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2期(总第87期)
鄂荆内资准字[2015]第113/JM号
2015年3月28日
岚光文学社,引领学生步入文学殿堂
LanGuang Literature Club ,Leading the youth to the literature hall of glory
主 办: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
校 长:马德明 党委书记:张金兵
报名题字:田代祥
首席导师、主编:邓济舟 QQ:527616828 E-mail:527616828 @qq.com
网 址:www.lgschool.net(岚光文学社)
邮政编码:448000
现任社长(第15届):王倩怡
本报顾问:马德明 张金兵 田代祥 夏清松 葛昌华 曹 平 龙 锋 邹贤举 陈家银
本报副主编:易 琪(教师) 叶 飞(教师) 杨荆平(教师)
本期编审:叶瑞阳(学生)李雨涵(学生)
本期编辑:罗文晶 田怡然 杨蕊萍曾可欣 李若雪 许毓恒
特约审读:邓子豪辜俐颖 樊丹晴 杨怡林
本报常年征稿
纸质投稿地址:岚光文学社办公室(天文台三楼)
电子投稿地址:527616828@qq.com
岚光文学社QQ群:51386569
第一版
【社员靓相】
姓 名: 王倩怡
出生日期: 1999年6月1日
最喜欢的书:《四世同堂》《茶花女》
最喜欢的文人:鲁迅
写作感悟:在阅读中品尝,在写作中等待。记录下每一天的动态,感受成长的步伐。
写作成绩:校园文学习作在《帅作文》上发表,获得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奖。
【走近作家】
在欧洲文学史上,有一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大家,他就是——
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作品风格初期为理想主义,中期为现实主义,晚期为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为题材丰富,情节生动,形象典型;作品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富于诗意,词汇极丰。
【经典语录】
1.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2.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它冷却。让它任意着,那就要把一颗心烧焦。
3.不要给百合花镀金,画蛇添足。
4.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5.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6.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
7.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8. 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9.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
10.质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11.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没有欣赏的人,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聒噪里歌唱,人家绝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
12.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写作指导】
作文结构创新招术之十二·照应圆合法
本报特约撰稿人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技法呢?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代,这就是所说的“照应圆合”法。写作假如忽视照应,就会造成上下文之间脱节,全文结构含量显得支离破碎。照应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印象。
二、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含义较深刻的文章中,须加一定说明、注释。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作用。
三、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语言多次重复照应。
四、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
五、关键词语照应。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相补充。
六、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七、伏笔照应。即前伏后应,作者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
【一期一题】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字数800-1000字;②文体自定;③题目自拟;④请勿抄袭;⑤来稿注明“一期一题文”。电子文稿发到527616828@qq.com(拟题人:王倩怡)
【岚光推荐】
短暂的逝去,只是为了警醒我们珍惜自我的拥有。有些人,有些事,注定要放在过去怀念,沙是水的骸骨,记忆是现实的温存,哪怕渺小,心中也总有属有他的那份温暖,不如从现在开始珍惜所拥有的吧!
渺小
王倩怡(2014级)
第一次接触死亡是在小学。
那似乎是手能轻轻触碰到的,无以言表的恐惧。那遥远的死亡近在眼前,在身边,让人窒息,恶心,想吐,如同血液粘附在食道里般不适。死亡的侵略那么出乎意料,猝不及防,而人生的终点也变得漂泊不定,如同幽灵般没有声息。我的恐惧带领我走到了死亡的身边,我打量着它都感到害怕,我并不想,也不敢知道经过它麾下部队的扫荡,周遭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于是我开始珍惜生命,那易逝的流年,仿佛是倒立的沙漏,只能看,不能触,挽回不了的过去,无法改变的伤。
第二次接触死亡是在初二。
我的外公,病痛带走了他的生命,他享年八十四岁,膝下儿孙满堂。他的阅历比我丰富万倍,我不知他跟病魔赌博的时候会不会仍有恐慌,不过他拥有了四世同堂,这场博弈的过程也是幸福的。
第三次接触死亡是在初三。
他,是我的九年同窗。一个看起来呆呆的大男孩,很高,很阳光。有着如婴儿般白净的脸,浓眉大眼,鼻梁高挺。他拼音不太好,所以说话的时候总是带着浓浓的鼻音,他喜欢喝七喜,很长一段时间的口头禅是:“走,我请你喝七喜!”那种时候,他总是扬起嘴角,大手一挥,显得像个,呃,对,土豪。
他喜欢沉思,热爱文学,还信仰佛。他总是能在正统思想中提出自己的思想,将课堂上的老师气得吹胡子瞪眼,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只剩他一人,一副无辜的表情。
一次月考后,他去世了。我听说了这个消息,哈哈大笑:“怎么可能,今天可不是愚人节呢?你看他……”我用手指着他空荡荡的座位,笑容顿时凝固在脸上。
“你说的是真的?”
“是。”
晴天霹雳,雷雨交加。
我记得他的脸,他的笑,我记得他的身影,他的发型。我记得他因吃芒果而使嘴唇过敏了的懊恼神情,我记得他总比别人慢半拍的呆呆的回答,我记得他一脸豪气地对我说:“你帮我写拼音试卷,我请你喝七喜!”一口不纯正的普通话使我忍俊不禁。一幕幕关于他的画面都是那么清晰,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他的生命永远地凝固了,他的美好也永远定格了,宛如樱花凋零时最后的绚美,我,再也不会见到他了,他永远地逝去了。真的不明白他离开的原因,他那样乐观的一个人。
“怎么……怎么死的?”
“自杀。”
“不可能!”我站起来怒吼,仿佛一只踩了尾巴的猫,不,应该是一头炸了毛的老虎。
这件事却被爆到社区网上,标题硕大:《任性的十五岁少年卧轨自杀》。我翻看着页面,泪水模糊了视线,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却在盲目地评价:
“现在的孩子就是经不起家长批评,一批评就跑去自杀,还卧轨!”
“还真是不得了了,批都不能批了?”
有时候,舆论和流言才是最伤人的。然而,事实却是:他外出寻找先行一步的父母,被家附近铁路上的火车所撞。一场彻底的意外而已,只是意外。他的身体被一箱一箱的火车压过,那该有多痛啊。幼时深藏在心的不适感再次翻涌上来,我扶着墙拼命地干呕。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死神再次侵略了周围的领土,他的如影随行逼迫着我的思维停止运转。他的笑意还浮现在眼前,他陪我们走到了中考前夕却没有挺过去,他跟我同学九年,可我却不能送他一程。
他最好的朋友买了几箱七喜,以表哀思。我们是统一的,以七喜为饮料的哀悼者,我们是统一的,最虔诚的七喜教教徒。
那天,我们彼此约定,等中考一结束,我们就组团去看望他。当时的我们是那样的痛惜与不舍,那样的坚定与期待。可真正到了中考结束的那天,无人再提起去探望他,甚至以各种借口推脱。还有的人,都不知他的墓座落在哪儿。
是美丽的山包,还是安静的公墓?
