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光报
2004年第5期(总第25期)
主 编 邓济舟
第一版
写作指导
每天增加一点积累
本报特约撰稿人
考场作文最怕“无米之炊”,“米”从何来,只有一个源头,那就是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或生活积累,或阅读积累,以增加自己的写作内存。这项工作理当于平时常抓不懈,“临考抱佛脚”并非上策,但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有的放矢地积累素材,也还是必要的。在高三阶段坚持利用学习的边角时间多阅读,多识记,扩大知识面,不失为一条“存米”的途径。从现在做起吧,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或诵一首小诗,或背一句名言,或攒一段材料,或记一则新闻……每天增加一点积累,哪怕只是一点点,集腋成裘,可解高考作文燃眉之急。
每练致力一个环节
考场作文的整个流程,一般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拟题、修改等七个环节,写作训练时可以侧重于某个环节以求提升。就个人而言,可能存在某个薄弱环节,写作时可以致力于这个环节以求突破。我们知道,提高作文成绩的途径之一在于减少失误,变薄弱环节为强项不就减少失误了吗?比如审题是薄弱环节,那就专门训练审题,审题过关了,不再偏离话题,成绩不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又如议论文写作,老是泛泛而谈失之肤浅,那就强化训练“为什么”这一环节,强迫自己说出三四条理由,锻炼阐理的本领,文章不就相对深刻了些?我们说每练致力一个环节,但不是致力于每个环节,要特别下功夫的是薄弱环节。
每文打造一个片段
这是提高作文语言档次的捷径。考场作文是急就篇,客观地说语言比较粗糙,如果能够精心打造一个精彩的片段,表现出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就会为整篇作文增加亮色。因此我们要以精彩的语言表达为目标,坚持片段作文训练。比如记叙文,以生动形象为目标,写作景物、肖像、动作、心理的段落;又如议论文,可以精炼流畅为目标,写作阐述某种观点的段落。片段作文训练还可以把发展等级的语言要求作为目标。比如“句式灵活”,以灵活运用疑问句中的设问句和反问句,否定句中的多重否定句,整句中的排比句和对称句,以及常见的变式句为重点,学着写精彩片段。——这样句子训练和片段训练就融为一体了。又如“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移就、通感等修辞手法来写作写景状物的片段。当然,写作片段要设计好情景,使片段训练可以直接为篇章写作服务。
每篇突出一个亮点
所谓亮点,整体而言是指一篇文章的特色,局部来说是指文章中某个出彩的地方。文章有特色可以提高档次,局部能出彩也会增加成绩。比如2003年高考有篇作文总题目是“蓝色蛹·金色蝴蝶”,正文分四小节来写,每小节标题破折号前面的词语串起来正好是总题目,这四小节以蛹变蝴蝶为喻,写出了自己感情亲疏变化历程及其对事物认知的影响,构思非常巧妙,被评为满分卷。当然,突出亮点要量力而行,如果无法使全篇闪亮,那就局部发光吧,比如拟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写个漂亮的开头或结尾,来些恰当精彩的比喻,说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它们或多或少都会给你的作文增加亮点。
每人强化一种文体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也就是说考生可以任选一种文体进行写作。因此,到了高三尤其是进入复习迎考阶段,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种文体作为强化训练的对象,以求高考时最佳发挥。要选择哪一种呢?当然要选你最拿手的文体,而不要片面追求品位去练非我所长的文学体裁,更不可为了时髦学写那些形式怪异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自己长于形象思维,不妨专攻记叙文;如果你喜欢逻辑思维,尽可只写议论文;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笔优美,向散文进军准没错……反之,在高考总复习的冲刺阶段,对自己的写作情况还不甚了解,平时练笔文体随意,到了考场随便下笔,丝毫没有文体意识,不能做到扬长避短,甚至于扬短避长,又怎么能够获得好成绩呢?强化训练一种文体吧,高考作文便可驾轻就熟稳操胜券!
岚光推介
一霎微雨洒庭轩
殷 琦(2003级)
一晚自习埋头面对无数数字和汉字堆砌的金字塔,竟没有注意窗外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晚上要回家时,看到湿润的大理石地板,才知道原来天上的云雨已经亲吻过我所站立的大地了。
突然领悟到这一点时,感觉好像这润物的雨竟是在顷刻之间就飘零到世间的,就在我低头看到湿意的一霎那间。闭上眼,似乎清晰地看到前两个小时里细细无声的雨丝是如何浸染了土地,洗涤了绿叶,润沾了行人的薄薄单衣;仿佛看见了那低沉的乌云的子孙是怎样密密斜织交互纠缠,在天上人间无尽缱绻。但是,前两个小时的过程我都忽视了没有看见,在我看见结果,在雨已经停了的时候,我才恍然顿悟:原来竟已落了雨了呀。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呢:春天来了,一位爸爸牵着他的小女儿,教她认识后园里苏醒的植物。当他指着一藤正在攀援的长了一片片嫩绿色的叶子的植物问女儿“这是什么”时,女儿瞪大了眼回答不上来。他讶异地说,去年夏天你还认出它来了的呀,这是豆角。女儿讶异地瞪了绿叶藤蔓一眼,接着理所当然地说,可我认出它来时它的枝条上长的是豆角呀。
人们忽略了不起眼的豆角生长的过程,只后知后觉地认出那赫然的显而易见的果实。就仿佛是没有过程的结果,似乎近于荒谬,而确实又如此寻常。就如我没看到下雨却只看到湿的庭轩。就如那么多的人漠视了身边的爱而品尝到无望的后悔。
友情。在朝夕相对近在咫尺的时候,你会真正感觉到他(她)的可贵吗?你和她往往在玩玩打打、吵吵闹闹,没事拌一次嘴,没事闹个小矛盾,你认为她伴在你的身边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是吗?我就有这样一个朋友,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是这样理直气壮地消磨着两个相处的光阴,可高中分开后,才真正明白“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依据”,“山长水阔知何处”?!当我们各在水一方,共一种闲愁时,才深味友情的深厚。只在电光火石的一瞬的回忆浪潮中,友情穿梭,从开始到现在。
