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光报
2005年第5期(总第31期)
主 编 邓济舟
第一版 文学新星,从这里升起 ——探访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 《荆门日报》记者 张爱华 实习生 马莉
有这样一方佳处,她依山而建,择水而筑,钟灵毓秀。她,就是古朴厚重的龙泉中学。 这里养育了一群眉宇间飞扬着与生俱来的灵气的孩子,他们在时而温柔时而冷艳的山岚水雾中率性而又执著地挥洒文字——或溢满热情或漾着淡泊。她,就是龙中学子引以为荣的文学精神家园――岚光文学社。 一张张报纸,承载几多生命的律动 “…… 蒸沤的热浪,堆叠着,郁积着;潺潺的汗水摆脱不了仲夏的束缚。秋,于是成为人间最大的渴盼。 她的容颜,她的生活,她的历史……此刻,都似乎从遥远寂静的天际一步步贴近。浓郁的秋思便随着这美妙的况味一点点漾开,悠扬而又清晰的脚步仿佛一架老式唱机的调子让人一时无法分辨置身何地。秋,就这样真实地出现了。在飒飒爽爽的风中,在飘飘歇歇的雨里;成熟而不张扬,沉稳而又自信,仿佛是两颗虔诚心灵的交汇。我终于感受到这份吸引的力量,如一杯陈年的美酒,还未沾唇,却早已沉醉于她的香醇之中。 …… 秋是有声音的。当你闭上眼,当你完全放松你疲惫的心灵,你就会听到这种天籁之音。有时高,有时低。高的时候,疾射而下,狂猛地射向每个角落,似乎要把上苍的怒意一泄而尽,要将人间所有的坎坷填平;低的时候,如泣如诉,像是一位满腹心事的少女在倾吐她的过去,又像是刚出世的燕子在梁间啁啾呢喃。 ……” 这是一篇题为《秋赋》的文章,将秋天、秋声、秋风、秋雨写得极富神韵。作者钟倩在用心地品味秋,以致咀嚼出那么多秋味。文中时不时冒出的那些富有灵气的语句,让人不得不佩服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的才情。此文在《岚光报》发表后相继被《三角洲――校园文学》、《新作文》、《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等十几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文学刊物采用,在岚光创下了被最多刊物转载的记录…… 不止钟倩的作品是优秀的,翻阅《岚光报》,一篇篇美文跃入眼帘。这些都是文学社社员的力作,字里行间跳跃着这些文学新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善于表达的灵气,指导教师则在文末配以简短的评论。此外,每一期的《岚光报》都会刊发一篇特约撰稿人撰写的写作指导类的文章,引领学生如何作文。名家题签栏目则寄予了当代一些文学大家对文学社的厚望,时时激励着社员努力写出好作品。 全国一著名文学期刊曾这样介绍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课余,文学爱好者或漫步于文明湖畔,触景生情,吟诗作文;或驻足于象山之巅,托物言志,酬答唱和;或聚集白鹤亭上,聆听文学大家的精彩讲演;或相邀来龙桥头,品评各自的得意之作。于是,文学爱好者们有了自己的组织――岚光文学社,也办起了自己的刊物――《岚光报》,慢慢地走出了象山,走出了荆楚,走向了全国。” 一个个少年,在文学的园地里茁壮成长 谈起文学社,《岚光报》主编邓济舟如数家珍地列出了一大串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全舒、田里、熊静、夏一鑫、钟倩……谈起这些一步步在文学的田地里成长起来的孩子,邓老师的脸上满是自豪。全舒是文学社的第一届副社长,现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享受着全额奖学金;文学社第四届副社长田里因多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的优势,被北京师范大学相中,于2004年被保送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熊静,是在刚进校的摸底考试中被邓老师批阅到其习作而发掘的一个文学新星,在“全国首届中学生文学拉力赛第一站的比赛中,她的一篇《南方下雨 北方下雪》作为该社参赛的两篇代表作之一,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为文学社争取到了这一站的冠军,今年高考前,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助其顺利地通过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而高考中,她的作文得到了满分的好成绩,最终成功地被北京大学录取;对于夏一鑫来说,在岚光,她对文学的强烈兴趣得到了自由地发展,在岚光,诞生了她的第一本自编作品集《生如夏花》,在岚光,她的生活果真如夏花一般灿烂起来,今年,她也成功地通过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并被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 文学社的每个社员对邓老师来说都成了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而对熊静,邓老师似乎更有话要说。邓老师告诉我们,发现熊静的文学才华完全源于一次偶然。几年前,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期中考试中,高二年级的老师改高一年级学生的试卷,当时一篇作文一下子吸引了邓老师,其作文文笔清丽,文采斐然,文意畅达,邓老师当即给了个满分。统计分数时邓老师特意看了一下姓名:熊静。有老师告诉邓老师,熊静是中考状元。于是邓老师找到熊静,让她给《岚光报》写点稿子,熊静欣然应允。后文学社改组,邓老师又推荐熊静担当《岚光报》副主编。熊静和同学夏一鑫殚精竭虑,终于打造出《岚光报》这个品牌,她们的作品不时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大大小小也成了个名人。 一句句箴言,激励文学社争创更好 在今年5月于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华校园诗歌节”上,《岚光报》受到在场文学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法国著名诗人安德烈•维尔泰为《岚光报》题词并收藏该报。安德烈•维尔泰素有“法国的艾青”的美称,他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十分喜爱中国的文学,先生看了《岚光报》以后,连连称赞:好!好!并提笔签名,留下“在李白身边”的签字。 