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面带诡笑的一把将TA推倒 体验乡间生活
网站首页|都是行业管理改革的一部分|独享洱海之日出|您将享受更优质的服务|林允取得亚洲腾跃艺人大奖|截至2016年12月28日|五柜沱、云雾洞等|自去年10月上市以来|多方找寻无果正准备报警|腾博会pt客户端下载t |丁向阳救生衣|资源共享|相传摩诃老祖是在圣米石塘之中|tengbo3988.com |我是星期一出生的|假如你仔细端详这块石壁|招生报名
>首页 -> 我是星期一出生的 -> 吃过满记甜品的糖不甩

TOP

《岚光报》2006年第4期(总第36期)
[ 录入者:xiaobao | 时间:2008-07-04 14:15:16 | 作者:岚光 | 来源: | 浏览:4787次 ]

★全国中学优秀文学社团

★全国中学优秀文学社团一等奖

岚光报

LAN GUANG BAO

湖北省重点高中  湖北省示范高中  荆门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主办 

2006年第4期(总第36期)

鄂荆内资准字第[200625号校长:樊雁 报名题字:田代祥主编:邓济舟

【社员靓相】

岚光文学社第七届“十佳社员”

(排名不分先后   从左至右)

      陈星卉   卓丽芬   熊凌睿     

季宁静         徐匆匆   刘佩龙   吕亚平

 

 

【写作指导】

考场作文选择文体能力·微型小说

本报特约撰稿人

【要义解说】

微型小说(小小说)是近年来高考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微型小说,主要是塑造人物、表现情节的,所以必须符合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及环境)。当然在文字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相对减少对环境的描述。

【策略解读】

1.题目精巧。微型小说的题目应该短且不是个完整的意念。它应能唤起读者的好奇,产生想知道小说内容的欲望,它绝不可泄漏故事的结局,它应与小说的主旨有关。

2.人物集中。人物少,多半只有一个核心人物,一两个或两三个次要人物;集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某一点或某一侧面,不对人物性格作多侧面、多角度的发掘。

3.选材精粹。微型小说的篇幅精短首先制约了它的选材。选材一般有这么几类:①真实性和虚假性混杂的题材;②具有完全真实性的题材;③真实性程度更高达到了典型性的题材;④典型性程度达到更完美形态的精粹的典型题材。

4.节奏快速。不宜铺陈细节,主要情节的推进速度比较快,表现进行节奏的动词比较密集,而作静态描绘的形容词相对较少。

5.巧设结尾。微型小说最后一段与最末一行极其重要。结尾时常寓有深意,透露“惊愕”(整个故事为此“惊愕”做准备),有时它为整个故事做一总结,给读者以有力的情绪冲击。

6.语言简练。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在语言的运用上不能泼墨如雨,而只能是惜墨如金。

 

 

【岚光推荐】

刘南陔先生是荆门教育界及文坛的老前辈。先生弄文,不做作,不雕饰,率意而文,情真意切。先生一直关注着岚光文学社的成长。不日,文学社将特邀先生来校为社员作精彩的文学讲座。征得先生同意,本报特将先生的讲稿全文刊发,以使读者先睹为快。借此,本报谨向先生致以衷心的谢忱。

文从心发   辞因情制

——谈我的散文创作

刘南陔

记得上高中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二六七号牢房》,是摘自捷克作家伏契克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的。文章开头这样写道:“从门口到窗户七步,从窗户到门口七步。”不知什么原因这话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近些年来,在梦中经常出现学生生活的场景,记起儿时的一些人和事,于是一篇题为《上学的路》就这样开头了:“我家在荆门城南的柴家集。13岁时到沙洋去读初中,上学时走楝树店、范家店、三家店、蔡李集、倒垱港、卷桥,回家时走卷桥、倒垱港、蔡李集、三家店、范家店、楝树店……”这是在模仿《二六七号牢房》的开头。话匣子一打开,那些历历在目的人和事就自然而然地汇集到文章里来。经过筛选,我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我的养父,一个是中学时的同学。

第二段写养父。养父土地改革时被划为地主,这顶阶级异己份子的帽子遗传到我的头上且断送了我前半生的政治生命,所以从来不敢提及。进入新时期后,所谓“四类份子的名词”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消失,“右派”平反摘帽,伪职人员都得到安置,养父早已去世。但在文学作品中正面反映“地富反坏右”的文章却很少见,我大胆地写了。我介绍养父的身世,写养父对马的感情,写“我抓住他的长衫衣襟不放,硬要跟着回去”,写着写着就流泪了,因为我是用心在写,用泪在诉说。

写同学王景森的文字相对多一点。第三段概略地介绍了我们的相处关系:“从那天起,我唯一的熟人就是前湾的王景森了。他与我同时考取了初中,又被分在同一个班级。我们俩同铺,公用一只他带来的铜盆……打这后,我们一同上学、回家,一个一个地数着上面的店名,一步一步地向目的地挪动。” 

第六自然段,回忆他对我的接济:“我也曾只身一人回家去拿过钱。家里没有,就求亲戚告邻里去借,那种滋味,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无须多说。当然,大多数时候,王景森会从他棉衣内层的口袋里摸出一两块银元来,助我肠辘之急。对于这样一位好同学,我终生感激,然而却无法报答了——他在四十年前也就是在那场大浩劫中含怨自缢了,他与我同庚,那年才26岁。永别了,我的相依为命的伙伴。”破折号后面的句子一波三折,十分贴切地表达了我的追思与痛惜,同时也有莫名其妙的诉控。

《上学的路》一篇写好后自我感觉还不错,我又陆陆续续写出了《上班的路》《进城的路》,最后合成《往往返返的几条路》,发表在《散文》月刊20065期上。文章以五十年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展示了自己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著名作家程宝林看了后在网上回帖说:“文章朴实,由‘路’写出了一个中国普通知识分子的生命历程,既有时代的悲情,也有人性的感恩,同时,社会的变迁也在其中,读来不免感慨复感动。”

得到这种评价我是心满意足的。我反反复复地写、反反复复地改,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让青年一代了解父辈所走过的道路,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我始终认为文章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过去我们太强调文章的教化功能,但现今写的文章大多以追求娱乐性、世俗性为主要取向,有的作家一味追求低俗趣味,我认为这也未必妥当。

下面再讲讲《我的三个母亲》(见《散文》2006年第8期)的写作情况。

这次是有备而来,不是想到哪写到哪,从第一句话就可以得到验证。

还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使我深受感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我想到了我的家庭:养父是地主,解放前娶有二房,大房即我称之为“月妈”的遭受的苦难与朱总司令的母亲差不离,但同为女人,其地位是天壤之别。因此我也想写写我的“月妈”,这是1956年的事。当时反右斗争还没开展,阶级斗争还没提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文章写了,我誊在作文本上,老师批了几个字:还有点文学的味道。这对我真是很大的鼓励。转眼反右斗争开始了,我也读高中了,有些政治头脑了,能意识到歌颂地主婆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会得到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再也不敢提及这件事了。一晃五十年过去了,文章的内容全忘了,只记得题目就是《月妈》。

