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洼”裂变
荆门晚报记者 杨涛 通讯员 余尚法/文 胡燕/图
编者按:
我市2014年底共有省级贫困乡镇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10个,静态贫困人口近22万人。市委市政府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了系列重大部署。7月底,市县两级1162个扶贫工作队、3486名工作队员全部进驻到210个贫困村。他们进驻到贫困村做了哪些实事?贫困村发生了哪些变化?给村民带来了哪些帮助?与村民们有何故事……从今日起,本报新闻眼将开辟专栏,通过记者的笔和镜头,记录发生在这些贫困村的大事小事……
泉洼村是漳河新区漳河镇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漳河镇以南16公里,可谓地广人稀——
全村地貌属浅山丘陵地区,村域面积9627亩,辖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25户,总人口932人,耕地面积3875.87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4350元。
23日上午,荆门晚报记者与市龙泉中学驻漳河镇泉洼村扶贫工作组一行数人,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访养殖户、种植户、贫困户等,近距离“触摸”这个村的一些变化。
“扶贫工作组没来前,我们这没有合作社,全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老百姓养的鸡鸭鹅及蛋类等没有好的销路;扶贫工作组进驻后,结合村里实际给予指导,现在合作社就建了6个,有苗木的、棉花的、家禽的、渔业的、油牡丹的,还有蔬菜的,已发展社员40多户,现在做得最好的是家禽的,由点带面发展了近10户,其中养鸡户一般养3000只至5000只,最多的养了近1万只。”该村村支部书记兼主任袁天旭说。
随后,记者来到该村五组谢天涛的养殖基地,他正忙着把装好的鸡蛋发到重庆。“一共八箱,每箱约34斤,一箱360元左右,由于是土鸡蛋(散养的土鸡,吃的是自家制作的玉米饲料),品质特别好,产品供不应求。”他说。
谢天涛今年27岁,此前在贵州等地做生意,眼界比较开阔。“我的养殖基地占地60亩,现在产蛋的土鸡有3000只,一天可产鸡蛋150斤左右,我对这行很有信心。”他说:“我的8万元创业贷款是在扶贫工作组和村干部的帮忙下,很快申请下来的,多亏了他们。养鸡非常要投入,特别是前期投入,土鸡蛋的销售收入与鸡苗、饲料、人工等抵消后所剩无几,主要赚的是以后卖土鸡的钱。”
该村三组的袁天文夫妇从事的是蔬菜种植,有6个大棚,主要是茼蒿和红薯尖,一个大棚纯收入1万多元,蔬菜行情好的话纯收入接近2万元。
“从事这行就是要起早,很辛苦。”袁天文说:“我每天凌晨1时出门,将此前拣好的蔬菜送到惠民市场等地,凌晨5时多回来补觉。”像这样大面积的蔬菜种植户,在泉洼村正在出现。
记者来到二组谢玉寿家,他正与老伴在掰红薯。谢玉寿73岁,老伴65岁,种有2亩多水稻、1亩多旱地,一年纯收入二三千元。
“我儿子身体患有疾病,做不了重活,现在在掇刀城区打工,一个月千把块。”谢玉寿说:“扶贫工作组进驻村里后,到我家来慰问了好几次,并且制订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我们现在很有盼头!”
记者采访得知,泉洼村村级债务45万元,相对贫困户38户131人,特别贫困户8户(因病或因残)32人。市龙泉中学今年7月底成立以校长马德明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组组长,会同帮扶企业中集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了解到村委会运行经费紧张,遂各筹集10万元汇至该村账上。看到村里没有像样的办公设施,严重影响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决定将宏图特飞公司原机关办公室价值5万余元的办公家具(九成新)无偿捐赠给该村。目前办公家具按该村需求布置妥当,两个会议室、“两委”办公室、一个村民服务中心焕然一新。
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面,今年至2017年村级6公里道路建设,目前正在施工;实行安全饮水全覆盖,其中今年新农村80户安全饮水入户等。在产业扶贫规划方面,五大产业园区已成雏形,即油牡丹种植园区(共1000亩)、家禽水产养殖园区(500亩)、瓜果蔬菜大棚园区(300亩)、花卉苗木园区(400亩)、传统水稻种植园区(800亩)。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泉洼村正在裂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