仅2005年5月,就有著名诗评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为岚光文学社题签:岚光,文学之光;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牛汉先生欣阅《岚光报》并为岚光文学社题签:恳切企望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学青年;著名编辑家、茅盾文学奖《尘埃落定》、《历史的天空》责任编辑、《中华文学选刊》副主编脚印为岚光文学社题签:愿望更多的文学之星诞生在岚光文学社。 走进位于龙泉中学钟楼的岚光文学社编辑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贴在墙上的大大小小的奖牌和题词。王蒙、曹文轩、杨叔子、二月河、李行健、谢冕等多位名家先后在看到《岚光报》的喜人成果后或赠书鼓励或题词祝贺。 据了解,自《岚光报》创刊以来,为报纸亲笔题签的文化名人就有50余人之多。一句句箴言,激励文学社争创更好。 一项项荣誉,记载文学社付出后的收获 在岚光文学社编辑部,三组一人多高的书柜里,全塞满了社员们发表的作品。据邓老师介绍,到目前为止,岚光文学社的社员们已有近400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语文报》(山西)、《创新作文》(重庆)、《写作》(武汉)等三十多家刊物先后为岚光文学社开辟过专栏。每周,社里都会收到一叠叠来自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的来信和来稿。 文学社于1998年成立,成立之初只有社员百来人,发展到现在,已拥有社员800多人。他们大都以自荐稿参加选拔的方式入社,社里不定期地举行课本剧表演、文学知识竞答、外出采风、口头作文比赛、诗歌大赛等活动,为社员们提供新鲜的写作素材。对于这样一个实力如此雄厚的文学社团,人们不禁要问,他们所培养出来的会不会是韩寒之类的“严重偏科”学生?答案是否定的。据统计,文学社的历届社员的高考成绩全部在本科线以上,而每年被国家一流大学中文系录取的社员也不在少数。在文学社,社员们得到的是全面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岚光报》的成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收到的实际效果。 一个个支持,为文学社发展护航 一个成功的校园文学社团的发展壮大,除了靠社员们的共同努力外,也少不了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文学社首席指导老师兼《岚光报》主编邓济舟,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担有较重的教学任务,但他仍不辞辛劳地将自己的课余时间无偿地奉献给了文学社,苦不言苦,累不喊累,他说:“每次到收发室去拿社员发表作品的信件和包裹时是自己最开心最激动的时刻!”校长樊雁、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田代祥,更是文学社坚定的支持者,校长樊雁刚上任,就对文学社提出了“打造名牌,走向全国”的要求,为了积极配合文学社及《岚光报》发展的需要,校方不但为文学社提供了场地和经费,还鼓励社员和指导老师多次赴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大连等地参加文学学术交流。 末了,邓老师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市文联已通过并批复,在今年下半年,将在我市范围内成立“荆门市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这种市级的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在全国还是第二家,该联合会将以岚光文学社为龙头,带动荆门市各中学文学社团的对内对外交流和发展,“打造荆门市中学生文学社航母”! (本文刊于2005年8月8日《荆门日报•科教走廊》) ◆荣获国家级校园文学最高奖“全国优秀文学社百家” ◆社刊《岚光报》荣获“全国优秀文学社报刊一等奖” ◆荣获首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拉力赛”冠军 ◆王蒙、谢冕、杨叔子、曹文轩、二月河、李行健等一大批名家为文学社赠书或题签 ◆法国作家协会主席、哲学家米歇尔•德基,诗人亨利•德里及诗人安德烈•维尔泰为文学社题字并收收藏《岚光报》 ◆ 社员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作品400余篇
岚光文学社第七届领导靓相 陈星卉 总社社长二(15)班 田 甜 常务副社长兼高二分社社长二(15)班 徐匆匆 高二分社副社长二(16)班 毕 芸 高二分社副社长二(16)班 杜若云 高二分社秘书长二(13)班 徐嘉泽总社秘书长一(1)班 刘颜华总社副社长兼高一分社社长一(8)班 刘阳春 高一分社副社长一(11)班 吕亚飞高一分社副社长一(17)班 张秋雨 高一分社秘书长一(17)班
第二版 思念寒冬 一(18)班 李晨 一 夏日清晨的微风拂过面颊,清爽怡人,还略带一丝凉意,让人总是以为接下来的一天会是凉爽的一天。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头渐渐爬上坡顶,将风也蒸成了热的,犹如把原来本是绿色的画面染成了红色一般,让人突然躁动起来,但在这样的日子里,反而让我更为惦记寒冬了。 二 我思念寒冬,尤为思念去年寒冬的那最后一场雪。 那天的雪洋洋洒洒,来时悄无声息,带给我十二分的惊愕,在宁静的冬夜里,在朦胧的路灯光下,它显得那样柔和与自然,我呆呆地站在原地,满脑子里翻滚的只有“浪漫”“美好”一类的词语,一句接一句的赞叹脱口而出,那样子简直像触了电的导体。 阳春三月,白雪纷飞,该是多么令人惊异的景致呀!舞姿翩翩的雪花,极尽妩媚,同时又是那样的和谐、温馨,那些雪花飘落下来,用它们冠绝一时的舞技舞出它们生命的绚烂,直至它们落地的那最后一刻,然后很快地消失在大片大片的雪地里,再也找不到!对雪而言,那儿是它们的墓地。 透过窗子,我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阑珊灯火,可以看到屋顶上渐渐堆积的积雪,可以看到开满白花的枝丫,它们让我冷静,让我遐思,让我感受一种以前不曾有过的体会。 雪就这样飘飘扬扬、飘飘扬扬,从天空中不经意洒落下来,就如同我们的心的天空里不经意抖落的尘埃。迷离中,那些有诗一般柔情的雪片在风中飘飞。它飘入我的手心,融进了我小心翼翼捧在手心里的那些名字,我想要努力保留,可我越是握紧手心,那些名字却融化得越快,直到它们都化作了一滩清水,不知被我遗忘在了记忆长河中的哪条支流。 