无人问津。
又一段时间逝去,同学们已淡忘那个人,那件事。当人问起时,只剩下一个普通而平淡的回答:“不知是自杀还是意外。怎么了?”再无当时的愤怒与冲动。我以为我会只身一人去探往故去的老友,可是我没有。我没有他静处的地址,我没有前往的交通工具,我没有心理准备面对那种状态,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行计划。可这都是我的自欺欺人的借口。我想念他,却不愿用行动告诉上苍。
他的死直到现在都不能让我的心境平复,就算他不是我的同学,谁又忍心看到未开的花蕾枯萎?不是我们想要忘却,而是在这个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世界恍如一个大戏台,人人涂抹着浓妆重彩,笑看着,谁被推向未知舞台,略含期待。当死亡的力量与信息爆炸的纷繁相对比时,死神竟然败下阵来,因为时代不死。因为我们的强大其实只是渺小,我们会被死亡吞没,但时代不会,不知是喜是愁。当你老去的时候,没有人会因你的消失而改变,甚至不会驻足,何况是这个时代。你就像太空中的一粒渺小沙砾,无所谓存在与消失,只有缓缓地被淡忘。
曲终,人散,芸芸众生熟稔地轻抚着方才豪情万丈的心海,谁能如此荣幸,一笔拂过,泛起一片波澜?
【名家赐稿】
因为
左昌伦
为爱母亲,我爱上了
母亲热爱的田野,爱上了
田野里深深浅浅的脚印,以及
脚印里的花香和蛙鸣
因为爱母亲,我爱上了
母亲热爱的庄稼,爱上了
麦子一样质朴的乡亲,以及
水稻一样朴素的乡音
因为爱母亲,我爱上了
母亲热爱的老屋,爱上了
老屋墙壁上褪色的标语,爱上了
屋檐下燕子的呢喃,屋顶月色的静谧
还有,母亲晾晒在竹竿上的衣服
水珠一颗一颗滴落在阳光里
因为爱母亲,我爱上了
母亲热爱的菜园,爱上了
那些辣椒、丝瓜、扁豆、茄子,以及
几只钻进篱笆偷啄菜叶的小鸡
母亲的手,会做天下最好吃的饭菜
柔软的炊烟,弥漫儿时的记忆
【名家简介】左昌伦,特级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副所长,著有《春天的翅膀》《学习概论》《左眼看教育》等。
第二版
光与影交错的人生
张抑淼(2013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如光与影的相生相成,难舍难分。有光便有影,然而这看似泾渭分明的界限实则如是与非、美与丑、大与小、有与无、亲与疏般,不清不楚。
正月初一去庙里进香,寺庙在这种时节香火正盛,尽管下着豆大的雨,往来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拜佛自然是要买香的,庙门口自然有了一个出售香、蜡灯等礼佛用品的小佛堂。走进去看了看,实在拥挤。香按大小排成一排,明码标价。外面下着雨,所以屋内的地便也湿漉漉的不清爽,黏滞得让人沉重,而人声嘈杂。争抢着香,必须要往大了买的人们,大概是怕香小了就承载不下欲望的重量,佛便不会应他们的诉求吧。眼前无俗物,无病也身轻,再加上阴雨连绵,决计是让人难以身轻的。
神圣庄严如佛堂寺庙,其内也常充斥着凡夫俗子对功利物质的渴拜。佛家倡众生平等,戒嗔戒痴戒贪戒色,也总免不了人们争抢着买大的,除夕夜要到雍和宫抢头香,只为一点可悲的欲望。话虽如此,但多少年来,庙宇内确也总是这般充满神圣充满流俗,流俗丰富神圣,神圣普渡流俗,实在难舍难分。
林徽因才美兼具非假,但一些传记的渲染,确是只将其人放在光下了,光鲜亮丽的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林语堂建构之,顽皮可爱的钱锺书偏偏来俏皮解构之,在《猫》中将上述一干人用讽剌幽默尖锐挖苦的笔调调侃得体无完肤颜面扫地。何妨?光影交错下才更像一个人。
书中的侠士,替天行道之前先到山中学习战略、拳术、刀法,要改善人生先要与人生隔绝。整个人生充满光与影,若只想着替天行道,而不思战略,充其量算得上是个强出头的出头鸟。若只隐居修炼不问世事,则又无兼济天下之情怀,不足以称为侠士。少年去闯荡,年老做和尚,入世与出世,不过互为光影尔尔。
林清玄曾请一个剪影者剪一幅题为“黑暗”的剪影。而剪影只不过是用剪刀在黑纸上剪一小弦月和几粒星星。剪影者说,真正的黑暗是没有月亮和星星的,但如果没有光明,黑暗便不成其黑暗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此说来,难舍难分的光与影便是互为皮毛了。
【编者赏读】信仰为了物质,神圣结伴流俗,技巧配合战略,光明附着黑暗。我们贪婪地想得到至嘉,却不能分离累赘,可见生命处处包含着矛盾。正因为这些独立的存在,我们才能真实地感受世界和欢愉。
闲心生乐
姚钰洁(2013级)
摘春花泡酒,听夏风浅吟,赏温柔秋月,寻冬雪腊梅。若有一颗闲适之心,又何愁无所可乐呢?
卖饼人穷时当垆而歌,乐天喜人;富时却缄默不语,惹人怅然。究其根本,是失了一颗闲适之心。对于物质的向往令他急速向前,误以为将生意做大做好而后方能享受幸福,殊不知清贫之时的歌声就是最大的幸福。
钱锺书先生认为:快乐无需分肉体和精神,只是来源于心无所挂、心无所愧。我们常感到不快乐、不幸福,因为我们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当我们将快乐与否寄托在身外之物时,不快乐自然长相伴随。因此不如寻回一颗闲心,自然会发现参差多态的幸福了。
金圣叹作《不亦快哉》:夏日急雨可乐,故友忽至可乐,看壮夫唱吴歌可乐,推纸窗放蜂亦可乐。所乐者皆生活琐事,却超脱于世俗之上,呈现出大心境、大气度。但凭一颗闲心,去体验生活百态,把眼光放于常人所不及处,自然别有新意。
世人如今说“闲”,贬意是一天比一天多了。似乎“闲”是游手好闲,是不务正业,立志将“闲”铲除,唯恐他人冠以“闲人”二字。我却认为不然。将生活过得充实,把人生活出意义固然是好,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见缝插针地补上每一点空隙。那样的人生整日里忙忙碌碌,看似充实,实则空虚——因为你没有留下时间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体验不寻常的经历,你所过的生活就是一幅空架子,按照早已固定的路线一步步走向死亡。
人是来到世上寻求快乐的。既然如此,岂可糊涂地走一遭,临了死才发现有诸多遗憾?那句“慢慢走,欣赏啊”犹在耳畔,呼唤着我们去找回一颗闲适之心。
闲心能生乐。涨潮乐闲,故成《幽梦影》,论山水,论风月,论草石,皆见地独到。董小宛有闲心,故而能将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打理得风雅美丽。苏东坡更是深得“闲”之精髓,以临皋亭比新第园池,心若脱钩之鱼。
“闲适”一词,先“闲”而后才“适”。此“适”非物质之舒适,实乃心之舒适。闲而后适,不亦快哉!
