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录入者:beowolfchen | 时间:2008-06-24 10:37:02
| 作者: | 来源:
| 浏览:6219次 ] |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解决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总是那么“居高临下”,学生犹如一个“瘪气的气球”,只能被动地接受。“戒尺”,“教棒”成为彰显教师威严的工具。因而不可避免地激化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矛盾,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艰苦的炼狱”。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已经不符合现实社会。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实施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该怎样教,教什么,怎样才能达到教的目的等等。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技能观,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从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育观念 ㈠ 要树立新的教师观 传统的教师都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自己的天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极力维护着“师道的尊严”,甚至于以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将师生关系同化于师徒关系。因而不可避免地激化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矛盾,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机械的僵化的模式。 为消除上述弊端,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师观。教师从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由知识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不光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且要充分重视学生在情感、品德、意志、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不仅作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而且是共同的学习者、研究的合作伙伴,在职能方面,从单一的“教书匠”变为承担组织管理计划咨询、评价各种职能的“多面手”。在教学手段上,从利用黑板粉笔、教科书到学会广泛使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灵巧人”。 因而,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习的过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人为本”,心中有学生,增强服务意识,正确引导和评价学生,这样的创造潜能才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开挖。 ㈡ 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⑴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性和可塑性,把学生成长进步作为我们教师施教的出发点和归宿。 ⑵ 教师和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并等待开发的。我们必须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永远不能轻易放弃某个学生,要摒弃“差生”、“后进生”的思想禁锢,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发展优势。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找到一把合适的钥匙,去打开每一座学生心智与能力发展资源宝库。 ⑶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尊重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主动探索,协作互助,总结交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丰富自身体验,促进个体发展。 ⑷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打造不同的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要做到“以人为本”,忌教育方法的单一化、公式化、简单化。教师要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而持续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丰富而热烈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的发展。 ㈢ 要树立新的学习观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对现代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沟通与表达;广泛地阅读和深刻的理解,积极的探究和严密的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开拓创新的意念等等。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师,这个职业是崇高的,同时也是非常特殊的。作为教师,首先要一专多能,他既是一个专家,又是一个杂家。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修养,又要有广博的跨学科的知识修养,并且要高度重视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与日俱进,才能适应教育的要求,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㈣ 要树立新的技能观 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固然与教师的知识量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业务能力。 教师,要不断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灵活地运用各种技能。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推行素质教育。 二 改革教学方法 一些陈旧的不符合现实社会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大胆扬弃,要不断探索新的教法。 ㈠ 发现、激发兴趣法 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地去学习,就会因自己出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欲望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用于实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答案,而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经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独立思考,自行发现和掌握知识,并形成学习中的大量“迁移”,即举一反三。使用发现法,要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发现。 使用发现激发兴趣法的五步骤是: 1、创设特定的情境,确立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把问题分解成若干必须回答的疑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3、运用直觉思维假设答案。 4、收集和组织所占有的材料验证自己的假设,如学生中有不用见解,还可展开讨论。 5、留心发展趋势,证实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时,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学生难以弄清。上这一课之前,教师应不拘限于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可以在有风的时候,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让学生拿着雨伞按平时速度在操场上逆风行走,然后再以同样速度顺风行走,亲身感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交流讨论归纳很快就明白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中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 ㈡ 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的有意注意的中心是教学内容,同时也受到教师的语调,教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者属于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范围,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悦耳怡人的音乐等暗示因素,刺激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配合,就能保持思想的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就能发挥出超强理解力、记忆力,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贯彻暗示教学法有五个原则:(1)学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2)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3)设置情境,采用交际性练习,短期内学习大量教材;(4)借助母语翻译对比外语;(5)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㈢ 六步教学法 这是当代我国改革有成效的教学法之一,又称“自学六步教学法”或“课堂教学六步法”,为辽宁省盘锦市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创立,魏书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的教学思想已形成体系,主要包括“两个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学能力)和“三个结合”(教学和教人结合,教学和科研结合,教学和未来相结合),而“六步教学法”则体现了其教学思想的核心。 六步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分别为: 1、定向。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并事先告诉学生。 2、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难点自学教材,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旨在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差生完成部分自学内容,优秀生可向深度和广度开拓。 3、讨论。对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形式是先小组,后全班。 4、答疑。各组把讨论未解决的问题或答案有分歧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必要时由老师解答。 5、自测。按定向提出的要求,学生自己测试自己。题目可由自己出,相互出。也可由老师出。题量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当场答题,当场评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 6、总结。下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明确在哪个环节上满意,在哪个环节上不满意。 ㈣ 图表教学法 这是苏联沙塔洛夫倡导的教学方法。图表教学法的核心是“纲要信号”图表。这种图表是一种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工具。图表通过各种信号,简要地把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迅速地理解和抓住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思维能力。 ㈤ 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慧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注入式教学法”根本对立。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和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是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为其理论基础的,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它把教与学的过程解释为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矛盾统一的运动过程。启与发的辩证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就要教师启而得法。 ㈥ 直观教学法 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的方法叫直观教学法。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当前,教师在运用此法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形象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直观教学法的运用也要注意服务于教学目的,不能直观而直观。 ㈦ 课堂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西欧于17世纪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采用。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法,其中的“议议”就是采用课堂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的题目和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编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求学生普遍发言。教师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全面总结,简要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㈧ 活动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上海市长宁区在实验中摸索出来。它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活动为形式。注重外显行为活动与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重视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学生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的协调。这种教学法旨在调整学生中“失败者”的心态,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学习向积极主动的学习转化,使认知和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其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激昂,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学生对教学材料产生了兴趣,激情,生理上往往会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进,能使大脑皮质得到营养,活动整个神经系统,能把注意、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都调动起来,使之积极化。它是教师帮助学生越过思维障碍,突破知识难点,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就要教师指导得法。 ㈨ 迁移教学法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这里所说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这叫正迁移;一种是会有消极干扰作用的,这叫负迁移。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努力实现正迁移,而且防止负迁移,古人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指学习中的这种正迁移现象。迁移的原理是客观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联系,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互相制约性。所以,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然而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迁移教学法是教师依据“迁移规律”设法为新知识的生长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铺垫作用。其基本原理在于当学生具备从事每一新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认知先决条件越充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即学生对原有知识掌握得越丰富、清晰牢固,就越能更好地学会新知识,学习也就越有信心。 ㈩ 情境激励法 这种方法是由上海静安一小教师吴森逸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它主要从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以激发学生探讨知识的热情。运用这种教学法应遵循三条原则:(1)以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物;(2)在观察中逐步提出设想,并使之成为指示学生探索研究的方面;(3)不断将设想与具体事物对照修正,经过分析,综合的思考,形成符合客观事物的概念。 总之,教师应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认真探索研究符合现实社会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才能提升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
|
|
|