我在想,生命中的有些人,有些事总是在不停的被我们遗忘,可是,在梦里,那天的雪却一直在飘扬。 那晚,直到深夜我才入睡,梦境中,我看见了站在皑皑白雪中的我的故友。 次日早晨,推开门,发现整个世界像是被精心地刷上了一层白漆似的,茫茫一片,不留一点空隙。操场上,我与同学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走一段便回望一下我们留下的歪歪斜斜的两串脚印,然后,我们相视一笑,心里十分畅快。 突然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段话:“我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寒冬,没有过漫天雪花下的散步,没有过与友人一起深一脚浅一脚走路的感受……”此时,我更觉自己的幸福。 三 有人如是说—— 我思念寒冬 思念寒冬的深沉 思念寒冬里飘下的雪 编者点评: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奇异的想象,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雪的喜爱,对返璞归真的理想的选择。
最熟悉的陌生人 靳莹 高一(16)班 我们变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从此各自去追,独自悲哀…… ——题记 又听到了那首歌,那首共存于我们心中的歌——《一千零一个愿望》。对于歌词的记忆都有些模糊了,因为好久都不再把它提起。它已被深埋在了我心底的最深处。然而今天,那根最深处的琴弦,却被这音乐声拨动了,让我陷入了无涯的回忆里…… 三年前,一个唯美的初秋。空气中还荡漾着浓烈的夏天的气息。这样一个日子,我步入了小学时梦寐以求的初中——湖北荆门外语学校。在这美妙的校园中,我结识到了很多好朋友,尤其是她,我最好的朋友梦。 说来也巧,我们的相遇似乎有些梦幻。去学校报名的路上,我遇到了她。看到她洒脱大气的样子,我认定了她一定会是个很好的朋友。没想到我们进入同一个校园后,竟然又进到了同一个班级。于是我在心里想: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相遇是缘,相知是情。因为相遇很巧,很美,所以就有了相知。在后来的日子里,有她的陪伴是快乐的,我们形影不离。我们喜欢买同样的东西,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动作,去同样的地方,每个认识我们的人都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搭档。因为她快乐,所以我快乐,因为我悲伤,所以她悲伤。 可谁知,当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欢笑我们的歌时,我才发现原来她早已厌倦了我们相处的日子,因为她不再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了。她放弃了这段友情,去寻找适合她的新的生活方式。 当我重新进入了一个朋友圈后,转过头看看她,发现我已不再认识她了。心存仅有的一点和她重新和好的希望顷刻化为灰烬 。 她变了,变得让我陌生了。她学会追求时尚,每天变个模样;她学会伪装,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而展示给大家一个虚伪的躯壳;她学会软弱,用眼泪去折服每一个人;她学会模仿,把别人认为好的东西全部弄到! 她变了,不再是那个洒脱的她,不再是那个任性的她,不再是那个有自主的她,不再是那个坚强的她! 渐渐的,我习惯了没有她的日子,因为我完全投入到了现在的朋友圈,而彻底放弃了她,放弃了这个无可救药的她。 时光荏苒,她身边的朋友不知换了多少。许多人来了又走了,却没有一个能停留很久的。每个人都说她变了,留下了她独自一人在这里彷徨、徘徊。 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岁月无情。短短的几个月,竟然让她变得那样令我陌生,却又那样令我熟悉,毕竟,我们曾经那么近。 曾经那个陪我闹陪我笑陪我疯的梦,你在哪里?如果你听到了我的呼唤,你能回答我一声吗?告诉我此刻的你是否快乐是否健康,告诉我你在哪里。无论天涯海角,我一定要找到你!我愿化身成木乃伊,就远存放在古埃及的金字塔中,等你,等你,哪怕等到一千年以后,我心甘情愿,只要你回来…… 听,我给你唱我们共同的歌:“我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总会在我手上。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要勇往直前的飞翔,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编者点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作者如同一位孤独的看守者,去固守珍贵的友情,不知远方的她能否听到真挚的呼唤,共唱那一首歌。
黑 周愿 高二(16)班 在黎明之前,是漫长的黑夜。 然而在黎明到来的那一刻,却是比黑夜更浓更浓的暗。我称之为绝对的黑暗。 ——题记 引 子 此时正是黎明将至的时刻 也许是绝对黑暗到来之时—— 一 光和往常一样起得很早,天还没亮。光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开了一家不显眼的小店,没什么名气,靠的只是几个附近的熟客来维持生意。由于兼做早点生意,光每天早上都必须在3点半左右就起床,然后开门、开灯、收拾店面,准备早点材料和一天所需的小菜及其他材料。 今天也是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今天早上4:30会停电,然后一直要到8点才会恢复,这就意味着光在天亮以前的准备工作会受到影响。为此,光特意准备了很多蜡烛,除了在操作间点了几支以外,光还在每张餐桌上摆上了三支蜡烛。光有不少客人在天不亮就会来吃早点,他不能让客人们在黑暗中吃东西。 果然天没亮就来了客人,而且今天趁黑赶早的人比往常多了一倍,所以光今天特别忙,忙到他连时间都顾不上了。直到操作间的灯突然全亮了,光才意识到,已经8点了。 客人渐渐散去,光递给最后一位顾客最后一根油条,走出了操作间。 一走出去光就惊呆了。 如果不是错觉,那一定是发生了日食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光这样想,他下意识地朝天上望了望,想找到太阳,如果是日食,即使是日全食,天上也会留下一个淡淡的光影,可见,光没有发现。 光有收听“早间新闻”的习惯,今天的新闻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各种琐事都在报道。