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教育厅和黄冈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我校2009年秋季学期在新高一正式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现将我校工作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如下:
一、未雨绸缪,率先实验
我校早在2004年就开始高度关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个首批进入新课改的地区的课改动态,后来又进一步跟踪后期陆续进入新课改地区的课改动态,并结合我省我校实际,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和改革实验,为我们正式启动新课程改革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操作经验:
1、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
(1)我校从2005年开始,利用每年的暑期培训,编印暑期新课改培训材料,人手一册,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讨论,2005—2009年,我校先后编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操作案例》、《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如何把握新课程的学科教学目标》等学习材料。
(2)我校两次委托市教研室命制新课程改革测试题,以考促训。
(3)聘请专家来校讲学。先后有中央教科所崔相录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坤庆教授、武汉大学鄂栋臣教授、全国模范班主任丁蓉老师等各领域专家学者来校给全校教师讲学。
2、立足课改前沿,突出骨干引领。
构建骨干教师学习团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带动教师专业成长,是我校的重要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积极参与并承担国家级教科研课题,学习和研究课改前沿的最新实践成果,武装学科课改骨干。先后承担并完成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计与操作》、《课程改革资源的整合实验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实验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多元学习方式的建构》等多项国家级教科研课题,其中有两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教科研课题成果一等奖。
(2)外出考察观摩,学习先进地区的课改经验。我校每年都要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课改省份的知名学校考察观摩,重点是从课堂教学入手,学习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组织学科课改骨干成立文科、理科两个教学督导组,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深入课堂进行教学督导。对教学方式落后效果不佳的教师进行口头和书面评议,督促整改,对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优质课在全校推优展示。
(4)2009年初,我校提前为每位教师订购了全套学科新课标教材和配套资料,各教研组组织了多次新课标教材的学习研讨专题会议。
3、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1)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强调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各要素之间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充满和谐融洽的进取型环境氛围。整合才能出效率,改革才能促发展。因此,我校在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整合课程的设置、评价体系、资源开发和组织形式,使之优化组合、相互促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整合课程的评价体系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上尝试了以学分制为突破口的改革,实现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上的三个转变;在对教师的评价上主要是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办法、学期教学评估制度、课堂面向家长开放等制度,探索并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等多元主体评价机制,逐步引导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再如,在整合课程组织形式方面,我们打破了年级、班级“一条龙”的壁垒,通过将体音美劳信息技术等非高考学科课程整合为十多个各门类的兴趣特长选修课,通过把高一高二分成多个单位分别在周一至周五下午分块同步、有序分流,开设兴趣特长选修班;我们还改变了授课“一锅煮”的状况,实行按学业水平进行分层指导。这些尝试为我们正式启动新课程改革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操作经验;
(2)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实施新课程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师自主的课程开发,为正式实施的课程改革积累实践经验,率先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逐步开发了家庭教育、德育教育、科技教育、学法指导、探究学习、学科拓展、兴趣特长七大系列的校本课程。
家庭教育系列主要是由多位资深教师在家长学校主讲专题讲座,包括如何培养子女的学习习惯?如何对待孩子上网?如何关注和引导孩子的社会交往?如何指导学生高考和填报志愿?等等;
德育教育系列主要是由优秀班主任共同编写的《德育教程》、通过国旗下讲话、法制讲座、班会课、各类演讲比赛等形式加以实施;
科技教育系列主要通过暑期科技实践活动、校内探究学习活动、创新大赛辅导讲座、学生科学院活动、绿色家园协会活动等形式加以实施;
学法指导系列主要通过电视课堂专家讲座、优秀学生学法交流、学科教师专题指导、校园广播和学生刊物等活动载体加以实施;
探究学习系列包括探究方法指导、课题项目专题研究、学科思维建模等内容;
学科拓展系列包括所有学科的知识拓展,如唐宋诗词鉴赏、书法、写作、英语口语训练、高科技知识专题、时政专题等等;
兴趣特长系列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艺术体操、绘画雕塑、音乐素养、舞蹈表演、信息技术等课程类别。
家庭教育、德育教育、科技教育和学法指导系列是在学校常规活动中实施的,探究学习、学科拓展和兴趣特长系列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二、严密组织,有序实施
2009年暑期至今,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校在推进新课改工作中严密组织,有序实施,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培训组织到位。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麻城一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上学期全体教师期末总结大会上进行新课程培训动员,并提出暑期新课程培训在纪律上的严格要求。
——组织9位学科组长参加了黄冈市赴江苏、山东的教育考察团。