爱情。太多的歌曲在唱:“你在我身边时我没有珍惜,直到你离去我才痛苦地回忆。”品尝着悲哀和后悔的苦酒,这才发现曾经被爱过,曾经爱过。可就算燃尽了爱的躯壳,燃尽了为爱绽放的花朵,也无法回到过去。何其芳说,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中露出蓓蕾,在被忘记里红色的花瓣开放。
亲情。父母心如永远明亮的北极星,璀璨而从不停歇。但总有太多的人在父母逝后痛哭流涕,悔不当初——为什么我对您总粗声大气的?为什么以前我没给过您一个好脸色?为什么您对我关切的叮咛我总是不耐烦地打断?为什么我从没有好好地给您过一次生日?……有一件事,从古至今就是所有为人子女的心中永远的痛——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总是只看到爱露出结束的面靥的一霎,这才据此推算它经过的过程,对于青春华年,人们也爱犯同样的错误。在已垂垂老矣的时候登临水边高声叹喊:“逝者如斯夫!逝者如斯夫!”又能怎样?逝者已经如斯水流去不复返了。只有对着镜中的三千丈白发空叹。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微雨并不是在一霎之间就洒湿了庭轩,但为什么,人们的目光的箭头,总是后知后觉地指向最后的终结上,而那些斜风细雨燕叹飞的过程,又该何去何从?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人们总是行色匆匆,似乎是为了抢生命的速度,等到发现自己为了追求一个结果,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爱的过程时,才追悔莫及。该文用细腻的笔触,给我们敲响了心灵的警钟。
消息
本报讯[通讯员 胡亚兰]2004年,岚光文学社成绩斐然。社员熊静被《三角洲》(国内外公开发行)评为2004年度“未来之星”,该刊今年第6期(双月刊)刊发熊静系列作品,并同期刊发指导教师邓济舟的专题推介文章“如火似冰的诗意女孩——熊静”。《语文报》、《中华少年写作精选》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专版介绍熊静。《新作文》杂志将其散文《幸福在远处》作为头条文章在封面特别推出。社员夏一鑫的作品被国内重点刊物连续刊发,其作品集《生为夏花》(内部刊物)付梓。社员韩莹莹的作品《上海印象》荣登《作文评点报》头版头条。据统计,截至11月,岚光文学社全年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作品达100余篇。这在全国中学文学社团中实属罕见。(具体发表篇目在本报中缝连载)
名家题签
1、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荆州中学王德先先生为岚光文学社题签:文学是寂寞的事业。(2004.6于武汉)
2、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评卷领衔者刘九洲先生为岚光文学社题签:文学应远离功利,写作须贴近生活。愿《岚光》开启智慧之门。(2004.6于武汉)
3、华中师范大学教务长、教授、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评卷掌门人沈振煜先生为岚光文学社题签:以文学沟通人类心灵,借岚光辉耀世间真路。(2004.6于武汉)
社员靓相
殷 琦 班级:高二(12)班
出生年月:1989。4。29 金牛座
最喜爱的格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最喜爱的书:《哈利·波特》《傲慢与偏见》
最喜爱做的事:看书。
第二版
高三的门槛上
——写在高二最后的暑假
夏一鑫(2002级)
一、序言
校园里的玉兰花开的时候,我们正享受着别人上战场带来的假期,我躲在拉着窗帘、开着冷气的“密室”里扳着指头算日子,与世隔绝。忽然闯进一个人大叫:“玉兰花再一次开的时候就该你们了!”我茫然。他于是很嚣张地宣布:我们——高考——结、束、了!轮到你们了……。我打了个哆嗦。是这冷气开得太大了,我安慰自己。
就这样,偌大的校园里不再有原高三的身影,而他们的空,要由我们来填。
妈妈看着高考结束时的人流对我说,高三了。
二、为了忘却的纪念
这么急,我的高一、高二就永远成了过去。我就告别了高中几乎所有的精彩。还记得几乎踏遍大半个荆城的研究性学习、雄心壮志却最终夭折的“彗星公司”、充满汗水与欢笑的短剧表演、还有篮球联赛歌咏比赛艺术节甚至值周晨扫,都变得那么值得怀念。
我想说我高三了,却总不自觉去回忆高一、高二。刚入学时,盈拍着我的肩膀说:“兄弟!咱们的日子还长着呢!”那时我们站在新教室的门槛上向远处张望,远处是美丽是梦想是希望。是啊,三年,日子还长!可怎么一下子就来到了高三的门槛上?!我不敢再向远处张望,因为看着前方,我就有无比的失落和茫然。
晚自习后回家,碰到rain说到高三,我叹气说,很多东西都要放弃。
“For example?”
“比如,《岚光报》上就不再会有我和熊嚣张横行了!”即使从前不喜欢的负担,现在想来也成了珍宝。
rain笑笑:“要得到,总要有舍弃。”噢,那我就选择忘却??过去、回忆、以及更多的些什么。
三、茧
高二的最后一场考试后,是我们最后的暑假,假期:六天半。
荟在KFC里狠狠地咬着冰块,说这六天半一定要好好利用:补课、学习!盈说,自己在高三的第一场考试中一定要考好!一定要考好!一定要考好……
我想,很多人都会和她们一样,坚韧而近乎狂热的眼神。而想到自己这六天半几乎一大半时间泡在游泳池里,简直不是个东西!
高三的门槛上,我们已经感受到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跨过这门槛,就不知会是怎样一个血雨腥风的江湖……
收起了流行音乐、时尚杂志。周末不能去KFC,麦当劳、豪客“轮流坐庄”了,上晚自习不能再随意看自己想看的书,写些风花雪月的多愁善感了。一有空也不能东游西荡了……太多的不能只是高三的前奏,却已为我们织造成了厚厚的茧——但毛毛虫要变成蝴蝶就必须经历这一过程。
四、仰望
仿佛是一种仪式:历届高二升高三,都要把教室从新教学楼搬到老教学楼。也许是老教学楼古色古香,让我们清心寡欲、宁静致远。或者,离小卖部“巨远”,断了我们的零食来源,不再为吃东西浪费时间。总之,学校用心良苦,搬教室那一天,汗水里浸润着些许兴奋,虽然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却没料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凌乱,还来不及伤感。
学长说,这里是地狱。我和熊站在这栋“地狱”前仰望,熊满怀豪情地念:“为了免除下半辈子的苦难,我们愿把这地狱坐穿!”