而对于今天的黑暗事件,主持人只是略略提起,说据科学家的观测,太阳周围突然被一团浓密的特质所包围,将太阳光、热分离,因此,太阳的热能依旧可以辐射到地球之上。 依科学家的话,仅仅只是没有了光,更没有什么影响的。 人们也没有在意天亮不亮,城市的街灯可以将黑暗变为白昼,生活在人造光源大显神威的时代,自然的黑暗和白天,人们对之已经没有很强烈的感应了。 但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二 整整六个月没有光射到地球上,连星光都没有。 六个月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已经是不少的一段时间了。尤其对于老人们来讲,六个月的时间,有可能就是其最后的一段光阴了。可是在这最后一段光阴中老是身处于黑暗之中,是没有人可以快乐的面对的。 六个月对于庄稼来说,正是一个生长周期,但植物没有了光,正如人类没有了食物一样,是不可能再生存下去的,田地里大片的庄稼枯死,农民播下的种子也没有一颗发芽,牧场里牧草枯萎,牲畜也一批批饿死。 六个月也使人类储存的电能早早耗尽,除了科学实验室和部分政府部门之外,一切民用或生产用电全部断电。一时间,蜡烛、电池、火柴都是成了抢手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储存食物。又过了几个月,人人都开始抢夺食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夺着,大街上也开始有人因食物被抢而大声谩骂,到后来由谩骂又演变成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人性的弱点在此时凸现无遗。 光的小店平时就存有三个月开店的粮食和水,若由光来吃,要一年多才有可能吃完。因此光不必和大街上的人那样到处奔走,相反,光还害怕自己的食物会被疯狂的人群抢去,所以光从那天没亮的早上开始,店门就一直关着,光躺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静静地听着街上的动静。 …… 三 只有在面对自然的人类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多么渺小。且不止是人类,自然界的一切皆是如此。 光依靠这自己存储的那点粮食,已经熬过了一年零四个月,其间还施舍了近一个月的粮食给街上饥饿的人。而光自己,此时只剩下不足三天的食物,不得已,光带着自己最后的食物离开了家。 光所在的城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平时粮食和蔬菜的供应要到离城五百多公里的一个大农场去弄。经过六个月的黑之后,那个大农场和方圆上千公里以内的农场,都已倒闭——它们无法种出植物来。而这座城市平时所存的食物就少,此刻,这座城市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城市里能走的人都走了,有门路的都去投靠自己的门路,虽然他们知道自己的到来只能使对方的食物耗得更快。 剩下的,是没有门路没有能力走出这座城市的。光也没有走,他不知道走到哪儿去,他与留下的人聚集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着太阳或者死亡。 不知从哪里传来的一个传说,黑暗之神只是为了惩罚人类,因此在只要有人类的地方都布下了无尽的黑暗;而在某些地方是人类不曾染指的,所以那里没有受到黑暗之神的诅咒。 传说固然只是传说,但对于这群饥饿的人来说,却仿佛是找到了生的希望。饥饿之众开始寻找这“世外桃源”似的地方。 他们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走了一个多月,所过之处能作为食物的都利用了,留下的只有沙土和部分同伴的尸体。因为黑暗,人们又只能依据声音来辨别队伍的位置。一掉队,等待自己的也只有死亡。 前方的食物也越来越少,可吃的东西这群人都没有放过,可是生存危机越来越恐怖地笼罩在这一群饥饿者的身上。最后居然有人对倒下的同伴投去了贪婪的眼神…… 饥饿、撕咬使这个本来有一百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了不到三十人。光也在其中,他把找到的食物总是先让给同伴,而他自己已经六天粒米未进。他凭着生的欲望支撑着自己,也用渴望生的信念鼓励着同伴。 四 终于,在遥远的天际,出现了一丝鱼肚白!这是久违的黎明将要到来的预兆啊!天地间也因这一片白,失掉了先前的绝暗,伴随着太阳的升起,黑暗消失殆尽! 阳光和煦地照在大地之上,也照在疲惫不堪的人群身上…… 编者点评:这篇文章立意新颖,让人意想不到的“黑”给了读者一种吸引力。作者的描写详细,深刻,发人深省,让我们明白了人性的本质。同时主人翁的名字“光”与文章的线索“黑”形成对比,反映出人类对希望的追求,劝诫人们要爱护大自然。
第三版 碧水凝韵 陈少敏 高一(18)班 波平如镜。 这是属于我的水塘。 虽不如朱自清笔下月色中荷塘的纯美,却也自有一番诱人的凝碧。 自从回乡那晚见到如翡翠般莹碧生辉的水塘,心中就一直萦绕着她的倩影。 “烟笼寒水月笼纱”,那时那刻,我才了解到这句诗的意境。月光的银辉铺天盖地,却又薄如蝉翼。水面泛着点点银光,忽明忽灭,如顽童狡黠的眸,闪着醉人的灵动。淡淡的雾如一袅轻烟飘荡在碧蓝的水面,为这一方清塘平添了几许神秘。悠扬的蛙声似乎幻化成薄薄的水气,带着夜晚特有的清新,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呵,夜晚的水塘,有如仙境! 红日高升,水塘又是另一幅生动活泼的水墨画! 俏皮的鱼儿在水中穿行,不时伸头出水,吸几口新鲜空气;蓝天白云,倒映水中,真可谓“天光云影共徘徊”;微风徐来,凝碧的波痕一层接一层带着人的目光推向远方,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应验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淡淡的鳞浪仿佛荡入我的心中,心也跟着沉浮,沉浮……而后,归于平静。 清塘,让人心静,使人净心的清塘。 噢!我的清塘,我的碧水凝韵! 编者点评:本文用白描的手法,细细地描写月光下的水塘和红日高照下水塘的景色,让人如身临其境;同时文章又善于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景色,给读者一种想象的空间。
