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2007年3月,一位家长给《荆门晚报》寄去了一封信,反映了当今学生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攀比”现象。此信一经刊发,引发了荆门地区社会学校的大讨论。
案例点击
2007年3月,一位没留下姓名的家长给《荆门晚报》寄去了一封信,诉说了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家长遇到的教育难题:
“……我女儿初中毕业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在高二之前一直是全年级100名,可自从进入高二以来,越来越讲究,吃、穿、用的均要名牌,虚荣心越来越重。去年下半年买一部手机花了1800元,mp3花了400多元,一套运动衣500元,一双鞋400多元。你批评她,她还说××的鞋800多元等。我们家长经常在一起议论,小孩像这样下去,这代人将会垮掉。还听说别班有二个女生因一个先买了一件时髦上衣,另一个跟着买了一件,结果两个女生还为此大打出手。去年我算了一下账,光为小孩花费达8000元,还不算在家里的吃喝,我们还算白领,收入应该是中等偏上,这样的家庭都感到有压力,更不要说下岗工人了,更为严重的是中学生就只会享受,长大了怎么能吃苦……”。此信经4月6日《荆门晚报》刊发,引发了荆门地区社会、学校的大讨论,我也组织学生投身于这一场大讨论中。
成因分析
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希望得到尊重和重视。想通过攀比获得幸福感、自豪感,获得别人的承认。但在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价值取向很容易出现偏差,受社会风气与家庭价值观的影响,当今中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的倾向,由此造成攀比之风盛行。这些在学生中影响是很坏,对学生的思想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与他们的注意力有关。他们长时期受到挫折感的困扰,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也就失去了参与的热情,因此把注意力也就放在了穿着打扮上。因为要追赶时尚,寻找青春的“刺激”、或者干脆简单为了“酷”、“帅”、“炫”等等,进而产生了攀比的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和心理阶段的局限。
活动范例
一、活动目的
1、找出攀比之风出现的原因。
2、认识攀比之风的危害性,调整攀比心态。
3、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崇尚节俭,保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二、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然而,作为学生,如果他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档、名牌效应,则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①分散精力,影响他们的学习;②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③养成并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④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走进误区,发展下去将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二)规范和引导
1、学校对学生应该多进行一些革命传统方面的教育,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应严格按照两守则规定,加强学生守则规定的教育学习,同时规范学生穿着等方面的行为;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班会、课外活动等集体学习和娱乐活动;再就是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要引导学生爱美,懂得真正的美,也就是说要正确的把握审美观念。
2、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在引导教育上下功夫。
到目前为止,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让学生能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收效都不大。通过说教的方式显然不足以让学生折服,那么就做转换教育方式的尝试,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并及时捕捉和利用信息作为教育载体,让被教育者能有所触动。江宁高级中学谢蓉老师讲到这样一件事:在我的教育工作的经历中有这样一件事,一个美国友好学校的师生来我校参观考察,一些美国学生来到我所任课的班级,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与之交流。热情地同学们为美国朋友准备了糖果、饮品和礼物,盛情地邀请他们接受。而这些来自大洋彼岸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学生却显得十分矜持,不肯接受。我们的学生就向他们询问原因,原来,美国中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预算,不可以超支,就算是食物和基本的生活用品也要精打细算。这让在座的中国学生感到震惊,他们印象中的物质最发达国家的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节俭似乎应该离他们很远。在双方的联谊活动中,有一个美国孩子住在我班一个学生的家里,晚上洗衣服的时候发现衣服上露了一个洞,这个孩子竟然拿出随身携带的针线,有板有眼地缝起来,这给我的学生以极大震撼,这位家境殷实的学生,追求名牌与时尚,他不理解美国的这个同龄人能不惜重金自费来中国,却为何这样节俭?在与美国学生的短暂交流中,我们的学生真实地理解了国民的生活观与国家富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学生们还专门召开了班会,许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攀比之风也随之得到了纠正。
3、让孩子去掉攀比,家长很重要。
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孩子对美的认识往往受父母的影响,甚至将父母的穿着打扮作为效仿的对象。
其次,应教育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要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穿着上盲目攀比。即使家庭条件允许买名牌衣服,也要讲究穿着的环境,上学时以穿校服和其他朴素大方的服饰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穿着上产生优越感,而能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
最后,家长要与学校老师紧密配合。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对已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的孩子,家长不能漠视不管,要主动寻求帮助,特别是和学校配合,和学校一起要求孩子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三)总结
攀比也是很正常的心态,说实在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我们成人,有时候这种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比如努力多挣钱,努力考一个好学校,努力获得奖项等等。人前进的动力,不就是为了得到好的生活和得到他人的尊重吗?攀比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心态,关键是如何把握。不能盲目攀比,把握“尺度”最重要,更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对待学生不正确的“攀比风”,学校、家长和社会应把握好教育,引导、管理这三大重要环节。
作者简介:
何成法,男,1963年生,湖北省荆门龙泉中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教书育人,成绩突出。通联地址:湖北省荆门龙泉中学。www.tengbo9.com
号码:13774008866,邮箱:hcf0724@so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