【编者赏读】步伐太快需要等待,步伐太慢错过良辰。所以感受详实的快乐,要出于自己的本心,也要出于实际的考虑,明心了解自己真实的追求,明目思量自己能及的尺度,方可衍生真实的趣味。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裴育希(2014级)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世间的沧桑如同山顶寒风肆虐,空中鹅雪纷飞,好一派白茫茫的苍凉景象。这时我们可以呵一口暖气在手心,错过的风景,失去的机会,伤心的过往,就让它过去。不为昨日的悲伤,浪费今日的泪水。在明媚的季节,看陌上花开,带着希望,缓缓走向新的一天。
睿智的人,知道放松自己,放宽昨日的沉痛,释然、淡定地看日月更替,怀风袖月,倚杖独立。自由自在,知其所向,身随心动。无忧无虑,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绝云气,负青天,翱翔心灵于天际。
尽管未来或有晴风,或有雨雾,但都无碍生命的美好。路上花开烂漫,你是否疾步匆匆,忽视了沿途的风景?人们常说生命是沉重的,哪有消停的时日缓缓归去,寻找最初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命运的摆布者罢了。然而禅在远方说:“心是你自己,只要你无所畏惧你便是勇者。”
生年不长百,常怀千岁忧。累得自己白发三千丈,何苦?人生得意,需要好好放松自己,去感受天地的广大,去徜徉山河的辽阔,去静听大海的深吟,去冥思高山的沉稳。心,肆意地翱翔在宇宙之间,把日常生活里紧绷的神经,悄悄放缓,没有跨越不了的心障,挥别过去的一味忙碌,给自己一次尽情的放松。心若是晴天,看阴天也是别有一番韵致;心若是雨季,那即便是满目的春暖花开,一眼望去也是冬日残败之景。
乐事令人欣喜,伤事也不必太过心有戚戚。绝对快乐,或者绝对悲伤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我们在交替着悲喜,积累着经历,最后让它们沉淀为一笔丰厚的财富。没有永久的快乐,也没有永久的悲伤,放平自己的心情,告别过去的惶惶不安,给未来的自己,一份理得心安。
在浮华的人生中,心怀一丝恬淡,安然于清宁静秀的一陌,静观淡然开放的花朵在静谧的禅佛里微笑。撑一支长篙,泛舟于细波流淌的湖面。趁着阳光正好,随那如墨画卷,烂漫山花,缓缓归去。
【编者赏读】急躁的心,嗅不到娴雅的花香;冒进的人,看不到潜藏的美丽。梦的彼岸,繁花似锦,殊不知途中道旁,亦是鲜妍明媚。“缓缓而归”是一种境界,细细斟品每一缕暗含的幽香,不经意间,已是花海一片。
刹那的窗边
周天(2014级)
车穿过最后一个拐角,溅起点点泥水,黑夜将小雨染得一片漆黑。刹那终于开口了,“我啊,就像一个戏子一样呢”。
从这条路一直走到底,便是目的地。我正送着刹那去自首,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一定要我送他,要自首的话,自己也可以偷偷地去啊!这条路的霓虹灯没有投射出任何一道光影,远远地望去,一道无尽的深渊赫然出现在眼前。
“人生如戏嘛!”
十年前,我和刹那来到同一所城市,他和我往截然不同的道路迈下了步伐,他谈起他的写作经历,光润的脸上绽开令人欢心的笑靥,我能想像他每每坐在窗边,偶尔抬头眺望窗外的远景,将身心投入在世界与创作中,像尘埃归于浩瀚,与世界连为一体,他飘扬着,他是自由的。
“为什么要做这种事啊?”我忍不住开口了,刹那坐在后座,头埋在阴影里,我凭着车灯反射的丝丝光亮,微微地辨认出他的轮廓,细碎的沟壑弯曲在他的脸上,显得格外的刺眼。
他似乎不打算沉默到底,“所有的偏执,贪婪,不甘,都在于我们原本就不完美。人所有的心力,多半也都是为此飘散殆尽。”
还在说着一些什么一知半解的话呢?我正考虑着要不要问他为什么让我来。他又开口了,“从追溯这个世界开始,到现在是否就够了呢?我一直觉得青春离我不很近,任热血挥洒,凭自己这双手,塑造一个完完整整的自己,不论万物翻腾,一直不会停息。”
“呐,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吧!”我的目光没有从正前方移开,“你这样的人,随便说一句话,就可以救赎一个人吧。”
“人人都有自己的苦难,我们若想完成自己的劫数,就要花一辈子的时间,”他顿了顿,双手遮住他的双眼,“只能拼尽全力,做好自己。”
“那为什么让我来干涉你的劫数,我们也有好些年没见了,我也过得好不到哪去!”每天从这法老的都市苏醒过来,就如蜉蝣在大海里漂游,抱着满心的惆怅和憧憬,慢慢地老去。
刹那睁开眼,望向车窗外,一座座冰冷的建筑和他隔着一片雾霭,突然他眼里一亮,闪着让人摸不透的光,“因为,你是我的梦想啊!”
我怔住了,曾经的一道光景浮现在我眼前。那时,我已经落在了队伍的最后面,前面几个领队的男生,好像在故意戏弄我,这片丛林恐怕是过不去了,我开始坐在石子旁,等队伍停下来,这时,急促的喘息声从后面传来,“穿过它,穿过它……”,刹那间,他从我的身旁穿过,叶片斑驳的影子打在他光润的脸颊上,所有的光好似都为他所聚合,我看着他的背影,他本来就是我们圈子里所有人的梦想。
刹那是否流下悔恨的眼泪呢?“守候数量有限的柴薪,观望火焰。你知道亲烬冷清,你知道黑暗漫长,你知道孤影摇动,你知道时间在流动变迁。”
“每一次眺望窗外,究竟被囚禁在桎梏中的是我们,还是世界。”
“心里暗涌的那份悸动,已经把你拉到了这片荆棘之中,你无路可退了……”
“那就穿过它!”我用全身力气呼喊道,“以全部的专注和心力。”
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刹那自己想的吗?他真的从一开始就被禁锢住了吗?他是否真的没有活出自己?真的只是想做好自己?每一个具体的片段,我都无法考证,只是像这样随口一句话就能救赎一个人的他,从窗边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而像我这样,一个单纯地活在罅隙里的我,是否也能让他得到救赎呢?