改革开放后,国家政治清明,思想解放,人文思潮回归,表现人类真爱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又激发了我的人性良知与创作欲望。我试图通过描写三个母亲的不同人生遭遇,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即“母爱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无声无息地奉献……当政治斗争与人间亲情接缘的时候,我想二者都会变形,二者都会扭曲,而岁月是一张无情的过滤网,它会将二者一一分离,留下永恒的真爱。”(见《我的三个母亲》第二部分的最后一段自然段)

文章第二段介绍“月妈”称呼的来历与身世。我采用梗概叙述与细节描写的方法,既平白质朴,又婉曲隐晦,还运用了重叠、对比、排偶等修辞手法,文字虽平平淡淡,内心却充满哀怨,欲哭无泪,写得凄凄苦苦,与自己的心境十分吻合。

再就是第六自然段。这段写不写,怎样写,我是费了心思的。作为子女,写长辈的隐私,总不太好。但后来考虑,如果不写这段话,整篇文章将会失去震感读者的力量,况且长辈们已过世多年,于是我写了。我把自己的母亲当作一个普通的女人来写,她应当有女人的尊严与权利。当写到“在我的记忆中,只有这一次,月妈才是一位女人”时我又哭了。本文的情节、细节都不是虚构的,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素材的组织衔接与语言的选择运用上。

本篇结尾一句话作了三次停顿,再加上句末的感叹号,造成如泣如诉的气势,幽幽涩涩,寄托了我的哀思,纯朴自然,我也是比较满意的。

我认为情感的表达应该在明静如水的文字间流露出来,不必刻意追求,不必矫揉造作。写文章同写诗词一样是要讲赋比兴的,应该赋得真切,比得形象,兴得有味,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通篇是悱恻缠绵的个人内心宣泄,或是没头没脑不着边际的词藻堆砌,即使语汇再时髦华丽,我想也难以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那样的文章怎么能让读者看下去进而受到感动呢!所以,我是主张散文应该多一点“低调人文”,少一些无病呻吟的。

 

【名家赐稿】

为校本研修赋诗一首

刘毅传(深圳)

校本研修兴正浓,

清新生气满名黉。

复兴最贵创新意,

教学确须革旧风。

活动探究益不浅,

交流研讨趣无穷。

师生努力两相长,

喜看李妍桃更红。

【图片新闻】

第八届岚光文学社领导集体亮相

社长:胡犀子(中)   常务副社长:吴相宽(左二)

副社长:况旭馨(左一)   李启超(右二)

秘书长:云一宁(右一)

【图片新闻】

1026日,岚光文学社与高一语文备课组联合举行“诗歌朗诵会”。图为社员李若愚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图片新闻】

第八届社长胡犀子(左)为新社员授“社员证”

 

岚光信息

20068月,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符瓦先生参观岚光文学社并赠诗:“龙腾虎跃出深山,泉涌涓涓自有澜。岚影终须云雾托,光华普照耀人间。”

20069月,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教育·高中生学习》在“文学社团聚地”栏目发表指导教师邓济舟的《龙泉活水浴岚光》一文,专题推介岚光文学社。同期发表社员熊凌睿的《因为我喜欢——我的文学之梦》一文,作为“社团人物”重点介绍。罗冽的《撰秋》,杨亚娟的《修眉》,夏一鑫的《高二生的自然生活》也于同期发表。

2006921日,文学社特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萌芽》杂志社副编审、新概念作文大赛工作委员会总干事李其纲先生,《萌芽》杂志社编辑、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徐敏霞、作家那多来校为社员作文学写作讲座。

(下转二、三版中缝)

 

第二版

秋与英雄美人

刘玎(2006级)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壮士未归”,已经忘记从哪儿听到过这句话了,大概在很久以前吧。那时不懂个中含义,而如今,秋风依旧,这句悲情的话又浮上心头,难免在心头平添了几丝怅惘,几缕忧伤。

当秋风将沉重的史书一页页翻过,沧海桑田,人世变化,唯英雄的故事一直传颂,英雄的光芒四射,让一辈又一辈的人为之震撼,而了解光芒背后的悲壮、愤慨、寂寞、无奈的人又有多少呢?荆轲勇猛英武踏上不归路的背后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屈原迎风高歌的背后是“恨不能报国,抱石投汨罗”的愤慨,李白昂头潇洒举杯的背后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寞,岳飞挥兵攻金的背后是对“莫须有”的无奈……太多了,太多了。不能说英雄是赢者,却也是输得最惨烈的人,他们输在了历史的叹息中,他们输在了后人的凝望中。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屈服,他们不明白如何去低头。因为他们是英雄,所以他们必须要寂寞、无奈。这种悲情只有秋风会懂吧!

当春风吹遍了大地的时候,深宫里却还似深秋。容颜易老,年华易衰。二八佳人移入宫,三千粉黛竞争宠。二十年后,抑或三十年后,当年的貌美如花,惊鸿一瞥,早已变成“镜印眼角岁月痕,沧桑背影住冷宫”的落寞和叹息。昭君出塞,世人皆赞,但心中的寂寞,只能留给自己暗自神伤吧!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早已被埋葬在马嵬坡外那三尺白绫之下了吧!秦淮河畔的悲美故事都被说滥了吧!在那秋风中,还在飘着那些美人 的忽现和结局吧……

壮士十年,载誉而归。光环背后,几许愁绪。沙场之上,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愁思又向谁说?“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行军之苦又向谁诉?“秦时明月汉时关”,羌笛悠悠哀怨着,血肉横飞的场面复现着,马革裹尸的悲壮背后或许就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更深的悲哀。壮士的悲情只能丢在秋风里飘散着,飞扬着,忘却着……

秋天是一个充满悲情,思绪飞扬,凄凉萧瑟的季节,因为有英雄、美人、壮士的故事在秋风中慢慢回荡……

编者点评:随着作者的思绪,我们看到了自古英雄多寂寞的苦闷,读懂了红颜薄命的悲伤,感受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坚决,在这初秋悲凉的气氛中,一切早已随风远去,留下的只是历史的绝唱。

 

 

凭君莫话诸侯事

陶姿蓉(2004级)

长夜漫漫的时候,独临高处,会有声猝然响起。吹拂过洪荒时代的烽火边城,舔拭过千古王朝的雄关皓月。一页页泛黄的史书翻过了,无数卑微的生命碾碎其中。时间,像一个巨大的伤口,被铁与血浸泡。

    ——引子  

斜阳青冢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景象?

