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作品集)
夏一鑫(2002级)
序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湖北省示范高中。学校一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十分重视素质教育。我校岚光文学社和由岚光文学社所主办的《岚光报》可以说是我校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岚光文学社多次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岚光报》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刊校报一等奖”。夏一鑫同学无疑是这个社团成员中的佼佼者。她不仅政治思想素质高、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十分热爱文学,在全国报刊上发表文章十多篇。作为一名高中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欣闻夏一鑫同学的小集付印,作为校长,我感到十分欣慰。希望夏一鑫同学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再创新高,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党委书记、校 长 樊雁
作者简介
夏一鑫,曾用名夏侨,女,17岁。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高三文科实验班学生。从小喜爱文学,所写文章《真心英雄》发表于《音乐铃》2000年第1—2期合刊,《温暖》发表于《中学生博览》2000年第15期,并被《中国少年文摘》2000年第11期转载,《我爱宁静》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7期。进入高中后,有多篇文章在全国刊物上发表。《为了命名那路上的忧伤》发表于《阅读与作文》2004年第5期、《中学语文》2004年第4期、《作文评点报》2004年第12期、《创新作文》2004年第5期,《归去来》发表于《创新作文》2004年第5期、《作文与考试》2004年第13期,《生如夏花》发表于《作文与考试》2004年第13期,《高二生的自然生活》发表于《荆门晚报》2004年6月25日《文萃》专版上、《读写月报》2004年11月号、《作文评点报》2004年第24期,《向左走,向右走》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1期,《苦难的馈赠》、《心中的明镜》(——写给三十年后的女儿)、《高三的门槛上》(——写在高二最后的暑假)等发表于《荆门晚报》《文萃》专版上,《创新作文》2004年第5期“每期一星”栏目对该生作了专题推介,并有多篇文章在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主办的《岚光报》上发表,现担任岚光文学社常务副社长。
生如夏花
——我所认识的夏一鑫
邓济舟
在一张如夏花般绚烂的年轻面庞下,夏一鑫有着冷静的热情。她的灵魂像莲花一样粲在她的笔尖下,她的生活中。
第一次见到夏一鑫,是组建新一届文学社,有人向我推荐了她,当她来到文学社办公室,第一印象——这是一位简洁而宁静的女孩子。
果然,她交上来的文章处处闪着理性的光芒,平静不虚华的文风,朴实中闪耀着睿智。我顿时欣赏起这位文采飞扬的女孩起来了。
我特别聘请她做了文学社常务副社长。我们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了。
她对文学有着强烈的欲望。她说她从小就爱看书、写文章。她给我呈上了她的“前科”资料,她在小学初中时就已在省级或国家级的刊物发表了多篇文章——这是多么难得的成就啊。上了高中后,她更是笔耕不辍,即使越来越重的学业让她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她对文学的热爱仍然是保存在温室里面的花朵一样地永葆青春,她的执著也得到回报——她秀外慧中、率性自然的文字不仅在校园一枝独秀,也得到了各级刊物的编辑的欣赏而争相转载。几乎每一次看到她,我都会由衷地笑着恭喜她:“夏一鑫,你的文章又被某某报、某某刊转载了哦!”而她却云淡风清地一笑:“谢谢您。”
她对她着手的活动也有着燃烧的热情。文学社里她是负责审稿的,每天都有大量的稿件飞到她的手里,这对于一个繁忙急促朝“六”(六点起床)暮“十”(十点放学)的高中生来说,这个任务是太艰难太费时了。但是她从不敷衍了事,她秉承着不错漏一篇美文,不埋没一位人才的原则,认认真真地编审着每一篇稿子。有一次文学社开展表演课本剧的活动,她和她的搭档熊静一起主持,她俩妙语连珠、落落大方,把节目弄得有声有色。文学社就在她们的热 心工作下,一天天地成熟了,现在,岚光文学社这个昔日的小不点儿已是“吾家有女初长成”了。
虽然表面上是一副悠悠然然波澜不惊的样子,其实夏一鑫待人诚挚而热忱,她只是不惯于把热情摆在口头上说来说去。她总是默默地把文学社的事儿揽过来做好。更让我感动的是她的不张扬的体贴。有一天,我为了社里事儿去她的班上找她,当时她正背对着我,和一个小女生说着话,于是我站在原地,想等她把事情处理好后再找她。她的话飘过来:“作为一年级新生,你第一次投稿就能写成这样子真是不错啊!你很有文气,我们都很看好你,你要继续努力,不要歇笔啊!谢谢你给文学社投稿,请你关注下一期的《岚光报》,会有你的大作见报的,请你继续支持岚光文学社!”质朴的话语说得那个新生一个劲地点头,看样子感动得不得了。我的脸上也禁不住漾起了笑容——多么让人如沐春风的话语!语言的主人,是有着一颗怎样绽放如夏花的心啊!
作为夏一鑫的文学指导老师,我是很欣赏她的冰雪聪明文思浩荡的。这种欣赏,源自于她的为人处事:不疾不徐不傲不慢,闲适恬淡充满热情。似乎是完全矛盾的两种性格如此浑然天成地揉进她的骨子里,和她所爱的文字一样地铭心。她像是共诞的双生花——白的纯洁优雅,红的血液沸腾。
“生如夏花之绚烂”泰戈尔如是说。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夏一鑫了。
【指导教师简介】
邓济舟,荆门市第二届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荆门市中语学会理事(中学文学社团指导委员会主任)。荆门市作家协会会员。全国语文板书学研究中心会员。湖北省中学语文研究会会员。全国中学生文学社研究中心会员。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会员。主编《岚光报》多次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等权威机构评为全国优秀校刊校报一等奖。2001年、2003年、2004年三获全国优秀文学社指导教师奖。2003年荣获全国"红杉树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04年荣获“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百家”。2001年开始进行"自主式作文模式"研究。2002年被荆门市教育局授予"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 。
目 录
1、温暖…………2
2、真心英雄 …………3
3、我爱宁静…………5
4、苦难的馈赠…………7
5、心中的明镜 …………9
6、高二生的自然生活 …………12
8、归去来…………17
9、生如夏花…………22
9、高三的门槛上 …………23
10、为了命名那路上的忧伤…………25
11、向左走,向右走…………28
温 暖
夏一鑫
她静静地坐着,却把目光投向窗外。她不爱听这位老师的课,所以她的语文成绩很差。其实,这位语文老师讲得很好。
这是位新来的语文老师,从来都是以成绩看人,在这竞争的年代里,成绩便是最好的说明!