雨还在下,刹那走时对我说,“那里也有熟人,不用担心,还有谢谢你了。”
车开在回路上,再过不久,拂晓会唤醒这座城市,我突然想起还有话没对刹那说。“果然应该尽力演出啊!”我自嘲道。从此,我再未见过刹那。
后来,我走进刹那的房间,幻想他从窗里望向窗外,那视线本身并无焦点,挥动的笔毫无目的。毕竟,房间里是没有窗的。
那天,我转过头,想尽力地望刹那一眼,一片阴影遮住了他的半边脸,他的嘴微张微合,如梦呓一般。
“穿过它……”
【编者赏读】隔着透明的玻璃窗,尘世繁华近在眼前却又咫尺天涯,活在其中的是戏子抑或是幻影?追溯着世界,渴望着救赎,渴望一个完整真实的自己。混沌之中,不灭的是梦想,不屈的是信念。
第三版
心窗纳入乐景
陈瑶然(2013级)
常言道:“景随心生,物随情转”,我们大都是窗内人,观窗外景。乐时透窗眺望,北边新簇小芦苇,青蛙刚开始叫,狗尾草在风中跳舞,都是一副囊括了青春的模样。悲时倚窗叹息,为何苍翠茂林中几枝高高枯枝那般冷酷,为何慵困秋风吹落了小小红蜻蜓,为何用过一夏的扇子氽在肮脏的河水上。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窗外景取决于窗内人。
我们全都逃避不了狭窄浅陋,由有色的心窗窥望外界,乐则乐景,忧则忧物。钱锺书先生对窗赞不绝口:“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了一部分春天。”其实,窗子真正逗引进来的却是你的心境。同样的景,思维方式不同,逗引入窗自然各异。因此朱自清先生放入的是一株奇异的绿,而不是烈艳的红;因此村上春村放入的是一束包容的黑,而不是拒绝的白;因此陶渊明放入的是悠然南山,而不是金戈铁马;因此苏东坡放入的是小楼春风,而不是朱门酒肉。他们选择悦己的思维方式,心窗里包容着乐己的景,自然是乐不思蜀的。
老妈妈的心境开阔不起来,无非是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不是担心大女儿家的染坊就是忧愁小女儿家的雨衣店,因而她的心窗放入的都是阴沉灰暗的愁绪,而换个角度看问题,无论什么天气都会有生意,岂不乐哉,心窗自然也透过了明媚。生活便是由痛苦与幸福交织而成的,然而幸福与痛苦往往不是相互独立的、彼此对立的,它们之间的差别不过只是在一念之间。
泰格特有一篇名叫《窗》的小说,讲的是同一个病房的两个病人,一个在靠窗的床位能欣赏到窗外的热闹美好,而另一个人却只能凭那个人的描述去想象,一天夜里靠窗的病人突发不适,背窗的病人嫉妒他占据了好的床位迟迟未按下急救按钮,于是,靠窗病人不幸病逝,而他理所当然的占据了那个梦寐以求的靠窗的床位,却发现窗外有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景都一样,心境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于是映照出色彩便不同。一人乐观善良,思悦己之景,眼里也尽是快乐幸福;一人悲观善妒,呈现出的是堵在他心窗外的景。我们也许改变不了窗的景,然而可以改变逗景而入的窗,或纯真美好,或邪恶丑陋,或明媚温暖,或阴翳沉重,都取决于你自己。
愿高歌:“夏日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变换思维之下,心窗所纳皆我所乐之景,本应高歌!
【编者赏读】转换角度后的危夕旦福的程度,有无都会有所转变,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只是思考的门道分类在具体的情境下进行合理的角度转换。让自己的为难减轻,让自己的快乐膨胀,岂不快哉?
诚实方能到达
刘子源(2013级)
我仍然记得电影《霸王别姬》的最后一个画面:寂静的牢笼,寂静的阳光,寂静的空气,凄凉而绝世的戏腔戛然而止,段小楼缓缓转身,程蝶衣刎颈自尽。面对整个世界的质疑,他一言不发。
就好像大火也焚烧着心里的四旧,所有好的恶的都戴上枷锁,全拉出去审判。曾经高山流水,曾经相濡以沫,统统抛掉,心中站岗的人被逼成了疯子,公交车上来一位老人,也要先问问是贫农还是地主,是工人还是工贼。麻雀在一旁叽叽喳喳叫不停,天鹅仍然保持着高贵的缄默;野花在风中颤抖,蔷薇用利刺托着粗糙的微笑。生活给阶级斗争弄得滑稽不堪。然而,正是这样一种尴尬,时刻惊扰你的良知,质问你的信仰,激活你的思想,于进退维谷中造一番别有洞天。因为,反躬自问是一切爱愿和思想的初萌,忏悔引领我们向往清洁与善美。
所谓忏悔,是指为自己过去的错误而悔恨,怀着怜悯与怜惜,正视自己的罪恶,接受自己的罪心,并请求良知的宽怒。它是拷问之中又多一层深思,反省之上再添一丝同情,其目的不是诘责,而是唤醒,不是束缚,而是解脱。正如基督教徒的祷告,信仰者的朝圣,用一种生命听得懂的语言,去抚慰伤痕,去铭记痛苦,去感知温暖而光明的前程。
一本小说的核心,也许仅是一句话。如果这句话是“一个男人用一辈子爱一个女人”,加上云里雾里的浮华,就变成琼瑶;加上古墓轻功江湖,就变成《神雕侠侣》;加上瘟疫、香蕉公司、南美风情,则变成《霍乱时期的爱情》。写作的过程,是顺着这句话向前,经历不同岔道,抵达各自汪洋。阅读的过程,则从文字的汪洋回溯,发掘最初的源头。生命的历程便是这样一部小说,你尽可以随意添补,诗意地作一幅山水画也好,信笔涂鸦,乱写一气也罢,都在同样地顺着岁月的轴向前,完成不同的人生。而忏悔,则是从人生的某一站点回望,寻找人性的本质,聆听内心的初音,并将那些污迹泥泞铸成路牌,当做灵魂归乡的标识,给内心一丝安稳,使我们能再次轻松上路。
真正的忏悔不择对象,它既非对千古罪人简单的救赎,也不是用来亡羊补牢的善后工具。我们不能仅从观念出发做一些道德层面的小体验,然后视其为忏悔的本质,而应该严肃认真地把忏悔变成一种意识,心中常怀忏悔与愧意,才能够获得实际意义上的摆脱。
忏悔并不总是揭你的伤疤,有时它只是灵魂轻松愉悦的一次旅行,在背包里放阳光的麦子,一直走,一直翻荒芜已久的海浪。只要诚实,就能到达目的地。
【编者赏读】人总会后悔,某件不经意小事或者荒唐的大错都会给人留下遗憾,可人大多不会想要祈求原谅,理由千奇百怪,终归还是不想面对罢了。谁曾想屡教不改的恶行才最伤人。忏悔不需要仪式和打点,重要的是追求本心前进,对过往道歉就已足够。不再背着包袱,承认自己的懦弱或偏执,即可重新上路。
