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心。有人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师爱则是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师爱随处可见,师爱无处不在,一句亲切的问候能帮学生消除病痛,振奋精神;一次及时的鼓励能助学生战胜困难,坚定信心;一次促膝谈心能使学生解开心结,轻装上阵;一个赞许的目光可能会使学生再接再厉,干劲倍增。学生感冒发烧时能摸摸他的额头,学生悲痛落泪时递上一片面巾,学生口喝时送上一杯清水,学生跌倒时一次轻轻的搀扶……甚至学生埋头读书时的自我陶醉,这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无不充满着浓浓的师爱。常言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真切感受到了老师的爱,那么老师的教育思想很快就变成学生的行为规范,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细心。教育无小事,事事关前程,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关注学生,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习惯养成抓起,还要善于察言观色,善于由表及里,小中见大,学生是单纯的,一句话、一皱眉、一愣神往往都是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要关注这些信息。
3、耐心。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生理发育超前,而心理发育滞后,自制能力、调节能力、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情绪易波动,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要做好他们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满腔的热情,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其中,尊重学生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学生最渴望的是民主与平等,有独立人格和极强的自尊心,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也不能动辄训斥、挖苦、体罚,不妨先认真地听学生讲话,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对于问题比较多的学生可以建立行为档案,让学生在事实面前自我反省,自我觉悟。要允许学生反复,我们要反复抓、抓反复。
4、责任心。每个学生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梦想,作为班主任责任重大,应有如履薄冰的感觉,不能有丝毫懈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我们的最高追求,特别是“后进生”的教育与管理。我们要始终坚信学生学习成绩上可能存在差异,言行处事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学生还在发展变化之中,还没有定型,不能有好坏之分,不能给他们贴上了“坏”标签。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赞扬,使之自尊心得到满足,使之优点得以强化,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他的缺点同时被削弱,甚至渐渐消失。另外,后进生最敏感,心理最脆弱,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进步,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只是由于性格、习惯、环境等因素暂时没有进入先进行列,成为“弱势群体”,他们比其他人更需要关怀,需要帮助,当班主任的不但要锦上添花,更要会雪中送炭,对后进生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多加鼓励,“气可鼓不可泄”。只要是你满腔热情地去关心、爱护、帮助了后进生,则后进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就远远胜过其他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