也许我们该这样安慰自己:“地狱都到了,天堂还会远吗?”然后在地狱里仰望天堂。
五、尾声
文章的结尾,将是我高三的开始。
每个人的斗志都将被点燃,冲锋的号角就要吹响!我在一片硝烟火光中向门槛内迈步:小子,你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 花季的梦幻,雨季的泪珠,都随着玉兰花的芬芳而逝。这注定是一个暗香残留的季节。牵系着依恋,心怀着不舍,迈向充满激昂斗志的门槛-----高三,时光飞逝,是折磨,是解脱?暂时沉淀下所有往昔的追忆,用坦然的心境去面对“黑色六月”,去面对无悔人生。
诗月华章
何苗(2003级)
夜凉如水,皓月当空。悠悠遐思挟月光而至,飘洒在亘古不变的轮回之中。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无论是欣喜若狂,还是忧愁悲伤,少了月亮就少了那么几分滋味。从来,月亮就是诗人的宠儿。它命中注定要与诗歌有缘,喝了几次孟婆汤,却阻挡不了宿命的安排,依然痴情从远古追随至今。
古往今来,多少风风雨雨伴着岁月从你面前悄然走过。大概,你的光辉上系了太多爱情誓言的红绳,你依旧温柔可人。敞开胸怀不计得失的接纳了过往的历史,让它们在月光中翻滚浮沉。管它什么杏花春雨江南,还是那大漠孤烟塞北,总有你的柔情似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那个时候的你可曾目睹英雄征战马背,壮士血饮沙场。你把月光凝在剑锋,用淡淡的温柔散去了令人窒息的血腥,勾起故人思乡的心。你高高在上,俯视着无碑的坟土,还有那暴野的白骨。为何你的目光如此苍白无力?为何诗歌的调子如此伤感悲凄?你把每一缕月光渗入乌黑的泥土,用无声的语言安慰着亡魂,使之得以安心的沉眠到永恒。而你见证的生死誓言,隐瞒的惊天秘密,都随之遗落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朝代。
古往今来,岁月悠悠。穿越时间与空间,回到每一首诗词轮回转世的起点。史海滔滔,谁领风骚!一个个身影从回旋的历史中被惯性甩出。历朝历代的风中零散着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月光下立着不一样的身影,不一样的身影揣着一样的心思,丝丝缕缕透过尘封的史册向我飞来。泛黄的纸张折射出远古的月光,写满了华丽的诗词,载满了悠悠的情思。“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这盛唐中飘然走出一个李白,傲然的摘下月亮,泡进酒壶里。脱口而出的醉话,随风留在历史的墙上,成为后人称道的好诗词。趁着五分醉意、三分清醒再配上二分月光,就这么喝出了《静夜思》,吟出了《月下独酌》,喝出了千古绝唱,吟出了绚丽华章。
你是一个温柔的哑女,唯一的语言就是那月光,是否只有诗歌读得懂你的月光?是否只有诗人看得透你的心思?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 你不说话,只是把月光温柔投向远方,投进千年的断想。抚摸月光,洞穿月中的成败轮回,它的隐喻在疾走,我的灵魂在文中遭遇到了一次历史的浩劫。岁月如诗,伴着月的吟唱,被流传……
再冷的冬天也有暖意
曾峥(2004级)
很多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个衣衫破烂的小女孩走在街上,向路人兜售火柴。小女孩那凄清悲婉而颤抖的叫卖声在城市上空盘旋。第二天,有人在一个墙角发现了她——失去了生命的小小的躯体紧紧地蜷缩着。
很多很多年前的另一个冬天,又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街头卖火柴——他必须为他和他的弟弟挣得口粮。在他的苦苦央求之下,终于有一位绅士掏出一英磅来买他一便士的火柴。小男孩感激涕零地接过钱,欣喜若狂地飞奔过马路对面找零元。过了很久,小男孩仍未回来。绅士为此认定他是个小骗子。然而就是这个可怜的“小骗子”,在匆忙赶回找钱时,被疾驰而来的马车撞倒。没几天,男孩就死了。
还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在一座战火连绵不断,布满了硝烟和弹孔的城市中,一支军队正开赴前线。当他们路过一座破败不堪的教堂时,看到了一对冻死在路边紧紧偎依着的母子——他们死于无休止的严寒和饥饿。人们停下来,默默肃立,为他们的灵魂祈祷。雪花依旧冷冷地飘落,炮声依旧隆隆地响起。茫茫雪原上,一排排的人倒下,但这座城市依旧不倒。
第一个冬天在童话里,第二个冬天在小说里,第三个冬天在历史上。但三个冬天的寒风一样地凛冽,一样地吹彻人心,令人心痛。
然而故事尚未完结。
小女孩死了,可是人们惊讶地发现,她的嘴角挂着笑容,表情安详而纯真。这个年轻的生命在离开人世的时候,手中还握着一把火柴。“她是想取暖啊!”有人这样说。但是没有人知道,她不仅划亮火柴取暖,更用那火柴光点亮了自己最后的希望。
小男孩临死前,把九十九个便士交给了绅士,然后他紧紧地握住弟弟的手,直到咽气。面对已经泣不成声的小男孩的弟弟,绅士那握着钱的手隐隐发烫。他沉吟良久,轻轻地拍了拍正哭着的孩子说:“你以后就跟着我吧!”
就在那对母子死后的那年春天,这座仿佛已经死去的城市欢腾了起来,连那破败的教堂里也飞出了重生的欢歌。这座被围困的城市——列宁格勒,终于解放了。胜利之花在冰雪覆盖的冻土上顽强地开放,勇敢的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冻土上顽强地开放,人们在付出高昂的代价后,终于守住了他们的祖国。
至此,三个故事结束了。三个冬天是一样的寒冷,但三个冬天又各有各的温暖。第一个冬天的温暖来自小女孩的憧憬,虽然不足以逼退严冬,但总有着美好的向往,足以温暖自己的灵魂。第二个冬天的暖来自良知,面对一个生命的消逝,一直被物欲包裹的良心觉醒了,爱的力量融化了人性中的坚冰。第三个冬天的暖来自信仰。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人们可以战死疆场,也可以在后方忍饥挨饿。试问,没有爱,没有信仰,谁能熬过寒冬,以生命之火照亮人心?!
寒冬虽冷,但我们可以用希望、良知、信仰和爱去驱散它,可以用它们燃起生命的火把,温暖我们的心灵。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作者以三个冬天的三个故事为线索贯穿全文,告诉人们世事看似冷漠,其实也有温暖。写法新颖,引人如胜。
且听吟唱
查泊(2003级)
是谁在吟唱,又是谁在欢笑。
对,是我在吟唱,又是我在欢笑,
我吟唱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为我的收获而歌唱。
——题记
因为有了爱,所以太阳的光辉才更灿烂;因为有了爱,所以雪山才有那乳血色的温暖;因为有了爱,所以才会有美人鱼化作五彩泡沫消失于空中……
那么,我又吟唱什么呢?我的幸福来自于你们的施予,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也有许多我不认识的人……你们所谓广义的爱,对我来说就是一笔巨额财富,世界上有谁比我更富有?这些爱温暖着我的脊背。即使将我放置于世界任何角落,那来自心底的一丝丝爱意,也会化作动力鼓励我生存下去,失去爱的人是无法活在这世界上的,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就是由这些爱而组成的,我的收获源于此。
你听,那呼啸耳畔的风声,它们是自然之音乐,来自幽幽山谷,来自辽阔草原。“音乐”集合了所有天地之灵气,在某时忽然降之世上,固此,世上诞生了贝多芬、莫扎特、李斯特音乐天才,他们用这奇妙的天籁之音创造了音乐。音乐是有灵气的,它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那跳动的音符注入我新鲜的血液之中。我的生命的另一部分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音乐。我爱护着自己的生命,爱护着属于我的音乐。也许我就是牧师,守护着音乐的灵魂。同样也 收获了自己的灵魂,音乐是我的血与肉。源于爱我有了音乐。
余秋雨言,一道天光射向赤壁,于是诞生了前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唱,我则认为是岩壁下的清风勾起了诗人的豪兴,数年的精华迸发于一刻,清风送他放胆于东方之既白。
“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吟唱,“醉袖倚危栏,天淡云闲”的洒脱不羁,诗如天边的月亮虽有阴晴圆缺但也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温亲感。
诗就是我的灵魂,他塑造了我的内心世界,这也是我的最后收获。收获了人生哲理,收获了历史的悲欢离合,收获了青春年华,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自我。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 诗被唱出来,即得收获,在吟唱中作者收获了许多,而又因收获而歌唱,这样的感受使我也进入伴随,你呢?
