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面带诡笑的一把将TA推倒 体验乡间生活
网站首页|都是行业管理改革的一部分|独享洱海之日出|您将享受更优质的服务|林允取得亚洲腾跃艺人大奖|截至2016年12月28日|五柜沱、云雾洞等|自去年10月上市以来|多方找寻无果正准备报警|腾博会pt客户端下载t |丁向阳救生衣|资源共享|相传摩诃老祖是在圣米石塘之中|tengbo3988.com |我是星期一出生的|假如你仔细端详这块石壁|招生报名
>首页 -> 我是星期一出生的 -> 吃过满记甜品的糖不甩

TOP

《岚光报》2005年第4期(总第30期)
[ 录入者:xiaobao | 时间:2008-07-04 12:36:12 | 作者:岚光 | 来源: | 浏览:3217次 ]

岚光报

2005年第4期(总第30期)

邓济舟

 

说明本期报纸为增刊,主要是配合学校招生宣传。印刷50000份,交《楚天都市报》《荆门晚报》夹页发行。

 

第一版

1、  龙泉中学北校区艺术教育部招生简章

2、特稿               与时俱进的龙泉中学

湖北省重点高中  湖北省示范高中  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全国首批100所优质高中扶持对象(湖北省五所学校之一)

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唯一的一所普通中学)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教育系统唯一学校)

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有史以来的两所学校之一)

湖北省重点高中综合办学实力排行榜第二名

办学历史悠久  荆门龙泉中学前身是公元1754年荆门州州牧舒成龙创办的湖北最早的三大书院之一的龙泉书院。1978年,学校被列为省首批办好的108所学校之一。1986年,学校被省教委确定为湖北省28所重点中学之一。2000年,学校被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和省教育厅命名为湖北省普通中学示范学校。这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历尽了风雨沧桑,经受了时代的洗礼,树立了崇高的风范。她不仅因其浓郁深厚的文化底蕴名闻遐迩,更因其人才辈出的光荣传统享誉荆楚。辛亥革命首义领导人之一、武昌中山医科大学(今湖北医科大学)创立者、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地下党员、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的陈雨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上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邓家泰少将等革命先驱和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向革命道路;全国知名肿瘤学专家张明和先生,台湾知名画家李可梅先生,留美医学博士高顺德先生等知名人士从这里扬起了人生风帆。

自然环境典雅 学校西倚蒙山(象山),东临竹陂河,南濒文明湖,北望西宝山。这里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荆门市最古老的建筑群——龙泉书院,即建于隋朝、重修于宋绍兴年间的洗心堂,建于清光绪31年(1905年)的文明楼等;有春秋时期著名道学家老莱子隐居的山庄、唐代名将尉迟恭驻节荆门所建的唐安古寺、宋代大理学家陆九渊的讲经台以及唐宋明清时期文人学士的题咏勒石……,遍布四周的名胜古迹,无不辉耀着先贤圣人的灵光。其优美旖旎的自然景观与浓郁深厚的文化底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现代化的气息融为一体,被誉为荆楚大地上人杰地灵、古今荟萃、中西合璧、明山秀水、春风育人的历史名校。

教育设施完备 学校校园面积为215亩,建筑面积为79000平方米,有教学班46个。学校现有教学楼2栋,科技综合楼1栋,教学实验楼1栋,图书楼1栋,学生普通公寓3栋,学生高级公寓1栋,体育馆1座,万人体育场1个,小型塑胶300米田径场1个,塑胶篮球场9个。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劳技教学中心、图书阅览中心、体育和艺术活动中心已初具规模。近几年来,学校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着力打造校园数字化平台,整合原有的设施设备,改造和建成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四网合一的全数字校园网(校园局域网、智能音视频广播网、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网、数字双向评估网),700多个信息点布满校园,30多个多媒体双向互动教室、两个阶梯教室和一个学术报告厅配备了高流明的大屏幕投影仪,4个高标准的网络教室、15个大类30多种软件、51万个子目录分类共占270GB磁盘空间的教学资源(含自增资源),较好的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需要,在省内同级学校中居领先水平。图书阅览中心集藏书、中文阅览、外文阅览和电子阅览于一体,现有藏书8万余册,报刊400多种,工具书、教学参考书万余册,可容纳500名师生同时阅览。为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所有教室、寝室都安装了空调,为学生提供了冬暖夏凉的宜人环境。

