我知道,它们太微不足道了,没有人会发觉,但只要被发觉,谁都会有一颗怜悯之心。
淡淡的桂香溢出纸巾,被我搁置在课桌上,我偏头看着窗外一地残香与叹息,心里默默呢喃:
别了,落花,愿你的魂魄早日寻到归宿,但愿,那里没有市井的喧嚣,只有无尽的宁静。
别了,落花。
【编者赏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装点了萧瑟的秋,在寂寞中留下不为人知的剪影,落花的奉献也许更加耐人寻味吧。文风清丽,读来有细腻飘逸之感。
邂逅龙泉
伍少阳(2015级)
我睡着了,做了一个可爱的梦
一片湖,用波光将清风带回故里
告别了孤寂
一座山,用树影将绿荫洒满天地
找到了归依
我漫步在书院古亭
古香清池
古色廊壁
似江南的烟雨天地
墙篱的边境
落下一片叶影
叶影的源头
是绿了百年的枝
轻倚那棵老树
柔叶,抚着我的脸庞
翻开书页
闭眼,想象着满夜星光
指间,跃过一道暖阳
我含着风,微微歌唱
唱着心中的梦想
我醒来了,在龙泉的怀里
一本书,将会写满三年风雨
一个人,将会踏过三年艰辛
抬头,望天,金色的眼睛
【编者赏读】古香清池,百年书院,金色瞳孔的孩子在院中歌唱。三年,我们一起的旅程。
陪我度过漫长岁月
丁嘉欣(2015级)
从小超市里提着一袋火腿肠回家,身后的你一如往常慢悠悠地跟着,眼睛牢牢盯住那一团摇晃的红雾不肯挪开,只是你没有跳起来扑腾着爪子挠抓我的腿,千方百计向我撒娇,夕阳的余晖将你不再如雪的软毛染成金色,你布满血丝的眸子里那曾经闪烁的光点,也已黯淡,只是透着疲倦的期待。
你老了。
想来你已经和我度过了十二个春秋。十二年前朋友将只有巴掌大的你捧在手心,笑着对我说要好好照顾你,我略有勉强地将你接过,从来没养过狗,怕是要委屈你了。女儿出门上大学,也愿你能给有点儿冷清的家里添点儿活泼劲儿。瞅着手中毛还没有长好裹着大毛巾的你只露出了小脑袋,眼睛微眯,小鼻子黑黑的又湿又亮。我轻轻地用手在你的头上点了点。一阵冷风吹过,你开始发抖,我叹了口气,将你紧紧拥在怀里,用大衣罩着,从此便为你遮风挡雨。
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远去之后才想转身再重复一遍来路。
十二年了,如今我也年过花甲,而由你陪我的漫长岁月里的点点滴滴我都能清楚地记得。记得我半夜咳嗽不止你趴在我的床头焦灼难安,还是我拍拍你的头安慰你说没事没事;记得你每天早上叫我起床,拖着拽着硬是把想要偷睡会儿懒觉的我扯到体育场跑圈,我大汗淋漓,用“幽怨”的眼神盯着你,你冲我吐着粉红色的小舌头撒撒娇后又立刻鄙视地瞅了我一眼向前奔去;记得女儿回来时我热情地和女儿拥抱,你却因此吃醋,拼命咬住我的拖鞋,生生地把我和女儿拉开;记得妻子去世时你一声不吭陪在彻夜难眠坐在街边吸烟的我的身旁,行人看着一个老头和你说话,抱着你哭,投射出异样的眼光。你在我那段黑暗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生活,使我的生活有了一点点光彩。记得有一回你失踪,我找遍了所有你可能会去的地方,最后在家楼下的灌木丛里找到了瑟瑟发抖的你,嘴里衔着之前从阳台上掉下去的我的袜子。我哭笑不得象征性地教育了你一番后,又特别“不争气”地跑到菜市场买了排骨炖了和你共享一锅鲜汤。
心底温如春熙,似乎觉得有泪在即。时间是最无情的刻刀,雕刻着我们漫长岁月的流逝,却不允许做任何缅怀。
你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十二岁的你和六十二岁的我都是老家伙。总有一天你会和我一起面对死亡。人总是把死亡看作黑暗的事,但它只是生命的必然过程。即使那方世界寒冷,你依旧能偎在我的怀里,我依旧会为你遮风挡雨。
你老了,我也老了,但最幸运的是你我还在。
我从塑料袋里拿出一根火腿,将它撕开等你把它吃完,我轻轻摸了摸你有些干涩的软毛,街道上铺着的酒红色砖透过树影的斑驳阳光发亮。嘿,慢点儿吃,不着急。和我度过漫长岁月还没有结束,我们继续走下去,好不好?