老师不太喜欢差生,所以,她被安排在视而不见的行列。她从来不知道这门课上发言的滋味。她甚至希望老师批评自己!
可是——她似乎已被遗忘在角落。终于有一天,老师不经意说了她的名字,并轻描淡写的表扬了一句……她高兴得差点疯了。
她不再静静地坐着把目光投向窗外,而是全神贯注地听着,努力地学着,虽然老师还如往常那样看待他,可她觉得自己已在老师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要优秀、优秀,一直优秀下去!
毕业考试的前一天,老师给每个同学写一句祝福的话,等了大半天才轮到她,老师只写了三个字:好好考。虽然她见老师给有的同学写了三十来个字,可她依然高兴,因为老师毕竟为她写了三个字!
考试那天,她觉得有老师那三个字一点儿也不紧张,发挥得很好……
重点中学里的她,常常回忆起小学时的老师,可当她回忆起语文老师时,意识到老师只表扬过自己一次,她惊讶极了,仅仅只有一次表扬,仅仅只有那三个字,便促使她跨进了重点中学的门槛……她肯定,自己一定是忘了老师给予的温暖,慌忙找毕业照……
不知是那天下雨还是照相馆照相者的失误,语文老师只剩下摸糊的影子……冰凉的泪滴在照片上。
那个“她”,就是我。
【点评】这应算做是应试教育的又一悲哀吧:成绩成了部分老师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孔夫子不知晓,纵然后人奉他为中国文化的偶像无人可取代,提出的“因材施教”却因为几个冷冰冰的数字沦为空口号。
作者是不幸中的万幸,没有完全被老师遗忘于角落,哪怕关怀与温暖如雨滴少而模糊,总是支撑着跨入了重点中学的大门。在制度不可改的今天,可喜的是作者的心态:就当是忘记了吧,难得糊涂。
(此文发表于《中学生博览》2000年第15期,并被《中国少年文摘》2000年第11期转载)
真心英雄
夏一鑫
经历了两次考级的失败,我害怕了,退缩了。八级,仿佛是万丈深渊,我不敢往前走,连看一眼的勇气也没有!八级,仿佛又是那轮高悬于夜空的明月,美丽、遥远,所有的痛楚都包容在内!
我开始逃避!每次手指触到钢琴的那一瞬间,眼前就像放电影一般浮现出两次考级之前都同样有过的汗水与艰辛;浮现出两次考级之前都是每天练五个多小时的代价换来那“及格”的字样……
我心灰意冷!
那天晚上睡觉前,我突然有了一种从未感觉到的激动,那神奇的感觉中还伴着清晰的歌声: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我在朦胧中问自己:“我的梦是什么?我还有梦吗?”一个坚定的声音从我的心中发出:“有”!
我又开始重新走着两次考级前的路——泪水、汗水甚至血水!我要走下万丈深渊看看,我要做阿姆斯特朗,我要实现自己的梦!
八月二十七日的夜晚,我终于发现了“万丈深渊”并不深;月亮并不遥远;自己的梦呢?我能说已经圆了吗?
是的,在这考级的小关口我确实通过了!可以后呢?未来又有哪些荆棘等着我呢?
我又茫然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这首歌就会在我心里唱起。给我增添信心,给我增添力量,我深信:只要做个有心人,前面就会有掌声和鲜花。
【点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确如此。这是作者人生旅途上难得的一次经历,有了这碗酒垫底,相信作者一定能成为自己期望的真心英雄。
心理刻画细腻且成功、精彩。
(此文发表于《音乐铃》2000年第1——2期合刊)
我爱宁静
夏一鑫
一片漆黑中/亮起了一缕淡黄/有一个女孩/置身于这一朦胧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特别爱热闹,喜欢家里来客人,喜欢跟着父母走亲戚,甚至希望www.tengbo9.com
铃声不断!不是爱吃,也不是爱玩,只是爱闹……热闹、渲闹。
我希望父母天天请客,让好多人聚在家里闹一闹。我希望父母常常带我去亲戚家闹一闹。我甚至希望自己永远住在那喧闹繁华的大街小巷……
可如今,我长大了,有了和每一个女孩子一样,埋藏在心底的秘密;有了和每一个女孩子一样,只有一个听众的故事;有了和每一个女孩子一样,逐渐细腻的心。有了女孩子独自沉思的特权!
我开始喜欢宁静,喜欢宁静中美妙的感觉!
我喜欢雄伟的高山,他那“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让我折服,他那须仰视才见的身躯让我敬畏,让我渺小,渺小得无地自容,继而发觉,自己的胸怀能容纳很多很多。
只有在宁静中,我才能“看”到高山,才能领略到他赋予我的知识与力量。
我喜欢大海!我喜欢静静地看着她。看她汹涌,看沉默;看她澎湃,看她平静;看着她那翻涌不定的浪花……我喜欢大海,她能冲破一切观念的束缚,在海面上掀起千层浪,腾起万丈涛,对压迫她的人,誓死反抗到底!我喜欢大海,喜欢她刚烈的气质、顽强不屈的品格!
只有在宁静中我才能“看”到大海,才能感受到她的气质与品格!
我开始喜欢宁静,喜欢构成宁静的美丽的画面。
独自一人走在楼台烟雨中,让雨淋湿我的头发,让雨抚摸我的脸庞,让雨水给我织成一件朦胧的薄纱,留下一个若隐若现、美丽的背影。
皎洁的月光恩赐大地的时候,轻轻坐在钢琴前,手指跳动在黑白之间,任凭凉风拂动青丝。不要观众,不要喝彩,只有我一个人,用心去演奏。《梁祝》——那优美哀婉的旋律轻轻流向远方……
粗犷的风,浩瀚的大漠,将我置身于寒风萧萧的西北,我独自一人屹立在茫茫沙漠中,看着这渺无人烟的大漠。曾几何时,秦时的明月斜照在沙漠;唐代的诗贤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于是,这不见边际苍凉的意境便定格在了我的心中,我向往着这大漠,向往着这苍凉!
我渴望宁静,渴望宁静中的思索和幻想;我渴望宁静,渴望宁静中的灵感与美丽!
我渴望宁静。我喜欢独来独往,我喜欢独自品尝快乐,我喜欢独自咀嚼忧伤,我喜欢独自拒绝害怕,我喜欢独自聆听怒啸!