出关了,广袤的土地,遍是连绵的小小“沙丘”。无论是晴或雨,无论是阴或雪,它们在其上倔强的挺立。

其实那些沙丘,是一个个坟包,在它下面,不知长眠着哪朝故人。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暗兮惨粹,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辰,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看到这一片荒冢,才真正有了古代文人的悲情。

千百年风沙的侵蚀剥落,它们顽强地保存着,直到今天我站在它们面前。

一方方腐朽的土壁划开了两段时空,使人想触及里面长眠的魂灵。

可是他们无名。

马革裹尸的疆场,人命本就是轻贱的,何况人名。倒下的壮士们匆匆被黄沙掩埋了,再树一块无名的碑。

这是他们生存过的唯一证明。

如此一般匆匆落生,溘然而去,为的,不就是那牵绊一生的使命?

斜阳如血,一片红通通的惨然,一场孤零零的生。

夜半军中清寒的更声,傍晚故乡柔媚的曲,塞外流沙呜咽的长啸,灯前儿女温婉的叮咛……

一切在那高大的身躯轰然倒下的瞬间灰飞烟灭。顽强地活着,再壮烈地死。

不知这是不是关外千万个热血男儿生的意义……

碧血黄沙

等待,是严酷的折磨。

如你抱着长戟,日日对望平沙广阔,夜夜仰视明月关山,就会知道,什么是寂寞。

没有人愿意进入死亡的废墟,但是关外的热血男儿更期望酣畅淋漓的一战,战死终胜于老死。

总角从军,飞沙,冷月一点点消磨少年儿郎的血性。无数寂寥的夜晚在瀚海阑干中隐去了。太平盛世,烽火台也一度岑寂。没有了金戈铁马的呼啸,大漠更显荒凉。

烽火——边将一生中守望的东西,在碧血黄沙中沉默了一年又一年。少年时轻狂的笑语,中年时疲惫的叹息,伴着朔风一同散去。

直到有一天,旷野中,夜空中有火焰如花般绽放。极端华美,极端壮丽,激情如一场绝美的盛筵。

戍客们的心再次被那火光撩起。

于是深沉的夜瞬间变得明丽。

羽矢纷飞,战马嘶鸣,大漠再次被烈火燎遍。

或许,直到那一刻,他们感到的,才是充实。

曾经寂寞地,单调地,淡泊地活着,原来就为如今旷野中的拼死相搏。生死的诀别在那一刻灭天盖顶地压来……

或许,那一刻他们也会望向关内,五十州的繁华巷陌,五十州的缠绵情思,被一道关口生生锁在里面。

那么,而今惨烈的相搏,是否也是为了那一场凝重的繁华?

他死或生,终不负了那一世的守望。

古道红尘

无数次惊心动魄的厮杀,宝刀断了,弓箭折了,史官的文书上亦墨迹斑斑。

我们崇拜英雄——在战争中策划一切的人。耀眼的,光荣的,总是主帅将军。他们足智多谋,他们大义凛然,所以,他们自然而然成了历史的主角。在霍去病的青石墓前,在岳飞的衣冠冢前,我们感到的是崇敬。他们的大名被刻在青石碑上,永垂不朽。

然而背对着红尘古道,望向那一片兵士荒坟时,感到的——仅仅是苍凉而已。

他们——曾经顽强地活着,仅为理想和使命。

然而,历史的天空太广阔,时间还来不及把他们一一铭记就流去了,他们口无怨言,甘于淡泊。

而我,面对满目尘埃,只愿吟出一句古人的句子,来祭死者淡泊的生。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编者点评:在一种雄浑惨烈的背景中,作者用饱蘸激情的犀利笔墨,揭示了在那些永垂青史的英雄背后的凄婉。深邃的思考,富于哲思的语句,凸显了作者深厚的作文功底。

 

江南女子

阮珎(2004级)

江南给予我的印象永远是湿湿的,糯糯的,粘粘的。江南的水永远都是清而悠长的,江南的山永远都是青翠秀气的,江南的小镇永远都是白的墙,黑的瓦,上翘的檐角,长着青苔的石板路,成群的燕子,玲珑的乌篷船,小巧的拱桥,以及那些斗笠,脂粉,杨柳组成的水墨画。而江南的女子永远都是穿着蓝色旗袍,撑着油纸伞,徘徊在雨巷里的丁香姑娘。

江南是出美女的地方,江南的女子即使不是绝色,也一定是温柔如水、楚楚动人。只怕“小家碧玉”这个词是最适合用在江南女子的身上吧。

江南的水那么清,那么柔,无怪乎江南女子的三千青丝被濯洗得那么如云似雾,或是神采飞扬的飞天髻,或是曲折宛转的灵蛇髻,或是别致可爱的坠马髻,就连那一两缕游移在粉腮边的,也增添了江南女子的俏皮与灵动。江南的山,顶多只能称作丘,那样的秀气,与北方的雄奇大川相比是绝对不能称作山的。江南的山应该是黛色的,终日为云雾所掩映,总是淡淡的,静静的,意境悠远。江南女子的眉就像江南的山一样,淡淡的,蹙在一起,有了淡淡的忧愁,低眉顺眼间全是数不尽的柔情似水。想那林黛玉虽非地道江南女子,但好歹也是在江南染了些风韵的,淡淡的罥烟眉,弱不禁风的身子骨,大概也就是这么熏陶出来的吧。而江南水乡最能突显其特点的,大概就是它那小巧玲珑的乌篷船和同样小巧玲珑的石拱桥了。乌篷船虽小却在河网密布的小镇上来去如梭,穿过那些密密的,精致的小拱桥。江南女子的鼻子也是同样的小巧玲珑,又精致可爱,那么一点儿弧线,不会太生硬,使平板的五官多了些曲线,多了些娇俏。

如果用一种花来形容江南女子,我以为用桃花最好,那么柔软,那么娇弱,是要捧在手心里呵护疼爱的。凝脂一般的肌肤上点氲着淡淡的粉红,果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提到江南女子,不得不提到那位浣纱的西施。史书里说西施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我却宁愿相信夫差是为西施所带的江南婉约气质所倾倒。那个水般温柔的女子融化了夫差在半生戎马中坚硬起来的心,更是用一腔水般的柔情换取了越国十多年的生息。世人皆说西施是越王勾践复仇的工具,是吴国灭亡的祸水,我却深不以为然。江南女子的眸子是在江南湿润的空气里一点点养出来的,总是雾蒙蒙的。那么浅的两泓水,是藏不住什么祸国殃民的。而江南女子的嗓音却总让我想起江南的小吃:糯米糕,总是绵绵的,软软的。听着这样的嗓音,心里的那点柔软全都被勾了起来。我实在不能想象,这样甜甜的,糯糯的声音会主宰一个国家的沉浮。历史太过厚重,不是一个水般、花般的江南女子所能承受的。