幻化成风
叶瑞阳(2013级)
伴着温暖跋山涉水的迁徙,春风又一次吹绿了大江南北。春雨淅沥,滋润着干涸已久的河堤和土壤,唤醒黑暗里沉睡的生命。在万物复苏之际,我的神志却因这阔别已久的温存有些恍惚,春困带来的困扰也远不止这些。忙碌许久的思维因这偶然的机遇放缓了脚步,我也有了少顷闲暇省视自己近来的点滴。
我不甘心成为借助风力展翅翱翔的鲲鹏,亦或是无需外力振翅低飞的学鸠。说到底我没有得到真正自由的可能,人格的至高至善对我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我也只好用怠慢的态度来敷衍白日梦。成为一阵有力的风应该会很不错吧,独善其身也可,兼济天下也可。设想一下,推开向南的窗,幻化成西南风在世界飘荡,没有形体的束缚和制度的制约,彻底成为自由之魂。
我可以推动风筝行走,可以让枯叶围成圈跳舞,可以深入温暖嗅到百花馥郁的芬芳,可以在山谷穿梭让森林歌唱,可以钻入云层拨出罅隙让阳光普照凡世,可以乘着海浪拍打柔软的沙砾,可以无拘无束地享受未曾想象的风光。这种感觉好像骑单车,能感受到微风的体贴,我又与它合为一体,领略这个世界真实的面目。
想来到你的窗前,看着你的惬意或疲惫。想把你的叹息化作云彩,结为水珠轻轻掉落,碎成一朵朵涟漪。想慢慢地抚摸你的头发,静静地与你同悲欢共福难。想让你知道无论有没有我,有没有风,生活的色彩都是丰富饱满。想卷走你暂时的忧虑和烦恼,在远方开成一丛丛的格桑花。想偷偷地跟你说话,让你知道无论如何你都不是踽踽独行,茕茕孑立的过客,想悄悄地接受你传达给世界的想法,散布到每一个角落,想在你心里留下一个不深不浅的印象,就像一阵风。想予你这样的我和这样的风。
如此在人间漂泊流浪逍遥,心中却依然有所牵挂。而这一次,是我自己心甘情愿地套牢了枷锁。世界赋予的天赋有无被懒惰埋没,苍生重压下的包袱和自身信念的附加有无混为一谈。因为不能被世界温柔以待,所以习惯用敏锐的目光窥探它,打量它,小心翼翼到放不开手脚,才准备反击。就算化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清风,也被惦记拽住了透明的衣袂走不太远。我们不应该怪罪这个没有提供太多平台的社会,或许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无穷无尽的贪婪。承载太多的渴望,超过负荷会渐渐走向毁灭。
“就像是祈祷着能和你相遇,获得幸福。”
【编者赏读】是否想过幻化成风?只为跟随自由去寻找夜半时分的自己;去安抚深陷迷途的朋友;去实现斟酌许久的梦想。从此不再只会默默地用力生活。
无穷的远方
刘治洋(2013级)
“孔打好了?”我接过皮带,拿手扯了扯,打量了一阵新孔大小,“真不错——在哪儿做的?”
“一个鞋匠,”妈这样说着,脱下厚大的风衣,“说要一块——一个残疾人——我看人家不容易,给五块。”
我不再说什么,回到书桌前,理理桌上的草稿,一堆式子中间时隐时现着几个哈密顿算子——就是这种倒三角的微分子符号:“△”——像姑娘们被小伙子挑逗时忍俊不禁的嘴。就在刚才的一个小时里,一个腿脚不灵便的鞋匠裹着一件破大衣在这寒冷的冬风里看着人行道出神,直到一个妇女,我妈,递过一条新腰带;而我,在这一小时内写了一满纸方程,顺便看了看他的劳动成果。
没有什么比生活更真实的了。
无穷的远方,还有无数这样的鞋匠:我现在坐在这儿,高兴的话会哼上一段儿小时候我爹哼的曲儿,别跟我谈什么卡雷拉斯的咏叹调;不开心的时候,我就掏打火机抽支闷烟,别问我烟头上有多少电子怎么跃迁;我看见街对面的小摊儿的木板上拿蓝色粉笔写的“苹果六元一斤”,别提张旭的《古诗十九首》书得多么奔放潇洒;我有点钱了就去娶个老婆生个娃,什么赌书泼茶香?
我不懂……
没有什么比苦难更真实的了!
我们不得不看清:一切的基础是生活。温饱尚难,就不必再谈科学艺术。首先是面包,然后再有绘画,演算和思考。我们所研习的,是许多人一生都不会接触甚至无从知晓的。身处象牙塔的我们,醉心此间之余,是否曾想到过世上无数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呢?
昔楚人丢失了一笔财物,耿耿于怀,于是上告于楚王,王曰:“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丢了财的是楚人,拾到的人不也是楚国百姓吗?可见楚王之达观。而孔子闻之,再去二字:“人失之,人得之。”这就又上升一重境界了,以天下人为一体,展现出世界眼光。
我是所在时代的一分子,就如同给我手上这条束带打了三个孔的鞋匠以及他对面的苹果小贩一样,而更多沉浸于生活磨难的人们正在渺远的空间里默默忍受着。没有谁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我们生于人海,殁于人海,尽管深知这一巨大群体不够完美,不够温暖,但这并不影响,反而更能激起我们对人类苦难发自内心的同情。
深夜,我爬着格子,想起一个残疾的鞋匠,就像想起一位素昧平生的故人。
【编者赏读】万事万物都有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我们不一定会认清这个有机世界,也不一定会透彻充满矛盾的自己。可我们一定要看清周遭立体的苦难,还有同样身处苦难的他们。
萤火虫
余金帆(2014级)
茫茫,世间云雾深深。郁积心中的情愫终于缓缓流出。
曾经一度相信,在那段奇妙的时光,点点滴滴的真切经历会成为永恒。于是,我默念,让一切都留在我身边,我要好好地去感受这世界;我祈祷,在夜将尽未尽的时候,有希望告诉我,黎明终会如期而至。我在暗夜里点亮自己,微微弱弱的光。
小小的萤火虫,拎着自己小小的灯,找寻独特的晚景。
可是,一切,一切都过去了。所有的美好逝去时,无征兆,无声息,就好像鸟儿已飞过,然而天无留痕,它消失得那样自然,就好像随岁月远去的我们再也吃不到去年的生日蛋糕,就好像浮沉不变的诺言经不起考验成为一句笑话。
萤火虫的天空,没有星星的悲哀,只能由自己的燃烧来弥补。
幻景,妄想,海市蜃楼。
闭上眼晴,仔细打量心里的世界。那是一个有着蔚蓝的天空和碧水绿山的地方,有着水晶般真诚的微笑,透明纯净的世界里,哪容得下猜忌与怀疑?