第三版
怎一个“愁”字了得
周杨(2003级)
喜欢李清照的诗词,还是从她的名字开始。“清照”,不由得想起那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是我顶喜欢的字眼,它敢与日月争辉,与日月同在。清纯得像河中走出来的口含话梅浅浅微笑的少女。
对李清照的诗词,用“喜欢”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是一种玷污,我总是那样认为。与其说我喜欢她的文字,不如说我更喜欢她词里边的忧郁。都说忧郁能造就一个诗人,能造就一个文人,李清照的“愁”是否也造就一个“愁”情万种的绝代才女?
其实,她的诗词是恪守“诗言志,歌咏言”的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是一种情绪,直抒的是自己的爱憎、胸怀、志向。但在世人眼里,被世人所接受的只是她外在的一种儿女情长式的为赋新词强说的“愁”绪。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离愁别绪,相思无济,是对丈夫赵明诚的爱之深,思之切,一种甜蜜的咀嚼。人不能没有爱,何况是感情丰富的女诗人?更何况是宋代绝代才女!看了好多好多关于她的故事和篇章,总觉得李清照不是一般的“贱妾守空房”只会儿女私情的小妇人。只是最普通的夫妻感情成了她命题创作的灵魂,不能让许多人产生一种错觉。陆游的《钗头凤》经她妙笔的深情润色,成就了才子佳人最凄美的爱情故事。有《减字花木兰》说得好: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爱情是人生美好的一章。李清照沿着爱情的渡口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李家有女初长成,走到赵家婚后的甜蜜,终至与丈夫人居两地而情发一心的相思的那彻骨的爱恋,痴迷不悟的思念,怎一个“甜”字了得?蜜一样的生活,滋养她风姿绰约和旺盛的艺术创造。风云起,波澜急。人生变化莫测,夫君相思成疾,忧郁而死;自己二度再嫁,顶枷入狱,这怎地又一个“愁”字了得?
“点漳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只恐双溪舟艋,载不动许多愁”。这里的“愁”,是窗下小儿女的“愁”吗?能不说是“位卑不敢忘忧国”?何等的心忧天下,心系天下啊!这是一个深闺怨妇发出的呼喊吗?这愁中又多了多少国破之恨,民族之痛啊!这与秋瑾女士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又何尝不是同出一辙呢?透过浸透愁云的文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她身居的南北宋时代的金戈铁马,仿佛还可以听见这位南渡词人内心深处的呼喊“但愿盯将过淮水”。
满腔愁绪,有谁能触摸到她心灵深处的伤痛和赤诚的呼喊?
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感情生活的困苦,国家民族的忧心,怎一个“愁”字解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国愁,家愁,情愁,怎地一个“愁”字了得?而李清照一生又在寻觅什么呢?寻觅自己的爱情?寻觅自己的幸福?寻觅自身价值?曾经的美好已是过往云烟。残梦也碎,张汝舟“不终晚节”,身负枷锁 ,锒铛入狱,又有谁能替她平反昭雪呢?生前受此奇辱,死后即便是昭冤,又能解决什么呢?她还能说什么?尽管不愿意“飘零遂与流入伍”,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意依附权贵,不愿意做违心的事情,但她能象辛弃疾一样奋笔疾书,上朝议事吗?能与陆游一样痛痛快快的借酒消愁,痛骂世道、把栏杆拍遍吗?能像岳飞一样驰骋沙场“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不!她不能!她甚至不能与人交往,只能把忧伤郁结在心中,潜藏在文字里。
《金石录》是她一生的所向,是她与赵明诚至死的信念,是她以她非凡的才华和爱情的力量完成的蚕丝。《金石录》达到空前的词艺高度,但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朝代,又有谁能理解,又有谁能赏识呢?连陆游都说李清照“才藻非女子事”,她只有一个人把凄凉吞进心里,又只是一个“愁”字了得?
当我们在千年的风雨回望的时候,我们能看见那个“沉醉不知归路”的小小的采莲女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 李清照孤独吗?两次挫于爱情,爱的,恨的男人都只是过客而不是留人。李清照孤独吗?亘古寰宇,上下五千年,唯独她一女子被上帝抛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正如她的诗里所叹:“怎一个愁了得。”
奥运断想
范彦秋(2004级)
一 不寐之夜
那一晚,是不寐之夜。
那一晚,坚定地与友人守在电视机前直到转钟,朦胧地盯着画面直到凌晨昏昏睡去。相信那是第一次——为的,是自己心中那份激动与期盼。
缤纷的色彩,响彻苍穹的鼓声,带给我的却是懵懂。只是记得那跋涉了几千里的火种,点燃了巨形的火炬,像一个红色苞蕾,在刹那间明媚地绽放。
所有的视线,来自那些拥有蓝色、黑色、褐色双眸的人,望向夜幕映衬下的火焰;一份属于且只属于奥运的激动,荡漾在每个人的心头。
昔日的雅典卫城,是否曾见证过这份激动?我不知道。只是今晚,沧桑的卫城的断壁残垣,在山巅上,轻柔地俯视欢呼的人们,温和地微笑,如同所有人一样,期待不久以后,由许许多多年轻的人们创造他们曾梦想、希望的辉煌。
那一晚,天边有一轮明月,将它的爱抚洒向所有的不寐之人。
二 驰骋的英雄
终于,在画面中看到了那个被所有中国人期待的那个青年,那个“枭雄”。
自信的微笑,勾起一条好看的弧线;平和又有点狂傲的目光,带给人们对未来的遐想。
当风吹起他额前的黑发,当他的目光只锁定面前的木栏,当前方唯有喧嚣的人们等待他时,我想,他是欣喜的。一如,关注着他的人们喜悦的欢呼声中,表现的种种。
仍旧是沉稳而不羁的眼神,从中透出些许沉重。现在,他离他的梦想只有一步。而那一步,却使他感到了苦涩的畏惧与甜蜜的憧憬。他应该释怀了,因为他突破了历史。可是,他背负的压力更重了;可是,他紧抿的嘴唇告诉我们,这并不够。他还想努力,他想品尝金牌的滋味。毕竟,那是他的梦想。
一刹那,震耳欲聋的枪声响起,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默默为他祈祷。蓦然,每个人都爱上他坚毅的目光,挺直的双肩。奋力抬起双腿,跨过一个又一个木栏。只是看者低头一瞬,他已领先所有人跨过终点。
空气沸腾了,一切都被震惊了。这次,我们有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冠军,我们有了一个驰骋的英雄!