我渴望宁静,我更爱宁静。
【点评】读罢情不自禁,随了作者时而细腻时而豪迈的心思来到寒风萧萧的西北,渺无人烟的大漠,去寻那一份宁静。
用心灵写出的文字,无须多言,只需用心去品读。
别忘了在宁静的夜里捧一杯热茶。
(此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7期)
苦难的馈赠
夏一鑫
有首歌唱得好:“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成功”——如此诱人的字眼!是掌声,是鲜花,是财富,是众多羡慕的眼光,是流芳百世的英名……在“成功”那耀眼的光环下,人们是否注意到了成功者灿烂笑容后的一抹辛酸、欢欣鼓舞下的沉着冷静呢?这是一所大学赋予他们的,是的,他们都曾在同一所大学里学习过。
那所大学叫“苦难”。从古至今,又有哪一位成功者没进入过这所学校。
苦难磨励人的意志。“文王拘而著《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而作《孙子》……”正如写下这段千古传诵文字的司马迁,同样自受“腐刑”的折磨,精神、肉体上的双重苦难使他几欲自杀!可也正是由于这样深重的苦难,他写下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实现了自己“死,重于泰山”的信条。
苦难升华人的思想。正因为从小看遍“国破山河碎”、看遍人民被欺凌被奴役,才使少年周恩来在一片“读书为做官,为赚钱”的世俗利己之声中,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音,气贯长虹!此后他便为此而奋斗!胸怀国家,心存人民,呕心沥血,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其实那丹心碧血在他那句话中就已凸现!是苦难,让他的思想立刻凌驾于一切世俗肮脏之外,指引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苦难锻造人的心灵。曾经,丹麦一位貌不惊人的青年,却被誉为有“最美的心灵”的人!他用那支在人间游走的生花妙笔,用他美丽的心,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绮丽的世界。可有谁想过,他笔下的“丑小鸭”正是他自己的原型!贫穷,让他倍受欺凌、被侮辱、被损害……但苦难却让他拥有了比别人更博大更美丽的心灵,让他在最痛苦的时候也不曾放弃梦想,放弃真、善、美。到最后,他的一切都活在了人们的心中。海边那一尊“美人鱼”塑像,是人们对他的挚爱,是人们对他在苦难中却更美的心灵的追求!
苦难净化人的灵魂。有人说,也许没有一位音乐家的苦难能比得上贝多芬。在创作的高峰期,竟丧失了听力?!对一名音乐家来说这恐怕是最致命的打击!而他也曾消沉也曾彷徨过,甚至自杀未遂!但最后,仍发出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最强音!《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不正是他向命运的挑战吗?上帝让他丧失了听力,而他伟大的灵魂却补回了一切。音乐不死,他的灵魂就将永生!
平静的海面造不出勇敢的水手,没有曲折的小溪流不入大海。你的意志、思想、心灵、灵魂都要受到苦难的洗礼才会蜕变,才会成熟!成功的人必须是成熟的,如同灿烂笑容后的一抹辛酸,欢欣鼓舞下的沉着稳重——
那是历经苦难的沧桑,那是苦难的馈赠。
【点评】说来也许可笑,没有人不曾幻想过不劳而获、不历苦难而成功。如果还沉浸于这样的幻想中不能自拔,读读《苦难的馈赠》吧,定会猛然醒悟:
让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
(此文发表于《荆门晚报》《文萃》专版)
心中的明镜
——写给三十年后的女儿
夏一鑫
亲爱的女儿:
你好!在30多年前写这封信给你。而30多年前的爸爸也正和你现在一样大,即将跨进成人的列车。也许你现在和爸爸当初一样,在展望、守候那列马上要来的“车”时,会有复杂的心情、不尽的思考。那么,爸爸此时的思考就由一个故事展开:
制镜的工匠摆了十面铜镜求售,九面昏暗模糊,一面精晰光亮,有人不解,问他为何镜的昏明如此悬殊?他回答,买镜人十中有九爱昏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仆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都会感到不自在。
我聪慧的女儿,你一定已猜出这“镜”不只指梳妆打扮的日照用具了,但你首先要回答我,你会买哪一面镜子呢?
是的,爸爸希望你能买下那面清晰光亮的明镜。
镜如友。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也许我们拥用的友情没有“高山流水”那样默契,没有“士为知已者死”那样悲壮,但一定要有明镜一般的真实和诚恳。直正的朋友会像明镜一样指出你身上的每一处错误和瑕疵,也许你会厌倦会烦恼。而这世界上,又永远不缺乏甜言密语,他们如同昏镜,绝对不会让你觉出任何瑕疵。当你沾沾自喜,当你陶醉其中,正是错误瑕疵蔓延扩大之时!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固然不快乐,但你要有勇气去接受真相、欢迎朋友的诚实。因为只有认识到丑陋,才会为美而努力。所以,爸爸希望你能勇敢而认真的寻找真正的朋友,珍视朋友的诚实,——从灵魂到心灵都愈来愈美丽起来,也能成为别人真诚的朋友。
镜如言。“言”有许多种,逆耳的不一定都是忠言,好听的也不一定都是谗言。爸爸希望你能正确区分。如同面对一面明镜,它会照出你的瑕疵、缺陷, 同样也能清晰出你的美丽、优点。买下了明镜,意味着你比买下昏镜的人更能清楚明朗地了解自己,找到完善自我的良药。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是镜子的“明亮清晰”剂。你学过《谏太宗十思疏》,一定明白,太宗若不肯接纳魏征忠言劝谏,不会成为千古明君。还有《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齐王是明主,他能采纳邹忌的建议,倾听那么多否定自己的声音,最终“战胜于朝廷”。而我觉得邹忌更是贤人,他能从众多赞美自己的声音中听出种种不同的意图后,还可以正确看待自己,他的明镜不仅在身边,更被他高悬在于心中!
成长的列车上,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阻碍更难的选择,也会有更多的彷徨更难的取舍。但我们应始终记得选择那块明镜,多拿心中的明镜照照,才不会在成人列车上坐过了站,迷失了方向。
这是爸爸30多年前写你给的信。那时,爸爸和你现在一样大。所以,这不只是对你的希望,也是爸爸对自己的希望。这不只是写给你的信,也是爸爸在自己成人之即写给自己的信。爸爸相信,如果人人带上明镜上路,那么咱们这民族、这国家都将多么勇敢、美丽、强大!
祝找到心中的明镜!
30年前的爸爸
2004年 X 月 X 日
【点评】带着这样一封奇特的信开始寻寻觅觅,到底哪里可以买到如此好且有用的明镜呢?
走走停停,反复咀嚼,才终于明白,明镜已了然于心。
只要心如明镜。
(此文发表于《荆门晚报》《文萃》专版)
高二生的自然生活
夏一鑫
闹铃从梦里闹到梦外!