回眸 阮珍 高二(16)班 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痛苦之后,一切都归于平静了。风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呼啸而过。阳光依旧那么灿烂,蓝的几乎透明的天空中有一只孤独的风筝,在广漠的空中时起时伏,云朵也潇洒地在空中任意驰骋。 空灵的旋律有一种挣脱束缚后新生的触感,这音符被风带往了看不见的远方,一直远去,远去…… 无数次的遇见像是早已被设定好的情节,不断回放,这刹那便是永恒,就在这暖日下静静地伫立,互相凝视,默契地微笑吧,请让时间静止。 任无数小花在脚下肆意绽放,任那亘古不变潮起潮落中传来梦中出现无数次的旋律。 竟然那么真实,这个现实的梦! 如水的夜色,衣裙飘飘,树影妖娆,星云团团,旋律像光洁的绸缎从指间滑落,滑进这个诗般的夜晚。 淡定从容的微笑,掌心是浓得化不开的温暖。鬓角的青丝在风中舞动,一如内心此时的欢快跳跃和灵动。 明明有强烈的幸福感,为什么会有流泪的冲动,指间落上了一个夜间飞舞的精灵。 一梦千年。 恍然苏醒,这到底是梦还是现实?如果是梦,什么眼角有残留的泪痕?如果是梦,情愿跃进这梦中不要醒来。庄周梦蝶啊! 梦境毕竟是梦境,是回不去的昔日的倒影。那就让这月华星烁,微风弱柳都这样淡去吧。只希望在某个暖阳斜射的午后,邂逅在这长长的回廊上,四目相对的时候,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心有灵犀地给彼此一个带笑的回眸,然后擦身而过,在彼此的背影中留下翩翩舞动的落叶。 编者点评:本文如同清泉,静静地在心灵中流淌。文笔优美,“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取今生的一次擦身而过”,正是内心的真情流露,才会有陶醉于梦境而后相视一笑的洒脱。
埋葬的年代 张秋雨 高一(17)班 1、伫望 大雾弥漫,那一树红枣变成花。在白色的背景下,每一颗枣都是绚烂的一抹,抹出朦胧的故乡,抹出牧童们心中的梦。安静地守望,遥远的迷惘,牛铃声打破这幻想。只是伫望,不曾拥有,这是牧童生命中淡淡的悲哀。 2、游戏 河水快乐的唱歌,歌声吸引所有孩子。无数黝黑的身躯化作优美的弧,陶醉于下面的一片湛蓝。轻扬的水花融入了欢乐与呐喊,却依然透明,一如青春年少的心。蒸腾的水汽招来彩虹,一同见证这故事。 3、搭棚 年少的秘密与幻想搭建成心中的圣殿,然后按这模子去仿建。收集材料就是拾捡梦想,搭建草棚就是搭建梦想。草棚的屹立是孩子们脸上最动人的笑,让阳光不请自来,在棚内留下脚印。草棚的坍塌,将坠落一地的梦想践踏。 4、乘凉 夜拉开惟幕,开始上演一场无声的话剧。天空繁星点点,渲染古老的气氛;大地蛙鸣处处,演奏原始的乐章。主角是一张竹床,哦!还有调皮的孩子们。星光闪烁,让主角丧失了说话的欲望,雾气使山也缥缈,星也虚无。世界暗下去,有神在笑着招手。 5、偷桃 那一树的桃啊,会让亚当再次犯禁。不安地心跳是偷果的惩罚,呼吸也被判死缓。咚咚咚,桃树疼得掉眼泪,眼泪滴在小小的脑袋上,留下甜蜜的吻伤,落在地上,奏响通往天堂的乐章。 6、榕树 那么多双手臂挥出榕树的处延,那么多张稚气的小嘴才唱响榕树的歌。白皙的小手放在斑驳陆离的榕树上,太阳像一个童话,盘旋的叶是谁的感动,树阴下的笑是谁的快乐。 7、踏青 大山的心事隐藏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在每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被挖掘,映山红是大山迎客脸上羞涩的红晕,兰花是为来客准备的礼物。鸟儿虫儿是大山待客时吹奏的口风琴,松针地毯是大山织就的软床。 编者点评:从本文中看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本文用颇富诗意的语言,写出了作者所怀念的童年,题目用“埋葬的年代”与文中写出的童年趣事对比,更能衬托出作者对童年无忧生活的向往,引起作为高中生的我们的共鸣。
远去•沉醉 毕 芸 高二(16)班 一 夏季的风总是燥热,舞在骄阳下,灰尘,泛着白惨惨的光,是点点痛在流淌。人海,匆匆的过往,谁还信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取今生的擦肩而过?”物欲横流,可曾将带来的污秽洒向你的肩头,惊醒久眠的臆想? 人是会变的,在夏季。从不信奉“永远的现在”,那称为荒谬。我不懂自己,就像醉酒的汉子,不明白什么在麻痹自己,我在怎样度过生活。 是从未清醒的醉汉,只清楚自己在昏迷。 二 瘦弱的身躯总能穿梭自由醉酒的人也总是没理由的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我是喝了太多的红酒,沉醉于那种深红,空气在杯里旋转,上升,不经意地将手触上,只能感觉那冰凉的杯壁,错过了迸裂,错过了灭亡。 沉醉了,伴着满眼的殷红。 三 远处的天边,是血一样的鲜红。是否是酒精的作用,突然有了想抓住它的冲动。 昏迷着思索,远方是否是鲜血在奔涌?无数的红,深的、浅的,汇在天边,随风飘流。 那里,是否藏匿着一个末日,扼杀所有不干净的灵魂? 但愿那片红飘来,顺手牵走我的憎恶与悲伤? 四 是星星闪烁的时候,心上袭来一阵悲哀。我终究追不上那片红,尽管我眼里有同样的色彩。 罢了,留住悲伤吧,也许它是唯一陪我看夜空的。那是闪闪烁烁的耀眼。星散星稀星闪烁,人忧人悉人徘徊。潮起潮落,似风儿的轻柔,又好似大海的狂放。 水涨水落水依旧,人来人去人无踪。 五 追了很久,跑了很久,醉了很久,也只能剩下悲哀。 风催着天上柔柔的云彩远去。梦的色彩为了实现美丽,远去。曾经在我身边的人们,你们为何远去? 身边的人,走过一班又一班,总是带着面具,看不到他们的脸而他们也不会留意一个醉酒的流浪汉。 你们会回来吗?你们的离去是否因为我的沉醉,昏迷? 我会快些醒来,但愿睁开眼时能见到你们的笑容,我们共赴笛威辛亢。(注:笛威辛亢,藏语,意为天堂) 编者点评:也许流浪汉是孤独的,有出奇不意的效果,然而也是悲哀的,那就索性让快乐吞噬悲伤,远赴笛威辛亢!作者用醉酒的流浪汉自喻,构思新巧。
我已留下痕迹 高一(16)班 杨雅琴 司汤达的墓碑上,刻着三句话:“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 生活有时寂静无声,有时疲惫不堪,有时转瞬即逝。泰戈尔有言:“天空没有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我却想说,既然飞过,空气中不已有了翅膀扑闪策动气流的最好痕迹吗? 假若生存了,却像体积最小的蜂鸟,还未曾拥有策动空气的伟力,这样的生存又何苦。所谓人,花尽心机固定生命,其实这生命每分钟都在腐烂,依附于大米之上的固定生命是徒劳无效的,因为他早已腐烂,哪怕是泥土中掩盖的小草,只要它有一个“斗”字;哪怕是粗矮丑陋的身躯,只要他有一个长长的灵魂在舞;当把“生活”宽松到“生存”概念时,生活便凝固了,当把“生存”精确到“生活”层面上时,生存便激活了。 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无法预测我将飞多高,但我一直飞,且尝试用羽毛为空气理出清晰纹路。于是—— 我看到漫山野花了…… 我看到白雪的芦苇絮了…… 我看到绿玉的琥珀了…… 我们的生命旅程是同样辽阔的天际,让我们留下痕迹。 编者点评:本文短小精悍,道出了生命的真谛“当把生存精确到生活这层面上时,生活便激活了”,激活生命留下痕迹,去为理想奋斗吧!