【编者赏读】温馨的场景,动人的细节,真挚的心理,生命与生命同是迟暮之年,惺惺相怜之感陡升,读罢本文仿佛看到电影《忠犬八公》一般,让人动容。
此间墨迹
谢箬涵(2014级)
尘世之中,俗海之内,虽茅椽蓬牖,瓦灶绳床,而倘若以诗为长琴,词为古瑟,携晨夕风露,阶柳庭花,红尘皆为道场,世味皆为菩提。未行寸步而见云白山青,川横石立;莫移分毫而闻莺啼鸟笑,谷答樵讴。敝炉生古卷之沉香,旧茗溢云水之禅心,以文人之襟怀情意润入笔墨,则此间墨迹,尘世万物,何以比之?
此间墨迹,此间闲情。
清寂西湖,雾淞沆砀,大雪三日湮没声迹,独往者,拥毳衣炉火,观“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景致,而“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雪蔽天地,生机盎然却于宗子心中融就。烧炉酒沸,铺毡对坐,雪湖亭默。一景,一人,一痴心而残留之墨迹,痴意未干,闲情了然,又仿佛读出了另一个人,闲情亦极矣。同是西湖景致,此二子之异,不过宗子前往观景,宏道则来别花。“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别一湖桃花,别是一番情趣。落花满地,白衣文士襟袍略敞,卧地而饮,以面受花,薄酒醉眼,朦胧一地淡粉清香,荡舟浩歌而返。此二子虽白衣朴素,两袖清风,而此间墨迹,所载之闲情襟怀,只字片语便足以胜却金银无数。
此间墨迹,此间柔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少年挥毫诗言于左扉,念及那“妖姿媚态、绰有余研”的及笄少女如花笑靥,情不可抑。思而不得,如贺梅子“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的淡淡惆怅;似永叔“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缱绻孤独;又胜那子瞻“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无限痴情。转身,少年郁郁离去,殊不知与心上人已天人相隔不复相见。复往寻时,佳人已逝,少年亦感恸,请入哭之。清泪滴落,少年悲极,为之祷祝声声, “须臾开目,半日复活”,佳人君子良缘成结,心中欣悦,比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甚几分。孟棨细腻温柔之心润入笔墨,使那少年对少女之情深意厚更浓于帝王之于妃妾。此间墨迹,此间柔情,一往而深。
此间墨迹,此间知己情。
世间众人,擦肩匆匆,知己难得。而其所在,心之所向,处处是原乡,一如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之琴,琴心所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知己心心相映,奈何子期已逝不复返矣,弦断有谁听?伯牙舍琴而叹:“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遂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之矣。又如庄子所作《郢人斫垩》言:“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郢人逝矣,谁与尽言,知己不在,唯心孤独。黄庭坚曾写道:“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世间知己,管鲍之交不复见而司马迁著《史记》以纪之;荀巨伯已逝久矣,而生死之交所含知己情深复为刘义庆作文以祭也。此间墨迹,含情深切。
此间知己情,感人至深。
古者逝矣,而此间墨迹,皆以心为笔,以情为墨,以襟怀为纸,以清风朗月为砚,虽所诉诸情相异,然此间心意深切惟一,无不令人慨叹钦羡,感怀动心,历经百世而不朽矣。
此间墨迹,此间情深,无可比也。
【编者赏读】笔墨含情,有多少悠悠情思润入其中,留下浓厚墨迹追怀不朽往事?细细品读,便好似赴了一场深情之旅,满心感动。文字灵动,古韵流淌其间,此间墨迹惹人醉。
中缝
成果存盘
(岚光文学社社员作品发表一览)
(接本报2015年第6期)
★2009年12月,社员熊露琦(2007级)的作品《风雨飘摇》(散文)发表在《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9年第23期(12月A卷,总第215期)。该刊系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吉林省十佳精品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会刊。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9年第1期(总第50期)。
★2009年12月,社员熊骆小丐(2007级)的作品《这才是正道》(散文)发表在《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9年第23期(12月A卷,总第215期)。该刊系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吉林省十佳精品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会刊。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9年第1期(总第50期)。
★2009年12月,社员颜雪雯(2008级)的作品《盛世安澜》(散文)发表在《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9年第23期(12月A卷,总第215期)。该刊系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吉林省十佳精品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会刊。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9年第2期(总第51期)。
★2009年12月,社员陶玉珂(2008级)的作品《自然密语》(散文)发表在《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9年第23期(12月A卷,总第215期)。该刊系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吉林省十佳精品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会刊。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9年第1期(总第50期)。
★2009年12月,社员苏毓敏(2009级)的作品《淡烟疏雨浅吟越》(散文)荣获湖北省第三届校报校刊优秀学生作品奖。该奖由湖北新民人文教育研究所、湖北省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中国教育报湖北记者站联合组织专家评选。
★2009年12月,社员袁月华(2007级)的作品《遇见》(散文)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2009年第2期。该刊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主办、北方妇女儿童期刊社编辑出版。该文在“37°C蓝”专栏推出。
★2009年12月,社员苏毓敏(2009级)的作品《书香》(散文)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2009年第12期。该刊是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作文个性化教育工作委员会荣誉期刊,长春出版社主管。全国高中语文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委员会副理事长 佟士凡教授任荣誉主编。