教师队伍一流 学校已初步形成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龙中名师(特级教师、教育专家)梯级结构。现有教职工252人,其中特级教师16名,高级教师130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名,省、市级科研带头人和科研新秀1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9名,市级骨干教师70名。他们中有省、市人大、市政协的代表和常委;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有市十大杰出青年、市十大女杰荣誉获得者;有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近年来,教师参编主编论著80部,发表教育教学论文600多篇;优质课竞赛获全国及省一等奖16人次;课件制作和教具制作获全国及省一等奖12人次。九五十五期间学校先后有《开放式教育模式研究与实验》、教学改革实验等30多个教育科研项目在中央和省、市教科所和中央电教馆正式立项,有3个课题被评为九五国家、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有8名教师被评为九五科研先进工作者。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泉》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中期实验报告获省第三届创新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总结题报告荣获全国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课题组荣获全国实验研究先进单位,其实验成果已挂上因特网,并多次在全国重点课题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专题介绍。

助学机制健全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关爱贫困学生、奖掖优秀学生作为人文关怀的主题,建立了助学奖学制度,每年助学奖学金额达10万多元。迄今,学校已形成六大制度:一是每学期为注册的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形成了制度;二是免费为特困住读新生提供公寓用品形成了制度;三是奖励优秀新生、龙泉之星、学习标兵、学习积极分子、优秀特长生形成了制度;四是校团委建立了助学基金会,每周资助1名学生形成了制度;五是学校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实践岗位形成了制度;六是为贫困学生寻求社会支助,帮助他们建立爱心助学关系形成了制度。助学奖学制度的建立,为学生的成长铺平了康庄大道。

办学业绩骄人 近年来,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职工对学校工作是否满意、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办学质量是否满意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满意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秉执传承文明、追求卓越的龙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治校,科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办特色学校的办学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主题,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四主一本的教育理念,以与时俱进的激情和智慧,朝着争一流、出特色、创名牌的办学目标不懈奋斗,在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平台、开放式的民主管理平台、教师素质提升平台、创新育人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团结奉献、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务实创新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学善问、主动活泼、博采求精的学风,文明、勤奋、求实、开拓的校风,开创了一条将历史名校打造成现代名校的开放式办学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果。《人民教育》、《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荆门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的办学经验。湖北省教育战线办公室主任工作现场会、全国教育督导工作研究现场会等大型会议先后在我校召开。学校被市委确立为全市深化一把手监督工作的九个试点单位之一,被市委先后定为全省政府采购和源头治腐经验交流会观摩现场,全省与会代表来校进行了视导,予以较高的评价。学校被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首批100所优质高中扶持对象(湖北省五所学校之一),先后荣获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唯一的一所普通中学)、全国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教育系统唯一学校)

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有史以来的两所学校之一)、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教代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殊荣,综合办学实力在湖北省重点中学排行榜中名列第二。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龙中人正团结一心,与时俱进,为创建和谐校园、开创龙泉中学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第二版、第三版

1、  荣升北大、清华学子(图片)

2、  全省部分重点高中2005年高考高分情况(图表)

3、  龙泉学子录取全国重点大学中名牌大学金榜(图表)

第四版

 

观望幸福

湖北省荆门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2002级) 熊静

 

在这个被所有人称为生命的春天的日子里,我一日一日地重复着机械性的动作,奔走于学校和家之间,疲惫于桌上厚厚的参考书。我会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想起我的长满野花的山坡,然后默默地流泪。在人群中,我是孤独的,游走在寂寞边缘时,没有人陪我一起歌唱。我在激烈的绝望中寻找可以依靠的幸福,结果手心里还是穿过冷冷的风。