柳韵留香 聂方义 高一(8)班 在词的星空下,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在情的波浪里,他是一朵柔婉的浪花;在酒的草地上,他是一株痴迷的绿芽。他放任,他不羁,他自由,他桀骜不驯,这才成就了他的一生——柳永。 ——题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多少个日夜,他就这样醒着,孤独而寂寥地醒着,无所谓明月,抑或是霜天,也许这才是他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吧。一个词人,理应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理应气度非凡,万众瞩目,理应挥洒自如,万物皆醉。然而他不是,他只有在愁迷的晓夜,嬗变为一只破蛹而出的蛾,去吞吐那源源不断的灵感,蜕变成一首首哀怨的篇章。缄默的星空,广袤的大地,呼啸的夜风,都演绎着一幕幕缠绵的辗转反侧,伴随着诗人挥剑邀明月,举杯问苍天。 那一年,命运落在你头上。你像断梗飘萍一样漫游在江南故里。“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沉淀着你对友人的眷念。在这个柔情似水的季节里,柔软的风纷乱为你白绸似的发丝。你深沉却不消沉,你杂乱却不无章,你迷恋却不迷惘。你只手舞剑,却不忘倾壶而醉;你对月怀思,却不忘笔耕不辍;你寻欢作乐,却不忘悲男悯女。你啊,注定要将心燃烧成碎片,将灵魂消融进梦里,将思绪凝聚成春风! 对词人来说,投身于词的海洋是归宿;对你来说,投身于生活的海洋才是归宿。因为你不是一般的词人。你的一生,穷困潦倒,似乎那金瓯碧梁从不属于你。你有的,只有青楼女子的叹惜声,只有乐匠们的附和声,甚至,只有那些所谓正人君子的嘲笑声,悲哉,悲兮!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这恐怕是唯一一首受东坡赞颂的词吧。依旧是天马行空,依旧是红楼冷望,依旧是吸纳着作者的情愫,依旧是——依旧是一首婉约闺怨词。是什么变了吧?不,变了的,只是东坡的那个角度。而柳永,至死不渝。 “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素雅含蓄,精致动人,情与景的融合恰到好处。既有清凉之韵,又不失雄健之美。在词人眼里,乌鸦都成了悲凄之物,可感可叹。都说柳永嗜俗词,其实不然。这一首不就是写照吗?它融入的,不仅是那一份真诚,更是无数个彻夜不眠的趋向。炽热的心肠加上不落窠臼的文笔,自然是妙笔生花的。如若不然,这中国古文坛上,不是少了一朵耀眼的流星? 其实,我欣赏的,不只是柳永的词,真正让我叹服的,是他那甘于寂寞和不流于世俗的清丽风格。人生如词,而柳永正是用他的才情,幻化出一个个最美的意象,编织出一阕阕近乎完美的篇章,谱奏出一曲曲永不凋零的青春之歌。这不是逃避,不是畏缩,不是安于现状,而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这,在常人看来,也许只是一种老生常谈的形象,但在我看来,却是一份莫大的真实。 其实,生活很简单,人生也很简单,就是——真诚以对。 编者点评:扣人心弦的笔调为读者刻画了一个甘于寂寞不流于世俗的柳永。他虽没有旷世的才华,也不像苏轼那样颇富胜名,但他却是用自己的真情在写诗,告诉读者要真诚对待人生。
第四版 沧海•英雄 张亦夏 高一(18)班 捧一缕细月流觞,怀一脉思古柔情。 银色的月光洒满寂静而空旷的场地,清冷而凄凉,宛如一个遥远灵魂在诉说着那沧海桑田背后的辛酸…… 剑临天下 他穿着一席肃穆的白衣,傲然站立于风沙之中,手中的剑己经放下,心中的剑也已消逝,但他却以自己最单薄的身躯留给了人们内心最深的震撼。 他就是残剑。 当年的残剑,在洒脱中相逢飞雪,他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在忧郁中国破家亡,他尝到了自己的悲伤,在愤怒中苦心修剑,他悟到了剑的精髓;在迷茫中杀入秦宫,造就了“三千铁甲不可敌”的神话。然而,在剑锋疾刺的一刹那,他放弃了…… 放弃的理由,仅为天下。 他顿悟,自己的仇放之于天下之间竟如尘土,灭国的恨放之于天下之间犹如云烟;追寻的爱放之于天下,不过是儿女私情,何足挂齿。 残剑以天下为首,毅然背弃了真实的自己,以自己一世的痛苦换来了天下苍生数百年的太平安定。他认为,这值得。 星殒乌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秦朝已灭,项羽和刘邦并拥天下。然而楚汉相争,令人深思。 西楚霸王项羽拥兵近乎数倍于刘邦,历经大战70次,小战40次,从无败绩。然而垓下一战竟全军覆没。不明白,他究竟输在了哪? 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有起兵反秦的谋略,有一统江山的雄心与胆识。可是,他败了,四面楚歌的他逃到了乌江边。 长河浩浩,冲不尽孤独的泪水,部将的劝言,不足以抚平他心中的痛楚。败了,他悲伤,曾经的辉煌,后宫粉黛,如过眼云烟。还记得反秦时的帝王之梦,铭记着江东父老盼望的君临天下,思念着纵横沙场,出生入死的爱将。他后悔,他惭愧,他放弃了江边的小舟,他放弃了“卷土重来”的幻想,放弃了多年的帝王之梦…… 那一刻,自腰间出鞘的利剑划出一道凄丽的光影。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星殒天际,造就了霸王的壮举。 百里龙鸣 姑苏城外,杏子林中,轩辕台上。 数把锋利的短刀,硬生生地捅入他的身体。血顺着肢体滴淌着,洗刷着四位叛徒的灵魂。 他就是萧峰。 曾记否,他含冤屈无处伸张的忧郁;曾记否,他查生世,毫无头绪的压抑;曾记否,雁门关外与爱人的相知;曾记否,愤怒一掌竟让他含恨终生。 为阿朱,他只身进聚贤庄,大开杀戒,为阿紫,再闯少林,力拒天下英雄的悲壮;为兄弟,力抗三大高手,游刃有余的绝世;为苍生,宁死不受命的坚决;为誓言,以死报君的凄惨…… 随着他葬身谷底的结局,耳边回荡起一阵幽怨的龙鸣…… …… 他们是英雄,他们用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撞击着你我的灵魂;他们是英雄,是苍天给予了他们英雄的职责;他们是英雄,为世人注定一世无悔。 备一杯薄酒,洒向这厚实的黄土,祭奠他们消散的英灵…… 编者点评:作者以气吞山河之豪放的语言,为读者描述了三位悲情英雄的壮烈,为读者展示出历史上英雄成败亦无常,从头再来亦无悔的景图,引领读者更深刻地思索历史,更公正地去瞻仰历史。英雄也好,豪杰也罢,都在迸裂的文字里化作一脉江水,滚滚东流。
