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象
韩莹莹(2002级)
曾经摸索似地翻阅张爱玲的小说,寻找关于上海段子的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于是经常有这样一些画面在眼前浮动——古朴的弄堂里斑驳的树影,唱针拨开黑胶碟片中吴侬软语的风情,爬山虎翻过灰墙却也遮不住的伤痕称出时间的重量。
而今这些浮动的画面却再也激不出向往。也许这个城市发展得过于迅猛,转眼间,古朴与前卫在时空里重叠伸缩,以一种表面协调自然的格局展现,却已是今非昔比。张爱玲在梧桐路上固守的执着被铺天盖地的小资情调覆盖,眼前充斥着郁闷青年颓靡的过往,如同王家卫的电影——昏黄灯光下,阴湿的巷弄里,无数暧昧情丝的消长,眼花缭乱。曾经王家卫被视为神话创造者,他惯用的迷离色彩刺激着许多身处花花世界中空虚寂寞的灵魂,让悬浮于物欲横流城市上空冷漠的灵魂觅到宣泄的契机。随着《2046》在戛纳的落败,神话就此终结,电影里迷乱的色彩、暖昧的情调让王家卫也迷失了方向。
安妮宝贝,一个可以让很多人心动的名字,她顺利地攻下自己的领地,用其华美凄迷的文字,恍若低吟泣诉般地震撼了很多人,在我看来,她的文字虽略。有颓落但也不失风度,不露声色地将其煽情的文字恰到好处地融入一个商业计划中,给上海惯有的华丽明艳色彩中抹了些许青灰色。紧接着一大帮写手纷纷效仿,大有语不煽情死不休之势,编造着一个个孩子们倍受伤害的言情,露骨夸张的情节无不昭示着商业的痕迹。充斥于眼前的满是颓靡的小资,绵绵不绝,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大有审美疲劳之感,相对于安妮,似有东施效颦之嫌。
最近总想着一句诗:“开到荼靡花事了。”不禁想到两类传奇的续写形式,一种便是诗文中所写,倾尽心力 只有到花谢香消才肯落幕,心系灵魂感最强烈的某种文化面前,有人形容他们如婴儿般裸露蜷缩在母亲怀里。还有一类人的传奇在思想空灵寂寞中蔓延。张爱玲——曾经用其不带焦火气的文字引领我踏入上海的传奇女子。世上身前寂寞身后热闹的人不胜枚举,而她却在满世界为她热闹的时候选择寂寞地离开,她辞世的方式都充满着戏剧性,宛若一抹青墨色的水中绽开却又平静消散,却遗留了难以遗忘的华美文篇!毫不矫揉造作,相比之下,真正可怜的倒是那些文字中满是无聊激愤,颓丧失落的人。
最近,亚洲中国一位跨栏飞人横空出世,来自于上海。剑眉浓目间有种英气与霸气相存,颇有王者之风,彻底颠覆了传统世俗偏见,但愿他的英气能扩散于上海这片领域,彻底抑制住颓靡消极的风气。
拭目以待。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似乎从来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似乎永远都张扬着炫目的光彩,似乎永远都是流泻千里的华丽,即使有来自骨髓的无奈与颓靡,简简单单的又若真若幻的印象,久了,远了,再美丽风景里,也滚动着叹息,在疲倦的视线里,渴望一份清新与真实。
【发表】
●1《作文评点报·高中版》(吉林)2004年11月15日第32期(总第268期)●2《创新作文》(高中版)2004年第12期“创新作文T型台”栏目。▲3《绿色校园报》(珠海)2005年1月(总第0501期)(该报在第4版“文学社团巡展”栏目连发岚光文学社4篇作品,并刊有岚光文学社简介,文后有邓济舟的点评)。●4《作文与阅读报·高中版》(辽宁)2005年2月3日第3期(总第268期)头版头条(文后有邓济舟的点评)。●5《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2005年第2期★4《作文导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师范大学主办)2006年11月16日
【附注】本文首发于《岚光报》2004年第4期“岚光推介”栏目。《作文评点报》头版头条发表。编辑王诗评:上海会给人一种什么印象?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王家卫电影式的暧昧,安妮宝贝文字式的商业化,张爱玲式的传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吸引人。结尾收缩得好,既有现实性,又提出希望,一扫前文“颓势”,给人以力量,使主题得以上扬。语言温婉、幽僻,根据笔下人或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文字风格反映上海给人的印象,笔法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