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洋思效应: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一所乡村中学,曾经被称作三流的硬件,(80年建校,由当地农民集资两万元,在七亩地上建了26间平房,办起了洋思中学。)三流的师资,(教师50%是民办教师。)三流的生源,(生源是周围六个村的农家子弟。)经过教育改革和创新,却创造了一流的教学质量。连续十一年保持着百分之百的合格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全校几乎每一位学生、每一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每年有80%的学生升入省重点高中。洋思人用三个“三流”创造了一个“一流”,被誉为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
洋思效应 吸引了全国各地教育界的同仁纷至沓来,每天到杨思来参观、学习的校长、教师在洋思门前排成长龙。据统计,全国各地前来洋思中学考查、学习的领导和来宾已达40多万人次。
一流的教育质量吸引了全国各地各阶层望子成材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洋思来受教育,样思中学从建校之初的5个教学班,13名教职工、1多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56个教学班,200多名教职工和3200多名在校生。其中,2600名是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外地学生。
令人吃惊的是洋思中学的三个100%和一个一流的取得,并不是建立在选拔录取优生的基础上,而恰恰相反,洋思生源是建立在其它学校几经选拔之后的学生基础上。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在同行们看来是那样的不可思议,洋思人真的这样做了,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并承担着风险,但洋思人勇敢的承担了。多年来,凡是到洋思来求学的,不管多调皮,成绩多差,学校都收下。以例为证:2001年入校新生中有二分之一的学生语文、数学两科加起来不足120分,两门功课都是个位数的学生竟占三分之一。就是这样“三流”的学生,经过洋思中学三年的教育和培养,毕业时都成了合格生,并且80%的学生成为优秀生。我们不仅要问,洋思的奥秘在哪里。
二、洋思奥秘: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胆探索
(一)、洋思信念:一个没有人敢承诺的教育理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八个大字写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也烙在洋思中学校长、教师、学生的心坎上。这个理念已成为洋思人坚定不移的信念,更成为洋思领导和教师沉甸甸的责任。
信念的形成,源于洋思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说得好: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只是1%的不合格,就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你会觉得质量很高,很轻松、很高兴。但对于那1%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却是100%的不合格,那是多么沉重的事情啊,他能轻松吗,高兴得起来吗。做为人民教师,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人民,这1%都是没有尽到责任。如果这1%就是我们自己的子弟,我们会怎幺想呢。教师一届没教好,还有下一届,而学生只有一次机会,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人应该有信念、有追求,人民教师的追求就是要“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成才”。
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洋思人立下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合格”的军令状,建立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做出了“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的承诺。
为了把信念变成信心,每学年开学初,洋思中学都要举办三次演讲会,分别是教师演讲会、学生演讲会和新同学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次来坚定师生的信心,鼓舞师生的士气。平时则通过班会、校内宣传媒体和各项活动树立和宣传典型。
在洋思人看来,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差生”就好象是一块璞玉,和好学生一样存在着成“器”的可能。对于教育者来说,不是看“差生”目前的状态(璞),而是要着力去研究如何去“打磨”,让学生由“璞”成“玉”。
洋思人坚信:教育首先要授人自信。人总是有向上、向善的天性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但是,由于心理、环境、教育等多种原因,人的这些激情、灵感、上进心、积极性、创造性等往往处于抑制状态。做为教育者就应该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鼓起学生的勇气,去唤醒处于抑制状态的主体意识,去开发沉睡着的主体力量。
人格是教育的桥梁,信心是“半个”生命。人格和信心是开启学生潜能宝库的两把钥匙。洋思人要让学生人人抬起头来走路,个个满怀信心的追求成功。在洋思中学的校园里,师生间、课堂上、在看似平常听似平淡的教学现象背后,执着的洋溢着一种教育的博爱精神,对学生的赏识与信任精神,这既是“爱满天下”、“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的精神。这种精神从校长、从教师到学生层层张扬开来,演化做洋思人自信的体行实践。学校也把“尊重学生人格”、和“教好每一位学生”做为班主任竞争上岗的条件之一,做为任课教师受奖、评先、晋级、晋职的必备条件。否则,一票否决,以促进教师不讲条件、千方百计的帮助学生学会做人。
爱是生命的支点,爱是心灵的阳光,教师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对学生细腻的关心和情感,必因感化而赢得学生的亲热和敬爱,师生互爱的情结也必将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
洋思学生在洋思中学所营造的温暖、亲切、友爱的学校大家庭中,享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同学亲人般的关怀。在爱的熏陶中他们珍惜学校荣誉,热爱自我,抬起头走路,埋下头追求,为做“好学生”而奋发努力。
感悟:洋思中学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信心,教师以博大的爱开启学生发展潜能的宝库,这是实践“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
附: “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洋思中学认为:评判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主裁判”是家长。学校就是要“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这个理念已成为洋思中学多年来设定的“优质教育”的标准。为此,每学期,学校都定期召开家长会,会上年级组长向家长做出郑重承诺并回报践诺情况,请家长监督。学校每月发一份问卷调查给每位家长,征求家长对教师、对教学、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二)、洋思模式:一个令人不可思议,但确能“让每一位学生学好”的教学模式。
此结构也可扩展为:“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或:“导后学、学后教、教后练、练后导。”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育理念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他们把由教师硬灌给学生的“先教后学”,变成了让学生先学起来的“先学后教”,从根本上解决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其实质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
