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新星,从这里升起 ——探访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
《荆门日报》记者 张爱华 实习生 马莉
有这样一方佳处,她依山而建,择水而筑,钟灵毓秀。她,就是古朴厚重的龙泉中学。 这里养育了一群眉宇间飞扬着与生俱来的灵气的孩子,他们在时而温柔时而冷艳的山岚水雾中率性而又执著地挥洒文字——或溢满热情或漾着淡泊。她,就是龙中学子引以为荣的文学精神家园――岚光文学社。
一张张报纸,承载几多生命的律动
“…… 蒸沤的热浪,堆叠着,郁积着;潺潺的汗水摆脱不了仲夏的束缚。秋,于是成为人间最大的渴盼。 她的容颜,她的生活,她的历史……此刻,都似乎从遥远寂静的天际一步步贴近。浓郁的秋思便随着这美妙的况味一点点漾开,悠扬而又清晰的脚步仿佛一架老式唱机的调子让人一时无法分辨置身何地。秋,就这样真实地出现了。在飒飒爽爽的风中,在飘飘歇歇的雨里;成熟而不张扬,沉稳而又自信,仿佛是两颗虔诚心灵的交汇。我终于感受到这份吸引的力量,如一杯陈年的美酒,还未沾唇,却早已沉醉于她的香醇之中。 …… 秋是有声音的。当你闭上眼,当你完全放松你疲惫的心灵,你就会听到这种天籁之音。有时高,有时低。高的时候,疾射而下,狂猛地射向每个角落,似乎要把上苍的怒意一泄而尽,要将人间所有的坎坷填平;低的时候,如泣如诉,像是一位满腹心事的少女在倾吐她的过去,又像是刚出世的燕子在梁间啁啾呢喃。 ……” 这是一篇题为《秋赋》的文章,将秋天、秋声、秋风、秋雨写得极富神韵。作者钟倩在用心地品味秋,以致咀嚼出那么多秋味。文中时不时冒出的那些富有灵气的语句,让人不得不佩服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的才情。此文在《岚光报》发表后相继被《三角洲――校园文学》、《新作文》、《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等十几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文学刊物采用,在岚光创下了被最多刊物转载的记录…… 不止钟倩的作品是优秀的,翻阅《岚光报》,一篇篇美文跃入眼帘。这些都是文学社社员的力作,字里行间跳跃着这些文学新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善于表达的灵气,指导教师则在文末配以简短的评论。此外,每一期的《岚光报》都会刊发一篇特约撰稿人撰写的写作指导类的文章,引领学生如何作文。名家题签栏目则寄予了当代一些文学大家对文学社的厚望,时时激励着社员努力写出好作品。 全国一著名文学期刊曾这样介绍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课余,文学爱好者或漫步于文明湖畔,触景生情,吟诗作文;或驻足于象山之巅,托物言志,酬答唱和;或聚集白鹤亭上,聆听文学大家的精彩讲演;或相邀来龙桥头,品评各自的得意之作。于是,文学爱好者们有了自己的组织――岚光文学社,也办起了自己的刊物――《岚光报》,慢慢地走出了象山,走出了荆楚,走向了全国。”
一个个少年,在文学的园地里茁壮成长
谈起文学社,《岚光报》主编邓济舟如数家珍地列出了一大串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全舒、田里、熊静、夏一鑫、钟倩……谈起这些一步步在文学的田地里成长起来的孩子,邓老师的脸上满是自豪。全舒是文学社的第一届副社长,现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享受着全额奖学金;文学社第四届副社长田里因多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的优势,被北京师范大学相中,于2004年被保送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熊静,是在刚进校的摸底考试中被邓老师批阅到其习作而发掘的一个文学新星,在“全国首届中学生文学拉力赛第一站的比赛中,她的一篇《南方下雨 北方下雪》作为该社参赛的两篇代表作之一,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为文学社争取到了这一站的冠军,今年高考前,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助其顺利地通过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而高考中,她的作文得到了满分的好成绩,最终成功地被北京大学录取;对于夏一鑫来说,在岚光,她对文学的强烈兴趣得到了自由地发展,在岚光,诞生了她的第一本自编作品集《生如夏花》,在岚光,她的生活果真如夏花一般灿烂起来,今年,她也成功地通过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并被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 文学社的每个社员对邓老师来说都成了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而对熊静,邓老师似乎更有话要说。邓老师告诉我们,发现熊静的文学才华完全源于一次偶然。几年前,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期中考试中,高二年级的老师改高一年级学生的试卷,当时一篇作文一下子吸引了邓老师,其作文文笔清丽,文采斐然,文意畅达,邓老师当即给了个满分。统计分数时邓老师特意看了一下姓名:熊静。有老师告诉邓老师,熊静是中考状元。于是邓老师找到熊静,让她给《岚光报》写点稿子,熊静欣然应允。后文学社改组,邓老师又推荐熊静担当《岚光报》副主编。熊静和同学夏一鑫殚精竭虑,终于打造出《岚光报》这个品牌,她们的作品不时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大大小小也成了个名人。