全场黄皮肤的人激动了,全世界黄皮肤的人激动了。那位俊秀的中国青年,把这个他挥洒了汗水与热泪的体育场带给了中国。
旗杆上端,飘飞的,是红色的云朵;不灭的,是这位中国青年创造的历史辉煌,属于中国的神话。
三 结尾与延续
所有的辉煌,在那一刻淡薄了色彩。
一切的兴奋,在那一刻停止了喧嚣。
全部的激动,在那一刻趋于了平静。
终于,雅典的十六个日日夜夜,被人们填进了历史。那些成功烫下的烙印,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痕迹,默默等待人们回忆。
当北京拉开2008年历史帷幕的瞬间来临时,我们仍会回忆起那些曾使我们泪下的时刻,并且期待下一次、再一次的胜利。
秋风尚劲,天空中扬起的,将永远是那面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五星红旗。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当人们回首往事时,那些曾感动过自己的事,会再一次感动自己。而笔是记录所有的最好工具。随了作者的文字,不禁又想起了八月时无比蓦名的感动与激昂
残墙·一些印象
苏亚兰(2004级)
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次偶然
从未想要留下点什么
却不知要木屐早留下烙印
在你脚下的青苔上
从你身边走过,不过是个巧合
萧萧梧桐雨滴碎了膜
却为何听不到它与心渗合的声音
而你难道甘心就此倒下
从你身边走过,我思絮飞扬
口中念着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或许你不懂得愁
只是一堵残墙
从你身边走过,另一种美闪现
觉得似曾相识
莫非是断臂维纳斯
也许你并不懂这些
从你身边走过,我发现了春
牵牛花把根扎进了你的胸膛
才知道,一年春好处
不在浓芳,小艳流香最娇软
回头细想
从你身边走过,不是我给你留下印象
是你让我明白了太多太多
你那边或许是满园春色吧
残墙
怎能忘记过从你身旁走过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 轻吟浅唱,走过的是那堵低矮的墙;断壁残垣分开的,也许是一个凡世和另一个凡世。一边是红杏探出的春色,一边是作者轻盈的思絮。汇合在一起,和谐似曲,点响心绪。
箫声依旧
毕芸(2004级)
清逸的箫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倾听那如泣如诉的箫声似漫长的流水,潺潺地轻吟;又如一叶嫩绿的枝条滑过你的双肩,空气随之轻柔,心境亦空灵如水。那声音似一袭幽柔的纱,飘逸在我的耳旁,如风、如月、如云、如水;又似丝丝萦绕着我那颗迷茫的心,彷徨在天际,飞荡在云中……
那一轮如波的明月,似乎也在倾听这如水的清音,玉兔和嫦娥也不禁驻足……
那箫声,诗般,洒脱,梦般,飘逸。似行云流水如花开花落,潮涨潮退。
那箫声,似雨,悠悠地下;似溪,静静地流,流入夜空,流入心里。
风吹箫动,风静箫平。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与安静,没有知了的鼓噪,也没有蟋蟀的哀鸣。
静下心来去品味这清涩的箫声吧,既没有江河入海的磅礴,也没有大鹏展翅的豪情,有的只是柔情似水,皓月如镜……
在这静谥的夜中,箫声是最美最美的风景。
箫声依旧。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随着作者用心用情去聆听,第一次发现依旧的箫声这样美:清逸、洒脱、清涩……感谢作者细腻的心思和精致的文字,带给我们如水的享受。
第四版
江南
吕亚平(2004级)
谈到江南便想起水乡。
江南水乡有水一般的情怀,杨柳风、杏花雨、春江水,让整个江南骨子里满是幽柔与缠绵。疏疏的林,淡淡的月,斜斜的雨,再配上古老的石桥,这就难怪和风细雨要固执地停留了。
江南水乡没有轰鸣与喧嚣,只有黄莺带声飞;江南水乡没有石与石的碰撞,只有烟花结影落,江南是安静的,谁都不愿去打破。每个人的船桨都如水一般柔软,甚至花瓣飘落也要千回百转再如梦一般轻轻地亲吻它的影子。漾起的涟漪仅仅只能将它的影子被烟水所包容。而发出的这一丁点儿声响,只会让整个水乡更加宁静。纵然“山歌好比春江水”,在江南水乡是很少有笙歌的,这儿毕竟不是秦淮。就算有歌,也是和别处绝然不同的。它只能算“水歌”,和着春江水一起流淌;或是和云烟一起轻盈地缭绕着古桥下的乌篷船,或浓或淡始终不散。
这些只是我在鲁迅书里了解的江南水乡。我真正去江南的时候,已经是晚春了。我摇着船沿着平静曲折又迂回缠绵的水乡烟水路荡出一路烟波。路过“迅哥儿”偷豆的地方,一荡三摇晃,便来到我心仪已久的地方——鲁镇。
鲁镇的历史是久远的。一进去我就看到了它古老的容颜。鲁镇的确很老,不是衰老而是苍老。石桥的砖是灰色的,刻着岁月的流逝,石桥的砖是完整的,昭示着古老建筑的坚美。桥横跨一水,水边的古树挨着古木屋,便彻底再版了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了,确有古典的十足韵味。马致远到过这里,是因为江南是文人常来的地方,从小桥上的诗作和岸边的楼阁便可看出。舟横过了小桥,我便想去看看楼阁。下船之后才发现江南水乡也是有旱路的,是极其清秀的青石板路,随着那古老的建筑群向那古老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晚春的江南本应是无处不飞花的。但离开了河便没了花的开落。这清秀的小路常常伴有翠竹,也有文竹。竹子是象征气节的。江南水乡的气节,或者说是江南文人的气节吧,便由这竹子传承下来了。这竹子不禁让人想起毛笔杆来,鲁迅的笔杆可是它们化作的?