在洋思课堂上,教师讲得很少,几乎成了“哑巴”。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通常达到35分钟以上。
这种具有“创新”的教学结构结束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由浅入深地紧张学习、探究的过程。以往的课堂教学满堂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很难分辨学生他听没听和听没听懂。现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不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仿佛被扔在海水中学游泳,被送到战场上学打仗那样,急中生智,创造性地学,高效率地攻克知识堡垒。同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意识,品质,习惯等都真正得到了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洋思的学生在毕业后体现出了明显的后劲。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洋思中学紧紧围绕“提升学生品质”,在反复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不竭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和激烈竞争的意识等。回顾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多半是处于高耗低效状态,老师教的无味儿,学生学的没劲儿,至今,这还是大多数学校的困惑。洋思中学经过20年的实践探索,终于从这一困境中走了出来。
具体操作:
⑴ 、“先学”:先学之前,教师用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的内容、时间,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很快的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如:作文指导课先让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编写提纲;讲读课先让学生轮流阅读或试释、试译、试讲;数学课先让学生看书、做例题;理、化课先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写报告;政、史、地课先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题看书和讨论,教师此时仅作必要的补充和更正;音乐课让学生边练习边接受教师指导;美术课可让学生自主绘画或手工制作。这样安排,有利于为教师了解学生遇到的疑难和点拨释疑打下基础。
学生自学时,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的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识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⑵、“后教”:即学生自学结束后,对暴露的疑难问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让学生在探究中真正懂得一个“为什幺”。
在“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②、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兵”教“兵”,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教法”: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做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兵教兵、一帮一不仅有力的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学生的提高,优秀学生要想帮助他人,自己就要充分的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的表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者”相长,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③、明确教的要求。教师要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留心一下洋思的课堂,就会发现教师绝不就题讲题,或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具体方法如下:
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此类问题多是有一定难度的倾向性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必须紧紧抓住。为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与自由的情境和气氛,可通过先让部分能解答的学生回答问题,再由其它学生去讨论。讨论可通过邻座、小组、竞答等方式进行。此间,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特别注意多让后进生发言,同时也要注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向书本和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质疑和发问,甚至提出离奇古怪的问题,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既能帮助后进生和中等生排除疑难,促进优秀生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与能力。学生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评点,表扬学生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如果通过讨论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也不必再重复讲解。
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而可以用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此时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要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或案例)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排除疑难。同时要提醒学生在完成当堂作业时还要主要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及时小结,并再度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在解惑结束后,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小结要与课始揭示的目标相呼应,要做到画龙点睛,分清主次,又要特别注意促进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化零为整以达到条理化。如有必要,应适当地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使学生形成善于综合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继续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在综合的基础上勇于提出新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
⑶、当堂训练:当堂训练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
