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曾被提过这样一个问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的关系如何?先生回答说:“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读书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吸收新知识的方法。在读书过程中,有“甘”有“苦”,其中的滋味,却需要亲自体会。 对于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在我看来,读书蕴含着两种意义。 读书,是一种享受。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而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金钱买不到亲情,买不到纯真的友谊,还有宝贵的生命。书就不同了,它像一位知深的老者,教会你如何待人处事,这样,亲情、友谊与生命将与你共存之,让你享受人间的无穷乐趣。如果说字典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辅导老师,那么书就是生活的伴侣,是与你诉说生活的点点滴滴。 读书,还是一种信念。 周恩来少年时,校长问他为了什么读书?他洪亮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他毅然地参加了革命,领导人民走向了解放、和平、幸福的道路。他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始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只要抱有坚定的信念不动摇,我们的人生是一定能有所改变的。 所以,读书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力量,而要获得这些力量,就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脍炙人口的名句。而郑板桥却偏说:“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 这两句诗看起来意思截然相反,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杜甫的话无疑是对的,熟能生巧,勤能补拙,这是古今中外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但是,如果读书贪多而嚼不烂,缺乏驾驭知识的能力,自然会产生“胸中无适主的感觉。”因此,老子说:“小则得,多则惑。”从古至今,靠苦读而起家的事例数不胜数。然而,正如著名学者彼得拉克所说:“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之人疯疯癫癫。”历史上,由于苦读而弄得“疯疯癫癫”的,也不乏其人。因此,我们在读书时,应当仔细品味和借鉴,不能一味地死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在信息碎片化加速的时代,喜欢静下心来阅读的人群越来越少,而我们在这个时代能够保持不变的,便是去认真地阅读前人留下的经典,今者书写的美好篇章。 人生是漫漫的而又是短暂的,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你将不再虚度光阴,生命将会充实美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灵之旅,始于今日,始于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