于是想起那天晚上我和鱼一起回家。两个女孩儿,走在暮春湿润的空气里,刚刚下过雨,树叶上还留着晶莹的水珠,像珠宝店里的幸福光芒,把我们的瞳仁一起照亮。风仍有些寒冷地吹着,树上的花瓣纷纷扬扬地洒下来,像一场好看的花雪,那都是些精致的花儿,淡黄的花瓣里包裹着明黄的花蕊,花瓣外面还有绿色的托儿,层层叠叠的花瓣像被折叠的丝绸,柔软细腻,淡雅宜人。很久以前我用它做过戒指,看着青草和花瓣在阳光下弥漫出温馨的情绪,而清甜的香味也氤氲开来。我白皙的手指因此变得俗气而繁华。但是我却喜欢那样的世俗。过于圣洁的东西,往往勾起心中最温柔也最残酷的疼痛。比如梦想,比如一瞬的烟花,比如永恒的音乐。可是即使是这样的俗气,她还是过早地凋零了,只留下一丝一缕的清香,让人怀念。

然后我听见鱼说:就算幸福在远处,那也是幸福啊。

那一刻,我的眼泪汹涌地流下来。原来,幸福是可以用来观望的。不是非要得到手才是小小的心安,一辈子观望一个人的幸福也许就足矣。当奢望的小小幸福变成淌血的伤口,也许只有观望是唯一的安慰。

这个春天长得让人不忍回眸,繁华与凋敝的交织转化来得那么迅速那么突兀,就像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壮丽的演出落下帷幕,一刹间生死相隔。

生命中的快乐是否也是如此来去匆匆?

我站在长街上,路灯把我的影子拉长又缩短,缩短又拉长……

是固执的游戏。

是单调的生活。

我在人群里被人声淹没,偷偷观望幸福的瞬间,听人笑语。

 

[评点]

本文寓意深刻,虽以“绝望”起笔,却意在希望。哀伤的基调辅之以令人如沐春风的优美语言,在强烈的反差中升华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虽是生活琐事,却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情感,生动、真实、令人读罢感慨万分,不禁对人生的观望有了深层的领悟。[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 邓济舟 荐评]

 

[发表]《湖北招生考试·出彩作文》20053月号下半月(总第130期)

[编者推荐]好题——提出了一个十分合时宜的新颖观点!题好,已经取得了“一半文”的成功。但另一半还要下功夫:要构建一个观望的“象”来表达“怎样观望”,还要上升一个层面,回答“为什么观望会幸福》”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 吕亚平20045班)

最近几年回过三次故乡。老实说,故乡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山势连环,捧着中间一片古老的土地,落满尘埃。听父辈说那土地上花草繁多,可我每次回去都只能看到衰草离披、暮暮天际。一条河绕村一周再猝然离去,带动渡船的涨落。摆渡的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清清的河水映着他古老的容颜。他总是先咳嗽一声,荡开桨,船便吱吱地晃出波浪。山上苍松欲飞,藤葛垂垂,田间虫鸟和鸣,和风习习,却也活力无限。

故乡是祖辈飘泊的最后一站,被飘泊者遗忘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需要一些过程,因为那里必定有一些珍藏。老屋,就是唯一能牵扯我的记忆的了。

第一次去时刚翻山就看到了老屋高高翘起的屋脊,它想舞起灵动的生命却又略嫌笨拙。它倚靠着山,眼望着渡口,似乎等待什么,又像在送别,满脸的惆怅。它老了,却仍有几分少年的倔强,还顽强地站立在故乡的青山碧水间。爷爷早逝,奶奶不肯离开,住在里面。她说:“你爷爷一生飘泊,每次出行终究都回到了这土屋里。我跟他一样对老屋有着太深的情感,终是不忍离去。”我绕着屋子走了一圈。土墙剥落得颇为严重,墙下已细细密密地铺了一层。土砖还算完整,但很明显已经苍老。它横跨一个时代,终究还是向岁月屈服了。我想:我会老吗?我不能不老,但我可以年轻。一旦老了,便只能企盼新生。我又跟奶奶提起搬走的事儿,她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晚上,我难以入睡,翻来覆去,床便吱嘎吱嘎地哼起了眠歌。月光隔了窗棱照了进来,整个房间便朦胧了起来,恍如隔世的不真实。