会忘才会记 陈倩茹 高一(16)班 该忘的忘不掉,该记的自然记不住。 ——题 记 找一间僻静的小屋 静下心来 让笑容稍息 好好想一想自己忘了什么 记得什么
最不应该 抱怨上帝的不公 它给了所有人好的记性 却惟独把我给遗忘了…… 哦! 不是的!亲爱的 我想是你错了 上帝不仅公平 而且明智 它在教会你一项本领时 一定会给予你一个相反的技能 比如 忘记
想想吧 真的该好好想想了 什么该记 什么该忘 微笑该记还是该忘 自然该记还是该忘 学习该记还是该忘 那么假丑恶又如何呢 聪明的你想必 是做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亲爱的朋友们啊 千万别把“忘”“记”的位置放错了 否则 该记的忘了 该忘的记住了 天啦,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情感的挫伤 忘了吧 因为它只会带来哀愁 他人的过失 忘了吧 也许那真的只是一次不小心 昨天的所有不愉快 都忘了吧 过去永远只属于过去 只有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栀子花,白花瓣 一阵清爽的花香飘来 然后 你走出那间僻静的小屋 重新开始自信的微笑 因为 你己经学会了“忘”与“记”
多安静的世界啊 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睁开双眼 漫步园中 你看那朵桅子花…… 编者点评:本文将“忘记”拆分成“忘”和“记”分别阐述。告知读者人生中什么该“忘”什么该“记”,诗句极富思辨和哲理性。
沉默的夏天 季宁静 高二(16)班 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消失在沉默的夏天》,一个完美的故事。一度为之疯狂了很久。 不久以前看过一篇《沉默微笑》,一个安静的故事。一度不知所措了好久。 有些文字总会让我迷惘,我的幸福就这样被她们粉碎,不留一丝痕迹。我沉静在一个个如梦如诗的花园里,眼前是一簇簇不知名的小黄花,夹杂着不很扑鼻的暗暗幽香,我毫无警觉地醉在这样的世界里,变得越来越沉默。我的表情很愀然,是那种我不太懂的样子。只是叹息我不会是个女危女画的媛女,身边还有满地的美满。 回忆,说不清它的样子,也看不清它的容颜。我们留恋曾经的美好,那些逝去如同从未存在过的辉煌,只是今天的我们支离破碎。在那遥远的不再回来的夏日。……也许每一个青春的觉醒都来自那个美好的几近颠狂的季节,那个冗长却不乏味的夏季?夏天的天空总是酝酿着奇迹,一个个传奇随之产生。夏天并不是个适合沉默的季节,亦如我们留恋的青春。壮烈的曦晨,粉红的黄昏,惊天动地的暴雨,胆战心惊的闪电……我们就这样被绚烂包围,如同睡梦中的婴儿,不懂得危险的来临,不知道潜藏的暗礁,还一路欢声笑语的幸福。 现在的生活,是无论怎样费力也找不到曾经的轨迹,也不明白旋律到底是什么,只是知道得去追逐那个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却不知道那些憧憬怎样地将我慢慢撕碎。让答案在风中飘零。一切的一切没有发生,总觉得很不安,发生了之后,又觉得惶恐。在我举棋不定的日子里,周围的人都加大马力飞驰而过。我依然沉默,麻木地就好像周围的一切与我无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朋友总是这样对我说,我相信。因为有了这句话,她伴着幸福,拥着光明,她笑着,是那样美好。可是,写下这句话的人却早已离开了我们,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年,永远的离开了……他留下了这句经典,预示着他的美好,他希望我们和幸福在一起,去快乐的生活。和每一个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这些句子曾经感动着很多人,可是我不再大声告诉朋友们面朝大海就能春暖花开。有时候你哭了、痛了依然不能得到想要的。只是希望我们能在心里面朝大海,驾着梦的翅膀,飞向光明。过程不需要太快,只是去细心体味,去享受沉默的幸福,然后在那个夏天,不再沉默。 夏天的阳光总是那样轰烈,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 编者点评:文章写出了作者的一种情绪、一种想象、一种感叹。生命是个过程,在追逐梦想的时候,有夏天的热烈,也有秋天的沉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境界……
行走 张亚琴 高二(13)班 在 城 市 在夜晚看城市的灯,从灯河与色彩里,我们会有一种自己被渐渐融化的感觉。 行走在华灯齐放的街道,在人海之中,分不清谁和谁的影子,谁和谁的去向,只知道城市的灯在炫耀城市的繁华,我们在拥挤我们的渺小…… 城市灯河,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流向,没有可以抵达的岸,在闹市里,我们是不是显得孤立无助? 城市灯河,不是夏夜的荧光,不是码头的湿火,不是凝固的闪电,也不是那璀璨的星星,我知道都不是,在城市灯河里的喧嚣、嘈杂里,我们只能无奈地怀念自然的宁静、平和,在灯红酒绿的熏陶中,想念月光或晒场上的嬉戏。 在城市灯河里,心灵没有平静的窗口。 在 乡 村 看海的时候,我想念乡村的稻浪,有时是碧绿的,有时是金黄的。和风拂过,乡村的稻浪涟涟万顷。少年时代的阳光季节里,我们驾驶着自己那种劳作并快乐的样子,就已经奠定以后丰硕的岁月。 像庄稼一样,我们将双脚移植入泥中,烈日下流淌的汗水灌溉着自己,我们听见拔节长高的声音。伸伸手,可以触摸头上的蓝天。