我在被窝里做了两节“催醒操”,第N次遗憾地发现浑身又没有任何一个给自己请病假的理由。
哟!熊猫儿子,起来啦。老妈抛我一个媚眼。嗯,不错,比唠叨效果好上一万倍。可刚才她叫我什么来着?
我撞到镜子上,揉揉眼睛。妈呀,“国宝眼”——怪不得!也罢也罢,不是有首歌叫什么《高二生都是活国宝》吗?厉害!愣把人家“活雷锋”改成“活国宝”。那高三生都成什么啦?
啊?恐怖!不,不是“国宝眼”恐怖,跟迟到比起来,什么都不叫恐怖!我摆开“凌波微步”的姿势没跑几步,忽听老妈吊嗓子:“回来,你的书包没带”……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偶尔飞奔而过的几个人不用看便知是天涯同命人。
校门就在眼前了,保安大声朝我们喊着:“我要关大门啦,还不快跑!加油!加油!加油……”几十人撒开脚丫子变“狂奔”为“蜂涌”!我喷血!我拼了命也要进门!
壮观!
“天堂之门”在我身后紧闭,回味起刚才的生死时速不禁大发感慨。回头看着门外的难姐难弟,那保安正手舞足蹈地拿笔记下他们的姓名、班级。
“哧哧”爬上六楼,“黄爷爷”又已在门口作迎宾状多时了。“你!你!你!怎么又迟到了!”“是您早到了。”“什么?你……”。
我忍住笑,回头看一眼和“黄爷爷”辩得正热乎的家伙,心满意足地走进教室。哈,幸好“黄爷爷”不是我们的班主任啊!
第一节语文课,班上已倒下了一片。没办法,本年级一大特色,最悲哀的三类老师:一、理科班的文科老师;二、文科班的理科老师;三、语文老师。我用牙签支着眼皮,努力去听清汪Sir的长篇宏论,忽瞄见同桌语文课本上写着:“每天最多睡不到七小时,但我没理周公,是周公硬来拉我的。对不起,我倒了。”看着睡到流出口水的同桌,我抽掉牙签——“立仆”。
第三节数学课传来下午考历史的消息。多么伟大的数学世界也终于在历史的阵营前崩溃。我们带着“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对数学老师说完“再见”后,地下工作相继登台亮相了,下课后,一片读书声引得兄弟班级驻足观赏,“嗬,果然野蛮!愣成机器啦!”另一个竟吆喝起来:“哗!快来看三班呀——”我差点没和他一起吆喝起来,大声点,再大声点!把班主任、校长都给吆喝来,两位老人家见此情景,至少也要感动得热泪盈眶。或者,能吆喝来历史老师,她会痛哭流涕:“同学们,我对起你们哪!连你们区区上WC的时间都剥夺了,我是历史的罪人……”“不!”我们挽住历史老师:“要考的,这一点也不怪您,要考的!就算把我们考倒了,那剩下的花花草草也是要考的……”。
“发什么愣呢?复习到哪啦?”同桌推推我。还没等我开口,上课铃又响了。完了。大势已去。
一上午就这么迷迷糊糊地过去了。
考吧,拷吧,烤吧!东风吹,战鼓擂,当今世界谁怕谁。不是我们怕考试,而是考试怕我们!今天我以龙中为荣,明天龙中以我为荣……
一考试,时间反而过得快了。临放学前,汪Sir传达学校通知:明天上午不用上课——是不可能的。让我们有了进球后被队友抛起而人却全部跑开的感觉。但我们又高兴起来,毕竟今晚不用上晚自习。
晚上偷偷上网,带上耳机,听到那个怪模怪样的声音唱:“高二生个个是活国宝……”废话!熊猫当然是活的!只是,我真的很想知道高三生被唱成什么了?网络就这样,什么都有!干嘛把咱高二生说得这么恐怖啊?不小心瞄了一眼夜光钟,哇,和睡眠不足比起来什么都不叫恐怖了!快睡!
这么快一夜就过完啦?我再次在被窝里摧残胳膊、腿之类的,第N+1次遗憾!又是浑身健康得让我心痛!或者,可以借口说脑子出了什么问题……什么?脑子出问题?不行!怎么自己触自己霉头啊?脑子绝对不能出半点问题!否则,考试咋办?这高二生咋办?
算了,起来吧。
“哟!熊猫儿子,今天‘熊猫’得更厉害啦”。我又一次撞到镜子上,又一次,“凌波微步”……今天“复印”着昨天,以不变应万变!在校门不远处向着“天堂之门”进军,努力在苦中寻找快乐!没有颓废没有赞歌,没有深沉没有高调,如同小溪终究会流入大海一样,我这高二生“亲爱的自然的生活”。
【点评】轻快的是语言,沉重的是心情。当“活国宝”、“恐怖”、“感慨”、“悲哀”、“崩溃”、“剥夺”、“考拷烤”一系列词语闪现在文中的时候,归结起来的只能是一个接一个的“?”,谁又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呢?一句“算了”给这所有的所有画上了一个真实的标签。“没有颓废没有赞歌”或许就是作者心中的自然生活吧!对于这篇文章,对于文章中的这种生活,对于生活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只能说:是这样的!
(此文发表于《荆门晚报》2004年6月25日《文萃》专版,《读写月报》2004年11月号,《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04年第24期)
归去来
夏一鑫
你笑了!看着夫差的人头笑了!看着伍子胥挂在城门上的眼睛笑了!看着吴国的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笑了!看着吴国的一切归于你的足下,笑了!虽然脸上还是罩着怜惜与关爱,但你一定笑了!只是在内心——那酣畅淋漓的笑啊……
二十年!你等了二十年,终于能大笑了!但你老了,我们大家都老了……
可我的西施呢?她现在在哪里?在哪里?