萤火虫一路跌跌撞撞,它发现这夜的黑如重重压来的翻滚的乌云,阻挡了向前探去的目光,拦断了连接现实与未来的通道。
你要相信,再幼稚的孩童也是会长大的。快快褪去身上的孩子气吧,学会应付这善恶交织的世界。你要清醒,不要轻易掉眼泪;是是非非,你要勇敢去面对。
萤火虫,是向火而生的。
它在无边的黑暗中,寻觅一丝光亮。
那光亮,是有火一般的炽热的。
浓墨似的空气晕染开来,连呼吸都变得沉重压抑。但萤火虫知道,这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能带来光热的太阳一定会出现,这是希望告诉它的,它当然相信。
就像破茧化蝶前的等待,苦人至深。
萤火虫的灯,渐渐不亮了,微弱的光变得苍白无力。
在灯芯燃尽,火光将熄的那一刻,利刃刺向天际,终于,破晓。无论夜有多长,夜有多黑,记得默默坚守,纵使悲伤绝望铺满心头,也要舞出生的自由。
【编者赏读】云雾深沉夜苍茫,不见星辰日月,唯有信念坚定不忘。熬过最黑的夜就是黎明。“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第四版
隔空暖流
吴怡伟(2014级)
相隔的,我与你分置两地;我与你无隙地情意缠绵。只是零零碎碎的话语,便有那于空中淌过的暖流,是寒冬之暖阳,是冰川之星火,是暗夜之月光。总于此中驻立,细细品尝。
——题记
其实这冬日里的阳光是叫窗子给抓进来的。空中还未飘雪,却分明是凝了些许寒意,时时蹿过的风也会如同刺入骨髓的银针从身体穿过,真叫人瑟瑟抖缩,并没有什么生气可言。
桌上换了部新手机。便想起外婆的那部旧手机,灰色的外壳,显得有些颓萎,机身的漆已斑驳,被时光磨砺出质感,心里也一直缠着那道不出,又如丝似缕绵延的情意。
舅舅送来一部手机,外婆颇为惊奇地盯着--虽然早听说,也已见许多人用了,自己却一直未使用过这样的玩意儿。“有了手机,有什么事也好联系。”大家都告诉了外婆。外婆只是轻点着头,眼里却满是不解,如同大团迷雾于眼前笼来,只颤了颤手接过手机,显出老年人特有的佝偻。临行前,我叮嘱外婆与我常联系。外婆露出如同是含羞微绽的朵儿,笑意也似和谐的悦音般令人舒心。
过了几日,天气愈发冷起来,不时飘起的雪花是空中起舞的精灵,烈风便也如同参差毛刷肆意侵蚀人们的肌肤,这些日子未同外婆联系,怀着些许沮丧的心情去外婆家中,冷冷清清的,正映着这冬日里独有的寂寞,空气也变得干燥了许多,一踏进门,便想好好问问外婆为何不与我联系,眼前却分明是显现了那佝偻的身影―― 也许开门声轻,她并没注意到我。如雪絮般的发丝既是和着那寒冬里素洁的白色,又是随了凉风协奏于空中曼妙起舞。那被皱缩不平的皮层所盘踞的双手有些迟缓地在那灰黑壳子的手机上来回移动,只是速度不一,忽而快些,又忽而慢下来了,颇不熟悉所以显出些笨拙。像是初涉猎一门深奥的学问似的。突然间,觉得空气是于一瞬凝成永恒,时光似冻僵的溪水停下了箭似的步伐。是安详而宁静,不忍纵其流逝。
“唉,你来了,怎么没听见开门啦?真是的……”外婆慌忙地起身,显得有些惊诧,这人要一老,脑袋转不快,手脚也不灵活,学什么都学不会了,依旧是那荡开的笑意。本想吐出的话一下子咽到了肚里。外婆的神情些自责,沉默中却透着令人舒心的安详。她挪了挪些许沉重的身子向前迈了一步。
“不要见怪……”
“怎么会?您已经做得很好了……”不知这些话是怎么冒出来的,只是那么一丝莫名的冲动,是超越了情感的界限。
很快可以和外婆联系上了,总于那寒冷的冬日里送来些许温情――每天寒暄一番,便有如灌入心底的蜜浆。是照亮了心底世界的明灯。家里的手机换了几部,外婆桌上的――依旧是那灰黑的,显得老旧的手机,常可以瞧见。
只是虽然老旧,却总渗着一点点的爱意,无以言喻的,是冬日里骤起的春风。
我与你分置两地,冬日再寒,烈风再猛--依旧是那于空中相连的暖流,在这冰雪世界里矗立着,没有别的什么,只是心灵的归宿……
【编者赏读】人与人之间相隔的距离从不能阻挡心与心的沟通,上有飞鸽传书,今有手机通讯。我们从来没有让距离拉低温存,但愿我们能够传达彼此的情谊,一直深情相拥。
自我的姿态
陈雨欣(2013级)
人活在世上,都要经历生老病死,都从稚嫩走向成熟,这是自然规律。然而有些人不愿为自然所主宰,于是便出现了两类极端:童心不泯之人与少年老成之人。
童心不泯,意味着延长青年期。年轻者无畏,总敢于尝试未知;年轻者无知,总好奇地探索新奇;年轻者无虑,总纵情释放自己的天性。这种童心,往往会随年年刺骨的寒风消逝。而幸运的人还能用孩子的角度对待世界,金岳霖先生年过花甲还和孩童玩得欢快,艾青先生为了喜爱的雕木依旧任性固执要买,固执得可爱。
童心不泯确实好,过着被延长的童年,维持年轻的心态,隐去了人性的自私与丑恶返回了淳朴的原点,反璞归真。
与童心不泯相反,少年老成意味着提早进入纷繁的成年世界。一个人总是在拥有时恣意挥霍而欲得更多。正如恰值青春的我们总期望一夜之后变得成熟圆润。少年如沙,只有经过世事沧桑后才现出光彩,才磨灭棱角,若少了必有的苦难,便是故作老成。读过一本书,写了几句似有哲理的话,便开始用嫌弃的心态看世界,用睥睨的眼神视他人。本应当纯粹的年龄却严肃如老学究,实无异于没开花的水仙。我们日益完善,总有一日会鄙视从前违背本性而故作老成,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自己。我身边没有早熟的人,却有很多装成熟的人。
说到这便可看出上述二种人的共通处了:总有人扮成童心未泯,总有人装作少年老成。装童心未泯之人肤浅,童心不泯是心态而不是外在。不是打扮成妙龄少女就能一夜拥有懵懂岁月的童真,此类人被判为“装嫩”,实在贴切。装老成之人违背本心违背自然去假装长大,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堪。
童心不泯与少年老成本都不是坏事,因为不同的心态拥有不同的人生,只有刻意而为的卖弄,实不明智,倘一个人眼中闪烁灵气却说话古板,那他必定涉世未深。如林语堂先生所言,“倘一个人三十多岁还叫嚣着激进改革,那他不是呆子,便一定是捣乱分子,绝非未脱童心之人。”
【编者赏读】无论是单纯还是复杂,天然还是人为都可一眼辩认,我们太渴望蜕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然而笨拙的模仿常常给人带来不适。倒不如释怀地享受未定形的自己,让自己在时间潜移默化地冶炼中,镌刻上美丽的花纹。
月中醉仙
袁瑞婕(2014级)
有人说,人世苦短,没有完成自己的理想就要奔着极乐世界匆匆而去;有人说,人生漫长,走完一场人生就如同走完一段冗长崎岖的路。在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时代,对于他们,人生怕是再苦短不过了吧!