潇潇的竹影消失在桥头。走过桥猛地发现一处早已消失在现代繁华都市里的建筑——文庙。这座孔子的庙从年代来说已经很古了,却保护得很好,看起来还较年轻。庙里布置简单,石桌石凳石雕像,木门木窗木横梁。庙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那一尊又黑又亮的孔夫子雕像了。这位千古的大圣人,他的庙在别处已稀罕,却被江南人所敬仰,这里人很多,也就是香火旺盛。这只是一种信仰,在江南水乡是极其普遍的,或许已是一种风俗了吧。
既然来了鲁镇,定是要会会鲁迅的。在这里,随时随处都可以感受到鲁迅的。鲁镇这个水乡的闻名,有一多半要归功于鲁迅的,说实在点要归功于他的文气。所以整个镇子都围裹着鲁迅的气息。我只去了鲁迅的故居,去了解伟人的过去。一走进屋,就感到一股浓郁的鲁氏气息,一切都如同鲁迅一样坚韧而又朴实无华,就连烟草味,我也似乎闻到了。人去楼空气息犹存。这股气已融入到江南水乡的每一个角落,烟云一般笼罩在水乡上空,任它风雨粘成线,始终不散。这便是江南人的哲学,他们生活在其中,定不让柔媚的风夹雨一下子就粘走了他们心中的信仰。
走出鲁迅的故居,夕阳已走到了门口。夕阳中的水乡又是别一种韵味了。我上了鲁迅故居门前的船。昔日鲁迅想必也是带着他的文气从这里乘舟而去的吧!船行依旧,我却忘了船在行走。郁郁葱葱的林中的绿柳,像新娘在夕阳映红的水中洗头。她的头发在水中招摇,假乎要将行船卷起。而船却放流而去,它要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然而在青草更青处,早有船在那里停泊。船头的少女垂下的头发遮住了她的容颜,却掩不住书的味道,文的气息。
江南是文人常来的地方,也是文人辈出的地方。江南丰厚的文化底蕴炼就了文脉,它就在那青草更青处传承。在江南,在这绿水长流的地方,是不会断的。
我在船上躺着,直到船的晃动摇碎了一河的星光。我欲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却怕惊动了读书人,只能低低地吟唱:
江南晚春烟花落
一波烟水满是香
江南小桥烟朦胧
诗作文气云中扬……
这低低的吟唱,贴着水面传开,又沿着小桥爬上了云烟,既而朦胧在整个江南烟火的季节里,揉碎在江南烟雨中……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 是在浅吟低唱的江南民歌里初读这篇文字的。想起曾经听人谈起过行走于这个尴尬的夹杂在南北之间的小城,心里却是一直向往着纯正的南方或者北方气息。于是沉浸在江南忆歌中,心里暗暗欣喜着读到了《江南》这样的文字,随了它,慢船行行下江南。探了鲁迅的故居,走了古镇的石桥,吻了千回百转的落花瓣,望了烟波缭绕的清江水。渐渐地在荡漾着的乌篷船中睡去,梦醉在那江南烟雨中。
回答
孙梦乔(2004级)
丽江,你听见我风尘仆仆的脚步声了吗?我已嗅着你的美丽寻来。到了,我却不得不责备你古城的石板路那样细窄,又那样蜿蜒,我在路口细细张望,却总看不清你的脸。
无意间,竟听见了你的“歌唱”,深褐色的水车,正缓缓地转动,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伴着击水的悦耳和弦,和古老城镇的背景,焕发出一种陈旧的神韵。你是想向我诠释什么吗?是古老的水车转走的岁月,还是和那水珠一样一次次消亡又诞生的生命轮回?我满脸疑惑,可你却依旧唱着歌,不回答我。
于是,我走进了你,水车脚下的小河猝然分成三条,扭曲地挤进了你——这片宁静而又喧闹的小城。那水是你的血液吗?沦漪那样小,隐约瞧见正缓缓向前,越过小桥,不见了踪影。可在这硕大而繁杂的丽江古城里,没有游人担心迷失方向,因为只要寻着这生生不息的水,逆流而上,它就会引领游人找到回家的路。
我肆无忌惮地释放自己的好奇与兴奋,你的美丽和博大完完全全地震慑了我。流传了几千年的东八象形文字构成的老墙里所沉淀的丽江古老文化就足以像这水一样奔流不息。走累了的我,索性买了一块丽江粑粑,坐在木桥上休息,没有护栏的木桥,木头似乎也朽了,走上去还有些晃,可生性胆小的我却毫不犹豫地坐了上去,看着那水。红色的鲤鱼多的出奇,是为了应和水的静吗?鱼儿都簇在一起,纹丝不动。旁边赏鱼的人说,这鱼太死气沉沉。可我却想为鱼儿抱不平,只怪那水太空,没有苏州园林那种“鱼戏莲叶间”的情趣。也怪阳光太稀薄,勾不起鱼儿争先恐后“跃龙门”的欲望。但仔细一看,却发现了另一种静的美,红鲤碧波打破了“红配绿丑到头”的传统审美观念,呈现出了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色彩,这美,袭击着我的神经,不仅不叫人感到害怕,反而使人有一种跳下去的冲动,借这纯净,去涤净自己的心灵。
夜幕来临时,我仍然穿梭在小巷间各种民居和小工艺品店里,古城深处的纳西聚居地屋里不断有人涌出,身着象征着“日月同辉”的民族服装,向古城里的唯一一块空地——“四方街”涌去,开始了一场篝火晚会,热情的纳西人欢迎游客加入。我便牵着两位婆婆的手,跟着跳动的火花一起跳跃,从她们粗糙的手上,我摸到了她们生活的艰辛,可从她们脸上,我却只看到了幸福。在那微笑里,我忽地有了一种关于心情的感悟。
原来,每个游客都被这水,这人,这微笑所感染,每个人都感谢你给了他们一种远离生活的喧嚣的美妙馈赠,给了他们一种心静如水的心情,给了他们一种和纳西人一样向水一样明澈的笑。
离开你的时候,水车已经隐在了夜色里,敲打银器和葫芦丝的声响原始而迷人,我还沉醉在这美丽的邂逅里,而你们在唱歌,我转呼了声“jui kei sei”①,"Lei dou dou”②,因为你给了我答案。
注:①,②纳西语,“谢谢,再见”的意思。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尽管没有亲临丽江,但是从作者笔下我深深体会到了丽江的那一份静谥之美,让人感到安详幸福。
诗般青岩
曾颖慧(2003级)
留着古老的纯朴,有如诗梦般的古镇,这呀,就是青岩!
从江南迁至此地的青岩人,有着六百多年历史,至今还保留着从祖上传下来的那份珍贵的遗产——文化。
这独有的文化体现在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条路,一间房,甚至是,一片瓦。
从踏上青石板路起,我已然忘却了城市,忘却了喧嚣,剩下的只是这中古的老镇给我的那份宁静与清雅。倘佯在略显狭窄的小路上,两边是一两层的小楼。像江南水乡一样的小楼,铭刻的是古老,是历史。门上,镂空的花纹见证着这古镇的沧桑;每个角落都有一朵小梅花,每片花瓣上刻着三条逼真的褶皱,中间的花蕊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花丝,虽然这是小小的梅花中木样的颜色,我却好似闻到它散发着淡淡的香,清幽,深远。由此可见,青岩的房屋建造细致入微,绝非仅是一朵小梅,而是——处处彰显着青岩人的智慧。
继续在青石板上漫步,任脚板在光滑的石板上敲打,发出沉厚的低吟,自乐于此,却被“滴嗒——滴嗒——”的声音打断。抬头,望见的是一个挂着金黄玉米棒子的人家,屋内摆着磨豆浆的石磨。那古老的磨子,上面肆意地散着几粒饱满的黄豆,下面满是溢出的白色浆汁。不一会儿,小院内走出一个壮年男子,他走到石磨跟前,推着弯曲的,长着树节的木杆,一步步地,吃力地,推动着他赖以生存的石磨——不知这石磨随了他祖祖辈辈多少年。
当我与这古老的生存方式告别,擦肩而过的是些当地的老妇人。头包白巾,身着深青布衣,背着竹蒌的她们,讲着一口地道的方言。虽然我一句未懂,但却知道她们讲的岂止是语言,更是文化。“吱呀——”的一声,木门被推开,花白胡子的老爷爷提着两个木制鸟笼,缓缓踱出步来,将鸟笼挂在对街肆意爬长出墙外的古木藤上。叽叽喳喳的鸟儿在笼内欢跃的唱啊,跳啊。好鸟相鸣,伴着徐徐吹来的和风,与树叶摩挲的响声,是自然,是音乐,是诗!