西施呀,她原本应该是一个在溪边浣纱的美丽姑娘,偶尔与同伴们在荷塘采莲子,然后遇见一个敦厚老实却十分照顾她的庄稼人,相夫教子,平凡却幸福的过一生。然而与范蠡的相遇却改变了她的一生。我想,西施对范蠡应该是有情的,毕竟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与一个英武挺拔的男子,制造的一场完美邂逅是太具有诱惑的吧。但我仍然偏执认为西施在吴亡之后,是该被勾践沉入太湖的。

民间皆流传西施与范蠡最后是双双隐居太湖的,完成了一段英雄美人的大好姻缘。我却相信江南女子骨子里的痴情和执着是不会令西施随着范蠡就这么安然离去的。我想,西施对夫差是应该有情的,可能更甚于她对范蠡。这样的情是绝不会令西施在夫差死后,再与范蠡双宿双栖的。我宁可相信她被沉江这个残酷的结局。江南水般的女子最后还是回到了水中,对西施来讲,也应该是个不错的归宿吧。曹公对西子沉水的命运也是大为惋惜的,他曾经感慨:“一代倾国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自古以来,文人们对江南女子从来都是不吝于辞藻的,然却多轻浮香艳之作。文人们的风流在金陵,扬州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诗风,词风自然也就失了一定的深度。惟有杜牧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让我很有些愤愤然。江南女子在乱世中只能如浮萍般漂到哪是哪,亡国的责任又岂能是一个小小的商女可以承担的。中国文人是喜欢指责女子的,所以红颜薄命也就不那么具有传奇色彩了。

江南女子虽柔,骨子里却是有一股傲气的。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纵然使天下男子汗颜,就连被指责为红颜祸水的张丽华,也是可以为了贞洁引颈自戕的。

时隔千年,如今的江南女子早已不是旧时的模样,江南女子仍是水般的柔,那股子韧性却是一点一点沁了出来。江南女子以一种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力量证明她们不只是有精致的面容,她们也是有自己的风骨的,也是可以有着“玉碎”决心的烈性女子。

编者点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秀丽的山水滋养了多少温婉的可人儿,那面若桃花,柔情似水,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容颜当真如人们所说是祸水?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品尝到了另一番滋味。

【图片新闻】

岚光大旗   代代相传

图为新当选的第八届社长胡犀子(右)庄重地从第七届社长陈星卉的手中接过岚光文学社的大旗,表示将文学社火火红红地承续下去。

 

 

第三版

 

那诗·那人·那情

冯旭馨(2006级)

人的情感和着诗意扩散,一波一波,一韵一韵,慢慢延伸,从天涯,一直到海角;从远古,一直到现在。共谱一曲非同寻常的诗·人·情。

是谁站在悬崖百丈冰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是你,是你,万众景仰的领袖。

因为有这样的气魄,所以艰难的长征中,你把五岭当作细浪,乌蒙当作泥丸,战火硝烟的背景中,闲庭信步似的迈过无数如铁的漫漫雄关,所有的艰难与挫折,只是你枝干的寒雪,抒写你绝世的风采和超凡的智慧。挺立绝壁之巅,你给我们留下了永不可企及的高度,使整整一个民族,和着东方红的旋律,高吟“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笑出的是坦荡的魂——梅魂。

美丽而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诗人冲破了这幅动人的色彩绚丽的秋景画图,发出了力量,发出了怒吼,发出了让人深思的主宰问题。诗人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刷新了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告诉我们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这是什么?——中国的灵魂。

西沉红日,仿佛是喝醉了酒似的,把缕缕落寞的橘红涂满天际。古老而沧桑的康河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这种格调让人心痛,挥之不去的是一种离别的忧愁,宁静而优雅。天地万物似乎都酣醉在这片短暂的美丽之中,没有了一切的声响。

安静与沉默结伴而行,轻轻的带走了我,就如我轻轻的来。

天偷偷地赋予了云以生命,云悄悄地赋予了天以灵气。西天那华丽的彩裙游离似地谱写着一曲永恒的歌: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一首诗,朦胧得离奇,灿烂得耀眼;一缕风,清新得心醉,飘驰得惊人。是你,是你,那个多情郎让我懂得,诗只是一杯酒,越饮越醇厚;诗只是一张白纸,越画越深妙。

永远的别离,永远的康桥,永远的忧愁,永远的徐志摩,化作一首永远的“再别康桥”。

编者点评:品读诗歌,总是能给人带来许多不一样的情感,有诗人的豪情壮志,报国情怀,也有诗人的悲伤离别,忧从中来。我们应如品茶般细细地品诗,感受诗人,感受那诗中所蕴含的灵魂与那永远的真情。

 

风的颜色

——献给晨曦中的你

罗思远(2004级)

春天的风是绿色的

吹绿了河边正在梳洗的杨柳

于是

小河被打动了   欢快地流

春天的风是橙色的

因为让他第一次感到莫名惆怅的

是伫立风中穿着橙色T恤的她

 

夏天的风是蓝色的

天空被风吹成了淡淡的蓝

于是

地上的溪忍不住笑到眉毛弯

夏天的风是红色的

因为让她在惊喜中感动的

是在书中扉页夹着的两片玫瑰花

 

秋天的风是黄色的

无边的田野被染成了一片金黄

于是

惹得粼粼的湖面泛起了金光

秋天的风是紫色的

因为让她迷惘的

是他脸上渐渐涌起的彷徨与迷茫

 

冬天的风是白色的

吹落了天空的云化作了洁白的雪

于是

大地变成银装素裹

冬天的风是黑色的

因为让她悲泣不已的

是最熟悉的人却成了陌生的过客

 

不是两个人的过错

只恨曾经的风

没有吹落

十八岁的寂寞

留下了

永无兑现的承诺

 

肖乐(2006级)

笔尖在纸上滑过,思想中对读的感受被一点一点拼凑起来。

——题记

关于月

每夜每夜,我都会从那条熟悉的道路上经过。而每夜每夜,月儿的清辉和着单调的路灯的光线都会投影在我孤单的身影上。

在普天一色的暗夜里,我与月亮对视着,在夜的庇护下,月儿的外衣愈加光亮,散发出令人痴迷的魔力,诱惑着我去读懂它的心。

望着月儿,一滴相思泪从面颊滑过。月亮啊,这是你落下的清冷的泪吗?

是因为听到了海外游子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曲子而流泪吗?  是因为看到满脸憔悴的母亲日日夜夜守在窗前,噙着泪花瞻望着你,念着她心爱的儿子而流泪吗?还是因为听到隔海相望的人们对你说“请带上我最深最诚的祝愿漂洋过海”而流泪?