宛若一朵青莲,你无瑕地盛开在我国最鼎盛的唐朝。青年时,你年轻气盛,有着“大济苍生”的鸿鹄之志,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你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看尽天上云卷云舒。在这时,你接到圣旨进京,我猜那时的你,一定对强国富民有着远大的构想,一定已抑制不住胸口喷薄欲出的喜悦与激动,想要在朝野施展自己的才能吧。可是那时的你傲岸不羁,怎肯受权臣的排挤,在与大臣们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世界中卑微地活着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是你却像一根被遗弃的废柴。可能你当时绝望至极,颓废、放弃,但你骨子里的乐观与浪漫将你重新拉了回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跟随着心最本质的渴望,你转为出世,饮一壶浊酒,心却愈发纯净,携一柄宝剑,心却再无名利之计较,游山玩水,诗酒逍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对月而舞,只是随心。不顾什么后果,不管应该怎样,你只是跟随了自己的内心。多么快活!
你的豪迈令人羡慕,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能像你这般自由惬意呢?朝廷中人利欲熏心,步步留意,权衡利弊,注意自身形象,在人面前不露丝毫丑态。为什么?他们回答,“可能是人生苦短,而我们想做出更多业绩来让自己生活地更好吧!”他们没有错。可我想,对你来说,正因为人生苦短,才更想随着自己的本心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最后的最后,你随月而去,因醉酒而登仙,看见明月沉在水中就毫不犹豫地跳入想拥她入怀。可我相信,你不单是因醉酒,更是听从本心。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可那“时”迟迟不来,“举杯邀月”,那“月”在水中。你纵身一跳,这一跳,你溺死在水中,这实应是你的作为,这样的恣意,怕也只有你做的出来。
你这一生醉得太多,就让你睡一睡罢。
【编者赏读】你的浪漫让你沉浸在琼浆玉饮的梦幻和理想境地的氛围里,人说你只会逃避现实,我不认可,你时时刻刻都在与苦难做斗争。你在盛唐开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直至今日也无人踏进这片净土,因你清净,因你秀丽,岂敢损伤,仅此远观。
叹红楼
赵心月(2014级)
贾家不假真豪门,锦衣玉食比乾坤,
荷衣款款,金似土盆,掩不住暮后荒坟;
多情公子误掩门,怨惹了潇湘泪痕,
劝早回乡,免得彷徨,绛珠香草归魂。
十二钗,三春尽,
说什么金玉不离不弃,
寒雪掩住了痕迹,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警芳言,遗悲信,
道什么机关算性命,
破席卷走了尸体,
繁华瞬间没了道理!
原应叹息!公子多情,
抓不住这红尘瞬息;
原应叹息!红颜薄命,
还不完泪,人去房留音,
人去房留音,潇湘闻鬼啼!
多年后重拾此地,
一片繁华拢玉锦,
月色正亮,谁曾望——
此地当年苦人亡!
【编者赏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薄情世界里深情歌唱
王舟瑶(2014级)
最初读李商隐的《锦瑟》,只是觉得幽微隐晦。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仔细研读“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句,便可发现李商隐是一位极其深情之人。如何的情深才使得清泪如沧海般倾泻而下,让过往的生活如烟雾般久久萦绕在心间呢?
许多人评价《锦瑟》是忧国伤时,自伤身世之作,固然有理,而我更愿相信这是李商隐对亡妻深情的思念。思之远,念之深才会发出“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样哀凄的悲叹,才会感到惘然若失,以至于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对往事的追忆,在“忍放花如雪,青楼扑红旗”中的重情惜别,在“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中凄清的哀叹,都无不体现着李商隐在生命中满怀的热情,如一潭明澈的湖水,中心向外泛着温香的涟漪。即使成为政治上的牺牲品,落得一个孤独凄苦的晚年。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似乎早已没有他的落脚之地,然而他却深情地歌唱着,用他那一粒粒珠泪般的文字,表达着心中的哀愁与思念。
与李商隐曲折的一生相同,苏轼的一生多次遭贬。但也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在荒僻江畔写下了《赤壁赋》千古绝唱,友人因担心他前来安慰,他却笑对友人说自己现在的幸福,贬谪之地汇聚的安逸和舒适十分丰富,千万不要告诉了别人,以免被割取分享。只有他的豁达和对生活的热爱才造就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美好而温馨的祝福。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之中,难免会有挫折和困难迎面而来,将我们击倒。有时我们甚至会想这个世界也未免太过薄情,我们所拼搏所奋斗的一切就在一瞬时化为乌有。但是如李商隐一样,我们应始终保留着内心的那一片深情,怀着对生活的热爱,拍拍尘土又能坚强地站起来继续前进。在每天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之时,我们就应对着新的清晨放声歌唱。在每岁寒风凛冽之季,我们应眺望远方的春天。生活正因种种悲欢离合而圆满,因处处阴晴圆缺而完整。
即使薄情的世界将我们伤害得支离破碎。即使被黑暗与孤独吞噬,我们都应像李商隐一般深情地歌唱,像苏轼一样转化苦难,相信光明就在远方。
【编者赏读】古往今来,残身只会带来暂时的落魄与心荒,残念留下的却是躲不过的劫难。不要因为身处黑暗而放弃挣扎,也许马上出现在眼前的就是黎明之光。
中缝
岚光信息
2015年第2号
2015年开门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青睐岚光
社员作品入选“文学社团巡礼”栏目
岚光文学社2015年开门红。社员周文婷(2011级)的诗歌《撑春》(本诗首发于《岚光报》2013年第6期·总第79期)以及邵嫣然(2013级)的散文《叶子的故事》(本文首发于《岚光报》2013年第4期·总第77期)受到《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青睐,入选该杂志 “下旬刊”2015年第1期。《语文教学与研究》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系全国首批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该刊在的“文学社团巡礼”栏目的题头专门配发岚光文学社的社刊《岚光报》的影印图片及www.tengbo168.com
与岚光首席导师名字,向读者推荐全国优秀文学社团岚光文学社。
在荆门市首届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上岚光社员喜获佳绩
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邓济舟 叶飞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1月11日,随着一等奖名单的公布,历时三个月的荆门市首届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落下帷幕。我校岚光文学社喜获佳绩,黄熙雅(2014级)等4名岚光社员获得高中组一等奖;黄思睿(2014级)等19名岚光社员获得二等奖;刘长江(2014级)等17名岚光社员获得三等奖;王昀沛(2014级)等8名社员获得优秀奖。周芮竹(2014级)获得“微信投票组最佳人气奖”,李静茹(2014级)获得“作文浏览组最佳人气奖”,吴怡伟(2014级)获得“作文评论组最佳人气奖”;谢箬涵(2014级)等17名岚光社员获得“网络人气奖”。岚光首席导师、湖北省特级教师邓济舟,岚光导师叶飞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