回来的时候奶奶一直送到渡口。在山项,我回望了一眼,奶奶正吃力地关上那厚重的大门。吱吱呀呀再重重咣噹一声,就像长江的浓云密布之后一声开天辟地的钝响。门关住了,关住的不仅仅是她的容颜,更有岁月徘徊的孤寂的背影。一个封闭的时代更加封闭了起来。我想一窥那个时代的丰姿,却无奈于门上的那把闪着寒光的铜锁。

第二次去时刚刚下完雪。走山路时一步三滑直冒冷汗。河面结了薄冰,摆渡老人砸破冰自辟了一条航线,精神令人赞叹。我就在这股精神的载渡下打开了那把锁。奶奶讲述爷爷和老屋的事,却都是些陈年旧事。清末战乱,抗战硝烟,也有文革动乱的喧嚷与改革春风的吹拂。我不禁又仔细打量起老屋来,像郑重地见将去的人最后一面。土墙不再坚挺,已有了一些小裂隙,也微微有了些倾角,叫雪一压,那一把老骨头更是难以支撑,像负荷过重的老者,喘着粗气准备蹲下歇一把,但又怕下去了起不来,便还坚持着。而我却又像看到了新生。墙角根上已经开始长草,并且壁上竟长了一株小树苗,尽管冰封天地,依旧蕴有无限生机。或许一种新的东西将踩着老屋的脊梁繁荣起来。天空依旧阴郁,似乎要将天地囚住,再破开,放出一缕阳光迎来融雪的春朝。

无论如何不能让奶奶住老屋了。奶奶走的时候转身扯上了大门,咣噹一声不见了老屋里的尘土和蛛丝,但我觉得那把锁不再牢靠。在船上,奶奶的浊泪滴在了摆渡老人开辟的新航道上,荡起的波浪轻拍我们的船尾,聚成一声沉重的叹息。哦,我那可爱的故乡,你拥有的难道仅仅是那一间老屋?

第三次回来时不见了老屋倔强的身躯。老屋,倒了。我看了看那堆废墟,那是时间的力量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那把锁自然也不能逃遁。那里头掩埋着一段岁月的蹒跚。老屋倒了只能代表一个时代已经老去,还彻彻底底地被深埋了。那其中的些许韵义,早已被一些文学家、史学家变成了经典,供人们去咀嚼鉴赏。由来只有新人笑,哪里闻得旧人哭?旧的终究是要逝去的,而新的东西总会在旧东西的肩膀上眺望远方。那一堆废墟,恰成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明证,它反倒以一个悲剧英雄的身份为自己的生命打上了一个坚实的句点。老屋倒了,不应该觉得悲哀,叹息一声,也就罢了。

回来的时候老爷爷的船更加迟缓,他咳了好久才晃到了岸。我想不久这河上就会凌架一座坚美的桥了。因为老屋的倒塌毕竟在这山水间弄出了极大的声响,老屋溅起的飞尘还弥漫于人们的鼻息之间。抬眼西天凄艳的晚霞,一个老去的时代正在消隐,而新的天空将掩映沉重的大地。

平静的脚步跨过了败草丛生的山岗,踩出了新的泥泞,泥泞的边缘,是新的泥土。不知这泥土能否筑成一间新的屋子。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故居已经老了,倒了,但它永不会从我的记忆里抹去。新的泥土已经涅磐重生。一代又一代,一辈催一辈,时间布满皱纹的沧桑,也是新的开始。而旧的也永远是心灵最深处的珍藏。

 

 