①、针对性:即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其余学生自愿,这样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和后进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②、量力性: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而且作业题数量要适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能完成为限,既不超量也不偏少,一般以三道题为宜。
③、典型性: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上述针对重点、难点所进行的训练更要体现这一要求,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当然,对学生易做错的题型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训练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高强度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老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拓宽性作业。在学生当堂作业时,教师要勤于巡视督查,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纠正,同时要通过现场批改部分作业,及时获得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的进一步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的辅导解难。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基本应用程序。
提示课堂教学目标。(辅助环节1,约1分钟)
好处:①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有\方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②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极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提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指导学生自学。(辅助环节2,约2分钟)
好处:
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②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好处: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去理解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就会自觉而且认真地学习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约5-8分钟)
操作: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指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
好处: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了,训练了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能力。
感悟:我们习惯上认为,教师“深挖洞”——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在洋思的课堂上,有一条非常明晰的主线,就是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洋思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几乎成了“哑巴”,不是说教师“无为”,而是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和顾问,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对此,蔡林森校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引桥”、“路标”,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而不走“岔路”。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简单单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生的“学”。 “先学后教、以学促教、以教导学”是洋思人教学制胜的法宝。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固步自封或将其教条化,而是结合自己在实践中日渐逼近教学本质的理解,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现在,在洋思人的思想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正像洋思校歌唱中得那样: “杨起先学后教的风帆,张开自主学习的翅膀,先学后教,播下智能和希望。”
3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背后深层面的探究与思索
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条教学原则 :
首先要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学校教导处在每学期初要组织教师系统地研究和总体把握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合理确定本学期所要达到的教学总目标,并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学习状况,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其中凡是课标规定删去的坚决不教,课标只要求理解的就不要求“运用”。其次是确定阶段或单元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考虑后进生和中等生的现实基础与实际接受能力,严格控制教学内容,既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降低要求,并在及时反馈和及时矫正的基础上使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目标,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及态度、能力和习惯,并考虑如何机智地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考虑适度拓宽,发挥其特长,从而使整个教学更加尊重学生差异。再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幺”、“怎幺教”,学生“学什幺”、“怎幺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洋思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这就是“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每周初进行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老师集中到一起,此时,老师们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这就需要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要教学的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比较模糊,已经会的就不教,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另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这些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⑵、教学管理:实行“三清”。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三清”要求学生“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三清”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开展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堂堂清不了的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内容等,一一助其过关。极个别仍不能“清”的,由老师帮助其“清”。“周周清”实行周五验收制度。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清”不了的内容,有任课老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学生、教师都感到有了责任,于是,一起铆足了劲,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在,三清已内化为洋思学生自觉主动的一种学习习惯。“三清”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了教学效果。