这儿的街,纵横交错,长短不一,犹如一个个韵脚,一声声吟唱,音乐的美感便随着脚板在青石板的敲打中而产生。站在石阶上,近看,大幅的深青色蜡染悬于墙壁,与建造房屋所用的深青色的石头融为一体,交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放眼望去,深幽宁静而又蜿蜒曲折的街道伸向远方,未见尽头,如诗一般——闭眼回味,满口诗香,意犹未尽。
这儿,不适合将军铁骑踏跃,因为铮铮铁蹄会踏破这儿的宁静;这儿也不适合佳人无心路过,才子有意吟诗,纵使会有妙语佳句,但这似乎太人间了,怎配得上这般清幽的景致;这儿,更不适合高声叫卖,若是打破了这如诗如梦的景儿,怕是千金也难再买回……也许,这儿,只适合老婆婆当街坐着,倚在木藤上,守着个买玫瑰酒的小摊儿。那酒,未入口,甘洌的酒香夹杂着独有的花香已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美味毋庸多言,只是连嘴边残留的,这小小的人家独酿的美酒,都不愿让它消散在空气中。
品着这独有的香酒,听着关于这古镇的传说,赏着这眼前悦人的景,我醉了……醉于青岩,醉于诗!
后记:我于二00四年七月参加了湖北省电力公司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游于贵州青岩古镇,有感而作。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 作者擅用优美的比喻句,将如诗如梦般的古镇绘声绘色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青岩如诗,青岩的宁静与清雅不容任何世俗的人事扰乱它……
“金思力杯”有奖答题
请说出下列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1、山水田园诗派 2、边塞诗派 3、婉约词派 4、豪放词派 5、江西诗派 6、公安派 7、桐城派 8、鸳鸯蝴蝶派 9、山药蛋派 10、荷花淀派
[附加题]1、请说出清华金思力的广告语?
2、清华金思力有哪三大特点?
3、所有的人都可以服用金思力?
4、金思力的生产原料是什么?
5、被称为“信息传递员”的物质是什么?
中缝
第24期“金思力”杯有奖答题获奖名单
熊 静(三③) 夏一鑫(三③)
刘 天(二⑥) 张立成(二⑥)
王 敏(二⑥) 王 璇(二⑥)
黄 瑞(二⑥) 熊 杰(二⑥)
杨雪峰(二⑥) 张 芮(二⒀)
刘 特(三⒁)王竹君(三①)
刘 畅(三④)江 艳(三④)
郭 蒙(三④)尹亚丽(二⑩)
罗 彬(二⑩)徐 涵(二⑩)
万光兵(二⑩)张 琼(二⑩)
刘晶晶(二⑩)杨 珍(二⑩)
陈琼玲(二⑩)马小龙(二⑩)
朱 杰(二⑩)杨小莉(二⑩)
李 艳(二⑩)彭 星(二⑩)
王士澜(二⑩)徐彩群(二⑩)
李书琴(三⑩)张 林(三⑩)
张 琴(三⑩)薛玲珑(三⑩)
彭 越(二③)廖羽晗(三⑥)
刘方兴(三⑥)王爱玲(三⑥)
李建祥(二⒂)聂娟子(一①)
张玉杰(一①)田 甜(三⑦)
梁寒冰(三⑦)刘 蕾 (三⑦)
陈 婧(二⑧)罗 敏(二⑧)
刘 露(二⑧)袁 晓(二⑨)
谢旭飞(三⑦)罗 翊(三⑦)
王 磊(三⑦)宁小盈(三⑦)
易 琳(三⑦)官旭文(三⑾)
陈玉然(一⑩)刘 兵(一⑩)
张小霞(二⑤)熊 伟(二⑤)
周一帆(二⑤)阮海姣(二⒂)
孙吉吉(二⑤)彭 迪(二⑤)
简 翟(二⑤)王知为(一⒃)
孟 芬(二⑾)
答案:1、屈原2、项羽3、项羽 勾践 4、司马迁5、苏武6、王昭君7、诸葛亮8、陶渊明9、李白10、杜甫
成果存盘(2004年社员作品发表)
1、2004年5月,夏一鑫的作品《归去来》、《为了命名那路上的忧伤》发表在教育部关工委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创新作文》2004年第5期
2、2004年5月,《阅读与作文》杂志2004年第5期在"校园文学"栏目连发我社五篇文章(夏一鑫的《为了命名那路上的忧伤》、龚倩的《英雄人生》、宋小雨的《温暖等待》、周杨的《微笑着走向生活》、熊静的《一个人的夜里,我被时光放逐》)
3、2004年5月,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主办、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刊《未来文学家》2004年第2期在"同一首歌"栏目刊登社员陈文雯的《倾听需要一种定力》、卢奇的《在心田上留块空地》、丁涵的《最熟悉的陌生人》、翟璇的《明白》等5篇文章。
4、2004年5月14日,社员周杨的散文《茶香》发表在《荆门晚报》"教育文萃"版"校园美文"栏目。
5、2004年5月26日,《作家林》在2004年第2期"校园星空"栏目特别推出社员熊静的散文《一个人的夜里我被时光放逐》。
6、2004年6月,《创新作文》杂志在"校园文学"栏目"每期一星"重点推出社员田里的《一个人的下雪天》、《友谊》、《假如我是瞎子》等三篇有份量的文章。
7、2004年6月《创新作文》杂志2004年第6期在"校园文学"栏目"“诗语岁月”中刊登社员侯荣的诗作《别了,少 年的时光》
8、2004年6月,《小作家选刊》杂志在2004年第6期“全国名校作文”栏目专发社员黄铮的散文《寂寞深巷里》、熊静的散文《一个人的夜里,我被时光放逐》。
9、2004年6月,《课外语文》杂志在2004年第5期“写作时光”栏目刊发熊静的散文《一个人的夜里,我被时光放逐》。
10、2004年6月,《新作文》杂志2004年第6期在“新生活读本”栏目刊发夏一鑫的散文《那路上的忧伤》
11、2004年6月,《三角洲·校园文学》第3期刊发社员夏一鑫的散文《青春的花开花谢》。 (未完待续)
12、2004年7月,《作文与考试》杂志2004年第13期在“原创新生代”栏目刊发社员夏一鑫的散文《生如夏花》。
13、2004年7月,《创新作文》杂志2004年第7、8期合刊刊登社员熊静的散文《一个人的夜里,我被时光放逐》,社员钟倩的散文《秋赋》。
14、2004年6月,《作文报》在2004年6月19日第23期(总1325期)第8版“创新天地”版刊发社员贾海昆的散文《春秋旧事》。
15、2004年7月,社员卯二的散文《转角·落幕》发表在《作家林》(双月刊)2004年第3期
16、2004年7月,社员曾苗的散文《寻找心灵的宁静》发表在《荆门晚报》2004年7月23日“教育文萃”版。
17、2004年8月,《语文世界·高中版》在2004年第7-8期合刊“写作俱乐部”刊发社员熊静的诗歌《六月》、李季的诗歌《永远的爱》、周杨的散文《生命正在演义》、贾海昆散文的《春秋旧事》、熊静的散文《衣橱里的玩具熊》。
18、2004年8月15日,社员余啸的散文《百年孤独》发表在《作文评点报》(高中版)第22、23期。
19、2004年8月25日,社员夏一鑫的散文《高二生的自然生活》发表在《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04年第24期。