那一年,我在苧罗找到她,她才十七岁,跪在我脚下,泣不成声,她求我不要带她到吴国,就带她走,远远地走。什么国仇什么家恨,只要一点自私的幸福,哪怕第二天就上断头台。我哭了,我给她挂上一块玉玦,我带走了她……我深爱着她,如同她爱我。可我不能!有什么东西不允许我这样做!有什么东西逼着我带她到吴国,逼着我跟随你二十年灭掉吴国……我后悔了。送走她我就开始后悔,一悔就是二十年,我最后一次后悔。不会再悔什么了!我已经老了,西施也被你藏起来了,藏在苧罗江底,你以为我不知道么?你错了,你以为她死了,对吗?她只是在那里浣纱,如同我第一次见到她时一样,米白、桃红、烟蓝、竹青、娇黄、翠杏……
我恨文种,虽然他是我的“朋友”,他骗走了守护在西施身边的我,用我们二十年的情谊。然后让你藏起她,让我找不着……可他全在为你做事。二十年了,他还是那样傻,他只想忠实的听一辈子你的话,可你连这点权力都不给他,太狠了!太毒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我告诉过文种,“勾践只能共苦不能共甘!”我告诉过文种,他不信。他还是那么天真,二十年了,他竟一丝也没长大。是,我恨他,他在最后时刻背判了我,可你似乎比我更恨他,难道因为他一直对你忠心耿耿吗?勾践,你很阴险嘛!还记得攻吴前你的话吗?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不用打仗?你们国君之间的仇恨恩怨不正需要百姓们去代劳吗?你在激起民愤,“请复战!”的呼声响彻云霄,“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勾践,你的目地达到了,你要的一切都得到了!这下,你该满足啦!也只有你在满足的时侯,我才得以逃离那个呆了二十年的地方,曾经刻满了我的梦想又洒满了我的后悔、失望的地方。是的,曾经占据了全身心的“国恨家仇”也报了,国君之间的仇恨呵,我看透了;个人的权力欲啊,我看透了。我老了——虽然还可以再经历一个“勾践灭吴”的二十年。
那二十年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了一个阴险的君王赢得身前身后名?我已牺牲了太多——连自己最心爱的人都牺牲了,最好的朋友也走了,我还剩下什么?!越国的百姓呢,他们用尸骨为你铺开了一条登上霸王宝座的血路,你踏着无数冤魂,一路笑过!
夫差也是一个傻孩子,一个太骄傲的孩子。他与你的个人恩怨何必需要捎上无数百姓的生命?!这是他致命的错误,也是你借题发挥的必胜法宝。
勾践,收起那张充满关切的脸吧!把真正的关心放在天下黎民百姓的身上吧,你不是想长久称霸吗?这是我给你留下的最后一条谋略!我老了,我倦了……
门外,残阳如血,杜宇声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点评】一个不知上演了多少次的故事,一个悲剧,小作者竟能如此自如、沉着地演绎!站在范蠡的角度,这个古老的传说焕发出了一种别样的光彩。全篇不着一个“忧伤”,却处处刻满了忧伤,国家盛衰,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杜宇一声“不如归去”,是否也包含了历史的声音?
(此文发表于《创新作文》(重庆)2004年第5期,《作文与考试》(吉林)2004年第13期,《21世纪中学生作文》(河北)2005年第3期)《语文学习报》(高三版)(辽宁)2005年3月14日。
生 如 夏 花
夏一鑫
看玻璃窗一扇扇变得金碧辉煌,好像是神要降临的前兆。
只不过,“降临”的是老师。
冬日,难得有这么鲜亮的阳光,仿佛明天就会是火 热的夏而不是这冻蔫了的冬!我想象着自己如那玻璃窗一样明亮——事实上,我已很久没那么明亮过。
“喂!喂!”我偏过头,看到同桌敌敌表情怪异的脸,0.1秒后我意识到危险向我撒下大网为时已晚!和老师大眼瞪小眼五秒之后,老师终于失去了耐性和怜悯,“上课发什么呆?!高二是高三的演习了,早就该进入备战状态了……”声音早已提高了个八度,我木桩似的站着,就算浑身笼罩着金光,仍是木桩!我麻木地看着老师看着整个班,一切与我无关。我只知道冬天的阳光再灿烂也不会温暖!
下课铃响。不知何时老师已让我坐下了。敌敌趴在桌上问:“你怎么老发呆啊?”我看了他一眼答非所问;“咦?你昨晚又奋斗到几点啦?”“不是昨晚,是今早凌晨几点吧。”敌敌眼皮都不抬。这班的些天之骄子们肯定都这铁人似的熬夜,他们才该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十分种转瞬即逝,可敌敌似乎已很满足了,猴上猴下地找他的历史书迎接飘然而至的历史老师!我捅捅血脉贲张的敌敌:“你真一点不困?” 他瞟瞟我得意地说:“我是把别人发呆的时间都拿来休息!”我恨恨白了他一眼,心中却不由地叹了口气;我这是怎么了,早该刻苦了呀……耳边突然传来敌敌的声音:“你看你,又在发呆吧?”
“敌敌,咱们进行熬夜比赛吧。”
第二天,第三天……每天早晨,我和敌敌的第一句就是:“你昨晚奋斗到今天的几点啦?”然后抓紧一切时间“假寐”,上课时若撑不住了只好自虐,咬手指掐胳膊,跟江姐似的!但这似乎比“发呆”更能麻痹自己,我要抓紧时间睡觉,发生过什么又将发生什么……一切与我无关。
我在冬日的阳光里睡觉,闭上眼,黑暗中仍会有一片眩亮。可再夺目,它依旧只是冬日的阳光……不会温暖任何一处。
有人拍拍我的肩:“喂,你的信!”
没有寄信人的地址,我摩挲着信封上的斑斑点点,像一些霉点,一些泛黄的记忆。我想,我大概猜到了它来自何处。只是,我不知这是不是潘多拉的盒子……
最终,打开。
“……冷静下来,我马上后悔了,可我太骄傲了!根本没有勇气向你道歉!你以为我不伤心、不痛苦、不后悔吗?!可是……那时的流言已经控制不住局势的蔓延了。”是,你太骄傲!骄傲到甚至不能容忍我和他的单独行动,只好用散播流言这最卑下的举动维护你的最尊贵的骄傲!这咄咄逼人的句式,你仍旧没变的骄傲呵!可你还可以对我用近乎乞求的口气:“阿夏,原谅我好吗?我不是存心的啊!原谅……”谁会是存心的呢?大家只是无辜地玩着游 戏,所以别说请我原谅用那种口气,我知道你习惯骄傲不要勉强。“难道你忘了年少时我们的歌,忘了木吉它纯净的嗓音,忘了一起写过的小说,忘了我们仨傻笑的照片,忘了晚自习窗外远远的霓虹闪烁……”
拜托不要再提了!好吗!我们都知道“回忆是一种病”,那么,别让这“病”再侵袭我健康的躯体!为了逃避这“病”,我已换了所学校换了颗心,你又为何提起?!
你还是那么凌利,刺到我的痛处就不再留情!你以为谁会忘得掉呢?