⑶、“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洋思人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只要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在这样的信念支配下,他们不放弃每一个基础差的学生,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工作,从根本上保证了学校多年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100%的骄人成绩。在这样扎实的基础上,优秀生也水涨船高,大批量涌现出来。
洋思初中引导教师“补差”,十分注重抓起始年级(初一),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抓起,力争使每个学生会学习、能学习。
每学期初,学校都要加强校规校纪的教育和管理,通过标语、板报、校园电视台等途径营造弘扬校园正气的教育氛围;通过班会课、校会课上的“群言堂”,引导师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排查不良行为,效果颇佳。
从初一新生的第一节课开始,引导学生自学,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初一有了扎实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二、初三,就能够适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关键要抓好起始年级,就能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发展,形成发展的坚实基础。
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还是这些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以挚热的情感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和同学歧视、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复燃了求知的欲望。
洋思中学抓好起始年级的关键有三条:第一,初一配备较强的教师,每一门学科都要配备一名骨干教师;第二,初一平均分班,不分快、慢班,把差生分到各个班,便于教师辅导,便于考核,有利于形成班级之间的竞争;第三,持之以恒的抓好差生的辅导工作,坚持消灭差生,使每个学生都合格。
⑷、“先学后教”要力戒形式主义,其表现如下:
千篇一律。机械地规定每节课几分钟干什幺,几分钟干什幺。这不行!应该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年纪,不同学科),灵活地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例如,数学课上,让学生看例题,模仿例题做习题,更正,讨论解决疑难,最后做作业;理化课上,让学生人人做试验,归纳结论,最后做作业;讲读古文时,让学生一读,扫除生字词,二读,练习意讲课文,三读,就感情,写法进行讨论,最后背诵……
只图讲得少。以为老师讲得少,就是“先学后教”的成功了,其实,老师少讲必须在学生学得紧张,学得好,基本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到底该讲几分钟,还要从“学情”出发,要根据学生自学后疑难问题的多少而定。学生自学后,疑难问题少,老师就少讲;如果疑难问题多,老师就要多讲一点。
放任自流。学生自学前,无明确的自学内容,时间,方法,要求,或者在学生自学时,老师心不在焉,在做别的事,对学生的自学监督,调查不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得不紧张,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效果。
尖子生露面。仅让尖子生出头露面,板演、提问、讨论轮不到后进生。结果表面上,正确率高,课上的得心应手,其实,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问题,就不能最大限度的解决问题,教学效果就不理想。
多媒体装门面。多媒体进课堂,应替代老师讲。但屏幕上内容多而杂,老师还是对着屏幕重复讲,耗时更多,使学生自学的时间更少。
学生自学做陪衬。应该使学生自学会了的,讲对了的,老师不重讲。千万不要学生说一句,老师重讲一遍,使学生的自学变成多余的陪衬。
4、洋思中学“合作教学”---开发教师资源。
由教学小组统一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开展一人一堂课活动。小组成员每人都要负责计划下周所学内容中的一堂课,然后交给小组讨论,最后由小组负责人定稿、试讲。他们要求每一份新教案必须比以往的教案有所创新,试讲后如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要及时修改或重新设计。
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为确保备课环节的高质量,学校要在每周初安排时间,分年级组织执教同类课程的教师,根据对教学的进度与得失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在掌握有关课标、教材或活动课程纲要课程的基础上,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在此,要特别注意研究,怎样最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高效的自学,学生自学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排疑解难,设计哪些合适的当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其中要有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办法,研究与教材相关的背景材料,选用何种适当的教学技术手段等等,并努力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总实现率在90%以上。可由骨干教师提出教案的提纲,再由新教师和非骨干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和充实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
周末之前要在讨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拿出既体现学校特色与最高质量又符合各班实际情况的教案。为尊重各位教师的个人风格,并减轻教师工作量,也可提倡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轮流主备各课时的教案。
每一位教师的备课及教案质量要纳入考核范围。新教师可在骨干教师指导下,努力备好起始三年内每堂课的教案。老教师可只备简案,但在书写同一项内容的教案时要注意吸取经验教训,如果过去的教案是成功的且学生情况变化不大,教案可只作微调,如果过去教案不够成功且学生情况变化较大,则教案应重新设计。任何教师均不得无视学生情况的变化而直接搬用教案或由他人提供的现成教案。每一位教师在上每一堂课时均不得没有教案。教导处应进行认真检查或日常抽查,严把备课和教案关。