我看到的月亮总是有盈有缺,我读到的月亮总是满载着哀思。

关于书

每个清闲的午后,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翻开心中心爱的书卷,让温暖的阳光铺满一张张已泛黄的纸,再反射到我的眼里。不经意中,一个个美丽的方块字从脑海中流过,一页页柔软的,刻着隽永文字的纸张轻轻地从指缝间滑过。在这不经意中,我发现了一窗山海,我自己也置身在这山海绝美的风景里。

山海中有一颗颗心在游弋,舞蹈——苏轼那粗犷豪放的心,李清照那伤感婉约的心,丛飞那博爱无边的心,史铁生那细腻刚强的心,还有我的,在一窗山海中宁静自在的心。山海中有一种种品格在碰撞,交锋——飞蛾扑火的忘我,破茧成蝶的勇气,滴水穿石的锲而不舍,孤芳自赏的自我陶醉,还有我的,直面生活的乐观。

这一窗山海中,没有浮华,没有喧嚣,有的只是书香的安逸与享受。

关于我

读罢月亮与书香,再鼓足勇气,品读自己,或许更有味道。

我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女孩,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奇怪,甚至荒诞的想法。我总是希望我的家变成一座充气城堡,可以随时腾空而起,想飞到何处就飞到何处。这样,我就可以随时触摸蓝天白云,随时和天空中矫健的雄鹰对话,随时和可爱的小鸟嬉戏玩耍,或许,我还可以免费周游世界,可以将我的充气城堡移居到一座美丽的风情小镇上。

我是一个喜爱艺术的女孩,我对艺术的喜爱缘起我的二胡。当我的手指触摸到二胡的琴弦时,我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当二胡那低沉而富有激情的琴音响起时,我感受到了它浓郁的古典气息;当《二泉映月》在我心底奏响潺潺的乐章时,我便狂热地喜爱上了古典艺术,喜爱上了古典艺术留给我心底的非凡感觉。

我是一个身处强手如林的理科实验班但理科并不好的女孩。每当别人问我是否有压力时,我都会坚定地说“没有”。此时,别人便会不解地望着我。对于这个问题,我也疑惑。不过想想,大概是因为我有一颗快乐的心,喜欢寻找快乐,喜欢传递快乐,或许,正是快乐将压力吞噬了。

品读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一颗与众不同的心。

编者点评:作者眼中那载满思念的月和着那宁静书香气中传来的旋律带我们走进了他的心,那颗有着童真幻想快乐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心,读着读着,似乎也能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流年

田甜(2004级)

时光流逝,终于在我们年轻的笑容下烙上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记得刚搬到高三教学楼的那一天,下着很大很大的雨,气氛悲伤的几乎要哭出来,抬头仰望天边的苍穹:终于,终于高三了呢!

陌生的教室,走道,陌生的阳光,以及不知从哪个角落里吹来的陌生的风,唯一熟悉的,是那些把头深埋在旧课桌上满脸疲惫的同学们,在上楼拐角的走道上,冷眼望着球场上奔跑着挥霍年华的那些鲜活的背影,几天或几小时前,我都还能和他们一同微笑,此时此刻,只留下嘴角一抹不知名的忧伤。

从不指望高三的生活能如高一高二般的丰富多彩。偶尔一瞬间闪现的刚走进高中校园时那一张张充满活力的脸,运动场边洒落下的汗水,那些信誓旦旦,那些坚定的关于大学的梦想。现在,又能记起多少,成长总是伴着难以言喻的的痛苦,除了接受,我想,我们做什么都只是徒劳。

阳光透过苍白的间隙穿过指尖

年华衬印着忧伤的画面

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

还是在叹息的瞬间找到我应该前行的方向

我们用十几年的光阴堆砌了一个又一个华丽的梦想,那些我们以为伸手就可以触碰到的,也在月考失败悔恨的泪水中被自己亲手砸的支离破碎,被彻底淹埋在内心的一个角落,现实总来的如此残忍,而我们,在十几年的浮华中学会了面对,面对高考,面对我们最后的战场。

泛黄的书页中发出陈旧的湿气,指尖迅速地在一张与另一张上划出不规则的线条,每一次,都只是盲目的寻找。大多的时候,自己处于那种恍惚于世的状态,漫无目的安静地坐在那里,仿佛自己与这栋教学楼无关,与高考无关,等回过神,时针已划过几圈,慌乱地抓起笔,却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望着曾经满满一面的许愿墙,那些早已不复存在却深深埋在心里的私语,那些不敢向外人说起的秘密,那些我们以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事物,就这样消失了吧,一遍一遍地粉刷,最后不留一点痕迹,最后,也只有悲伤地转身。

秋天的落叶平铺在回家那条熟悉的路上,风一吹,叶子随风飘起,搭在眼前的头发也随风乱舞,像极了武侠小说中的场景,而此刻路人的心情,如秋天一般凄凉,那股淡淡的凉意穿过骨髓,深入心肺,一瞬间迷茫,到底哪盏灯才能指引我找到回家的路,到哪扇门过去后才是云淡风清,海阔天空?徘徊,反复。

真的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份沉重与复杂,这种气息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从几乎窒息的空气中探出头望望窗外,这里终究是太安静。

匆匆擦肩而过的忙碌的背影,高三学生特有的疲惫神情,从身上散发出的重重的油墨的味道,鼻梁上挂着厚重的眼镜。似乎谁都明白了时间的意义,一下子长大,一年后再次相遇,会在哪,以怎样的姿态,过着怎样的生活,嘴角又带着怎样的微笑。在高三最艰苦岁月奋斗过的我们,就注定从此,一切都不一样了。

十七岁炫丽的花季,我们应该绽放的色彩,在这压力下,必将更加美丽。

四处流窜的斑斓色彩汇成一点

抬头约见湛蓝的天

湿热青春的凝重气息

转眼,又是一年

编者点评:一丝一缕复杂的情绪从作者略带悲伤的文字中渗透出来,高三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又该经历什么?醒悟失望迷茫痛苦后的坚定,比任何时候都坚定地走向我们想要的未来,实现我们的梦想。

 

 

第四版

余秋雨的“谎言”

胡婷(2004级)

我从来不和无意义的谎言辩论,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变成一个无聊之人。

——题记

当他提出要辞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的职务时,所有的人都以为他只是在玩弄官场的老把戏,欲升先降。但是他真的是要离开了,为此他还说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他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从此进入文坛。

他的书一直是全球华人最畅销的书之一。但是他很谦虚,他认为这只是读者们对他的支持,支持他的书中的一种难得的文化气息。

音乐家将自己关在房子里创作,作家把自己锁在书房里写作,但他却并不是如此。他走出书屋,走过了很多地方,先是中国,那些饱含中国文人辛酸的痛苦的地方,那些曾经孕育着中国文化精髓的地方,去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然后是世界,去看看那些曾经辉煌的文明和历史,去找寻它们如今不再灿烂依旧的原因,进而思考中国的文化路该如何走。

这些现实的,沉重的文化问题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书籍畅销,人气直升。

这时便有人不满意了,谎言,流言,蜚语,诬陷便出现了。对于有名的作家的过去,中国人向来就对这方面很感兴趣,于是,那些以此投机的人便大发横财,一本胡乱拼凑的所谓的书也卖出几百万册。