★2009年7月,社员袁月华(2007级)的作品《想起安徒生》(散文)发表在《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09年第13、14期(7月AB卷,总第205、206期)。该刊系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吉林省十佳精品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会刊。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9年第1期(总第50期)。
岚光信息
2016年第1号
岚光成果喜人 领导盛赞有加
2015年11月1日上午,在校长马德明的陪同下,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华,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雷爱民,湖北省监狱管理局政治部干部处处长吴明新,市教育局局长舒君等领导走进刚刚在龙泉书院建成的岚光文学社陈列室。在岚光“荣誉墙”、社员“作品榜”以及岚光社员成果与导师教育教研成果陈列台前,领导们对岚光文学社所取得的喜人成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在听取了岚光首席导师、特级教师邓济舟的介绍后,领导们对龙泉中学近年来坚持以文学社为平台实施素质教育给予了高度赞赏,并拿着著名教育家刘道玉先生作序的公开出版的岚光社员作品集《让作文飞》与导师在散发着古朴书香气息的“洗心堂”前合影留念。
第七届湖北学校文化论坛在荆门举行
我校获得多项奖励 获奖人数及奖项全省之冠
与会代表参观我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七届湖北学校文化论坛2015年11月7日在荆门举行。论坛颁发了多种奖项。我校获誉“2015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校长马德明专著《论校长五层次》荣获“2015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年度成果奖”;张虹、邓济舟荣获“2015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马德明、邓济舟论文荣获特等奖;郭生杰、廖东芳、王刚泉论文荣获一等奖;邓济舟、叶飞荣获第五届“枫叶国际杯·湖北省优秀作文指导教师”奖;岚光文学社社员王倩怡、陈思贝、喻千惠、谢箬涵、肖敬禹、吴乐为、王希源、赵心月、杨旭昭、戴雅婷、丁佳璇、上官晟翌、杜佩、赵星宇荣获第五届“枫叶国际杯·湖北省优秀作文”奖。来自全省400多名中小学校长及老师参观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据悉,本届论坛旨在总结2015年度各地各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创新。由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荆门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湖北省刘道玉教育基金会、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文化研究中心协办,荆门市教育局、湖北新民教育研究院承办。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周洪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荆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别必雄致辞。湖北省高校工委副书记余学敏讲话。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湖北省学校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李向农教授主持论坛。
第五届枫叶国际杯·湖北省优秀作文奖揭晓
岚光文学社15篇作品获奖·获奖篇数全省之冠
岚光导师邓济舟、叶飞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岚光社员王倩怡、陈思贝作为获奖者代表领奖
第五届枫叶国际杯·湖北省优秀作文奖评选近日揭晓。岚光文学社社员作文共有15篇获奖,获奖人数居全省之冠。岚光导师邓济舟、叶飞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据评委会介绍,本届共收到全省参评作文485篇,203篇作文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岚光社员王倩怡、陈思贝作为获奖者代表在2015年11月7日的“第七届学校文化论坛”颁奖会上上台领奖。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第91期答案
一问:辽宁横跨辽河两岸,清朝末期属奉天省,现今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大省。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辽宁”吗?
答:辽宁横跨辽河两岸,在清末属奉天省,是我国抗击外国列强入侵的前沿阵地,战乱频仍,民生凋敝。1929年,国民政府改奉天为辽宁,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
二问:江苏在清朝前期属江南省,今天是我国东部沿海最发达地区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你知道它的得名缘由吗?
答:在现在的江苏、安徽一带,清代前期属江南省,后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江苏以境内的江宁、苏州各取一字而得名。
三问: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人说江西的得名是因为它处在长江的西岸,你说对吗?
答:不对。江西、浙江都在长江南岸,唐代在这一地区的东西两侧置江南东道、江南西道。江西在西侧,属江南西道,因而简称“江西”。
四问:云南是我国的西南门户,历史悠久,汉代就已经在当地置县。“云南”省名的意思是“白云之南”吗?
答:不是。云南的历史非常悠久,汉代就已经在此置县,因为县治在云岭山脉的南面,故称“云南”。元置云南行中书省;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五问:有人说:川者,江河也,四川境内有四条著名的大河,故名“四川”。你认为这种说法对不对?
答:不对。以前确实有这种说法,但没有得到公认。学界一般认为:宋初在蜀中之地设置西川路和峡西路,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西川路分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峡西路分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
六问:陕西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你知道省名何以叫“陕西”吗?
答:在今河南陕县西南有个古地方叫陕原,是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封地的分界处。宋代置陕西路,以辖地在陕原以西而名“陕西”。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第91期获奖者
姚雅婧 杨欣茹 乔淑君(2014级)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第92期题目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请将答案送交岚光文学社(钟楼四楼),答对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