在新的学校陌生的人群,却有相似的操场相似的背影。眼前就常会幻出三个还穿着叉档裤的小孩玩泥巴,然后慢慢长大,用鸡蛋换糖,折纸飞机,互相抄作业,在操场上拼命抢一个篮球 ,在教室里算分数比成绩,在操场边弹吉他写小诗想未来……你和他公开出双入对的第三个星期,你去会同学,我和他到KFC抢着吃薯条。我真笨,还以为是以前“三人行”的时代无所顾忌。如一切恶俗电视剧中一样,我们被你们撞见,然后是你错愕的脸和那些同学暧昧的笑……指责鄙夷涌来的时候,是我为维护你的骄傲而必付的代价。于是,我一定要离开,哪怕换一颗心!在漠然的新班级,没心没肺的发呆,浑浑噩噩地学,蜷在冬天无处取暖……我以为,忘了最好。
“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校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玻璃樽,平时的琐碎填满了所有的空间。用力震荡一下,一些像氧化钠晶体般晶莹的有滋有味的东西,它就闪闪亮亮地附着在器壁上,只是当时谁都不懂得珍惜。”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的离走。最熟悉你我的街,已是人去夕阳斜。人和人互相在街边,道再见。临走的前一刻,我没有醉也没有流泪,只是清醒地忍受即将来临的一切消蚀我们的笑脸。我以为我会留在这里一直一个人,现在你的信,让我动摇着,可再回去么?那个有最热烈的夏也有最严寒的冬的地方?不,我还是一直呆在这里罢,虽然同样是冬天,却有阳光,即使不温暖也有迷人的幻象。
“久远的事想起还是美好的,久违的人你还在相册的第一篇……”我在阳光里一寸寸抬起头,十年的友谊,十年的夏季,终于有勇气在眼前清晰。高晓松说:“回忆是一种病,而感伤则是终生不治愈的一种残疾”。在这个慵懒而冗长的冬日里,我早已忘记或被逼着忘记所有的“感伤”,而今,我想我是被这种“病”击中,“残疾”了……
我们共同的爱——朴树的歌:
突然落下的夜晚
灯火已隔世般阑珊
昨天已经去得很远
我的窗前已模糊一片
大风声 像没发生 太多的记忆
又怎样放开我的手
怕你说 那些被风吹起的日子
在深夜收紧我的心
……
“阿夏,我们讲和好么?十年的情谊怎么可以这么轻易丢弃?!我们马上就可以回到过去,如夏花一样绚烂的过去……”
阳光落满我的脸,那样长久地凝视竟让我滴下泪来。最后女主角的误会终于被澄清,大团圆的结局。只是还能回到过去?那么热烈如夏的过去,还回得去么?在这久久不散的冬季……
“喂!下课了哩!天!你发了一节课的呆呀!政治老师简直想把你给吃了……”“可你比政治老师还激动!”我狠狠地打断敌敌,他生生地扼断了我的“感伤”!他怎么会知道,在这里,我只剩下了麻木的笑漠然的泪,那些细细的刺痛蛰伏在漫长的冬季忘了释放!他怎么能理解,为了逃避,我换了颗心,做起了别人。当我看完信决定做回自己的时候,原来的心已遗落难寻了……好不容易酝酿出的感伤顷刻间化为乌有!难以名状的怒火冲了上来,对着还目瞪口呆的敌敌:“真烦!”突然间又找不到什么发火的理由:“敌敌?嘿,敌敌畏!你怎么不叫敌敌畏啊!”我吐了口气,把气得发傻的敌敌晾到了一边。
敌敌突然开口 了,压抑的平静:“我爷爷告诉我,生我那会儿,家里穷,几亩田里最缺的竟是‘敌敌畏’!爸爸心里窝着火,说干脆叫敌敌畏算 了!我爷爷好歹把最后个字去了 ……所以我必须加倍努力,我不想我的下一代也叫‘敌敌畏’!”
来不及干涸的泪痕又悄然潮湿了。敌敌,我……
“对不起”堵在喉间。我似乎明白她为什么迟迟没有反应,以至让我以为一切都遗忘都结束的时候,又突然近乎乞求地说原谅——也许有时候,你伤害了别人后自己也痛苦得无力开口。
我想我应该立刻回信。我要告诉她和他。我们仨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我们有满满的是未来,如夏花一样绚烂的未来……找出信纸前,我对敌敌说,对不起。还说,你已经够刻苦了,要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敌敌打断我:“正要跟你说的,我们,那个什么熬夜比赛就不go on了吧,我熬得都快成木乃伊了!”天!敌敌真救了我一命,再这么熬下去,我一定和江姐一样就义了算了!敌敌忽然又神秘地说:“听说这帮天之骄子没几个熬夜的!都是下了晚自习就睡可就是说梦话时还背政治!”“我以前也是这样啊,怎么成绩还这么……”“你老发呆嘛!”
我笑笑,心想以后不会了。因为就像四季和轮回,有些事总会过去……和敌敌一样,为了憧憬的,该加倍刻苦了。只是,今夜,要睡个好觉喽!明早,也会看着玻璃窗一扇扇变得金碧辉煌,是夏天快降临的前兆。明早,胸膛中会绽放曾经拥有过的热烈,如夏花一样绚烂
【点评】近乎呓语般的文字,灿如夏花样的过去,我们似乎能勾画出那个冬日午后的阳光、教室,还有那个有些迷惘有些感伤的女孩子。也许生活真的弄人,也许岁月充满伤痕,坦然送走那年的夏天,今年的夏天,又快来了罢?
(此文发表于《作文与考试》2004年第13期)
高三的门槛上
——写在高二最后的暑假
夏一鑫
一、序言
校园里的玉兰花开的时候,我们正享受着别人上战场带来的假期,我躲在拉着窗帘、开着冷气的“密室”里扳着指头算日子,与世隔绝。忽然闯进一个人大叫:“玉兰花再一次开的时候就该你们了!”我茫然。他于是很嚣张地宣布:我们——高考——结、束、了!轮到你们了……。我打了个哆嗦。是这冷气开得太大了,我安慰自己。
就这样,偌大的校园里不再有原高三的身影,而他们的空,要由我们来填。
妈妈看着高考结束时的人流对我说,高三了。
二、为了忘却的纪念
这么急,我的高一、高二就永远成了过去。我就告别了高中几乎所有的精彩。还记得几乎踏遍大半个荆城的研究性学习、雄心壮志却最终夭折的“彗星公司”、充满汗水与欢笑的短剧表演、还有篮球联赛歌咏比赛艺术节甚至值周晨扫,都变得那么值得怀念。
我想说我高三了,却总不自觉去回忆高一、高二。刚入学时,盈拍着我的肩膀说:“兄弟!咱们的日子还长着呢!”那时我们站在新教室的门槛上向远处张望,远处是美丽是梦想是希望。是啊,三年,日子还长!可怎么一下子就来到了高三的门槛上?!我不敢再向远处张望,因为看着前方,我就有无比的失落和茫然。
晚自习后回家,碰到rain说到高三,我叹气说,很多东西都要放弃。
“For example?”