自觉地为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做好心理准备。为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觉主动,学校应要求教师始终重视心理教育特别是情感教育意识,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需要的状态,逐步形成善于营造适宜氛围以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技巧。为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心理准备,理性地克服因其它事件而导致的心境不佳或过度兴奋,将心情真正调适到平静愉悦的状态,将激情、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以能在课上善于以自己的精神、语调和形象渲染气氛,恰当地营造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所需要的适宜氛围,不仅自觉地戒除体罚现象,而且杜绝各种有意或无意中的“心罚”现象,避免任何一位学生出现精神压抑和情绪低落。
教师合作教学的功能:它不仅在短时间内将大批水平参差不齐的教师培养成了优秀的教师群体,而且把一大批差生转化成了优秀的学生,在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改善两方面发挥了他的功能。这种做法优化了教学,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实际的教师资源开发模式。具体好处有四条:
第一:它大大的促进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的优化。合作教学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增强了教师个人的力量,使教学在短期内达到理想水平,他从集体和个人两个向度上为教学功能的实现即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它能很好的协助青年教师成长。师 徒帮带制合作教学给新教师以有力的智能和技艺上的帮助。统一的教案、现场观摩和其它教师的指导、协助,都为其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增强其教学的信心和技能。这就使新教师迅速地走出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创造的成功教学之路。
第三:合作式教学同时也促进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向理论的提升。优秀教师在担当备课主导、向新教师传授经验、提供意见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归纳实践经验,并使其向理论转化,从而排除教学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使教学向科学化和规律化转变。
第四:教师合作教学展示出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师间互动、互助、共同发展的机制,促进教师集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合作过程中,不仅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能会成为他人学习的对象,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人格也会成为感动他人的力量,而且新教师的求新精神、创新能力也会对老教师产生启发与促动作用。这说明,互动功能永远都是双方的,全面的。
洋思的团队精神和在他指导下进行的合作化教学,因其显着的效果和可操作性而成为值得推广的模式,并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展示出其楷模的力量。
5、洋思评价标准:实现三个“转向”:
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以前“单一”的评价学生“认知”多少,转向评价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多少,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培养等。通过“多元”性评价促进教师认真确定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以前主要评教师怎样教,如: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如: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积极地在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即使对教师的“教”,也要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幺样来评价。这样,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化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要制定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课堂上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的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课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算是好课。为此,可采用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看一堂课是否真正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听课后,要常问任课教师,“这一步效果好不好?”“为什幺不好?”“既然效果不好,为什幺这样提?”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到教案中寻找根子,研究改进的措施。要引导教师把课堂教学中效果不好的环节,方法,形式统统去掉,把真功夫下在引导学生紧张的,创造性的自主学习上。
(三)、洋思管理:一套行之有效,让“包字当家”的管理机制。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学校管理必须坚持“效益第一”,把“效果”当作是检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包”字给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洋思中学借鉴农村改革成功的经验,即: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灵活、巧妙地把“包”字请进学校,要求各科教师要包教学质量,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现在,洋思中学已由当初的“包”教学成绩发展到今天的“无所不包”,责任制无处不在。
校长蔡林森说:素质教育不是只注重学生成绩,而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承包制”让教师全面负责学生各方面的教育,使很多软指标如“德育”、“美育”都“硬”了起来,比如说,学生犯了错误,不是简单的责怪学生,老师必须负责,与各种考核奖金直接挂钩。这样一来,老师的责任心空前强化,软指标也就不被忽视了。
洋思中学让“包”字当家,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抓手,建立责任体系,以灵活的机制形成德育力,促使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校长包学校全部工作创一流水平,其中包括德育工作创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育达标,学校的安全稳定,青年教师的培养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包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四率”达标,包“后进生”转化,包学生德、智、体协调发展;食堂工作人员包食物安全卫生,菜谱科学合理,包师生准时吃到热饭热菜,包菜肴烹制味美可口;宿舍管理人员包宿舍内、浴室内无打闹、欺侮小同学现象,无失窃现象,学生晚上按时睡觉,室内无随便讲话现象;保管室人员要腿勤、手勤、眼勤,保证及时将校园内被散失的校产收入仓库,经常清仓查库,及时修旧利废,等等。“包”字营造了“竞争”环境。“包效果”牵住了管理的牛鼻子,使全校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苦干加巧干。