20、2004年8月,社员夏一鑫的作品《为了命名那路上的忧伤》发表在《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4年第15期。
21、、2004年7月19日,社员熊静的散文《衣橱里的玩具熊》发表在《语文学习报》(高二版)(辽宁)2004年第3期(总第29期)。
22、2004年7月19日,社员周扬的散文《茶香》发表在《语文学习报》(高三版)(辽宁)2004年第3期(总第29期)。
23、2004年9月16日,社员夏一鑫的散文《向左走,向右走》发表在《作文指导报》(高中版)(河南)2004年第2期(总第72期)。
24、2004年2月2日,社员熊静(2002级)的散文《傀儡戏》发表在《作文报》(高中版)(山东)2004年第5期(总第149期)。
25、2004年2月23日,社员翟璇(2001级)的诗歌《向左走,向右走》发表在《作文报》(高中版)(山东)2004年第8期(总第152期)。
26、2004年10月,社员夏江涛(2002级)的《掌心在透明 》发表在《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武汉)2004年第10期“心灵一隅”栏目及《散文诗·校园文学选刊》(湖南)2004年第10 期。
27、2004年10月,社员文雯的散文《蝶影》发表于《三角洲·校园文学》杂志(双月刊)2004年第5期(江苏)(该杂志以"情沐春风"栏目推出)。
28、2004年10年16日,社员韩莹莹的《静物》在《作文报》(山东)2004年第39期(总第1393期)发表。
29、2004年11月,《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在“文学社团巡礼”栏目刊发社员作品:《一个人走走》(周扬2003级)、《转角·落幕》(卯二2002级)、《向左走、向右走》(夏一鑫2002级)。
30、2004年10月,社员 张星宇(2002级)的散文《高中时代》发表在《三角洲·校园文学》(双月刊)(江苏)2004年第5期“校园风铃”栏目。
31、、2004年10月,社员周扬 (2003级)的散文《一个人走走》发表在《三角洲·校园文学》(双月刊)(江苏)2004年第5期“花瓣雨”栏目。
32、、2004年11月,指导文学社社员熊静(2002级)的散文《南方下雨,北方下雪》发表在《荆门日报》2004.11.10《读书·教与学》专版(“文林杯”中学生文学作品创作大赛征文选登)。
33、2004年10月,社员熊静(2002级)的散文《红楼隔雨相望冷》发表在《作文》(全国作文研究中心、文心出版社)2004年第10期。
34、 2004年11月,社员周杨(2003级)的散文《茶香》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吉林)2004年第11期。
35、、2004年11月,社呀黄素祎(2004级)的散文《人生如茶》发表在《荆门晚报》2004年11月12日。
36、2004年11月,社员熊静的作品《幸福在远处》发表在《新作文》(山西)2004年第11期,本文作为该刊的特稿在“第一视线”栏目刊发在头版头头条,封面有“幸福就在远处”大字。文后有“作者感言”。
37、社员熊静的作品《红楼隔雨相望冷》发表在《中华文学选刊·少年写作精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1期。
38、社社员郑爱玲的作品《寄寓》发表在“博学启文少年文学网”(北京)2004年11月10日。
39、社员文雯的作品《栀子花开》发表在“博学启文少年文学网”(北京)2004年11月10日。
40、社员熊静的作品《南方下雨,北方下雪》发表在“博学启文少年文学网”(北京)2004年11月10日。
41、社员张星宇的作品《高中时代》发表在《语文学习报·高中版》(吉林)2004年8月16日。
42、社员贾海昆的作品《春秋旧事》发表在《语文学习报·高中版》(吉林)2004年8月23日。
43、社员郑爱玲的作品《寄寓》(2003级)发表在《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湖北)2004年第11期。
44、社员李佳禾的作品《冬天的童话》(2002级)发表在《语文学习报·高三版》(吉林)2004年8月30日
45、社员韩莹莹的作品《上海印象》(2002级)发表在《作文评点报·高中版》(吉林)2004年11月15日第32期(总第268期)头版头条。《创新作文·高中版》(重庆)2004年第12期刊发。
46、社员夏一鑫(2002级)的作品《苦难的馈赠》发表在《荆门晚报》2004.11.26“教育文萃”栏目。
47、社员夏一鑫(2002级)的作品《高三的门槛上》发表在《优秀作文选评》(长春出版社)2004年第11期“个性展台”栏目。
48、社员韩莹莹的作品《上海印象》(2002级)发表在《创新作文·高中版》(重庆)2004年第12期。
广告
好生活 好记忆 清华金思力
就在前两年,在健脑产品市场上,“忘不了”等产品曾风靡一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人们对健康标准的逐步提高,这些产品都逐渐被市场淘汰掉。因为这些产品的主要成分是由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作为当时青少年健脑产品的主要成分,它们都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端。
中山大学营养学教授何志谦教授说,过量的DHA会产生副作用,如导致免疫力低下等。过量DHA,还会使儿童呈高度兴奋状态,午夜都难以成眠。而且,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需要的DHA和EPA的量也不同。因此,在保健品中添加DHA和EPA的非常严格的限制,卫生部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另外,EPA有降血脂的作用,但是副作用较大,它容易破坏血小板的凝结,干扰其它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一些健脑产品本身就是深海鱼油制品。其DHA和EPA的成分也来自于此。以目前的提取技术,在国际上还无法把鱼油中的EPA和海洋有机污染物完全分离,潜在海洋有机污染物等会对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在以此类成分为主的健脑产品中,一般都设有不适宜人群一项。当前,在市场上仍有部分健脑产品以DHA和EPA为主要原料,消费者在购买时要区分清楚,不要盲目购买。 摘自《大众健康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