同时,那些文化背后的杀手——盗版公司也对这些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盗版,再盗版,这种行为屡禁不止。

对于谎言,那些关于他文革如何写文章害别人入狱的流言,那些关于他如何与凤凰卫视搭上关系的蜚语,他只是无语,奇怪这些人为何如此对一个有点作为的作家,为何用如此无聊的手段来使自己出名。他不屑于揭穿这些谎言,甚至于当一个人屡次毁坏他的名声的时候,他才不得不同这个人打了一场官司,然而官司赢了以后,他也没有索取什么赔偿。因为他知道这个人家中并不富裕,这个人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他只是让这个人向他道歉。如此而已。但是事情并未结束,这个人在官司输后不久又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名人作家是如何难为普通老百姓的。他这次真的是彻底无语。

对于盗版,他是坚决拒绝的,他不想让一种文化行为变成一种扼杀文化的行为。他也明白在现如今的社会,要让自己的书不被盗版很难,非常难,但如果是这样,他宁愿不写,于是在《借我一生》之后,他的笔停滞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但是这其中的某种精神却并未因此而停滞。

不知余秋雨先生是否为那个美丽的谎言后悔过,但是在这茫茫人海中,有人在为这个谎言喝彩,而且在若干年后,那些所谓的谎言也会不攻自破。没有人会记得那些谎言的制造者,只会熟悉那个为中国文化的出路而走出书屋,拒绝盗版,无视谎言的一代宗师余秋雨!

编者点评:余秋雨先生那富有深厚文化气息的文字得到了无数读者的认可,而在这之后他的为人,他为了他的某种信念而撒下的“谎言”不会随着历史消亡,而会以另外一种形式被大家所记取。

 

提醒幸福

段思含(2006级)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要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美丽的白发,幸福总发芽,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题记

一直以来,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幸福究竟是什么。以为能够快快长大就是一种幸福;或是平日里偷得浮生半日闲就是一种幸福。近日,听过JAY的新歌——《听妈妈的话》后,我想了很多,妈妈为我们画出了幸福的形状,或许拥有母爱才是真正的幸福吧?

母亲就仿佛是一阵濛濛的细雨,在我们做错事时,她就悄悄地、悄悄地流进我们的心田里,那滋味涩涩的,但却苦中有甜,好像失望中包含期待,责备中夹杂着爱怜。因此我们总是为有这阵濛濛的细雨熏陶而感到幸福。

母亲又仿佛是一缕灿烂的阳光,当我们战胜了一个困难或是成就某件小事后,那夕阳的斜晖挥挥洒洒地照耀在我们的心田之上,使每一朵灿烂的微笑在我们的心中开放!仅仅一个肯定的眼神或是一个小小的鼓励就会让我们感到幸福。

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家,家是我们的心停泊的港湾。累了,痛了之时,回家便成了我们挣扎的愿望。母亲亲手做的一碗热粥会让游子感到幸福。

忙了一天,回到家里,推开门后,看见妈妈戴着围裙站在厨房里,露出温暖的笑容,然后关心地问候你今天过的好不好,却不知道自己的鼻尖上还沾有一颗米粒。这时,如此可爱的妈妈怎能不让你感到幸福?

做功课一直熬到半夜里,妈妈会端来一杯热腾腾的茶,并为埋头苦干的你披上一件外衣,还轻声地劝谏你,要注意身体。这样无微不至的呵护怎能不让你感到幸福?

……

母亲——幸福的标志,我想提醒所有为人子女的人,尊敬你的母亲,爱护她,留住——幸福!

编者点评:妈妈,这个我们最早读懂的世上最温暖的字眼,在作者心中代表了幸福,代表了我们该一辈子守候的幸福。

 

四季深处

刘佩龙(2004级)

》夏·遇见

感谢上苍

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

我应该怎样追述那样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香樟如歌,歌声幽咽。你踏梦而来,迷我以温柔。你挽歌而来,歌声投我以淡淡哀愁。

你坐在我身旁的那一个下午,我头一次听见自己内心欢歌,而在此以前,日日夜夜总是寂寞在歌唱。虽然你我保持缄默。

可爱,你那在风中摇曳的发梢,来回摆荡成我的春天啊;可爱,你那天使般的面孔,如何让我沉醉;可爱,你那一笑一颦中深藏的柔情,恰若西湖碧波的荡漾。

沉睡千年的圣海伦斯重新苏醒,喷涌出一千年的暗黑的渴望;冰封千里的喜马拉雅沐浴朝阳。淌下一千年冰封的感动。这一切的一切,就发生在那个下午,那个温情脉脉的下午。

百合,你知道吗?那一个下午,我看见了世间最绚丽灿烂的华物,看见了前世和未来:那巍巍昆仑,那浩浩黄河;那皎皎星光,那茫茫大海;那飞扬在青藏高原上神圣的自由,那深藏在撒哈拉下的秘密;那花开花落,那日升月沉——因为这些都在你如水的月辉里。

百合,你知道吗?那一个下午我听见了世间最曼妙的歌,听见了尘世和幻世:那荒芜丛中幽幽暧暧的吟语,那死水深处脉脉凄凄的哀泣,那春暖花开艳丽过的声息,那面朝大海澎湃的呼吸。

可是,百合,我却没有看见你我的未来,亦未听见你我的幻世。

我想,当时我一定是站在哪棵树下,看着那和阳光相拥绿的精灵,迷醉在幸福的电流中,抑或我手托白鸽,仰望苍山如血,确信那样美好的时刻,就如  这只白鸽,在我手中,只要我爱它,它就不会飞走。

永远这样,这就是你我的未来和幻世。

》》秋,成熟

在馥郁的季节

因花落   因寂寞  因你的回眸

而使我唱出的不过是一首无调的歌

……

教室里光线昏暗,一扇窗将一枚落叶定格。

那雨丝浸入远山的坡,可赏可游可爱怜欲醉的生活。那渔歌散入岁月的河,可饮可呷可陶然欲梦的过活。这些就像肆虐了一千个日夜的暴雨等待了一千个日夜的希冀,最终随着季节的河床干涸而水落石出;又像弥漫了一千年的  云雾徘徊了一千年的执著,最终随着生命的天空云开雾散而历历在目。

有时候我们一起听歌。Jay的歌声温柔又伤感,低低浅浅的唱,密密麻麻的忧伤,怎么听都觉得是在讲诉着你和我之间的缘。我们会那样一直听,听到早自习的铃声响起,听到放学铃声唱起欢快的歌,听到暮色四合,听到渔歌唱晚。

于是,很多时候冗长的一天就这么过。不问悲欢由来,亦不管成长去向。就像那白洋淀的芦苇,会在一夜之间窜成风的精灵,而不管是否已离死亡不远一样。

秋,是成熟的季节。伫立于荒草丛中,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我总是听见生命匆匆拔节,然后硕果累累。这是生命的极致吗?