一句句箴言,激励文学社争创更好
在今年5月于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华校园诗歌节”上,《岚光报》受到在场文学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法国著名诗人安德烈·维尔泰为《岚光报》题词并收藏该报。安德烈·维尔泰素有“法国的艾青”的美称,他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十分喜爱中国的文学,先生看了《岚光报》以后,连连称赞:好!好!并提笔签名,留下“在李白身边”的签字。 仅2005年5月,就有著名诗评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为岚光文学社题签:岚光,文学之光;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牛汉先生欣阅《岚光报》并为岚光文学社题签:恳切企望龙泉中学岚光文学社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学青年;著名编辑家、茅盾文学奖《尘埃落定》、《历史的天空》责任编辑、《中华文学选刊》副主编脚印为岚光文学社题签:愿望更多的文学之星诞生在岚光文学社。 走进位于龙泉中学钟楼的岚光文学社编辑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贴在墙上的大大小小的奖牌和题词。王蒙、曹文轩、杨叔子、二月河、李行健、谢冕等多位名家先后在看到《岚光报》的喜人成果后或赠书鼓励或题词祝贺。 据了解,自《岚光报》创刊以来,为报纸亲笔题签的文化名人就有50余人之多。一句句箴言,激励文学社争创更好。
一项项荣誉,记载文学社付出后的收获
在岚光文学社编辑部,三组一人多高的书柜里,全塞满了社员们发表的作品。据邓老师介绍,到目前为止,岚光文学社的社员们已有近400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语文报》(山西)、《创新作文》(重庆)、《写作》(武汉)等三十多家刊物先后为岚光文学社开辟过专栏。每周,社里都会收到一叠叠来自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的来信和来稿。 文学社于1998年成立,成立之初只有社员百来人,发展到现在,已拥有社员800多人。他们大都以自荐稿参加选拔的方式入社,社里不定期地举行课本剧表演、文学知识竞答、外出采风、口头作文比赛、诗歌大赛等活动,为社员们提供新鲜的写作素材。对于这样一个实力如此雄厚的文学社团,人们不禁要问,他们所培养出来的会不会是韩寒之类的“严重偏科”学生?答案是否定的。据统计,文学社的历届社员的高考成绩全部在本科线以上,而每年被国家一流大学中文系录取的社员也不在少数。在文学社,社员们得到的是全面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岚光报》的成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收到的实际效果。
一个个支持,为文学社发展护航
一个成功的校园文学社团的发展壮大,除了靠社员们的共同努力外,也少不了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文学社首席指导老师兼《岚光报》主编邓济舟,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担有较重的教学任务,但他仍不辞辛劳地将自己的课余时间无偿地奉献给了文学社,苦不言苦,累不喊累,他说:“每次到收发室去拿社员发表作品的信件和包裹时是自己最开心最激动的时刻!”校长樊雁、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田代祥,更是文学社坚定的支持者,校长樊雁刚上任,就对文学社提出了“打造名牌,走向全国”的要求,为了积极配合文学社及《岚光报》发展的需要,校方不但为文学社提供了场地和经费,还鼓励社员和指导老师多次赴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大连等地参加文学学术交流。 末了,邓老师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市文联已通过并批复,在今年下半年,将在我市范围内成立“荆门市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这种市级的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在全国还是第二家,该联合会将以岚光文学社为龙头,带动荆门市各中学文学社团的对内对外交流和发展,“打造荆门市中学生文学社航母”! (本文刊于2005年8月8日《荆门日报·科教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