记者访谈

[编者按]625日,高考发榜。我校学生朱师慧、姚舜分别夺得荆门市文理科状元。《荆门晚报》记者随即跟踪采访。本报特转发《荆门晚报》627日署名汪兵洋的记者专题采访报道,以飨读者。

学习应该适当放松

——记高考理科状元姚舜“成绩靠自己努力,天才出于勤奋。”

    昨日,记者采访京山县人民医院的姚炳华时,他用这样一句名言评价儿子、今年我市的高考理科状元姚舜。姚舜以682分的总分夺得全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尽管今年数学偏难,姚舜还是考了150分的满分。

   知子莫如父。姚炳华说,姚舜从小记忆力就特强,简直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但他从没因此自满,学习一直有很强的自觉性。父母也没有过多地管他,很少直接指导他学习。平时不管成绩好坏,都为他减压,只要姚舜自己努力付出了,不后悔就行。

   “我们一直想培养他的一些业余爱好,可他却把全部的心思用在学习上。”姚炳华说,姚舜也特别能抗干扰。大人看电视,他自觉做作业,丝毫不觉得受影响。

    姚舜从小还表现出特别的习惯:奋争。每干一件事,都要干好。小时候玩某种游戏,他必须要做顺当才罢。

    多年的寒窗苦读,姚舜练就了一种独到的学习方法:喜欢在书本、资料上做笔记、写评注。姚舜说,上小学时,他做笔记非常认真。上初中后,他开始在书上写,越记越多,越写越详细。一本资料,每看一遍,每用一次,他都要在上面评注,写上思想方法。实质上,这是深思熟虑后的总结,是学习的升华。

谈到刻苦学习,姚舜坦陈:“我自己也觉得太刻苦了不好,应该适当放松。”

    班主任邹贤举说:“作为应届生,姚舜每考必第一,是班上最善于学习的一个,善于把老师讲的和自己学的有机结合起来。并且,他的心态好,心理素质好,非常大气,充满自信。”

当日,姚舜告诉记者,北大驻荆招生人员已主动约他进行了面谈,建议他填报了该校的“元培班”。

普通工人家育出女状元

——记高考文科状元朱师慧

“听说我考了627分,我妈可高兴了!”

     昨日上午8点多,记者刚进龙泉中学校园,就看见一群学生围在一名老师周围看着高考分数谈着话。说这句话的正是我市高考文科状元朱师慧。

个头不高的朱师慧,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清秀自信。

记者采访时,她接到www.tengbo9.com ,北大驻荆招生工作人员约她去填志愿。

    朱师慧家住荆门石化,父母都是荆门石化的普通工人,她的成长,可谓一路阳光。“我家环境轻松,无心理压力。父母从小都是从思想上引导我,该学就学,该玩就玩,也不对我提过高的期望,只要我尽了力就行。”

     在这样的环境中,朱师慧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要合理分配时间,劳逸结合,学习时一定要专心致志,高效率;玩的时候就要痛快,不要再牵挂学习的事。除了上课全神贯注,朱师慧课余常常打打球、游游公园、爬爬山放松。每天睡前,她都要回忆理顺当天所学。她说,这样记得很牢。

    班主任杨效锋说:“朱师慧平时习惯对知识归纳总结,不断研究学习的方法,在发现问题解剖问题中不断进步。”

    因此,朱师慧的成绩一直优异。小学升初中时,她全市第一;初中升高中时,她全市第十。这培养了她的自信。她说,高三这一年,平时她都是一二名;最后两次月考,名次下滑 了一点,但她正确对待,相信自己有实力考好高考,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

    朱师慧说,保持几样兴趣爱好,多读课外书,对学习挺有帮助。初三时,她已考过了业余钢琴10级。学习郁闷时弹几曲,心情特别舒畅。平时,她还常看《南方周末》、《环球时报》,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开拓思路,增长见识,这些对她的学习,特别是对文科综合考试帮助很大。

 

 

 

[对百里之外的敌舰艇编队发起攻击]对百里之外的敌舰艇编队发起攻击 [第一天晚上干活]第一天晚上干活

评论

称  呼: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