不是,我的心说不是。我该怎样讲诉明白,我在那一个秋日里所见到的,最最繁荣最最触目惊心的谢幕,最最宏大最最惊世骇俗的苍老,最最动魄最最长歌当哭的别离。

百合,你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在那一出华丽的舞剧背后,只有我一人知道那谢幕时的漫天飞雪必如现在这漫天的枯叶蝶。

不管相信与否,生命之花一旦绽放到极致,枯萎就不远了。生命之果一旦成熟,果与枝的别离就不远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会突然停下笔,默默注视你,看你在秋日的阳光下趴在课桌上小憩的样子。每当这时,我都会有一种错觉。我会以为这样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的日子会永远继续下去。我会认为,你会永远陪在我的身边,即使累了,也至多打个小盹儿。我会以为,一定有那么一天,我能带着你找到那个我们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世外桃源”,然后平平静静过一辈子,就像现在这样。

可是,百合,这毕竟只是错觉,错觉而已。就像武侠剧中,总会听见身怀绝技身陷江湖的男主角对女主角说,等到恩怨了结,我们就归隐山林,终生过粗茶淡饭的日子,可是谁都知道,到最后都会千篇一律等来一场悲剧,和夜夜不能自抑的哭泣。

》》》冬·离别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温柔

……

下雪的那一天,我们挥手别离。我微笑着拍掉你身上的雪花,也不忘嘱咐你,今此一别就是千山万水,日日相隔天涯,因此要保重。

你说,我们一起看会儿雪景吧,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们并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默默地看那雪花:生来如花,又被吹去;飞去如影,不能存留。于漫天飞雪中,无涯的时间荒野里,爱与痛的边缘,有人忘记了眼泪。

人影稀疏,华灯初上,真的该告别了。我说,白雪公主还是弃她的小矮人而去了呀。你笑了,说白马王子终究会等来她的灰姑娘,可惜不是你。

你走了,曾经白衣素手,袖风袒月的你挥一挥衣袖,带走我所有的快乐与幸福。我转过身去,知道年华从此停顿,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我的心中开始下雪,雪无声覆盖了所有,湮没了迷惘,骄傲还有希望。

那一个冬季的每一个夜晚,我都会穿上最漂亮的礼服,爬上那座“星之冈”,吹奏你喜欢的曲子,我一首接一首吹,吹得好痛快,觉得世界是我的,美丽的未来即将来临。然而风却听得呜呜哭,哭声掩盖了所有。我皱起眉头,把萧放下。可刚放下,我就感到更深更深的寂寞,于是,我又重新吹起来,一直吹到风疲倦地睡去。

有人说,上帝会把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拿走,以提醒我们得到太多,当失去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燕姿在《THE  MOMENT》中唱道,道别是为延续回忆永恒的华丽,不要忘记,那些灿烂过的痕迹。

那一刻我相信了,犹如相信了一个神话。

》》》》春·思念

我忘记了

哪年哪月的哪一天

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了一张脸

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我的脸

……

我和你永远隔离,固定着自己的方位,就像空中不知名的小星,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命运注定,永远不能相连……隔离就隔离吧,只要同在一个苍穹,彼此交映着光辉,相互远视,哪怕保持缄默,默默无声,这就够了。虽然隔离,两颗星却遥遥呼应。

你好吗?我在南方的夜中夜夜垂询。你很好?可是我该怎样告诉你,告诉你我不好?怎么告诉你,虽然我还是跟你说我很好。我忘了告诉你,关于我成长疼痛以及幻灭,还有那夜夜闪烁的思念。

我自知只是你生命的星空中无名的一颗,伴你前行,如此而已。但我害怕自己会在思念中陨落,就像谁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星星,是星星就有陨落的一天一样。

但是,那天你却来信说,我早已将你忘记,因为那些我们自认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人和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我们忘记了。

百合,我怎么能忘记你?每一个雨打芭蕉,春雷阵阵的夜晚,我真想闭上眼,可为你,我仍瘦瘦地醒着。

百合,我怎么可能把你忘记?在这个春季,每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都会来到那个告别的森林公园,孤独地坐在那张长椅上,看自己的思念与那小草一起发芽,与那小树一起生长。

百合,我怎么可能将你忘记?每当我看见那茂盛生长的古杏树,上面有树叶共同经历春夏秋冬,我就会想起偶然与缘分,然后就想起你。

》》》》》后续

百合,你说曾几何时,你变得那样伤感,总是想起同桌的我,你问我明天是否会想起昨天的故事,明天是否还惦记曾经爱玩的人,那个总是很开心和你听歌和你传纸条的GIRL。那时你说你觉得天很蓝,日子过的太慢,毕业遥遥无期。

百合,你说,佛曰前生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你愿用今世的一万次回眸换来世的相逢相识与相知相亲。

百合,你说,好想回到过去,回到那个三年三班,那个荒芜丛生的年代,你趴在桌上,听歌,我在一旁,默默注视你。

你还说,在以后的日子里等待我的来信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并希望我把关于你的文章写给你。

而现在,我终于能满足你的心愿了——我把你还有我们的故事写下来了,脸上挂满湿的眼泪。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我原本可以安排我们在春天相遇,那样似乎更加合乎情理。可是,生活就是这样,命运的安排让我们一开始就错开了,错过了季节,错过了航线,最终还要错过彼此。就像交叉的铁轨,相交的一瞬间背后就是各奔东西的永恒。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它那么短,短到只有一个四季的寿命,短到就这几千字。可我知道,那是一件比我整个一生都要漫长的事情。因为我知道,只要我还活着,这个故事就永远不会结束。

编者点评:文中的四季曾经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绽开,作者以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巧妙的构思化平实为生动,尤其是淡淡的期待,淡淡的忧郁,淡淡的温馨中间贯穿着的执着之情使文章更添几分感染力。

 

本报通讯地址:湖北省荆门龙泉中学   本报办公地址:钟楼三楼(大门口有文学社信箱)   httpwww.crgrads.com(文学社)  E-mail: Languangwenxue@tom.com  本报主编www.tengbo9.com :07246695068   QQ527616828   邮编:448000

 

一、四版中缝

岚光信息

(上接第一版)★20069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萌芽》杂志社副编审、新概念作文大赛工作委员会总干事李其纲先生为文学社题签:“象山在前,惠泉在后,文学在其中。”

20069月,萌芽》杂志社编辑、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徐敏霞为文学社题签:“于象山之畔,萌文学之芽。”

20069月,作家那多为文学社题签:“爱好文学,那多好啊!”

