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作为进步的现代青年,为了不断提升自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应当用最坚固的材料去搭建通向未来的道路,让书籍撑起理想的脊梁。
现在最大的阅读群体确实是学生,但学生中的多数却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为了分数而读书。扪心自问,你是因为父母的逼迫而不情愿的来到学校,你是因为老师的严厉监督才在课堂的梦中醒来,重新投入课本中的吗?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但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阅读才会有意义。著名教育家王梓坤说:“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走马观花,所获甚微。”读书就和与人相处一样,只有你认真对待它,它才会将真心交付给你,否则它宁愿将自己的香气永远锁在枯燥的文字中,也不会赠予你。因为只有真心用心读书的人,眼里才不会只有单调的汉字符号,他的真心会得到回应,静止的文字才开始跃动,书香便只对这样的人慷慨。鲁迅曾说:“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变要做粗人,玩什么‘荷锄戴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伪读书就好似那捧书的农人,旁人一眼便可识破。因为读书人的谈吐和气质是没法靠手中的书本伪装出来的。“腹有诗书自华”唯有长久的阅读积累,才能让你的文化底蕴一天天深厚起来,撑起你的精神风貌,让你所及之处都飘散着只属于你的书香,一闻便知此人肚中有墨水。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看到纸的背面。诚信阅读只是第一环节,想要进入更深的层次,则需潜心思索。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学而不思则罔,阅读时若做不到眼脑并用,那你一定会迷惘。像一个整形仅在光明大道上却突然掉入黑暗陷阱中的人,原本对阅读充满希望的你此刻只会感到无所适从。作品是创作者的心灵之窗,读书使人心明眼亮是因为我们推开了那扇窗,外界的阳光涌入作者的内心而在读者眼中熠熠生辉。当我们能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并做到与其心意相通之时,我们的世界自然也就光明了。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一本好书带给你的影响是永恒的,它会慢慢渗入你的生活,成为你为人处世的原则,塑造你的性格,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唯有细细品味,书便似酒,越久越醇,书香便似酒香,虽远犹浓。
书籍是理想的基石,当我们打好基础,往后的路也就好了。周总理年少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生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应深刻意识到书对理想的指导作用,从自己做起,在身边播下阳光,长出书的绿叶和知识的果。沐浴在书香下的我们便能看到满天飞扬的理想!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