洋思的承包责任制有严格的郑重措施作保证。近年来,学校挤出资金,加大了奖励力度,把工作责任、效果承包落实到人,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达不到工作要求时,不能奖励,奖金为零。
在洋思中学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不仅是教师,学生也是这样。每班每天都有4名学生做值日生,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也无论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同学,人人都有这个权利和义务,这4名值日生分别检查另一个班的早自习、课间操、午休和晚自习,检查出问题给本班加分,给被检查的班减分。对于一般同学来说,当他们不做值日生的时候,他们会想到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支持管理者的工作。
每周末各班学生自我总结,民主评议,给遵守规范的学生发红旗,并月月给遵守规范、品德好的学生家长寄喜报。
为达到教育目标,洋思人提出:学校处处是课程,时时事事皆教育。他们认为:教好学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求知,生活是一本书,生活也是一门课程。他们所说的生活课程,是在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训练、管理,使之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涉及吃饭、睡觉、洗衣、洗澡、整理衣物、管理财物、交际交往等方方面面。
在洋思中学的生活区,随处可见“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洗澡”等标语。下课铃响后,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就餐顺序,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时段走出教室,有秩序地走进餐厅,等本桌的8名同学都来齐了,方才坐下,其中的值日生负责分饭、分菜。楼上楼下2000多名学生同时用餐,听不到任何喧哗,没有人乱跑乱蹿。20分钟左右,所有学生全部吃完,并将餐桌碗筷洗刷干净。我们注意到,不少餐桌上都有一只插着绢花的精巧小花瓶。那是文明餐桌的标志。文明餐桌有4条标准:1、分菜公平,2、桌面整洁,3、无剩饭剩菜,4、不讲闲话。
早晨起床铃响后,先醒的同学必须叫醒同屋其它同学,然后上铺的同学先整理床铺,后到水池洗漱,下铺的学生则反之。2000多名学生20分钟之内都能保证整理好床铺,洗漱完毕,准时到操场集中做早操。
一个“包”字,给学校注入了不尽的活力。1997年前,洋思中学只有9个班,到2001年,就增加了47个班。规模的急剧膨胀,一不留神,就可能造成教学质量的滑坡,从而砸了洋思这块金字招牌。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学校又进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实行分校制。一个年级设两个分校,全校六个分校。学校定期评选最佳分校,予以表彰奖励。分校长通过竞选演说、教师民主投票、学校综合考察产生,任期一年,一年后优胜劣汰,胜任者再通过竞争上岗。分校长可以自行“组阁”,选配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权、办公经费使用和奖金考核发放权、人事调配权,同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竞选钢领”与学校签定责任书。
分校间的校长在比,教师在比,学生在比,比活动中得奖多,比一日常规扣分少,比学生进步人数多,比工作拖拉马虎现象少,比教改步子谁迈得更大,比工作措施谁更实。分校制增强了师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2001年秋学期,学校尽管突增20个班级,60多名新教师,但一切工作比往年更井井有条,更卓有成效。现在,洋思中学有良好的校风,学生有着良好的品行与日常行为。
感悟:严格的规矩一时难以做到,但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所谓管理育人,也就是这个道理。
三、洋思经验——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的一大贡献
敬业、奉献、团结、进取,这是洋思的“无价之宝”,是洋思事业发达的“精神底子”。洋思人学洋思,首重的就是进行“精神接力”。每年暑假,学校都要举行新教师师德培训班,让优秀教师做事迹报告,让老教师介绍学校创业的艰辛历程,使新教师一进校,首先受到洋思精神的熏陶。
学习洋思中学重在学精神,不学精神,你只学个“只讲4分钟”,那不行,出了问题那不是洋思中学的经验不好,而是你没学好。
1、洋思中学的基本经验
第一:他们有一个坚定的教育信念——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信念是使他们成功的前提。
第二:他们有一套科学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反馈,实行“三清”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保证了教学效果。
第三:他们有一套全面具体的教育措施——从生活入手,互帮互学,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得到提高。
第四,他们有一套变观念为行动的办法——实行校本培训,不达标不上岗,使教育质量有了教育过程与教育行为的保证。
第五:他们有一套保证实现目标的机制——责任落实到人,人人参与管理。
2、洋思中学的基本精神
第一:负责精神。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
第二:求实精神。目标落实,责任落实,方法落实,赏罚落实。
第三:创新精神。坚持教育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
感悟:洋思中学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教育创新,他们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教育常规,想他人之所不敢想,为他人之所不敢为,也才能创造出洋思中学今天这种惊人的创举和成就。
3、洋思中学的意义何在
第一:洋思中学的经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洋思中学的经验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具体可行的、可供操作的方法。
第二:洋思中学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多少年来,家长们千方百计要把子女送进重点校去,优校与差校的差别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也是政府的一大难题,洋思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变“差校”为“优校”的经验,对缩小优校与差校的距离,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找到了一个途径。
第三、洋思中学的经验对于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洋思中学没有用政府投资,而是用“差生”家长的钱改善了办学条件,这对加速中国教育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可取的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只能把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少数学校,优先保证办好重点校的做法虽有道理,但是由优师、优生、优条件办出来的优校,他们的经验对于由差师、差生、差条件办出来的差校来说,难以学习,学起来也不服气,而洋思这个由差师、差生、差条件变成的优校,不仅为差校争了气,而且差校学起来也能服气,这对那些择优而教的重点校也是一个挑战。
第四;洋思中学的经验具有世界性的意义。提高教学质量,消灭差生,这是全世界的教育难题,至今,无论是先进的国家还是后进的国家,也还都未能解决这一问题,而洋思中学的经验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先例,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的一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