深呼吸,稚嫩的思想被庄稼的气息过滤过,沿着阳光的路径前行,无所畏惧。 乡村是值得永久依赖的港口,从稻浪中起航的人生,不会轻易在颠簸中覆没。 从乡村到城市 从乡村泅渡到城市,我们发现,城市被春风吹拂后,楼群远比小草繁殖得更快、更猛,深陷于混凝土的包围中,我们的肺叶,无奈的过滤闹市的浑浊,太多飞扬的尘埃,是城市的创伤,是我们的痛。 城市的春天是彩色的,水泥和涂料装饰的堂皇建筑,玻璃带墙和斑斓的产生,霓虹灯与匆匆流淌的车河,防盗门、防护窗…… 城市在展览着一种清高了的美丽。 在这种美丽的空隙里寻寻觅觅,我像渴望自由一般渴望绿地! 请理解我在城市绿地贪婪的深呼吸,我要让小草和花朵的根系不断繁殖自己的思想。 编者点评:作者以清丽的文笔在字里行间给读者透露出一种诗意的美丽。本文分三节,三节给读者不同的感觉,有乡村稻浪中的宁静,也有城市灯红酒绿的喧嚣,更有由乡村到城市的一种清高的美丽,文章中透露出的情愫质朴自然。
二三版中缝 清华金思力改善考生记忆力 半国英才出清华 “半国英才出清华”,近百年来,清华造就了中国最优秀的学术人才,从航空航天到理论物理,从建筑设计到高等数学,从文史国学到戏剧散文,清华几乎垄断了近现代中国各类领域的最高成就。 下边给大家列举一些出自清华的大师,看同学们是否能猜出他们在哪个领域有杰出成就。同学们可以将专家和他们的研究领域用线连接。 凡是来信参与活动的同学,均可获得清华金思力送出的礼品一份。同时,将在全部连对的同学中抽取大奖10名,活动截止时间:2005年11月15日。 “金思力”杯有奖答题 第31期题目 国学大学 茅以升 数学大师 曹 禺 物理泰斗 朱自清 建筑大师 梁启超 桥梁专家 钱学森 散文大家 杨振宁 民主斗士 华罗庚 清华才子 闻一多 戏剧大师 钱钟书 气象学家 梁思成 化学专家 竺可桢 核物理学家 侯德榜 来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香港路218号华氏儒商花园F座2603室 邮编:430015 岚光文学社 第六届十佳社员 郑爱玲 殷 琦 胡亚兰 肖映蓝 龚 倩 贾淼磊 曾慧颖 周 杨 蔡文娟 宋小雨 “金思力”杯有奖答题 第29期答案 1、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2、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3、鲁迅的《阿Q正传》 4、鲁迅的《坟》 5、鲁迅的《呐喊》 6、鲁迅的《野草》 7、郭沫若的《女神》8、《离骚》 9、《孔雀东南飞》 10、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11、鲁迅的《狂人日记》 12、夏衍的《包身工》
“金思力”杯有奖答题 第29期获奖班级 高一(15)班、高一(8)班、高二(16)班、高二(10)班、高三(1)班、高三(3)班 “金思力”杯(第二届“岚光杯”) 有奖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沧海•英雄》张亦夏(高一⒅班) 二等奖: 《黑》周愿(高二⒃班) 《埋葬的年代》张秋雨(高一⒄班) 三等奖: 《会忘才会记》陈倩茹(高一⒃班) 《柳韵余香》聂方义(高一⑻班) 《行走》张亚琴(高二⒀班)
成 果 存 盘 (岚光文学社社员作品发表一览) (接本报2005年第3期) ●2004年12月,文学社社员熊静(2002级)的作品《怀念江南》发表在《三角洲•校园文学》(双月刊)(江苏)2004年第6期(总第189期)。 ●2004年12月,文学社社员熊静(2002级)的作品《南方下雨,北方下雪》发表在《三角洲•校园文学》(双月刊)(江苏)2004年第6期(总第189期)。 ●2004年12月,文学社社员熊静(2002级)的作品《童年,我的长满野花的山坡》发表在《三角洲•校园文学》(双月刊)(江苏)2004年第6期(总第189期)。 ●2004年12月,文学社社员熊静(2002级)的作品《灼》发表在《三角洲•校园文学》(双月刊)(江苏)2004年第6期(总第189期)。 ●2004年12月,文学社社员熊静(2002级)的作品《熟悉》发表在《三角洲•校园文学》(双月刊)(江苏)2004年第6期(总第189期)。 ●2004年12月,文学社社员熊静(2002级)的作品《因为是女子》发表在《三角洲•校园文学》(双月刊)(江苏)2004年第6期(总第189期)。 ●2004年12月,指导教师邓济舟介绍文学社社员熊静(2002级)的文章《诗意的女孩——熊静》发表在《三角洲•校园文学》(双月刊)(江苏)2004年第6期(总第189期)。 ●2004年12月,文学社社员熊静(2002级)的诗歌《温暖的河流》发表在《语文报•高中版》2004年12月28日第468期“新垦地”栏目。 ●2005年1月,文学社社员郑爱玲(2003级)的作品《雨意》发表在《荆门日报》(科教周刊)2005年1月10日总第5352期。(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4年第4期,文后附有指导教师邓济舟) ●2005年1月,文学社社员郑爱玲(2003级)的作品《万般滋味入雨来》发表在《作文指导报•高中版》2005年1月16日第5版“散文百家”栏目。 ●2005年1月,文学社社员胡亚兰(2003级)的小说《七日》发表在《中华少年写作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期(该文作为“首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拉力赛”参赛作品,在比赛中胜出)。 ●2005年1月,文学社社员熊静(2002级)的散文《南方下雨,北方下雪》发表在《中华少年写作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期(该文作为“首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拉力赛”参赛作品,在比赛中胜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