200610月,松滋玉岭山文学社首席辅导老师张兴武先生为文学社赐稿:“无题  日月如梭光阴紧,日新月异世事新。彪炳日月少年志,镂月裁云今日功。花容月貌堪回首,吟风弄月数清秋。月盈则食君须记,花好月圆乐悠悠。”

20061014日,湖北省教育专家考察团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九洲先生为社员作“写出你的真情来”的讲座。

200610月,社员刘佩龙的小说《四季深处》和胡婷的散文《余秋雨的“谎言”》一举夺得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拉力赛第九个分站的冠军。这是本社继获首届冠军之后第二次摘取桂冠。

20061026日,岚光文学社与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联合举办“诗歌朗诵会”。

2006112日,岚光文学社举行第八届成立大会。龙泉中学北校泉韵文学社、清华金思力荆门分公司经理致贺辞;表彰第七届“十佳社员”;表彰“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拉力赛”冠军获奖社员;宣读“岚光文学社章程”;宣布第八届社员名单;第八届社长竞选(结果:胡犀子当选第八届社长);第七届社长陈星卉向第八届社长传递社旗并讲话;第八届社长就职演说;第八届社长向社员颁发“社员证”;第八届社员代表讲话;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胡孝华讲话。

 

“金思力”杯有奖答题

35期答案

1、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红”指红色的军服,“黑”指的是什么?男主人公叫什么?(教会的袍服,于连。)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谁的名句?(南宋诗人陆游)

3、扬州瓜州渡口有一个“沉香亭”,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明代冯梦龙的哪一篇白话小说有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4、张岱是明代晚期小品文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文章以描写什么地方的自然风光而出名?(杭州西湖)

5、当代诗人雷抒雁的诗歌《小草在歌唱》歌颂的是哪位在“文化大革命”中牺牲的女烈士?(张志新)

6、著有长篇小说《罪与罚》的俄国著名作家是谁?(陀思妥耶夫斯基)

7、当代作家邓拓、吴晗、廖沫沙曾经共同为一个杂文专栏写文章,这个专栏叫什么名字?(《三家村札记》)

8、莎士比亚和歌德谁出生得早?(莎士比亚)

9、《圣经》传说中的魔鬼叫什么名字?(撒旦)

10、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什么?(《呐喊》)

 

“金思力”杯有奖答题

35期获奖者

李若愚(2006级)   宋少宇(2005级)

张柏雪(2005级)   吴安格(2006级)

 

“金思力”杯有奖答题

36期题目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         

2、李白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的“小谢”指的是谁?                       

3、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是:                       

4、《基督山伯爵》的作者是:                       

5、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作者是:       

6、最早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名言的是: 

7、郭沫若在“五四”运动前后,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成的新文学团体是:          

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出自:           

请将答案送交岚光文学社(钟楼三楼),答对有奖!

 

岚光文学社清华金思力联合举办“清华金思力杯”

“感恩老师”征文大赛

 

是谁,用渊博的知识滋养了我们?是谁,用厚实的关爱哺育了我们?是老师!作为学生,我们该拿起手中的笔,向我们的恩师道一声感谢,说一句祝福啊!

岚光文学社与清华金思力联合举办的清华金思力杯“感恩老师”征文大赛将给同学们一个展现倾诉你和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表达你对老师无限感激的机会!

同学们,还等什么!快拿出笔,铺开纸,感恩老师,从这里开始,从这时开始!

【征文范围】

龙泉中学全体学生(岚光文学社社员优先)

【征文要求】

内容健康,题目自拟,体裁不拘,字数不限。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思力一盒、MP3一部)、二等奖2名(奖金思力各一盒、高档笔记本各一个)、最感动奖十名(奖高档笔记本各一个)、感恩奖若干名(奖纪念品一份)

【截止日期】

20061125

【投稿地址】

岚光文学社(钟楼三楼),或直接投进岚光文学社信箱(钟楼大门口),最好发电子邮件:

Languangwenxue@tom.com

【特别说明】

来稿请详细写清楚自己的姓名、班级,信封正面右下角请注明“感恩征文大赛”字样。

二、三版中缝

成 果 存 盘

(岚光文学社社员作品发表一览)

(接本报2006年第3期)

20055月,社员张雯(2002级)的作品《为伊消得人憔悴》发表在《荆门晚报·文萃》2005520日。

20055月,社员阅读 [台湾]三 毛《有人送我一株草》读后感发表在“新课堂网站(www.new-class.cn)”(发表时间:2005-04-15)(新课堂网站(www.new-class.cn)由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媒体群课堂内外杂志社创建,是课堂内外《课堂内外(高中版)》、《课堂内外(初中版)》、《课堂内外(小学版)》、《创新作文(高中版)》、《创新作文(初中版)》、《小学生新作文》、《小学生学英语》、《小学生阅读》、《高考金刊》、《中学生电脑》、《基础教育》11本刊物的官方网站,是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的官方网站。)

20055月,社员张星宇(2002级)的作品《高中时代》、李佳禾(2002级)的作品《冬天的童话》、贾海昆(2002级)的作品《春秋旧事》、余潇(2001级)的作品《百年孤独》发表在《读写训练》2004-2005学年第8辑(天津古籍出版社)(文后有指导教师邓济舟的点评)。

20056月,社员夏一鑫(2002级)的作品《高三的门槛上》发表在《作文评点报》(高中版)(吉林)200568日第23期(总第295期)(文后有指导教师邓济舟的点评)。

20056月,文学社社员郑爱玲(2003级)的作品《雨意》发表在《中华少年写作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期。(该文首发于《岚光报》2004年第4期,文后附有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

20056月,社员龚倩(2003级)的作品《镜中镜》发表在《作文报》(高中版)(山东)2005620日第23期(总第1593期)。

20057月,社员毕芸(2004级)的作品《箫声依旧》发表在《作文与阅读报》(高中版)(辽宁、半月报)200573日第13期。

20057月,社员曾颖慧(2003级)的作品《青岩如诗》发表在《语文报》(高中版)2005719日第497期(总第1701期)。

20059月,社员李诗杰(2003级)的作品《单行道》发表在《作文与评点报》(高中版)(吉林)200597日第36期(总第308期)。

20059月,社员李诗杰(2003级)的作品《单行道》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长春)2005年第9期。

20059月,社员贾淼磊(2003级)的作品《我的爷爷奶奶》)发表在《作家林》(湖北省文联优秀期刊·荆门)2005年第9期。(《岚光报》2005年第3期题为:《爷爷泡的茶》)。

 

本报顾问

      杨传雄  田代祥

葛昌华  马德明  周道新

      李小平

本报编审

陈星卉   田甜(2004级)

本报编辑

胡犀子  吴相宽  况旭馨

李启超  云一宁(2006级)

本报常年征稿

纸质投稿地址:岚光文学社办公室(钟楼三楼)

电子投稿地址:languangwenxue@tom.com

作品发表,即赠礼品!

 

 

[上一篇]《岚光报》2006年第3期(总第35期.. [下一篇]《岚光报》2006年第5期(总第37期..

评论

称  呼: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