“比如,《岚光报》上就不再会有我和熊嚣张横行了!”即使从前不喜欢的负担,现在想来也成了珍宝。
rain笑笑:“要得到,总要有舍弃。”噢,那我就选择忘却——过去、回忆、以及更多的些什么。
三、茧
高二的最后一场考试后,是我们最后的暑假,假期:六天半。
荟在KFC里狠狠地咬着冰块,说这六天半一定要好好利用:补课、学习!盈说,自己在高三的第一场考试中一定要考好!一定要考好!一定要考好……
我想,很多人都会和她们一样,坚韧而近乎狂热的眼神。而想到自己这六天半几乎一大半时间泡在游泳池里,简直不是个东西!
高三的门槛上,我们已经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跨过这门槛,就不知会是怎样一个血雨腥风的江湖……
收起了流行音乐、时尚杂志。周末不能去KFC,麦当劳、豪客“轮流坐桩”了,上晚自习不能再随意看自己想看的书,写些风花雪月多愁善感了。一有空也不能东游西荡了……太多的不能只是高三的前奏,却已为我们织造成了厚厚的茧——但毛毛虫要变成蝴蝶就必须经历这一过程。
四、仰望
仿佛是一种仪式:历届高二升高三,都要把教室从新教学楼搬到老教学楼。也许是老教学楼古色古香,让我们清心寡欲、宁静致远。或者,离小卖部“巨远”,断了我们的零食来源,不再为吃东西浪费时间。总之,学校用心良苦,搬教室那一天,汗水里浸润着些许兴奋,虽然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却没料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凌乱,还来不及伤感。
学长说,这里是地狱。我和熊站在这栋“地狱”前仰望,熊满怀豪情地喊:“为了免除下半辈子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地狱坐穿!”
也许我们该这样安慰自己:“地狱都到了,天堂还会远吗?”然后在地狱里仰望天堂。
五、尾声
文章的结尾,将是我高三的开始。
每个人的斗志都将被点燃,冲锋的号角就要吹响!我在一片硝烟火光中向门槛内迈步:小子,你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点评】花季的梦幻,雨季的泪珠,都随着玉兰花的芬芳而逝。这注定是一个暗香残留的季节。牵系着依恋,心怀着不舍,迈向充满激昂斗志的门槛-----高三,时光飞逝,是折磨,是解脱?暂时沉淀下所有往昔的追忆,用坦然的心境去面对“黑色六月”,去面对无悔人生。
(此文发表于《荆门晚报》《文萃》专版●3《高中生之友》(江西)(江西省教育厅主管)2005年第11期。)
为了命名那路上的忧伤
夏一鑫
旧年的尾巴上,听说朴树出新专辑的消息,传媒很诱人的“四年的沉积”、“完美”、“经典”等等等等字眼,铺天盖地般的,似乎不是朴树一贯沉静的风格。而我只记住了专辑名字《生如夏花》。
生如夏花——扑面的是疯狂般的热烈——灼伤了我的感觉。而四年前,朴树和我们还都是孩子,抱着黑夜低声浅唱《那些花儿》,认真而感伤,忘了怎样去开放。
更久远的时候,还没有《那些花儿》,没有朴树,我听那些有些泛黄了的校园民谣,单纯的木吉他和弦响起,如同最清浅的小溪,倒影着最年轻的容颜。顾影留恋间,它已溶入了泪腺,等待为青春饯行的那一天,喷薄而出……我笃信它们会长久,关于青春,关于忧伤。那些名字就会从心中呼啸而过:老狼、沈庆、叶蓓、高晓松……
网上,常会在“老歌”一栏中听到《青春》,配上不同的网友自制的Flash:却总是有蓝的天,总是有旷远的操场,总是有风,总是有人去,有人还……那些声音清冷得一如从前,只是沧桑,让风来消散:“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在那片青色的山坡,我要埋下我所有的歌。等待着终于有一天,它们的世间传说。流逝的风流逝的梦,流逝的年年岁岁。”为流浪而写。在青春里流浪。“流浪”早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意象,不变的唯有青春。只是,面对回忆,能有几人对曾经的年轻说“无悔”?创作、演唱《青春》的沈庆如今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不知还会不会想起曾经的年少轻狂,忧郁的眸子说着流浪;会不会知道他的歌已被一排又一排年轻的嗓音传唱。只是流逝的风流逝的林,流逝的年岁再不可倒流。听说沈庆终于在前不久重新唱起了《青春》,西装革履,叫人不忍心再看下去……
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穿透时光的枷锁,磁带里,他们的声音定格在最初。不是随时代而终的所谓的“流行音乐”,校园民谣,它们有它们的坚守!