“展现学生个性,抒写灵性文章。”这一全市性的作文大赛,由中共荆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文联、市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荆门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举办,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才华,表达内心的追求和梦想,增强信心的平台。大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组别,分组命题作文,高中组要求学生围绕“手机”作文。这一赛事吸引了全市120余所中小学校近6000名学生参加。经过网络海选和专家评选,各个组别分别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60名,优秀奖100名,优秀辅导教师奖10名,最佳网络人气奖3名,网络人气奖27名,高中组评出优秀组织奖2名。
岚光文学社社员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一举夺得了全市高中组近一半的奖项,再一次展示了岚光社员饱满的写作热情,扎实的文字功底,同时也向公众展示了我校多年来坚持素质教育的喜人成果。
岚光文学社表彰优秀社员
1月26日,岚光文学社隆重表彰优秀社员。汪欢颜等49名优秀社员从岚光导师手中领取岚光社员作品集《让作文飞》等奖品。第十五届岚光文学社从2014年9月成立以来,在全体岚光干部的努力下,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文学社荣获“全国百牛文学社”称号。一批社员的校园文学习作先后被《美文》《语文报》《作文指导报》《中学生百科》《帅作文》等国内知名刊物刊载。陈思贝等社员的十多篇习作荣获第四届“枫叶国际杯·湖北省优秀作文奖”,谢箬涵等社员的八十多篇习作荣获荆门市首届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奖。
【附·优秀社员名录】
2014级(19名):王倩怡、余金帆、贺凯玥、张圣澳、李静茹、齐星瑶、刘慕可、张贝妮、张禹琪、李丹妮、王昀沛、郭帅、赵嘉悦、涂梦倩、张丽薇、邹 定、王欣怡、廖冯昌、陈思贝
2013级(30名):全天衣、余至文、方如玥、孔祥龙、张抑淼、熊子杉、刘治洋、陈隽卓、陈雨欣、李雪纯、杜佩、刘冰心、杨惠雯、汪宇昕、汪欢颜、苏洪昕、廖羽鑫、侯宇宁、李佩玲、张沁园、付禹萌、和昭君、叶瑞阳、韩玉潇、戴雅婷、樊丹晴、张凝馨、李晓青、全瑞、王鹿鸣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第86期答案
问: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常常被误写成《啼笑姻缘》。这个书名中的“因缘”为什么不能写成“姻缘”?
答:“因缘”泛指缘分,“姻缘”专指婚姻的缘分。《啼笑因缘》写的不完全是婚姻问题,所以用没有女字旁的“因缘”,是指“各有因缘莫羡人”之意,饱含人生的哲理。
问: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你知道“正红旗”是指什么吗?
答:正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满族的一种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的颜色为号,有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旗(正即整字的简写),凡满族成员都隶属各旗。八旗成员,统称“旗人”。老舍先人隶属于“满洲八旗”的“正红旗”,所以这篇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取名为“正红旗下”。
问:孙犁在上世纪50年代曾创作了著名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铁木”指的是什么?
答:孙犁的《铁木前传》写的是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两人之间的故事,“铁木”是铁匠和木匠的简称。
问:《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的代表作之一。书名中的“板话”是什么“话”?
答:作诗的人叫“诗人”;说作诗的话叫“诗话”。小说主人公李有才擅长说“快板”,因此被称为“板人”。这本小说说他作快板的话,所以叫“李有才板话”。
问:《管锥编》是钱钟书的一本学术代表作。你知道“管锥”是什么意思吗?
答:“管锥”是“以管窥天,以锥指地”的意思,典出《庄子·秋水》。魏公子魏牟曾教训思想家公孙龙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意思是说,你琐琐碎碎地去辩论,真好比是用竹管去看天,用锥子去量地,不是太渺小了吗?钱钟书借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的书不过是“管锥之见”的“汇编”而已。这个名字体现了他的自谦,其实也包含了他以具体显现共相、从微观探求宏观的独特追求。
问:《天龙八部》是金庸的一部武侠小说。书名为什么叫“天龙八部”?
答:“天龙八部”这一名词出于佛经,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怪物是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它们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第86期获奖者
郑文樨(2012级)
“文明湖”杯有奖答题第87期题目
一问:哥伦比亚全称“哥伦比亚共和国”,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你知道西班牙语中“哥伦比亚”的含义吗?
二问:巴西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据说国名源于一种当地的树木名称,你知道是哪一种树木吗?
三问:新加坡包括新加坡岛和附近的50多个岛屿,扼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你知道它的国名含义吗?
四问:1948年,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告独立,成立缅甸联邦。你知道“缅甸”什么意思吗?
五问:澳大利亚联邦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美称。请问它的国名含义是什么?
六问:“加拿大”是印第安语。据说加拿大的国家名称源于16世纪的一次误会。你知道这个误会吗?
【请将答案送交岚光文学社(天文台四楼),答对有奖!】
成果存盘
(岚光文学社社员作品发表一览)
(接本报2015年第1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况旭馨(2006级)的作品《很久很久以前》(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8年第1期(总第44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熊露琦(2007级)的作品《不爱胭脂爱乾坤》(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8年第3期(总第46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况旭馨(2006级)的作品《亲爱的,我爱你》(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8年第3期(总第46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周易(2006级)的作品《君子兰之殇》(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8年第2期(总第45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李瑞琪(2007级)的作品《哎哟,妈妈》(散文)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7年第6期(总第43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罗周萍(2007级)的作品《那些曾经路过的温暖》(小说)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7年第5期(总第42期)。
★2009年7月,文学社社员墙薇(2007级)的作品《忘却的颜色》(诗歌)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7年第6期(总第43期)。
★2009年7月,辅导文学社社员孔怡默(2007级)的作品《流沙》(诗歌)发表在专著《优秀作文大点评》(高三年级分册)。该著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邓济舟担任该专著编委并点评该文,该文首发《岚光报》2008年第2期(总第4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