——全面完成了暑期省级校长培训、省级学科骨干培训、全国新课程远程培训、黄冈市各学科教师培训。
我校有语文、数学、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十二个学科骨干代表麻城市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省级学科骨干培训,并承担了全国新课程远程培训麻城学科培训班的学科辅导员任务。
我校组织全体参训教师及时注册全国新课程远程培训账号,并参加了全国新课程远程培训开班仪式,随后分学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远程培训。我们启用了三个多媒体教室、三个微机教室和各科室的电脑,空调,分学科在指定地点按时参加远程培训,并实行签到考勤,确保了远程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我校先后组织各学科参训教师按时参加黄冈市各学科教师新课程培训。
——2009年暑期集训期间,我校专门安排两天时间,分学科进行新课程培训,集中观看专家讲座光盘和教学案例,并组织教师研讨。
——开学初学校还对参加远程培训、黄冈市学科培训的优秀学员进行了通报表彰。
——高一新生开学第一周军训期间,我校再次组织高一任课教师分学科进行新课标教材教学研讨学习。
2、加强集体研讨,制定实施方案。
(1)2009年7月,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召开了以实施新课改为主题的“第二届改革与发展论坛”。
(2)2009年8月,校长多次亲自主持召开麻城一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专题会议,专门研究课程改革实施中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班主任在课程改革中各自承担的责任等具体问题。
(3)2009年8月,校长召集专班,研究起草《麻城一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麻城一中课程设置和课表编排方案》、《麻城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麻城一中学生模块修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实施方案》等系列校内规章。
(4)2009年8月暑期集训期间,各教研组结合学习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一系列文件,学习研讨《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集中研讨了学科实施方案。要求各备课组在开学军训期间集中备课,并制定具体的新课标教学实施计划。
(5)2009年8月底,正式申报“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拟重点研究“课程开设与管理”并力争取得具有示范性、可操作性的成果。
(6)2009年8月底,主管教学的陈校长召集教务处、年级组等部门经过多次研讨协商,制定了200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和课程表。制定的具体依据是:
以湖北省关于课程设置和课表编排方案的指导意见为指针;
结合每周总课时量和我校现有的师资力量的具体实际;
适度增加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重点学科的课时量以确保教学质量;
对高中三年各学科教学任务进行通盘考虑;
3、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教学督导
新课程改革将出现行政班与选修课教学班并存局面,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也会有较大转变,这势必对现有的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鉴于我校预备教室数量紧张,教室办公场地狭小,多媒体教室过少的局面,以及我校前几年开设特长选修课暴露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我校校委会早在2008年就决定,新高一的招生控制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同时进一步增加预备教室、多媒体教室四间,新建教师办公室四间,对老教学楼和教师办公室进行了修缮,新建了直通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的自来水净化和电热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师生教学和办公条件,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物质保证。
各教研组在新高一开始进行新课教学后,加强了集体教研备课,通过中心发言人说课,集体研讨听课评课,调动备课组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教改,进入课改角色;各学科教学骨干还深入高一课堂听课,及时跟进教学督导活动。我们通过念“三字经”,落实“四转”、“五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45分钟要质量。
三字经是: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会学”上来;突出“思”字,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学问”上来;突出“乐”字,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
“四转”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老师“独唱”为师生“合唱”,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能并重;
“五让”即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新高一各学科进行优质课推优评比和全校示范课展示活动,通过典型引路,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具体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和培训
1、成立以校长为领导的课改指导小组,成员有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高一年级主任等。
2、1)暑期组织了骨干教师、校长、主任和教研组长到武汉学习课改。2)组织全体科任教师到黄冈参加课改的培训学习。3)各科教师参加网上新课改教师培训。4)开学前8月25日到8月30日所有教师在学校集中学习新课改。
3、刚开学高一年级开全年级教师大会集中动员新课改,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研讨如何按新课改要求上好高一新课。
4、开学后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备课组长到外校学习他们的新课改。9月2日赴新洲一中,9月6日赴武汉二中。
二)具体做法
1、严格按新课标开齐开足课程。本校高一年级共有教师79人,其中美术、音乐、微机各2人,具体课程开设情况见课表(附件)。
2、按照《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执行。
3、加强了集体备课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改的理念。争取在精神实质上把握新课改要求。
4、对理、化、生等实验室提出要求,加大实验内容,并对照教材,添加必要的器材。还要求实验员参加高一年级集体备课。
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1、教材中课文内容与课后练习不相配,教师难于把握深,难度。
2、须要探究的内容过多,如严格按要求先探究再让学生研究发现,总结出结论,课时远远不够,而且有些重要的理论学生不可能理解。
3、通用技术课师资不足,很难把握。能开设校本课程的点不多,开设有一定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