有人称,九十年代至今,都是“王菲时代”;有人说,如今这“群龙无首”的状态由于周杰伦的到来而终结。两个人的音乐我都喜欢。Faye的声音是天籁,一点点浸润整个身心,叹着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看手心纠缠的曲线。拈花一笑就迷乱了整个世界,心甘情愿与那些音符厮守不知流年偷换……Jay的音乐是“颠覆”!颠覆传统,“半兽人”舞着“双截棍”……却又有完美的清丽与古典在他的音乐里如泣如诉……
但我终究还是在学校、家的“两点一线”间奔波,“朝五暮十”顶着黑眼圈做永远做不完的作业。不能在Faye的声音中迷乱,不能在Jay的啸叫中颠覆。还是最爱那些老老的校园民谣,如同怀念:痛,却快乐着——想起过去那个问我借半块橡皮的同桌,想起隔壁班经过我窗前的那个男孩,想起曾经抱着吉他弹唱自己的歌,想起晚自习窗外的灯火闪闪……最熟悉你我的街,已是人去夕阳斜,人和人在街边,道再见。也许就再难想起,被离别消蚀的那些人,那些事。远远的,谁在唱:“长的心情短的命,长长短短的谁也说不清,遥遥的梦想远远的人,遥遥远远我们的笑脸。”
遥远。往事都随风。散了,老狼、沈庆、叶蓓、高晓松……呼啸而过的名字早已散落在天涯。“流浪,终究是属于年轻的。而我现在要吃饭,要赚钱的……”那天,我看到曾经的一位校园民谣的歌手在采访中说到这儿,果断地拔掉电视的电源,已是泪流满面。我知道,那些沉甸甸的无奈是每份年轻逝去时必交的税!就像高晓松留给青春最后的歌:
那天/黄昏/开始飘起了白雪/忧伤/开满山岗/等青春散场
……
新年里,惊异地发现,四年前很少进入人们视野的朴树在多个频道中出现。能看到自己喜爱的歌手固然是快乐的事,但透过屏幕:“年轻的印记”——青春痘一个不见了!眼中的不羁终于平和,对着话筒低声说:“明白了去遵守这个行业的规则也是在这个社会生存的规则……”再没有去拔掉电源的毅然决然,看朴树眼中的平和一点点被阴郁淹没,那是对这“规则”最后的抵抗。我浅浅地笑了,在从前该泪流满面的时候。我想知道,这是否就意味着和朴树一样——“长大了”。
原来,这就是为什么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为什么近十年来都再无新的校园民谣的影踪——“行业的规则”,也是“长大的规则”。
后来,在《生如夏花》中听到几句词:突然落下的夜晚,灯火已隔世阑珊,昨天已经过得很远,我的窗前已模糊一片。深深的感伤荡在心房,关于青春,关于忧伤,已经散场。可是——
是谁的声音,唱我们的歌
是谁的琴弦,撩我的心弦
你走后冰冷的街,总有青春依旧的歌
总有人不断重演,我们的事
……
我们远去,却总有人会开始他们的青春,将那歌谣传唱。
岁月流逝,尘埃落定,回头深深一望,目光穿越时光的隧道,悉心聆听,过去,在我身体里浅呤低唱,为过去命名。
关于青春的逝去,关于美丽的忧伤……
【点评】一篇近于“乐评”的散文,让我们一边微笑,一边流泪。听作者娓娓道来,逝去的不是那些音乐,甚至不是岁月,而是我们的青春。成长是蝉蜕时的痛,是幼稚向成熟交的税。青春路上,总有那么一种无言的忧伤。
(此文发表于《阅读与作文》2004年第5期,《中学语文》2004年第4期,《作文评点报》2004年第12期,《创新作文》2004年第5期,《三角洲》(校园文学)2004年第3期)
向左走 向右走
夏一鑫
它的教室在她的教室右边。
她的教室在它的教室左边。
它习惯向左走,她习惯向右走。
于是,她和它经常在走廊上擦肩而过。
擦肩而过只是一瞬,但许多个一瞬相加相叠,也就成了相逢。
有时候,她一个人郁郁地走,忽然就会偏过头望一眼左边或右边。通常,会看见它,毫不起眼地从她身旁掠过。如同秋风吹下落叶,没有回头。
有时候,它从她的身边经过,嘴角似乎要往上扬,却又没有迟疑的冷漠了。看她继续从身边走过,不,也许她根本就没停下来过。
当然,这只是有时候。更多的是走廊上的擦肩而过。
她向右走,经过它的教室。不经意,她就发现了它其实也是一个很爱笑的人,可为什么每次他们一瞬的相遇却看不到它的笑呢?难道只因为他们是陌生人——但他们却有那么多看似不经意的擦肩而过呀。
它向左走,经过她的教室。不经意,它就看见了她放在窗外发呆的眼神。只是那双眸子里没有它的倒影。它于是明白了,陌生人的眼中怎么会停留彼此的倒影——即使他们有那么多看似不经意的擦肩而过。
当然,这只是有时候。更多的是走廊上的擦肩而过。
她其实是喜欢它笑的,可它在那一瞬,不笑。
它其实是希望她笑的,可她在那一瞬,不笑。
她看到那句极煽情的“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恶作剧般的想象,前世的她对它有过多少次回眸,竟有了如今这样的擦肩而过……
它不知道还要再经历多少次这样漠然而没有勇气的擦肩而过后,自己和她的脸上,才会在一瞬,绽开延绵一路的微笑。
四周的空气是腐烂郁闷的,如同一生中所遭遇的每一个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
它向左走,她向右走。
他们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如两颗不相干的流星,擦过,更以几亿光年的速度分离。
这天空会有多少颗不相干的流星,在一生的旅途中,擦过、分离,或许就一辈子也不会再见,却从未有些,在擦过之时,微笑。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突然,从未那么强烈地想起它,与自己那么多次擦肩而过的人。从未如此清晰地触到遗憾和感伤。她觉得自己和它比书中的“他们”更悲哀,“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而自己和它,总是在相遇,却从未有过真正的相逢!“他们这两条平行线也会偶尔相交”,而自己和它总是在相交,却从未有片刻问候,只茫然地越走越远,忘了期待下一次的擦肩而过。
直到有一天,它看到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从未那么强烈地想起她,与自己那么多次擦肩而过的人。从未如此清晰地看到那些苍白的脸和浮躁的灰尘,在他们之间隔开长长的距离。它觉得自己和她比书中的“他们”更无奈,“迷宫般的城市,总有种莫名的寂寞,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错过什么。”而熙熙攘攘的校园似乎不会存在“莫名的寂寞”,你却又在不经意间碰到一块又一块壁垒,邂逅一个又一个禁忌,踏进一个又一个充满陷阱的寂寞。
它向左走,她向右走。一天又一天。他们其实仅仅希望明天的擦肩而过之时,能带上微笑。
(背景音乐:“我见过一场海啸。没见过你的微笑……”王菲《新房客》)
后记:没有错,我用的是“它”。因为这不是那种“注定了忧愁的邂逅与恋情”。因为“它”意味着“他、她、它”。“它”比“他”或“她”更普遍。见到了太多没有言语的道歉,没有温度的回眸,没有停留的路过,没有热情的渴望。我们空洞着眼神,我们冰封着笑容,我们朝夕相处若许年,却换不来一声招呼,我们还远远没离开江湖,我们却相忘于江湖。我希望,明天我们不仅能微笑而且还会说,你好。
【点评】小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是冷峻而深刻的,在陌然的擦肩而过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一种渴望。渴望一种坚冰的融化,渴望一种不设防的沟通,渴望一种不造作的相互关爱。也许生活中有许多她和它,但我们应该坚信:温暖的相处才是人最终地追求。
(此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1期)
后 记
又一次看到这些虽幼稚却忠实记载了自己那曲曲折折的心路的文字,终于忍不住一边享受一边流泪……紧张的高三复习备考早已模糊了我的视线,再也不见“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整日分数名次的惊涛骇浪早已使我心力交瘁,何时才能扬起真正的笑脸?可蓦然回首,看到了这些容颜依旧的“故人”,才终于恍然:等到风景都看透,仍然会有这方块的文字、这深爱的文学,陪我看细水长流。
【附注】该生2005年高考录取北京师范大学自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